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吃水果的學問,你知道嗎?

吃水果,最該弄清的4個“最”

水果常常在營養學家推薦的食物名單裡榜上有名,

也是主婦購物車裡少不了的“大紅人”,膳食指南中規定成年人每天應攝入水果200~400克,相當於一兩個中等大小的蘋果。除了吃多少,吃什麼也很重要。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王興國指出,弄清水果排行榜的4個“最”,就能選出最適合你的好水果。

1、最應季

應季的水果經過充分的日曬,口感、營養等品質往往優於反季節的產品,應該作為首選。特別是春季成熟的水果,如草莓、桑葚等,成熟期很短暫,且難以儲藏,只能集中上市,最宜應季食用。比較而言,蘋果、梨、柑橘、香蕉等水果不但成熟期較長,且耐儲藏,易運輸,可以長時間供應市場,幾乎一年四季都是主力水果。對於北方來說,4月之前幾乎沒有應季水果,

5月有草莓,5~6月有櫻桃、楊梅、杏、早桃、枇杷等,7~8月是西瓜、甜瓜和桃子的天下,還有荔枝和龍眼。9~10月水果種類最為豐富,蘋果、梨、海棠、沙果、石榴、獼猴桃等都大量上市。後面還有大批橘子、柳丁和柚子。有些水果不止一年一熟,或者不同品種在不同季節成熟,比如芒果和鳳梨。

2、最抗氧化

除基本營養素外,水果還提供另外一類有益物質——多酚,特別是原花青素,它們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細胞在能量代謝過程中產生了副產品——自由基,其具有氧化作用,可以破壞細胞膜、核酸等,是導致人體衰老、基因突變以及炎症、動脈硬化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原花青素、維生素E、胡蘿蔔素等物質都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能消滅自由基,人們每天攝入這些抗氧化物,

可以提高免疫力,減輕炎症,預防慢性疾病。一般來說,水果的顏色越深,原花青素含量越多。藍莓、桑葚、櫻桃、草莓、葡萄、石榴等紫色或深紅色水果都是原花青素含量高的佼佼者。芒果、柑橘、哈密瓜、木瓜、西瓜、杏、鮮棗、柿子等紅黃顏色的水果雖然含原花青素不多,但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同樣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

3、維C最高

維C是人體需求量最大的營養素之一,它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如抗氧化,增加人體免疫力,改善鐵、鈣和葉酸的利用等。對嬰幼兒、老年人以及蔬菜攝入量較低的人群而言,水果是維C的主要來源。不過,很多常見的水果,如香蕉、蘋果、梨、桃、西瓜等,維C含量偏低(<10毫克/100克)。柑橘、葡萄、芒果、鳳梨、香瓜等水果維C含量要高一些(10~30毫克/100克)。少數水果,如鮮棗、獼猴桃、草莓、木瓜、荔枝等,維C含量很高(>40毫克/100克)。其中鮮棗的維C含量遙遙領先,為243毫克/100克,但值得注意的是,幹棗在晾曬過程中損失了大量的維C,其含量僅有14毫克/100克。

4、最不升糖

水果好吃,主要是因為含糖和有機酸。水果中的糖以果糖、蔗糖、葡萄糖等簡單糖類為主,很多人認為它們會使血糖快速升高,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其實,研究表明,大多數水果“升糖指數”(GI)較低,升高血糖的作用並不強烈。例如蘋果、梨、桃、杏、李子、櫻桃、葡萄、柚等大部分水果的GI值明顯低於饅頭、米飯、薯類等食物,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每天200克左右)。少部分水果,如鳳梨、芒果、西瓜、芭蕉、香蕉、獼猴桃等GI偏高,糖尿病患者可少量食用(每天100克左右)。個別水果如大棗,GI值較高且含糖量較大,並不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吃水果要講究時間嗎?

關於吃水果,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早上金水果,中午銀水果,晚上銅水果”,還有一個版本是,“上午的水果是金,中午到下午3點是銀,3點到6點是銅,6點之後的則是鉛”。這個說法最早源自國外的古諺語,意思是早上吃水果營養價值最高,吸收利用率最好,晚上則最低,甚至對身體有害。吃水果真的有時間限制嗎?

提倡早餐吃點水果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早上吃比晚上吃營養價值更高的說法沒有道理。這是因為,人體的消化吸收能力和進食的時間並沒有多大關係。消化吸收主要與消化液的分泌狀況和胃腸蠕動的能力有關。也就是說,不管是早上還是晚上,消化系統對水果的吸收其實沒有區別。相反,與肉類、酒類等相比,水果較清淡,容易消化,很適合作為晚上的食物,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還有人擔心空腹吃水果不好,必須飯後吃,主要是怕水果的酸味和甜味刺激胃酸分泌過多,或擔心水果中的其他物質與胃酸結合生成結石。實際上,對於胃酸分泌過多的人來說,空腹吃酸度高的水果可能有害,同時,過澀(主要是單寧過多)的水果,比如柿子,空腹吃可能與胃中的黏蛋白發生作用而導致不適。但是對絕大多數水果如蘋果、梨、桃、西瓜、橘子、草莓等,空腹吃是沒有問題的。

總之,對於健康人來說,吃水果並沒有任何時間限制,只要保證合理的攝入量即可,按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量,成年人每天吃200~400克水果,相當於一兩個中等大小的蘋果。不過,對於需要控制體重、高血壓和高血脂的人來說,餐前食用水果可以提供大量的膳食纖維和鉀元素,同時還可以減少正餐的攝入量。相反,那些瘦弱、營養不良的人如果飯前吃很多水果,可能影響正餐食欲。

吃水果,當心染上“水果病”

炎炎夏日,種類繁多的新鮮水果讓人目不暇接。於是很多人敞開肚子吃水果,認為營養豐富,還能減肥。然而,水果吃多了,或者吃的方法不對,同樣對身體有害,甚至會引發“水果病”。

西瓜:西瓜性涼、味甘甜,具有清熱解暑的功效。但是吃多了會損傷脾胃,使食欲減退,造成消化不良。特別是老年人消化機能減退,吃後易引起厭食、腹瀉等腸道疾病。尤其是不要貪吃剛出冰箱裡拿出的冰鎮西瓜。

桃:桃子屬溫性,可起到補氣潤肺、生津潤腸的保健作用。但是多吃桃子很容易上火,本身是熱性體質並且有口幹、口渴、咽喉疼痛等上火症狀的人,最好少吃桃子。還有的人對桃毛過敏,在吃前可用鹽水泡或者用刷子清洗桃子的表皮。

荔枝:荔枝性熱,貪吃容易上火。而且,鮮荔枝含糖量很高,如果大量吃荔枝,又很少吃飯的話,極易引發突發性低血糖,俗稱“荔枝病”,出現頭暈、面色蒼白、口渴噁心、出汗心慌等症狀。這是因為荔枝內含有豐富的果糖,食後使人體血液中果糖含量顯著升高,肝臟來不及將其轉化為葡萄糖,造成血糖降低。如出現這些症狀,要及時口服糖水或糖塊。

芒果:芒果偏涼性,有“熱帶果王”之稱。腸胃功能不好的老人、孩子以及氣虛、脾虛的人要慎食少食。還有部分人吃了芒果後,會全身起紅斑,出現嘔吐、腹瀉等過敏現象,這是因為芒果汁內含有的異型蛋白和蛋白酶引起了“接觸性皮膚反應”,所以最好將芒果肉切成小塊直接食用。吃完芒果後,還要漱口、洗臉,以免果汁殘留。

鳳梨:鳳梨屬熱帶水果,性平味甘,維生素C含量豐富。但鳳梨還含有一種特殊的鳳梨蛋白酶,會使胃腸黏膜通透性增大,所以一些過敏體質的人吃後可能出現腹痛、皮膚潮紅、全身發癢、噁心、心慌頭痛,甚至休克。在吃鳳梨前切忌空腹;吃前要將鳳梨切成片放入淡鹽水中浸泡約20分鐘,破壞鳳梨蛋白酶,減少過敏反應的發生。

櫻桃:櫻桃性溫熱,因味美形嬌,營養豐富,受到女性朋友的喜愛。雖然櫻桃酸甜可口,但不宜多吃,否則易上火、潰瘍,有熱性病或者虛熱咳嗽者要慎食。

少數水果,如鮮棗、獼猴桃、草莓、木瓜、荔枝等,維C含量很高(>40毫克/100克)。其中鮮棗的維C含量遙遙領先,為243毫克/100克,但值得注意的是,幹棗在晾曬過程中損失了大量的維C,其含量僅有14毫克/100克。

4、最不升糖

水果好吃,主要是因為含糖和有機酸。水果中的糖以果糖、蔗糖、葡萄糖等簡單糖類為主,很多人認為它們會使血糖快速升高,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其實,研究表明,大多數水果“升糖指數”(GI)較低,升高血糖的作用並不強烈。例如蘋果、梨、桃、杏、李子、櫻桃、葡萄、柚等大部分水果的GI值明顯低於饅頭、米飯、薯類等食物,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每天200克左右)。少部分水果,如鳳梨、芒果、西瓜、芭蕉、香蕉、獼猴桃等GI偏高,糖尿病患者可少量食用(每天100克左右)。個別水果如大棗,GI值較高且含糖量較大,並不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吃水果要講究時間嗎?

關於吃水果,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早上金水果,中午銀水果,晚上銅水果”,還有一個版本是,“上午的水果是金,中午到下午3點是銀,3點到6點是銅,6點之後的則是鉛”。這個說法最早源自國外的古諺語,意思是早上吃水果營養價值最高,吸收利用率最好,晚上則最低,甚至對身體有害。吃水果真的有時間限制嗎?

提倡早餐吃點水果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早上吃比晚上吃營養價值更高的說法沒有道理。這是因為,人體的消化吸收能力和進食的時間並沒有多大關係。消化吸收主要與消化液的分泌狀況和胃腸蠕動的能力有關。也就是說,不管是早上還是晚上,消化系統對水果的吸收其實沒有區別。相反,與肉類、酒類等相比,水果較清淡,容易消化,很適合作為晚上的食物,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還有人擔心空腹吃水果不好,必須飯後吃,主要是怕水果的酸味和甜味刺激胃酸分泌過多,或擔心水果中的其他物質與胃酸結合生成結石。實際上,對於胃酸分泌過多的人來說,空腹吃酸度高的水果可能有害,同時,過澀(主要是單寧過多)的水果,比如柿子,空腹吃可能與胃中的黏蛋白發生作用而導致不適。但是對絕大多數水果如蘋果、梨、桃、西瓜、橘子、草莓等,空腹吃是沒有問題的。

總之,對於健康人來說,吃水果並沒有任何時間限制,只要保證合理的攝入量即可,按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量,成年人每天吃200~400克水果,相當於一兩個中等大小的蘋果。不過,對於需要控制體重、高血壓和高血脂的人來說,餐前食用水果可以提供大量的膳食纖維和鉀元素,同時還可以減少正餐的攝入量。相反,那些瘦弱、營養不良的人如果飯前吃很多水果,可能影響正餐食欲。

吃水果,當心染上“水果病”

炎炎夏日,種類繁多的新鮮水果讓人目不暇接。於是很多人敞開肚子吃水果,認為營養豐富,還能減肥。然而,水果吃多了,或者吃的方法不對,同樣對身體有害,甚至會引發“水果病”。

西瓜:西瓜性涼、味甘甜,具有清熱解暑的功效。但是吃多了會損傷脾胃,使食欲減退,造成消化不良。特別是老年人消化機能減退,吃後易引起厭食、腹瀉等腸道疾病。尤其是不要貪吃剛出冰箱裡拿出的冰鎮西瓜。

桃:桃子屬溫性,可起到補氣潤肺、生津潤腸的保健作用。但是多吃桃子很容易上火,本身是熱性體質並且有口幹、口渴、咽喉疼痛等上火症狀的人,最好少吃桃子。還有的人對桃毛過敏,在吃前可用鹽水泡或者用刷子清洗桃子的表皮。

荔枝:荔枝性熱,貪吃容易上火。而且,鮮荔枝含糖量很高,如果大量吃荔枝,又很少吃飯的話,極易引發突發性低血糖,俗稱“荔枝病”,出現頭暈、面色蒼白、口渴噁心、出汗心慌等症狀。這是因為荔枝內含有豐富的果糖,食後使人體血液中果糖含量顯著升高,肝臟來不及將其轉化為葡萄糖,造成血糖降低。如出現這些症狀,要及時口服糖水或糖塊。

芒果:芒果偏涼性,有“熱帶果王”之稱。腸胃功能不好的老人、孩子以及氣虛、脾虛的人要慎食少食。還有部分人吃了芒果後,會全身起紅斑,出現嘔吐、腹瀉等過敏現象,這是因為芒果汁內含有的異型蛋白和蛋白酶引起了“接觸性皮膚反應”,所以最好將芒果肉切成小塊直接食用。吃完芒果後,還要漱口、洗臉,以免果汁殘留。

鳳梨:鳳梨屬熱帶水果,性平味甘,維生素C含量豐富。但鳳梨還含有一種特殊的鳳梨蛋白酶,會使胃腸黏膜通透性增大,所以一些過敏體質的人吃後可能出現腹痛、皮膚潮紅、全身發癢、噁心、心慌頭痛,甚至休克。在吃鳳梨前切忌空腹;吃前要將鳳梨切成片放入淡鹽水中浸泡約20分鐘,破壞鳳梨蛋白酶,減少過敏反應的發生。

櫻桃:櫻桃性溫熱,因味美形嬌,營養豐富,受到女性朋友的喜愛。雖然櫻桃酸甜可口,但不宜多吃,否則易上火、潰瘍,有熱性病或者虛熱咳嗽者要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