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強棋士戰ai棋士雙雙墊底——淺談日本圍棋的長年“不變”

經過三天的苦戰,近年來日本圍棋界推出的最大規模國際比賽——“世界最強棋手決定戰”落下帷幕。

沒有進行到預定的“加賽日”,四位參賽者便已排定座次。2016年勢衰的樸廷桓“人品散盡還複來”勇奪冠軍,中國代表羋昱廷屈居第二,DeepZenGo雖然暴露了研發中的巨大缺陷,但也以一盤勝利證明了自己世界頂尖的水準。日本六冠王井山裕太排名墊底,恐怕最令主辦方感到尷尬。

不過這種尷尬對於日本棋界來說遠非一日了,由日本主辦的第一個世界大賽富士通杯,

就在家門口連續見證了韓國棋手十連霸與東道主無人進入八強的兩項“歷史性尷尬”。然而,這份尷尬又是源來有自,一定程度上“怨不得別人”。

從最近的例子來說,此次“世界最強棋手決定戰”自賽程公佈之日起,就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疑惑:四人下三輪單迴圈,只有一天加賽,如果三人並列第一怎麼辦?直到比賽即將開幕,這一懸念才得以揭曉。如果兩人並列第一,

不比較交手成績,而是根據循環賽用時進行一盤加賽。但如果三人並列第一,則是經抽籤一人直接進入第二輪,第一輪的敗者進入第二輪,最後兩勝者奪冠。三輪比賽的時間分別是上午9時、中午12時、下午3時,也就是說,要在一天之內進行三盤棋。

這一規則對於外界來說或許平常,但對於熟悉日本圍棋的人就是破天荒的事件了。因為在日本圍棋賽事歷史裡,

只要出現三人並列的情況,歷來都是抽籤一人進入決賽,只進行兩輪。而這種三輪賽制,是舶來自中國。中國近些年來的三國名人賽、賀歲杯等比賽,都採用這一特殊的比賽形式。賽制源於何地暫且不論,不知主辦方在確定這一加賽規則時是否想過,如果真的出現三人並列第一的時候,加賽規則對日本棋手最為不利?

談習慣,日本棋手一週一到兩盤的對局節奏雷打不動。

中韓棋手白天對局,晚上網練,一天兩到三盤不在話下;談體力,井山裕太在三國代表中年紀最長,比樸廷桓大四歲,比羋昱廷大七歲,機器更是沒有體力損耗的異類生靈。倘若真的迎來三人加賽,井山裕太的處境自然最為糟糕。

除了加賽規則,事實上循環賽本賽的用時規則也與日本棋界的習慣大為相違。如果說沒有午休是為了遷就人類(人類可以休息,但午休的一小時對於機器而言可以不斷地運算下去),

但沒有午休仍要採取三小時的賽制,就是仿造韓國主辦的LG杯的創舉了。沒有午休仍要從上午開始下,有時比賽一直進行到傍晚5時才結束,如果不談絕對實力對比,那我們一定又會想到習慣與體力這兩個影響因數。

井山裕太的尷尬墊底,在當今這個時代很難讓人完全歸結於規則,但日本棋手並非沒有純實力不在中韓之下的時代。但日本創辦的國際比賽對本國棋手最不利的淵源早在富士通杯就起始了,在那個日本幾乎所有大比賽都是每方五小時以上用時,兩日制除了挑戰賽,連迴圈圈都比比皆是的時代裡,富士通杯將用時縮短為三小時,實在過於“厚彼薄此”。趙治勳就不止一次地說過,下完兩日制再下三小時的比賽,就像擅長馬拉松的運動員去跑短跑,還沒有找到啟動的狀態,比賽就已經結束了。而日本棋界卻因循守舊,各個比賽直到21世紀初才逐漸縮短用時,可是從那以後,日本棋手的競技實力就被中韓甩在身後了。

選擇變與不變,選擇在什麼時候變,其實是一門學問。日本圍棋界長年保持“不變”,大概是因為作為圍棋的最主要贊助單位和傳播單位——報紙,就需要圍棋比賽悠長緩慢的節奏和模式,以利長期宣傳。當他們體會到可以“變”的時候,說不定比中韓都要改變得迅速。人工智慧來臨就是最好的例子,“世界最強棋手決定戰”,便開三國棋界之先河,率先邀請人工智慧參加人類的比賽,這種“開潮流之先”究竟影響是正是負,還需要漫長的歷史進程去給出答案。

但日本創辦的國際比賽對本國棋手最不利的淵源早在富士通杯就起始了,在那個日本幾乎所有大比賽都是每方五小時以上用時,兩日制除了挑戰賽,連迴圈圈都比比皆是的時代裡,富士通杯將用時縮短為三小時,實在過於“厚彼薄此”。趙治勳就不止一次地說過,下完兩日制再下三小時的比賽,就像擅長馬拉松的運動員去跑短跑,還沒有找到啟動的狀態,比賽就已經結束了。而日本棋界卻因循守舊,各個比賽直到21世紀初才逐漸縮短用時,可是從那以後,日本棋手的競技實力就被中韓甩在身後了。

選擇變與不變,選擇在什麼時候變,其實是一門學問。日本圍棋界長年保持“不變”,大概是因為作為圍棋的最主要贊助單位和傳播單位——報紙,就需要圍棋比賽悠長緩慢的節奏和模式,以利長期宣傳。當他們體會到可以“變”的時候,說不定比中韓都要改變得迅速。人工智慧來臨就是最好的例子,“世界最強棋手決定戰”,便開三國棋界之先河,率先邀請人工智慧參加人類的比賽,這種“開潮流之先”究竟影響是正是負,還需要漫長的歷史進程去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