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改變戲子當道,讓英雄不再落淚,歷史不再遺忘

李小文是中國遙感地理學家,中科院院士。其成名作被列入國際光學工程協會“里程碑系列”,在國內外遙感界享有盛譽。而李小文在辭世很多天后,媒體才發了一條短消息,便再也沒有下文了,

送葬的,也僅僅是一些他生前的學生。

而與之不同的是姚貝娜在離世前,很多媒體就開始大肆炒作,連篇累牘地挖掘活著時候的各種八卦消息,讓年輕的生命消失在一陣陣喧囂之中。就在姚貝娜的屍體還在太平間的時候,又傳出有一家報紙的記者,

偽裝成醫務人員進入太平間,對屍體拍照。拍照的目的無非就是進一步炒作,來引起更多人關注。增加點擊率,帶來經濟利益。

喬任梁的死亡更是被媒體大肆宣揚,從剛傳出死亡消息時的全程直播到後來各媒體對於其死因的報導和追述,都無一例外的是為了增加點擊率,帶來經濟利益。連死亡都能製造噱頭,創造經濟價值,可見現在有多少喪心病狂的人。

王寶強馬容的離婚案更是霸屏數周,幾乎掩蓋了奧運的光芒。

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卻不如演員黃曉明則與Angelababy舉行婚禮受人矚目。

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卻至今在北京只能買半個客廳。而明星則辦一場婚禮都會幾乎癱瘓上海兩座機場。

這樣的例子一遍遍沖刷著我們的眼球,同時也拷問著我們的內心。

如今的明星效應竟已經到如此地步了嗎?

中國人,根本不知道真正應該崇拜誰。

這些年,隨著市場經濟的全面滲透,娛樂圈野蠻生長,就像一朵奇葩,綻放異彩。媒體成天報導的,幾乎都是明星八卦。

從前,父母問我們:“長大了想做什麼呀?”我們會聲音洪亮的回答:“科學家!”“醫生!”。可現在問孩子:“以後想做什麼啊?”。很多小傢伙都會興奮的回答道:“我以後要當明星!”

連孩子的夢想都成了當明星,孩子的全部時間都拿去追星,去偶像崇拜的時候,

我們再也沒有理由無動於衷了。

人們沒有對社會和個人的正確認識,看表面不看內涵,對窮人可憐人沒有同情心,對所謂明星和上層又膜拜,社會風氣不務實,不虛心,普遍追求浮華,享受在當下,所以捧出了無數浮華的明星。

而明星因得到太多人的追捧大把地賺錢,物質生活直線上升。

人們更加以這類人為人生典範,崇拜...跟風...

革命軍人,科學家,明星演員都有各自對社會所做的貢獻,

可因為國民的品味,人們價值觀導向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才導致了其社會地位與待遇天差地別的懸殊。

中國人總是笑貧不笑娼,不管你是賣身還是賣笑,只要能夠換來票子,你就可以光彩照人。

講排場追名牌不遺餘力,比房比車比表比包包,攀比之風盛行。而演藝明星則是這個時代的寵兒,他們享受粉絲們的追捧,享受身上的虛幻的光環。有些甚至吸毒,嫖娼,亂性,這對粉絲的影響是深的。

而那些不能成為明星的人,虛榮心使他們不擇手段,採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獲取名利。從郭美美的炫富,到鳳姐的惡俗,很多人為了出名,為了博得眼球,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什麼事情都可以做的出來,毫無底線。

這些年,我們的社會早已遠離了風清氣正的純真年代。

也許只有李小文這樣純樸的科學家,才能在這浮華的喧囂之中還保持著真本的自我。一位院士,科學家,穿著打扮就像三十年前農民一樣,小平頭,粗布衣服,光腳布鞋,這些是他標誌性的符號,雖然像個農民,學問可是大的去了。

我想這才應該是中國的脊樑,民族的驕傲。

這才是我們國民真正應該擁有的優質品味。

為祖國安定撒下鮮血的老兵,很多都很可憐,而那些終生投身科研的科學家,大多也都是身居陋室,連錢學森都是住百八十平米的舊房子。而明星們呢,幾乎都有多處豪宅,經紀人保鏢前呼後擁,廣告收入達到七八位數。

演員一場演出可能就是科研,建築研究者幾年的工資。而今年獲得國家科技最高獎的是于敏院士獎金500萬,這是她窮其一生的努力。

這種現象的存在,讓成長過程中的孩子難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孩子們都已經變得很現實,覺得搞科研,為世界做貢獻是沒有出息的。他們的人生目標變成了升官發財,或是當明星名利雙收。

只怕戲子當道,成為國之不幸。

只怕靡靡之音,終致醉生夢死亡國恨。

今天中國的崛起,離不開革命軍人,離不開工程師,離不開農民和工人,更離不開科學家。

戲子當道,英雄落淚。

希望媒體多能發聲,讓我們傳遞正能量,改變戲子當道,讓英雄不再落淚,歷史不再遺忘

攀比之風盛行。而演藝明星則是這個時代的寵兒,他們享受粉絲們的追捧,享受身上的虛幻的光環。有些甚至吸毒,嫖娼,亂性,這對粉絲的影響是深的。

而那些不能成為明星的人,虛榮心使他們不擇手段,採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獲取名利。從郭美美的炫富,到鳳姐的惡俗,很多人為了出名,為了博得眼球,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什麼事情都可以做的出來,毫無底線。

這些年,我們的社會早已遠離了風清氣正的純真年代。

也許只有李小文這樣純樸的科學家,才能在這浮華的喧囂之中還保持著真本的自我。一位院士,科學家,穿著打扮就像三十年前農民一樣,小平頭,粗布衣服,光腳布鞋,這些是他標誌性的符號,雖然像個農民,學問可是大的去了。

我想這才應該是中國的脊樑,民族的驕傲。

這才是我們國民真正應該擁有的優質品味。

為祖國安定撒下鮮血的老兵,很多都很可憐,而那些終生投身科研的科學家,大多也都是身居陋室,連錢學森都是住百八十平米的舊房子。而明星們呢,幾乎都有多處豪宅,經紀人保鏢前呼後擁,廣告收入達到七八位數。

演員一場演出可能就是科研,建築研究者幾年的工資。而今年獲得國家科技最高獎的是于敏院士獎金500萬,這是她窮其一生的努力。

這種現象的存在,讓成長過程中的孩子難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孩子們都已經變得很現實,覺得搞科研,為世界做貢獻是沒有出息的。他們的人生目標變成了升官發財,或是當明星名利雙收。

只怕戲子當道,成為國之不幸。

只怕靡靡之音,終致醉生夢死亡國恨。

今天中國的崛起,離不開革命軍人,離不開工程師,離不開農民和工人,更離不開科學家。

戲子當道,英雄落淚。

希望媒體多能發聲,讓我們傳遞正能量,改變戲子當道,讓英雄不再落淚,歷史不再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