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立德樹人 鑄就文明 南陽師範學院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實踐與探索

河南日報 教育

文:邵書峰

高等學校肩負著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南陽師範學院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從實際出發,多策並舉,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師生文明素質和校園文明程度不斷提升。學校在連續三屆蟬聯“河南省文明單位”的基礎上,於2015年2月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加強組織領導 不斷完善文明創建保障體系

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抓好文明創建工作,組織保障是基礎。近年來,南陽師範學院創新思路,完善措施,建立健全了組織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

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規範有序開展。

一是健全領導機制。為加強對文明創建工作的領導,學校建立健全了校、院兩級精神文明建設領導機構,校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下設文明辦負責全校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組織、協調和實施工作,校、院職能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對職責範圍內的精神文明創建工作負總責,形成了党政工團齊抓共管的領導機制。

南陽師範學院2017年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月啟動儀式

二是周密安排部署。學校把精神文明建設納入學校總體規劃,納入黨委重要議事日程,納入領導幹部目標管理責任制,與教學、科研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做到了年初有安排、年終有總結。定期召開精神文明建設專題會議,

研究部署文明創建規劃和實施計畫,為創建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是強化責任落實。學校制定了《文明單位獎勵資金管理辦法》《關於開展“六創四爭”活動的實施意見》和文明創建考核指標體系,把精神文明建設情況納入處級領導班子年終綜合考評。強化工作責任,每年制訂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方案,對文明創建工作進行細化、量化,做到了人人肩上有指標,

個個身上有責任,增強了創建的責任意識,激發了師生員工創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堅持立德樹人 全面提升師生思想道德素質

思想道德建設,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迫切重要的工作。南陽師範學院牢牢抓住提高師生素質這個根本,堅持把思想道德建設貫穿到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

一是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學校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管道作用,扎實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通過報告會、黨課、專題輔導、交流研討等形式,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利用革命節日、傳統節日,開展愛党愛國愛社會主義教育活動;深入推進學習型單位建設,開展文化講堂、好書推薦等活動;“理想信念報告團”每年為大學生作理想信念報告40多場次,被評為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品牌。

南陽師範學院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水質監測志願服務隊赴丹江口水庫開展常態性水質綜合監測

二是抓好核心價值觀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決定因素。學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納入課堂教學,做到專業教育和核心價值觀教育相融共進;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宣傳月”系列活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組織師生到彭雪楓紀念館、編外雷鋒團紀念館等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參觀學習,讓師生在感悟中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織開展身邊好人推薦、道德模範評選和“傳承弘揚好家風”系列活動,用榜樣的力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湧現出“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江雨佳等一大批先進模範人物。

三是抓好師德師風教育。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主體,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學校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制度,使師德師風建設規範化、制度化和系統化。在年度考核、職稱晉升、崗位聘任等方面,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組織開展以“立德樹人、成就最美”等系列師德主題教育活動,教育廣大教師嚴謹治學、從嚴治教。持續開展了22屆“三育人”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師德先進個人評選活動,充分調動了廣大教師參與師德建設的積極性。

豐富活動載體 大力營造文明創建濃厚氛圍

抓好活動載體,發揮群眾主體作用是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南陽師範學院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積極探索有效載體,調動了師生積極參與精神文明創建的積極性。

一是打造特色品牌。近年來,學校在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積極探索,打造了志願服務活動、道德講堂等特色鮮明且深受師生歡迎的活動品牌。

志願服務活動品牌。南陽師範學院現有註冊志願者18000餘人(占全校師生總數的70.4%),建有30多個專業志願服務隊和黨員志願服務隊。學校長期開展科技支農、義務支教、基層巡演、法律援助、關愛留守兒童等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春蕾志願社”自2000年以來長期堅持赴青海、貴州等地開展義務支教活動,榮獲“河南省教育系統學雷鋒活動優秀群體”。“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生態環保志願服務隊”自2004年以來,堅持開展水源地環境監測、生態修復、環境保護宣傳等活動,“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生態環保志願服務專案”被評選為2016年度“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最佳專案”,學校受邀在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召開的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工作座談會上作典型發言。“導遊志願者服務隊”經常到景區為遊客提供文明旅遊引導、義務講解等志願服務,2016年4月25日受到中宣部部長劉奇葆的親切接見和充分肯定。學校連續多年榮獲全國和河南省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

道德講堂活動品牌。學校道德講堂建設著力在“廣覆蓋、抓人心、機制化”三個方面上下功夫。建立了一支包含知名專家學者、社會道德模範等在內的100多人的優秀宣講隊伍。全國勞動模範李相岑、鄧州編外雷鋒團團長宋清梅、我校“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江雨佳同學等先後走進道德講堂,提升了“道德講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截至目前,學校共舉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為主題的“道德講堂”130多期,直接參與師生3.5萬餘人。道德講堂已成為學校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陣地。

二是開展“六創四爭”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學校注重文明細胞建設,持續開展以創建文明單位、文明班級、文明公寓、文明宿舍、文明樓棟、文明家庭,爭當文明幹部、文明教師、文明學生、文明職工為內容的“六創四爭”活動,用榜樣的力量引導師生爭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把文明禮儀、文明考試、文明上網、文明交通、文明旅遊、文明餐桌等“踐行價值觀、文明我先行”教育實踐活動融入日常教育,形成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參與精神文明創建的工作格局。

三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注重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校園文化活動之中,每年一屆的臥龍文化藝術節、“張衡杯”科技作品競賽、公寓文化藝術節等,是校園文化活動中的品牌和亮點。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通過經典誦讀、報告會、徵文比賽等,增強廣大師生愛國情感。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形成了家訓促師德、家風促師風的良好氛圍。開展“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舉辦國學(漢學)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增強了師生的文化自覺和自信。突出地域特色,開設傳統文化課程,對博大厚重的南陽文化進行研究闡發、傳承傳播。學校多次榮獲全國、全省各類文化藝術活動“優秀組織獎”。

優化創建環境 努力塑造學校良好社會形象

優化創建環境,是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保證。學校著力改善師生學習、工作、生活條件,致力建設民主和諧文明的育人環境。

一是推進民主管理。教職工參與學校民主管理,不僅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本質要求,也是辦好社會主義大學的有力保證。學校制定了章程、教代會實施細則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有效發揮了教代會、學術委員會、工會等組織的作用;認真執行黨委會議制度、校長辦公會議制度、黨政聯席會議制度,學校治理水準進一步提高。學校黨委被評為“河南省高校先進黨委”,領導班子連續三年被省委評為“好班子”。

二是推進優質服務。學校堅持對內提升服務水準,對外發揮人才智力優勢,提高服務社會水準。面向師生,開展優質服務品質年活動,為師生提供良好的後勤保障;開展教學技能大賽、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等,有效提升了教師教學技能和服務學生能力;定期舉辦就業洽談會和專場招聘會,為畢業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面向社會,以河南省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水安全協同創新中心等研究平臺為依託,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力的智力支援。先後成立了河南省社科院南陽分院、南陽發展戰略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院,圍繞地方重大戰略獻計獻策,有效發揮了高校的智庫作用。

三是推進校園建設。學校重視環境育人,著力建設特色鮮明的校園環境。近年來,加大經費投入,進一步完善了校園文化活動設施,對校園景觀進行提升改造,建成了文化廣場、文化景觀牆、景觀湖、噴泉等。校園宣傳櫥窗、閱報欄、文明宣傳牌定期更新,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隨處可見,形成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錯落有致,使用功能、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諧統一的校園文化氛圍。

四是推進幫扶共建。學校注重發揮人才和技術優勢,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南陽市文明城市創建活動。與淅川縣老溝村等地開展精准扶貧、結對幫扶,通過幫思想、幫技術、幫門路的“三幫”和送信息、送科技、送法律上門的“三送”活動積極幫助貧困家庭脫貧致富。承辦“唱響白河”群眾文藝演出,“大學生宣講團”基層巡演走進農村、社區,公益快閃走進南陽市主題公園開展文化惠民活動,使文明創建成果向社會延伸輻射,樹立了學校良好的社會形象。

文明之花結碩果,事業發展譜新篇。精神文明建設,有力促進了學校各項事業快速發展。近年來,學生在挑戰杯、數學建模等各級各類競賽活動中屢獲佳績,畢業生就業率一直穩定在95%以上,用人單位滿意度超過90%。2013年以來,學校共獲立國家級專案102項,其中連續三年在全國600餘所新升本科院校中名列第一。

學校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全國學校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河南省高校党建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校務公開示範單位”“河南省職業道德建設十佳單位”“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高校德育評估優秀單位”“河南省屬本科高校行風評議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作者系南陽師範學院黨委副書記)

本文引自河南日報教育工作室“豫教線上”

28號

河南日報專刊頻道

第一時間獲取河南本地生活資訊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南陽師範學院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水質監測志願服務隊赴丹江口水庫開展常態性水質綜合監測

二是抓好核心價值觀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決定因素。學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納入課堂教學,做到專業教育和核心價值觀教育相融共進;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宣傳月”系列活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組織師生到彭雪楓紀念館、編外雷鋒團紀念館等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參觀學習,讓師生在感悟中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織開展身邊好人推薦、道德模範評選和“傳承弘揚好家風”系列活動,用榜樣的力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湧現出“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江雨佳等一大批先進模範人物。

三是抓好師德師風教育。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主體,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學校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制度,使師德師風建設規範化、制度化和系統化。在年度考核、職稱晉升、崗位聘任等方面,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組織開展以“立德樹人、成就最美”等系列師德主題教育活動,教育廣大教師嚴謹治學、從嚴治教。持續開展了22屆“三育人”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師德先進個人評選活動,充分調動了廣大教師參與師德建設的積極性。

豐富活動載體 大力營造文明創建濃厚氛圍

抓好活動載體,發揮群眾主體作用是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南陽師範學院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積極探索有效載體,調動了師生積極參與精神文明創建的積極性。

一是打造特色品牌。近年來,學校在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積極探索,打造了志願服務活動、道德講堂等特色鮮明且深受師生歡迎的活動品牌。

志願服務活動品牌。南陽師範學院現有註冊志願者18000餘人(占全校師生總數的70.4%),建有30多個專業志願服務隊和黨員志願服務隊。學校長期開展科技支農、義務支教、基層巡演、法律援助、關愛留守兒童等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春蕾志願社”自2000年以來長期堅持赴青海、貴州等地開展義務支教活動,榮獲“河南省教育系統學雷鋒活動優秀群體”。“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生態環保志願服務隊”自2004年以來,堅持開展水源地環境監測、生態修復、環境保護宣傳等活動,“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生態環保志願服務專案”被評選為2016年度“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最佳專案”,學校受邀在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召開的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工作座談會上作典型發言。“導遊志願者服務隊”經常到景區為遊客提供文明旅遊引導、義務講解等志願服務,2016年4月25日受到中宣部部長劉奇葆的親切接見和充分肯定。學校連續多年榮獲全國和河南省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

道德講堂活動品牌。學校道德講堂建設著力在“廣覆蓋、抓人心、機制化”三個方面上下功夫。建立了一支包含知名專家學者、社會道德模範等在內的100多人的優秀宣講隊伍。全國勞動模範李相岑、鄧州編外雷鋒團團長宋清梅、我校“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江雨佳同學等先後走進道德講堂,提升了“道德講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截至目前,學校共舉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為主題的“道德講堂”130多期,直接參與師生3.5萬餘人。道德講堂已成為學校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陣地。

二是開展“六創四爭”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學校注重文明細胞建設,持續開展以創建文明單位、文明班級、文明公寓、文明宿舍、文明樓棟、文明家庭,爭當文明幹部、文明教師、文明學生、文明職工為內容的“六創四爭”活動,用榜樣的力量引導師生爭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把文明禮儀、文明考試、文明上網、文明交通、文明旅遊、文明餐桌等“踐行價值觀、文明我先行”教育實踐活動融入日常教育,形成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參與精神文明創建的工作格局。

三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注重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校園文化活動之中,每年一屆的臥龍文化藝術節、“張衡杯”科技作品競賽、公寓文化藝術節等,是校園文化活動中的品牌和亮點。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通過經典誦讀、報告會、徵文比賽等,增強廣大師生愛國情感。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形成了家訓促師德、家風促師風的良好氛圍。開展“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舉辦國學(漢學)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增強了師生的文化自覺和自信。突出地域特色,開設傳統文化課程,對博大厚重的南陽文化進行研究闡發、傳承傳播。學校多次榮獲全國、全省各類文化藝術活動“優秀組織獎”。

優化創建環境 努力塑造學校良好社會形象

優化創建環境,是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保證。學校著力改善師生學習、工作、生活條件,致力建設民主和諧文明的育人環境。

一是推進民主管理。教職工參與學校民主管理,不僅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本質要求,也是辦好社會主義大學的有力保證。學校制定了章程、教代會實施細則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有效發揮了教代會、學術委員會、工會等組織的作用;認真執行黨委會議制度、校長辦公會議制度、黨政聯席會議制度,學校治理水準進一步提高。學校黨委被評為“河南省高校先進黨委”,領導班子連續三年被省委評為“好班子”。

二是推進優質服務。學校堅持對內提升服務水準,對外發揮人才智力優勢,提高服務社會水準。面向師生,開展優質服務品質年活動,為師生提供良好的後勤保障;開展教學技能大賽、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等,有效提升了教師教學技能和服務學生能力;定期舉辦就業洽談會和專場招聘會,為畢業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面向社會,以河南省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水安全協同創新中心等研究平臺為依託,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力的智力支援。先後成立了河南省社科院南陽分院、南陽發展戰略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院,圍繞地方重大戰略獻計獻策,有效發揮了高校的智庫作用。

三是推進校園建設。學校重視環境育人,著力建設特色鮮明的校園環境。近年來,加大經費投入,進一步完善了校園文化活動設施,對校園景觀進行提升改造,建成了文化廣場、文化景觀牆、景觀湖、噴泉等。校園宣傳櫥窗、閱報欄、文明宣傳牌定期更新,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隨處可見,形成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錯落有致,使用功能、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諧統一的校園文化氛圍。

四是推進幫扶共建。學校注重發揮人才和技術優勢,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南陽市文明城市創建活動。與淅川縣老溝村等地開展精准扶貧、結對幫扶,通過幫思想、幫技術、幫門路的“三幫”和送信息、送科技、送法律上門的“三送”活動積極幫助貧困家庭脫貧致富。承辦“唱響白河”群眾文藝演出,“大學生宣講團”基層巡演走進農村、社區,公益快閃走進南陽市主題公園開展文化惠民活動,使文明創建成果向社會延伸輻射,樹立了學校良好的社會形象。

文明之花結碩果,事業發展譜新篇。精神文明建設,有力促進了學校各項事業快速發展。近年來,學生在挑戰杯、數學建模等各級各類競賽活動中屢獲佳績,畢業生就業率一直穩定在95%以上,用人單位滿意度超過90%。2013年以來,學校共獲立國家級專案102項,其中連續三年在全國600餘所新升本科院校中名列第一。

學校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全國學校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河南省高校党建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校務公開示範單位”“河南省職業道德建設十佳單位”“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高校德育評估優秀單位”“河南省屬本科高校行風評議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作者系南陽師範學院黨委副書記)

本文引自河南日報教育工作室“豫教線上”

28號

河南日報專刊頻道

第一時間獲取河南本地生活資訊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