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吐奶還是溢奶?這幾種情況寶媽要注意了!

剛喂完寶寶,一轉身的功夫就發現寶寶全部將奶吐出來了,趕緊處理完後繼續喂寶寶吃奶,但是寶寶總是吐奶,該怎麼辦?各位新媽媽們如果遇到寶寶吐奶的情況千萬不要緊張,

其實吐奶這個問題再正常不過了,每個寶寶都或多或少會出現這種情況,莫要害怕緊張!

吐奶還是溢奶?

首先要弄清楚寶寶是吐奶還是溢奶,其實都是指奶水從嬰兒嘴裡面流出來的現象。

吐奶,是由於嬰兒的胃、腸等消化系統功能還不健全而出現的食物倒流現象。

通常情況下,吐奶可能發生在餵奶後不久,吐奶前孩子有張口伸脖、痛苦難受的表情。由於胃中的食物全部被排空,吐奶的量也比較大,嚴重時還可能出現呈噴射狀吐奶。

而溢奶則是指吃奶時將空氣帶入胃裡,因胃中壓力,將一小部分奶水擠壓出來,導致胃中的奶不由自主地被逆流到口腔外的情況。溢奶的量比較少,多發生在剛吃完奶時,一般吐出一兩口即止,

這種情況請放心,其實小寶寶只是打了一個嗝,從而使少量奶液從嘴角溢出而已。

新生兒吐奶的原因

生理性原因

寶寶的胃容量小,食管肌肉的張力低,食物很容易吐出。餵養姿勢不對,餵奶過快,過早添加輔食等也是造成新生兒吐奶嚴重的原因。

寶寶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樣垂向下方,而是呈水準位。這樣就會使得胃的容量變小,存放食物少。

另外,由於寶寶食管肌肉的張力比較低,賁門比較鬆弛,關閉不緊,所以很容易被食物破門而出,導致吐奶。

病理性原因

當寶寶吐奶,並伴有發燒、咳嗽,或腹瀉、腹痛時,應考慮寶寶患感染性疾病。

常見的感染性疾病有:感冒、肺炎、腸炎等疾病。感冒時,由於咳嗽的緣故,寶寶也常常出現嘔吐症狀。

病理性嘔吐的常見原因是食管閉鎖、胃食管反流、肥厚性幽門狹窄、腸旋轉不良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確診後應手術治療。

新生兒吐奶注意事項

吐奶後,要多注意觀察寶寶的狀況,寶寶躺著時要把寶寶頭部墊高,或者索性把寶寶豎著抱起來。

吐奶後,寶寶的臉色可能會不好,但只要稍後能恢復過來就沒有問題。如果寶寶還有精神不振、只想睡覺、情緒不安、無法入睡、發燒、肚子脹等現象,則可能是生病了,應該看醫生。

以下幾種情況,需要及時看醫生:

(1)嘔吐頻繁,且吐出呈黃綠色、咖啡色液體,或伴有發燒、腹瀉等症狀。

(2)吐奶特別嚴重,並且呈噴射狀,吐出的東西有紅色。

(3)因為吐奶,影響了體重及身高的增長。

另外,根據情況可以適當地給寶寶補充些水分。補充水分要在嘔吐後30分鐘進行,寶寶吐奶後,如果馬上給寶寶補充水分,可能會再次引起嘔吐。因此,最好在吐後30分鐘左右用勺先一點點地試著給寶寶喂些白水。

溫馨提示

通過觀察寶寶吐奶時的表現,爸爸媽媽可以較準確判斷出寶寶的吐奶現象究竟屬於哪種情況,如果是生理性的,其實也不用採取特別的治療方式,只要耐心地幫寶寶拍打嗝就可以有效改善了,如果是病理性的就需要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啦~

另外,根據情況可以適當地給寶寶補充些水分。補充水分要在嘔吐後30分鐘進行,寶寶吐奶後,如果馬上給寶寶補充水分,可能會再次引起嘔吐。因此,最好在吐後30分鐘左右用勺先一點點地試著給寶寶喂些白水。

溫馨提示

通過觀察寶寶吐奶時的表現,爸爸媽媽可以較準確判斷出寶寶的吐奶現象究竟屬於哪種情況,如果是生理性的,其實也不用採取特別的治療方式,只要耐心地幫寶寶拍打嗝就可以有效改善了,如果是病理性的就需要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