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鄭和下西洋的詳細資料,至今沒有找到,可能已被乾隆皇帝銷毀

從西元1405年到1433年,鄭和先後七次下西洋,他創造了人類航海史上的諸多記錄,至於明成祖朱棣為何要幹這麼一件勞民傷財的事,至今是一個謎,雖然七下西洋消耗巨大,但不可否認其對明朝軍事、外交、貿易等方面所作出的貢獻,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明朝一直奉行禁海的國策,以至於明朝在海上的優勢沒能領先世界太久,鄭和第七次下西洋途中死亡,明朝的遠航活動也就此結束。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巨大,中國乃至全世界,

近百年來對這項活動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之所以研究了那麼久,一方面是對其意義的肯定,另一個原因則是可供研究的史料太少,從而導致研究過程困難重重、進度緩慢,說到這裡大家一定會有疑問,鄭和下西洋這麼重要的活動,怎麼可能沒有詳細的史料記載呢?且聽筆者道來。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的官方行為,因此肯定要記載在史書之中,近代史學家研究的結果也證明了此事,

鄭和每次下西洋的隊伍都在兩萬人以上,其中不乏大量的文官,而且鄭和每次遠航回來,都會抽出大量的時間專門整理遠航過程中的見聞,形成了大量的珍貴的材料,珍藏在明朝統治者手中,但我們今天所讀《明史》卻沒有相關內容。

《明史》中沒有詳細內容記錄,

有一種可能就是清朝在修明史時,這部分史料已經不存在,以至於他們對這一段歷史也無能為力,對於這一種可能,我們在明朝相關的文獻中,似乎也能找到一點蛛絲馬跡,那就是傳說的明朝劉大夏私自燒毀了鄭和下西洋資料。

事情經過大概是:明憲宗想要再次開啟下西洋的活動,但以劉大夏為首的朝中大臣堅決反對,劉大夏說“三保下西洋,

費錢糧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寶而回,于國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當諫也。”而劉大夏為了斷絕憲宗皇帝的想法,竟然私自把鄭和下西洋的相關的資料隱匿起來,最後還一把火把所有的資料燒掉,這樣一來就沒人能找到,皇帝久尋不獲,也就只好斷了再次下西洋的念頭。

一代名臣劉大夏

劉大夏反對下西洋的那段話,史書中確有記載,但說劉大夏燒毀資料,最早出現在萬曆年間的《客座贅語》一書中,這離劉大夏燒毀資料已經過去了100多年,因此有杜撰的嫌疑,而且明朝法律中明確規定,如果官吏遺失“事關軍機錢糧”的資料,輕則丟官,重則要命,如果劉大夏敢私自燒毀資料,那無疑是自尋死路。

之前有一篇文章,筆者專門講了《明史》,其中說到明史被清朝修了94年,歷經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到乾隆時期才定稿,這就引出了另一種可能,那就是被清朝皇帝刪除了鄭和下西洋的這部分內容,而這位元皇帝最有可能就是定稿《明史》的乾隆皇帝。

我們現在看到的《明史》,被很多戲稱是一部長篇小說,而且是一部被清朝皇帝反復修改的小說,清朝修《明史》,有一部分刪減毋庸置疑,這是出於清朝統治者的私心,乾隆皇帝當年編修《四庫全書》時,足足銷毀了1000萬份明代檔案,僅保存了可被使用的3600餘件,大多還是明朝後期的檔案,明朝中前期的檔案一概不留。

當定稿《明史》之後,乾隆皇帝下令把所依據的所有檔案史料付之一炬,讓後人無法考證,《明史》就成為唯一和權威。乾隆皇帝之所以要燒掉鄭和下西洋的資料,主要是不願意向世人展示明朝在遠航方面的功績,正如修撰《四庫全書》時僅保留明朝後期檔案的目的一樣,既掩蓋了明朝明朝中前期的繁榮昌盛,又重點強調明末腐朽、後金崛起,證明清朝得天下的合理性。

此文為看點(歷史天天看)原創內容,特此聲明

其中說到明史被清朝修了94年,歷經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到乾隆時期才定稿,這就引出了另一種可能,那就是被清朝皇帝刪除了鄭和下西洋的這部分內容,而這位元皇帝最有可能就是定稿《明史》的乾隆皇帝。

我們現在看到的《明史》,被很多戲稱是一部長篇小說,而且是一部被清朝皇帝反復修改的小說,清朝修《明史》,有一部分刪減毋庸置疑,這是出於清朝統治者的私心,乾隆皇帝當年編修《四庫全書》時,足足銷毀了1000萬份明代檔案,僅保存了可被使用的3600餘件,大多還是明朝後期的檔案,明朝中前期的檔案一概不留。

當定稿《明史》之後,乾隆皇帝下令把所依據的所有檔案史料付之一炬,讓後人無法考證,《明史》就成為唯一和權威。乾隆皇帝之所以要燒掉鄭和下西洋的資料,主要是不願意向世人展示明朝在遠航方面的功績,正如修撰《四庫全書》時僅保留明朝後期檔案的目的一樣,既掩蓋了明朝明朝中前期的繁榮昌盛,又重點強調明末腐朽、後金崛起,證明清朝得天下的合理性。

此文為看點(歷史天天看)原創內容,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