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中國職工月工資變化,從建國到現在翻了100多翻,真實如此嗎

新中國剛剛建立,中國處於一窮二白的局面,百廢待興。從那個我們後輩們從來沒有經過的艱苦環境,如今已經發展成一個讓世界另眼相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大國。回望過去,

讓我們更加珍惜現在。

在這裡,我們以小學老師老師的工資為例。據記載1950年的時候,教師每人每月報酬為130斤糧食,辦公費為15斤糧食。1951年,教師月報酬為每月每人170斤至230斤大米。以大米折合當時幣,教師月均工資為30.3萬元,職員28.2萬元(這裡的1萬元相當於第二套一元人民幣)。

教師的工資在30元左右。這樣的工資水準一直維持到改革開放,當然每年會有增加,不過增加的不大。

改革開放後,1980年後,教師工資開始大幅的提升,到1989年,教師職工工資平均有90元左右,短短幾年翻了3翻。到2000年時,在90元基礎上差不多翻7倍,每月工資大概有650元左右,

而這個時期也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時期,商品種類也日益豐富。到2006年達到1100元左右。到如今有3000多元。應該說是從改革開放後,老師的月工資收入從原來的30元左右,到如今,整整翻了100多倍。

不過按照常規的等物交換計算,情況卻不是如此。

一般來說對比不同時期的工資及物價水準,一般是用大宗糧食來換算,一般常用的是糧食,如大米。據記載1950年時,教師每月工資這算成糧食是145斤。目前市場是糧食基本上都是3元一斤左右,所以3000多元可以購買1000多斤糧食,如此一換算,得出結論是,跟以前對比,工資水準只是翻了10翻。雖說數字上去了,但是價值沒有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