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本大肆劫掠中國文物,為何沒搶故宮呢?除了害怕,這3點是關鍵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也對我國開始了有計劃、長時期、大規模的文化侵略。日軍所到之處,上至國家級的博物館、圖書館,下至私人藏室,均無一例外遭到野蠻洗劫與破壞。

在長達14年之久的日本侵華戰爭中,日軍對我國珍貴文物的摧殘和劫奪駭人聽聞。

二戰期間,日本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進行了瘋狂洗劫和掠奪。專家研究發現,二戰中日本從中國掠奪了6000噸黃金,從東南亞各國也掠走1萬噸黃金,並且從中國掠走了10萬件珍貴文物。

但是,很奇怪的是,日本佔領北平後,卻沒有對故宮下手,這是為何呢?其實主要有4點原因。

第一,不敢。

日本考慮到自己的國際地位,如果破壞故宮這個世界最大的皇家宮殿不僅會對日後侵華不利,還會引起國際社會對日本行為的斥責。

而且故宮是皇權的象徵,是中國文物藝術的寶庫,在全國人民心中都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如果日本一旦公開搶奪,勢必會遭到全國一致聲討,增強中國抵抗的決心。

第二,價值不大。

因為故宮內的文物在日寇入侵前已經打包運抵南京(後經武漢長沙等地運至重慶昆明,

戰後才部分經南京運回北平),也就是說當時故宮的主要珍貴的文物都被運走,而留下來的文物價值沒有那麼高了。所以說,當時故宮已經沒有多少東西可以被劫掠了。

第三,日本有更大的野心。

二戰期間,日本奉行“內地方針”,

意在“樹立大東亞共榮圈”,他們的方針不僅僅是佔有我國,而且還要全面操控亞洲內地。在他們終極方針裡,日本亞洲帝國的首都將搬到北京,天皇將入住紫禁城。所以說,他們夢想著這是天皇的皇宮呢,怎麼能去損壞。不過日本能有這種想法,也真是狂妄至極。

第四,為了更好的利用溥儀。

當時的所謂偽滿洲國的溥儀,故宮那是他的家,所以日本還是要給溥儀一份面子的。如果日本人公然的破壞,搶掠,溥儀必然會強力反對,到時候,恐怕東北的局面也不好控制,溥儀會更加不合作。所以,對日本來說,搶掠故宮,風險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