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學術重磅!針灸治療白癜風又有新方法,圍刺治療有效率高達96%

前一期的內容中,我就說過我們醫院參加了《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第十四次學術年會》,在這次學術會議上,有很多醫學專家分享了皮膚科各類病種的治療理念。

我院專家出席本次學術會議

來自北京中醫醫院的何靜岩主任、劉久利主任分享了《針灸治療白癜風臨床療效觀察》給我們白癜風治療很多啟發。今天也將咱們何主任、劉主任的學術成果研究在這裡分享一下。

大會分享的學術課件

在這則學術報告中,挑選了60例不同病情嚴重程度(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不同類型(散在型、泛髮型等類型)、男女比例為33/27的患者為研究物件,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分別對治療組採取“針灸圍刺”,對對照組採取“辨證穴位針灸”為方式,進行治療效果比對記錄。下麵詳解:

治療組:

採用75%酒精消毒局部皮膚,採用25mm毫針圍刺白癜風皮損邊緣(一些具體針刺方法不做詳細闡述,避免自行模仿造成不必要傷害)留針20分鐘,10分鐘行針一次(行針採用撚轉法行針一次,即以右手拇指和食中二指持住針柄,進行一前一後的來回旋轉撚動,指力均勻,

角度適當,時間為半分鐘。)隔日一次。

對照組:

採用辨證取穴。主穴:曲池、足三裡、肺腧。配穴:血虛型配三陰☆禁☆交、血海。血瘀型配合谷、陽陵泉。均取雙側穴,消毒後選用28-30號毫針根據患者情況直刺或者斜刺各個穴位。(為避免患者擅自模仿,具體配穴方式,行針方式和深度不在文中表述,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每天治療一次,每次留針30分鐘,留針期間行針2-3次,血虛型運用輕度刺激手法行針,撚轉幅度為1-2圈,撚轉頻率為每秒1-3個往復,每次行針5-10秒;血瘀型運用中度刺激手法行針,撚轉幅度為2-3圈,撚轉頻率為每秒2-4個往復,每次行針5-10秒。隔日一次。

治療觀察:

治療觀察由專人負責,按專用觀察記錄表詳細記錄,每例患者選1塊皮損作為靶皮損,

用米尺測量其最大長直徑和最大橫直徑,同時觀察色素占靶皮損面積,並用相機拍攝。每2周觀察一次,記錄療效,耐受性和不良反應。4周為1療程,8周評定療效。

療效評定:

皮損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制定的《白癜風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

① 痊癒 白斑全部消退,恢復正常膚色。

② 顯效 白斑部分消退或縮小,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占皮損面積≥50%

③ 有效 白斑部分消退或縮小,10%≤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占皮損面積<50%

④ 無效 白斑無變化或縮小,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占皮素面積<10%

顯效率=(痊癒數+顯效數)/總例數x100%

最終結果:

據瞭解,這是該醫院做的一項學術研究,目前臨床尚未聽聞有開展這專案。不過從臨床研究來看,甚有效果。

據分析,針灸圍刺,主要是以針灸針刺激皮損邊緣細胞,加強患處血液迴圈,刺激色素脫失部位的黑素細胞分裂增長,促其發育再生,以產生較多的黑色素,使黑素細胞從外周向中心生長,從而使患處得到快速痊癒的一項臨床觀察。

關注我的今日頭條帳號,獲得白癜風治療以及皮膚病相關,權威科學實用的報導。

③ 有效 白斑部分消退或縮小,10%≤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占皮損面積<50%

④ 無效 白斑無變化或縮小,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占皮素面積<10%

顯效率=(痊癒數+顯效數)/總例數x100%

最終結果:

據瞭解,這是該醫院做的一項學術研究,目前臨床尚未聽聞有開展這專案。不過從臨床研究來看,甚有效果。

據分析,針灸圍刺,主要是以針灸針刺激皮損邊緣細胞,加強患處血液迴圈,刺激色素脫失部位的黑素細胞分裂增長,促其發育再生,以產生較多的黑色素,使黑素細胞從外周向中心生長,從而使患處得到快速痊癒的一項臨床觀察。

關注我的今日頭條帳號,獲得白癜風治療以及皮膚病相關,權威科學實用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