華文網

V&A 在上海展出 140 雙有故事的鞋,主辦方是興業太古匯

憑藉著豐富優質的藏品和水準有保障的策展團隊,

位於倫敦肯辛頓的維多利亞及亞伯特博物館(簡稱 V&A)已經成了一個全球流通的文化品牌,輸出各類型展覽。深圳蛇口的設計博物館專案還未落成,V&A 又率先和商業地產合作,在剛開幕不久的上海興業太古匯舉辦了一場名為《鞋履:樂與苦展覽》的展覽。

由隸屬 V&A 博物館研究部門裡專門負責鞋履展的策展人 Helen Persson 策展,2015 年 6 月, 同名展覽首次在倫敦本土展出。當時的展覽呈現了 250 雙鞋子展品。2016 年 11 月,該展又移到美國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館(Peabody Essex Museum),然後又是賽凡納藝術與設計博物館(SCAD FASH Museum of Fashion + Film),接著,上海作為巡迴展的中國首展,於 9 月 22 日開幕,一直展出到 11 月 5 日。接著,它還要輾轉去到成都、廣州、北京和香港的太古裡、太古廣場裡進行展出。

在上海的這場展覽中,

共展出了約 140 雙鞋子。從最古老的——一雙來自英國的皮質黑色長趾鞋,到比較新款的 Christian Louboutin 的 Pigalle 淺口高跟鞋,也有貝克漢姆的球鞋,和 Elton John 穿過的靴子的等等。

和英國展覽一樣,上海展也將鞋子的特點按照不同主題分成了 5 大主題。不過,英國展的 5 大主題更好理解一些,

它們分別是性別(gender)、階級(status)、身份(identity)、品味(taste)和性癖好(sexual preference)。上海版本則要稍微模糊一些,變成了:改變的力量、地位的象徵、性☆禁☆感的誘惑、創造的產物和癡迷的物件,其中五個主題還被分成了 8 個章節,用來更具體地解釋鞋子和主人之間不同的關係:比如有一類鞋子因為代表著特殊的身份,會影響到鞋主人擁有一種特別的行走方式,逐漸與鞋主人的性格、形象融為一體。

“比如如果你的老闆愛穿某種鞋子,它會發出特別的聲響或腳步節奏,那麼你一聽到這樣的聲音,就會知道是你的老闆來了。” Persson 在展覽開幕的導覽中打著比方說。

展覽空間內被佈置成有些神秘感的深紫色,地上鞋子型的 LED 燈標出了參觀動線,因此觀眾不會在昏暗的室內迷路。

除了上文提到了一些名人名鞋,展覽中還有一些與制鞋有關的展品,如設計草圖、紙樣、鞋楦、套楦等等。在這個部分,你可以參觀到英國鞋將們給戴安娜王妃、卓別林、蒂塔·萬提斯、保羅·紐曼等人做鞋時定制的鞋楦。

整個展覽規模並不大,提供免費參觀。如果不是鞋類深度愛好者或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大概用半個小時就能看完。出口和入口是同一個地方,並不是特別顯眼。待看完展覽出來後,你又需要和太古匯裡明亮的光線、寬闊的走廊、稀疏散開的商鋪和餐廳做新的鬥爭了。

隨著網路購物對實體商店帶來的衝擊,各個新老百貨商店都在嘗試對購物體驗進行升級。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兩條主要路線——買手店化和藝術化。在這股潮流下,V&A 鞋履展被興業太古匯作為建設一個新興綜合型購物中心的重要舉措之一。

地產商方面也在開幕式時表示了,希望能用“親手可及的藝術”來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讓消費空間“不單單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同樣也能提供精神層面的消費。”

題圖及文內圖片由興業太古匯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整個展覽規模並不大,提供免費參觀。如果不是鞋類深度愛好者或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大概用半個小時就能看完。出口和入口是同一個地方,並不是特別顯眼。待看完展覽出來後,你又需要和太古匯裡明亮的光線、寬闊的走廊、稀疏散開的商鋪和餐廳做新的鬥爭了。

隨著網路購物對實體商店帶來的衝擊,各個新老百貨商店都在嘗試對購物體驗進行升級。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兩條主要路線——買手店化和藝術化。在這股潮流下,V&A 鞋履展被興業太古匯作為建設一個新興綜合型購物中心的重要舉措之一。

地產商方面也在開幕式時表示了,希望能用“親手可及的藝術”來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讓消費空間“不單單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同樣也能提供精神層面的消費。”

題圖及文內圖片由興業太古匯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