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年輕的軍隊最高統帥霍去病之逝可疑

漢武帝時期人,年輕的驃騎將軍因為兩次深入河西草原打擊匈奴有功被漢武帝授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候,成為與大將軍衛青地位同等的漢朝軍隊最高統帥,此時的霍去病年僅23歲。

然而這樣一位年輕出類拔萃的年輕統帥卻在元狩六年(西元前117年)年僅24歲的時候突然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的死因說法卻是因兩年前遠征匈奴時得了瘟疫暴病而死。這個說法一直廷續了兩千多年,兩千年後,發達的醫學技術卻無情地否定了這個說法,一些專業人士認為,霍去病死於漠北之戰兩年後,不符合瘟疫的發病時間,得瘟疫而死的說法不成立。
如果不這個原因,那麼是什麼原因使這位年僅24歲屢建奇功的統帥英年早逝呢?

圖片來自網路

根據現在有的史料我們不妨作出一些邏輯上的推斷,據史料,漢武帝時期對匈奴實行第二次打擊的漠北之戰時,李敢曾隨霍去病出征匈奴。西元前118年,李敢因懷疑大將軍衛青陷害自己的父親李廣的原因剌傷大將軍衛青,

然而衛青並沒有打算查究李敢剌殺全統帥的罪責,而沒過多久,霍去病卻因為這事趁在甘泉宮狩獵之時射殺了李敢。漢武帝得知霍去病射殺了李廣之子的事後,大怒並責令霍去病調離長安到朔方去駐守,元狩六年,霍去病在去朔方的路上便病死了。當時他的死因是因為在漠北之戰時匈奴人將病死的牛羊埋在水源,
霍去病因為飲用了被瘟疫污染的水,瘟疫病發而死的。

這種說法在今天看來是非常不靠譜的,因為它不符合瘟疫發病的時間,基於霍去病射殺了李廣之子李敢後不久便死去的這個現實,我們不妨從李廣的背景說起。

圖片來自網路 李廣影視形象

李廣是在漢文帝十四年(西元前166年)從軍抗擊匈奴的,因為李廣是秦朝名將李信的後代,世代受僕射官職精通騎射,在抗擊匈奴的作戰中多次立功而被任命為漢中郞。漢景帝繼位時李廣又被任命為隴西都尉,後又改任騎郞將。在吳楚七國之亂時,李廣隨太尉周亞夫平定吳楚叛軍立了大功,從此聲名顯揚於世。漢武帝繼位後為了加強對匈奴軍事打擊準備,

又調任李廣為未央宮禁衛軍長官。後來,李廣受漢武帝派遣先後七十次出兵抗擊匈奴,然李廣多次對匈奴作戰中卻因功勞不大無緣封候,但李廣為官清廉,對部下和藹,作戰英勇,平定諸候之亂受到文帝,景帝和匈奴單于的敬佩。

圖片來自網路

西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由衛青、霍去病各率五萬騎兵由定襄、代郡出擊渡過大漠遠征匈奴王庭,李廣請求擔任前將軍,漢武帝起初以他年老沒有答應,後來經不起李廣請求,同意他出任前將軍。

李廣隨從大將軍衛青攻打匈奴越過邊境後,從捕獲的俘虜中得知了單于的駐地,便親率精銳趕去單于的營地,而命令李廣與右將軍軍合併自東道出擊。東道迂回遙遠少水草,不適宜大部隊宿營和行軍。李廣主動請求,“我部本為前將軍,現在大將軍卻改命我自東道出擊。我李廣自束髮時就和匈奴打仗,今天方得和單于對陣的機會,願作前鋒,不獲單于,願先效死。”衛青曾私下受到武帝告誡:李將軍年事已高,一生遇事不順,不要讓他單獨和單于對陣,恐怕他得不到他所期望的。這時,公孫敖新失候位,朝廷起他為中將軍隨從大將軍出征。衛青有意讓公孫敖和自己一道對陣單于,調走了前將軍李廣。

戰神衛青(上下冊)中華民族偉大英雄衛青從奴隸到大將軍不一樣的人生 軍事小說 歷史小說 ¥34.5 購買

李廣當時知道後,十分固執地陳述自己的意見。衛青不聽,命令長史封好文書和李廣一道回幕府去,對李廣說:“快點回去,按照文書執行。”李廣不向大將軍辭謝,就走了,率軍和右將軍食其的部隊合併,自東道出發。行軍中途導向逃走,迷失了方向。廷誤了和大將軍會師的軍期。大將軍和單于接戰,單于逃走,未能捕獵單于而班師。在回師的路上渡過沙漠才和李廣會合。衛青派長史送來乾飯和酒慰勞李廣,就此查詢李廣和趙食其迷失道路的情況後,衛青正要上書武帝報告作戰經過時,李廣不表態。大將軍命令長史立即與李廣到幕府接受審訊。李廣說:“我部各位校尉沒有罪,迷失道路是我的責任,我自己到大將軍幕府去接受審訊。”

圖片來自網路

李廣回到自己的幕府,對部下說:“李廣自少年束髮和匈奴作戰,大大小小打了七十多仗。這次有幸隨從大將軍和單于交戰,不料大將軍改令我軍遠道迂回,又迷失了道路,這是天意啊!我今年六十多歲了,不能再和刀筆吏對質了。”說罷,拔刀自刎而死。全軍將士人人都哭了,老百姓聽到李廣的死訊後,無論認識的還是不認識他的,無論是老人還是青年人,沒有一人不流淚。

圖片來自網路

李廣死後,李敢因為隨從驃騎將軍進攻匈奴左賢王有功,被賜爵關內候,接替李廣為郞中令。不久李敢埋怨大將軍衛青不聽從他父親的意見,剌傷了大將軍。大將軍從未向外張揚,未過多久,李敢扈從武帝前往甘泉宮狩獵。驃騎將軍霍去病因李敢剌傷大將軍衛青,射殺了李敢。因霍去病當時正顯貴受寵,武帝諱言這事,只說李敢被鹿觸殺的。過了一年,霍去病也死了。

圖片來自網路

從史料提供的事例,至少說李廣是一位對漢朝有功且很有威望的將領,在七國之亂時期,他在大漢王朝生死存亡之際是有救亡之功的。這樣一位救亡之將,雖然在抗擊匈奴上表現不佳,但是歷來忠於漢朝廷,在忠心之餘,也是受得了委屈的人,而且多年沒升遷。沒有升遷,並不代表漢武帝對他沒有感情和不重視。因為文帝,景帝和匈奴單于都非常重視李廣,可見當時李廣聲望之高。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霍去病的平時表現可看出,霍去病雖然很有本事,但是性情相當刻薄奢靡,甚至過於幼稚。他說“霍去病小小年紀當了侍中之官,地位高貴,卻不知道憐恤士卒。他率軍出征時,天子派主膳食的太官,為他準備數十輛滿載美味佳餚的膳車專門供他食用,出征回來,膳車吃不完的美味佳餚扔掉也不給那些吃不飽的士卒吃。跟他出征的士卒在塞外戰場上,糧食都供應不上了,士卒們都餓得疲憊不堪了,他還要修建踢球場地。像這樣類似的事很多。”

帝王將相大傳 16開精裝4冊 秦始皇贏政漢武帝劉徹歷史名相傳奇名將偉人 歷代帝王 ¥85 購買

司馬遷對霍去病的為人描述中,可以想像,這是一個思想性格還沒完全成熟的富家子弟,“官二代”,然而這位有本事卻性格不成熟的少年位至全軍最高統帥,除了皇帝,沒有人比他的地位更高了。加上皇帝對他的寵愛眾所周知,一位身集軍政大權和皇帝寵愛且本事極大又經常耍小性子的人,在皇帝眼裡就是個存在的大隱患。如果這樣的人不如意之時手中有統帥全的大權,又倚仗最高統治者的寵愛,眼裡容不得沙子,使起性子來會做出什麼樣的事來?

漢武帝(西漢帝國*強悍的貴族皇帝)/千古帝王傳奇 ¥47.02 購買

這是一個不敢想像的後果。後來漢朝的人們還在為李廣之死落淚不止之時,公然射殺李敢不得不說霍去病等於在給漢武帝“挖坑”,漢武帝明白,此事一傳出去,不得了。朝廷上下在想的不是霍去病為舅舅報一箭之仇,而是皇帝最寵愛的人倚仗皇帝濫殺烈士遺孤。漢武帝歷來重視為朝廷戰死的烈士遺孤的,他的羽林軍都是戰死將領的後人,把這些戰死將領的後人編入禁軍彰顯其後人體現了皇帝不忘有功的將士的功勳正是這些將士作戰勇猛忠心不二的根本原因。為了掩飾這一天大“醜聞”漢武帝不得不說李敢是被鹿觸殺的,但後來紙還是包不住火,事情的原諉還是為人所知了。

圖片來自網路

李廣之死是漢武帝內心的痛,雖然李廣在世之時沒有得到漢武帝的重用,但李廣對大漢王朝的忠心是不比的,不管是七國之亂有功還是因戰場失誤被削為民,都沒有因此埋怨。這也許正是漢武帝為何如此重視後來李廣的兒子李敢和孫子李陵的原因。尤其是對李陵是寄予厚望的。

圖片來自網路

射殺李敢一事後,漢武帝不敢留霍去病在身邊把他派到朔方,沒過多久霍去病的死訊便到來了,這一死讓霍去病永遠定格在戰無不勝英雄少年的歷史形象之中,如果按司馬遷所描述他的為人,晚死幾年或者十幾年的話,真不敢想像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正如說,“刀磨得太鋒利,折損便越快”。

西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由衛青、霍去病各率五萬騎兵由定襄、代郡出擊渡過大漠遠征匈奴王庭,李廣請求擔任前將軍,漢武帝起初以他年老沒有答應,後來經不起李廣請求,同意他出任前將軍。

李廣隨從大將軍衛青攻打匈奴越過邊境後,從捕獲的俘虜中得知了單于的駐地,便親率精銳趕去單于的營地,而命令李廣與右將軍軍合併自東道出擊。東道迂回遙遠少水草,不適宜大部隊宿營和行軍。李廣主動請求,“我部本為前將軍,現在大將軍卻改命我自東道出擊。我李廣自束髮時就和匈奴打仗,今天方得和單于對陣的機會,願作前鋒,不獲單于,願先效死。”衛青曾私下受到武帝告誡:李將軍年事已高,一生遇事不順,不要讓他單獨和單于對陣,恐怕他得不到他所期望的。這時,公孫敖新失候位,朝廷起他為中將軍隨從大將軍出征。衛青有意讓公孫敖和自己一道對陣單于,調走了前將軍李廣。

戰神衛青(上下冊)中華民族偉大英雄衛青從奴隸到大將軍不一樣的人生 軍事小說 歷史小說 ¥34.5 購買

李廣當時知道後,十分固執地陳述自己的意見。衛青不聽,命令長史封好文書和李廣一道回幕府去,對李廣說:“快點回去,按照文書執行。”李廣不向大將軍辭謝,就走了,率軍和右將軍食其的部隊合併,自東道出發。行軍中途導向逃走,迷失了方向。廷誤了和大將軍會師的軍期。大將軍和單于接戰,單于逃走,未能捕獵單于而班師。在回師的路上渡過沙漠才和李廣會合。衛青派長史送來乾飯和酒慰勞李廣,就此查詢李廣和趙食其迷失道路的情況後,衛青正要上書武帝報告作戰經過時,李廣不表態。大將軍命令長史立即與李廣到幕府接受審訊。李廣說:“我部各位校尉沒有罪,迷失道路是我的責任,我自己到大將軍幕府去接受審訊。”

圖片來自網路

李廣回到自己的幕府,對部下說:“李廣自少年束髮和匈奴作戰,大大小小打了七十多仗。這次有幸隨從大將軍和單于交戰,不料大將軍改令我軍遠道迂回,又迷失了道路,這是天意啊!我今年六十多歲了,不能再和刀筆吏對質了。”說罷,拔刀自刎而死。全軍將士人人都哭了,老百姓聽到李廣的死訊後,無論認識的還是不認識他的,無論是老人還是青年人,沒有一人不流淚。

圖片來自網路

李廣死後,李敢因為隨從驃騎將軍進攻匈奴左賢王有功,被賜爵關內候,接替李廣為郞中令。不久李敢埋怨大將軍衛青不聽從他父親的意見,剌傷了大將軍。大將軍從未向外張揚,未過多久,李敢扈從武帝前往甘泉宮狩獵。驃騎將軍霍去病因李敢剌傷大將軍衛青,射殺了李敢。因霍去病當時正顯貴受寵,武帝諱言這事,只說李敢被鹿觸殺的。過了一年,霍去病也死了。

圖片來自網路

從史料提供的事例,至少說李廣是一位對漢朝有功且很有威望的將領,在七國之亂時期,他在大漢王朝生死存亡之際是有救亡之功的。這樣一位救亡之將,雖然在抗擊匈奴上表現不佳,但是歷來忠於漢朝廷,在忠心之餘,也是受得了委屈的人,而且多年沒升遷。沒有升遷,並不代表漢武帝對他沒有感情和不重視。因為文帝,景帝和匈奴單于都非常重視李廣,可見當時李廣聲望之高。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霍去病的平時表現可看出,霍去病雖然很有本事,但是性情相當刻薄奢靡,甚至過於幼稚。他說“霍去病小小年紀當了侍中之官,地位高貴,卻不知道憐恤士卒。他率軍出征時,天子派主膳食的太官,為他準備數十輛滿載美味佳餚的膳車專門供他食用,出征回來,膳車吃不完的美味佳餚扔掉也不給那些吃不飽的士卒吃。跟他出征的士卒在塞外戰場上,糧食都供應不上了,士卒們都餓得疲憊不堪了,他還要修建踢球場地。像這樣類似的事很多。”

帝王將相大傳 16開精裝4冊 秦始皇贏政漢武帝劉徹歷史名相傳奇名將偉人 歷代帝王 ¥85 購買

司馬遷對霍去病的為人描述中,可以想像,這是一個思想性格還沒完全成熟的富家子弟,“官二代”,然而這位有本事卻性格不成熟的少年位至全軍最高統帥,除了皇帝,沒有人比他的地位更高了。加上皇帝對他的寵愛眾所周知,一位身集軍政大權和皇帝寵愛且本事極大又經常耍小性子的人,在皇帝眼裡就是個存在的大隱患。如果這樣的人不如意之時手中有統帥全的大權,又倚仗最高統治者的寵愛,眼裡容不得沙子,使起性子來會做出什麼樣的事來?

漢武帝(西漢帝國*強悍的貴族皇帝)/千古帝王傳奇 ¥47.02 購買

這是一個不敢想像的後果。後來漢朝的人們還在為李廣之死落淚不止之時,公然射殺李敢不得不說霍去病等於在給漢武帝“挖坑”,漢武帝明白,此事一傳出去,不得了。朝廷上下在想的不是霍去病為舅舅報一箭之仇,而是皇帝最寵愛的人倚仗皇帝濫殺烈士遺孤。漢武帝歷來重視為朝廷戰死的烈士遺孤的,他的羽林軍都是戰死將領的後人,把這些戰死將領的後人編入禁軍彰顯其後人體現了皇帝不忘有功的將士的功勳正是這些將士作戰勇猛忠心不二的根本原因。為了掩飾這一天大“醜聞”漢武帝不得不說李敢是被鹿觸殺的,但後來紙還是包不住火,事情的原諉還是為人所知了。

圖片來自網路

李廣之死是漢武帝內心的痛,雖然李廣在世之時沒有得到漢武帝的重用,但李廣對大漢王朝的忠心是不比的,不管是七國之亂有功還是因戰場失誤被削為民,都沒有因此埋怨。這也許正是漢武帝為何如此重視後來李廣的兒子李敢和孫子李陵的原因。尤其是對李陵是寄予厚望的。

圖片來自網路

射殺李敢一事後,漢武帝不敢留霍去病在身邊把他派到朔方,沒過多久霍去病的死訊便到來了,這一死讓霍去病永遠定格在戰無不勝英雄少年的歷史形象之中,如果按司馬遷所描述他的為人,晚死幾年或者十幾年的話,真不敢想像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正如說,“刀磨得太鋒利,折損便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