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聾啞孤女考上大學,第一個要告訴“徐阿姨”:上海“員警阿姨”與聾啞女孩的12年情緣

佳佳出生時就缺失了聽力和語言能力,在她出生後不久,父母也不知所蹤,留下她與年邁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

12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徐涇桓開始資助當時還在聾啞學校讀一年級的佳佳。

每年拿出1000-2000元,作為佳佳學習繪畫等興趣等學費,徐涇桓希望她能憑藉專業能力考上接收聾啞學生的大學,找一份好工作,在社會立足。

12年過去了,徐涇桓和佳佳成了彼此的親人。回想起陪伴佳佳的成長點滴,徐涇桓希望社會能給予聾啞人群體更多的包容和關愛。

員警阿姨資助聾啞女童12年

2005年,徐涇桓還是大連市公安局的一名宣傳民警,因為一次偶然的工作機會來到上海第四聾校。

那是徐涇桓第一次接觸到聾啞兒童。“看到天真爛漫但卻活在無聲世界裡的孩子,我就覺得很心疼。”聽聞聾啞的境遇後,徐涇桓萌生了在經濟上幫助一個家庭困難的孩子。她從學校老師那聽說,有一個孩子學習成績優異,但家裡條件不好,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

老師拉著一個紮著馬尾的小女孩帶到徐涇桓面前時,小女孩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著她。

“她可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會有一個穿著警服的阿姨站在她的面前。” 當老師問女孩是不是害怕時,女孩用手語說:“不害怕。”

這個小女孩就是佳佳。“可能就是緣分吧,我當時看著她的眼睛,就決定要幫助這個孩子。”徐涇桓回憶,起初通過學校老師聯繫佳佳的爺爺奶奶提出資助意願時,還被他們婉拒了。雖然家裡的經濟條件不是很優越,只能滿足日常的基本生活,但爺爺奶奶從來沒有虧待過孫女。

在聾啞學校就讀的學生,不用交學費,但是家裡條件好的孩子,家長會額外付費讓孩子參加繪畫等興趣班學習。老師告訴徐涇桓,聾啞孩子如果想上大學,只有幾所學院的設計等專業課選擇,從小培養孩子的興趣,打好基礎非常重要。

“爺爺奶奶說佳佳喜歡畫畫,但當時兩個老人實在拿不出多餘的錢培養她的興趣,我就說,讓我來出這筆錢,她的專業培養我全包了。

”佳佳的爺爺奶奶被徐涇桓的善良感動,同意了這筆資助。

從那時起,徐涇桓便開始了對佳佳的資助。起初是1000元,後來學費漲到了2000元,每年開學時,她就準時把錢交到學校,供佳佳參加興趣班學習。“拿出這些錢對我的生活影響不大。我能做的也很有限,就是希望她發展得更好,能考上大學。”

今年,佳佳以全校最高分的成績被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設計學院錄取,

徐涇桓的期望達成了,佳佳的未來也有了更多可能性。

學習手語走進孩子的無聲世界

現在,徐涇桓和佳佳已經情同家人。但回想當初,徐涇桓也沒想到,跟佳佳的關係會從單純的經濟資助變成無話不談的親人。

2005年和佳佳相識後,徐涇桓就回到大連工作,兩人沒有聯絡。但佳佳一直是徐涇桓在上海的牽掛。2006年,徐涇桓調到了上海普陀公安分局工作,到上海的第二天,她就去學校看望佳佳了。

將近一年沒見,佳佳長高了不少。“她剛看到我時,好像有點意外,又很害羞。後來對著我比了個‘阿姨’的手語,我當時眼淚就出來了。”徐涇桓說自己是很感性的人,想起當時的情景,她的眼眶又紅了。

那天,佳佳的爺爺奶奶邀請徐涇桓到家裡做客。害羞的佳佳一直躲在爺爺奶奶身後不說話,時不時探出個小腦袋,眼睛眨巴眨巴地偷瞄著一年多沒見的員警阿姨。

“爺爺奶奶都會手語,佳佳也能看懂一些簡單的唇語,那時候我跟她對話也只是‘長多高啦’之類簡單的寒暄。”徐涇桓回憶,那天爺爺奶奶跟她說了很多佳佳的成長故事,也掏心窩子地話著不為外人道的家長里短,“我覺得佳佳和爺爺奶奶就是我在上海的家人了,一下子就產生了割捨不斷的感情。”

為了更好地和佳佳交流,徐涇桓開始學習手語。

一手伸出拇指,彎曲兩下——“謝謝”;一手食指指向對方,一手握拳,向上伸出拇指——“你好”……同一個手勢放在不同位置,就是不同的意思,徐涇桓每天捧著手語書,一遍一遍地反復練習。當她能夠完整地“唱”出一首《感恩的心》時,還專門給佳佳演了一遍,佳佳在一旁陪她一起“演唱”。

等佳佳讀到高年級時,徐涇桓送給佳佳了一本厚厚的筆記本,讓佳佳記錄下自己的心情,把想跟徐阿姨說的話也寫在上面。“等我再去看她的時候,她把本子遞給我,我也在本子上寫字,幫她解答疑惑。還有一些隻告訴我的悄悄話,都寫在本子裡。”

“對聾啞人多些包容和理解”

收到佳佳考上大學的消息,徐涇桓感到很欣慰。在12年交往中裡,徐涇桓並不擔心佳佳的學習成績,她更關注佳佳的性格。

“聾啞人表達自己的途徑很少,他們說不出,別人看不懂,很容易造成性格上的敏感,分解壓力的方式,有時候在不理解的人看來,就會覺得有些偏執甚至自私。”認識佳佳後,徐涇桓對聾啞人群體也有更深的瞭解,聾啞學校的老師也很早就提醒過她,要關注孩子的性格培養。

跟很多聾啞兒童一樣,小時候的佳佳常有一些敏感的舉動,拿到東西會緊緊攥住,生怕丟掉。徐涇桓就跟佳佳講分享的故事,告訴她要對爺爺奶奶好一點,要有愛心。“現在她會跟我說,以後想跟我一樣,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真的很欣慰。“

對佳佳的爺爺奶奶來說,年長佳佳18歲的徐涇桓,在相當程度上填補了“母親”在佳佳生活中的空白。“徐阿姨對佳佳的幫助不是每年的一兩千塊,而是從精神上給佳佳帶來的轉變。”現在,佳佳把徐阿姨當做自己的榜樣,總是告訴別人,在她的家裡,有爺爺、奶奶和徐阿姨。

過去的12年,徐涇桓沒有跟同事提起過自己資助佳佳的事情。但前幾天,和爺爺奶奶送佳佳到大學報到後,她想用自己的方式給佳佳更多地鼓勵。“大學不比聾啞學校,更接近真實的社會。像佳佳一樣的聾啞孩子之前真正融入社會的機會很少,我想通過我和佳佳的故事,讓大家能對聾啞人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她們很不幸,但我們可以多付出一些善意和溫暖。“

題圖來源:普陀公安分局供圖 欄目主編:簡工博兩人沒有聯絡。但佳佳一直是徐涇桓在上海的牽掛。2006年,徐涇桓調到了上海普陀公安分局工作,到上海的第二天,她就去學校看望佳佳了。

將近一年沒見,佳佳長高了不少。“她剛看到我時,好像有點意外,又很害羞。後來對著我比了個‘阿姨’的手語,我當時眼淚就出來了。”徐涇桓說自己是很感性的人,想起當時的情景,她的眼眶又紅了。

那天,佳佳的爺爺奶奶邀請徐涇桓到家裡做客。害羞的佳佳一直躲在爺爺奶奶身後不說話,時不時探出個小腦袋,眼睛眨巴眨巴地偷瞄著一年多沒見的員警阿姨。

“爺爺奶奶都會手語,佳佳也能看懂一些簡單的唇語,那時候我跟她對話也只是‘長多高啦’之類簡單的寒暄。”徐涇桓回憶,那天爺爺奶奶跟她說了很多佳佳的成長故事,也掏心窩子地話著不為外人道的家長里短,“我覺得佳佳和爺爺奶奶就是我在上海的家人了,一下子就產生了割捨不斷的感情。”

為了更好地和佳佳交流,徐涇桓開始學習手語。

一手伸出拇指,彎曲兩下——“謝謝”;一手食指指向對方,一手握拳,向上伸出拇指——“你好”……同一個手勢放在不同位置,就是不同的意思,徐涇桓每天捧著手語書,一遍一遍地反復練習。當她能夠完整地“唱”出一首《感恩的心》時,還專門給佳佳演了一遍,佳佳在一旁陪她一起“演唱”。

等佳佳讀到高年級時,徐涇桓送給佳佳了一本厚厚的筆記本,讓佳佳記錄下自己的心情,把想跟徐阿姨說的話也寫在上面。“等我再去看她的時候,她把本子遞給我,我也在本子上寫字,幫她解答疑惑。還有一些隻告訴我的悄悄話,都寫在本子裡。”

“對聾啞人多些包容和理解”

收到佳佳考上大學的消息,徐涇桓感到很欣慰。在12年交往中裡,徐涇桓並不擔心佳佳的學習成績,她更關注佳佳的性格。

“聾啞人表達自己的途徑很少,他們說不出,別人看不懂,很容易造成性格上的敏感,分解壓力的方式,有時候在不理解的人看來,就會覺得有些偏執甚至自私。”認識佳佳後,徐涇桓對聾啞人群體也有更深的瞭解,聾啞學校的老師也很早就提醒過她,要關注孩子的性格培養。

跟很多聾啞兒童一樣,小時候的佳佳常有一些敏感的舉動,拿到東西會緊緊攥住,生怕丟掉。徐涇桓就跟佳佳講分享的故事,告訴她要對爺爺奶奶好一點,要有愛心。“現在她會跟我說,以後想跟我一樣,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真的很欣慰。“

對佳佳的爺爺奶奶來說,年長佳佳18歲的徐涇桓,在相當程度上填補了“母親”在佳佳生活中的空白。“徐阿姨對佳佳的幫助不是每年的一兩千塊,而是從精神上給佳佳帶來的轉變。”現在,佳佳把徐阿姨當做自己的榜樣,總是告訴別人,在她的家裡,有爺爺、奶奶和徐阿姨。

過去的12年,徐涇桓沒有跟同事提起過自己資助佳佳的事情。但前幾天,和爺爺奶奶送佳佳到大學報到後,她想用自己的方式給佳佳更多地鼓勵。“大學不比聾啞學校,更接近真實的社會。像佳佳一樣的聾啞孩子之前真正融入社會的機會很少,我想通過我和佳佳的故事,讓大家能對聾啞人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她們很不幸,但我們可以多付出一些善意和溫暖。“

題圖來源:普陀公安分局供圖 欄目主編:簡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