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十部經典的華語電影,值的收藏

《黃土地》1984年

陳凱歌的《黃土地》在電影風格和語言強烈了形成一種新的影像,

並深深影響了整個第五代導演早期的敘事傾向和風格基調。大色塊和色覺強烈的攝影、西北黃土地的民俗以及對中國文化的反思性敘事,讓中國電影呈現了另一番不同的風貌,也標誌著第五代視野不同與以往中國導演的歷史視角。

該片獲1985年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紅高粱》1987年

《紅高粱》不同於以往任何一部反映農民的影片,它的視角已從傳統的對土地的禮贊轉向了對生命的禮贊。故事的超常特點決定了敘事的非現實性,故事的地點也被淡化。在影片中甚至淡化了社會最基本的結構——村落。影片中的所有敘事元素與視聽元素都在為這種自然生命的熱烈、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風格服務。

1988年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亞洲電影。

《霸王別姬》1993年

《霸王別姬》是兩岸三地電影人合作拍片最成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國電影雅俗共賞的典範作品。影片影像華麗,劇情細膩,內蘊豐富深廣。張國榮的演出是影片表演上最大亮點,

他以形神兼備的演出,將程蝶衣這個“不瘋魔不成活”的角色演繹得淋漓盡致,是《霸王別姬》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霸王別姬》是中國電影的一個巔峰,1993年該片榮獲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

《活著》1994年

《活著》具有一定的史詩性,這種史詩性被包裝在個人和家庭的命運之下,同時隱隱露出一股的悲憫情懷和傷感的黑色幽默。影片的個人生存狀態和苦難,在經過精簡的歷史背景裡,體現出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和時代的荒謬感。影片的結尾雖然很溫和,但頗引人深思。福貴的一生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片中對大躍進、文革等時期也進行了溫和的諷刺。

影片中的絕望、無助、無力在黑色幽默裡得到轉變,變為中國人在艱難生存狀態下的忍受。

1994年,該片在第4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評委會大獎、最佳男演員獎等獎項。

《陽光燦爛的日子》1995年

作為姜文導演的處☆禁☆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無疑是90年代中國影界的意外之喜。它帶給人們的決不僅僅是一種無所事事的閒聊調侃,也不僅僅是對特殊年代的追憶與譏諷。當人們深深地為影片打動時就會發現,這部影片所展現的竟是一個意象豐富、意味深長的“社會一個人”、 “文化一心理”圖景。

《黃河絕戀》1999年

《黃河絕戀》通過外國人的視點看到中國人民在侵略者面前不屈的民族精神,看到他們博大的胸懷,崇高的人性和對和平的呼喚。影片拍得精美流暢、盪氣迴腸,故事講述自如,時時奇峰突起,往往在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而寧靜等人主演的角色個性鮮明,影片中貫穿了導演馮小甯對戰爭與人性的思索。

《可哥西裡》2004年

《可哥西裡》展示了一種國產片中從未有過的極度洗練、殘酷的紀實美學風格,雖然這種風格在世界影壇並非罕見,比如在《可哥西裡》中經常出現突如其來的暴力和沒有鋪墊的死亡,這些在美國導演昆汀·塔倫蒂諾和日本導演北野武的電影中亦屬常見,但與他們不同的是,《可哥西裡》的暴力徹底剔除黑色幽默成分,剩下的完全是冰冷和決絕。在可哥西裡嚴酷的生存環境裡,這種描述方法表達了對生命的最大尊重。

2004年該片獲得了第1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第41屆臺灣金馬電影獎最佳影片等獎項。

《孔雀》2005年

《孔雀》整部影片以灰色調為主,細膩流暢,演員表演真摯樸實、細膩入微,演員們的“無名”還增加了影片的真實感。雖然主題稍顯沉重,但是還原了一段過去的生活,主人公戲劇化,在絕望中給人一些溫暖,而且人物命運足夠的有力,足夠動人。

《立春》2007年

《立春》是一個夢想破滅的故事。講的是小人物的事情,但不是普通的小人物,而是文藝青年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無奈遭遇。沒有起伏跌宕,沒有驚心動魄,甚至沒有懸念,有的只是每一個卑微的小人物的瑣碎和掙扎,就如同這個生活中的你我。

《歲月神偷》2009年

《歲月神偷》講述了真正的“香港往事”,展現了內地觀眾從未見到過的真香港。影片通過香港小市民羅鞋匠一家在那個風雲變幻時代的悲歡與沉浮,令人重新回到那個故夢般的香江之畔,重新探尋到那色彩繽紛、美麗動人的真情年代生生不息的灼熱脈動。

2010年,該片獲得了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獲得了最佳男主角、最佳編劇、最佳新演員、最佳電影歌曲獎等獎項。

它帶給人們的決不僅僅是一種無所事事的閒聊調侃,也不僅僅是對特殊年代的追憶與譏諷。當人們深深地為影片打動時就會發現,這部影片所展現的竟是一個意象豐富、意味深長的“社會一個人”、 “文化一心理”圖景。

《黃河絕戀》1999年

《黃河絕戀》通過外國人的視點看到中國人民在侵略者面前不屈的民族精神,看到他們博大的胸懷,崇高的人性和對和平的呼喚。影片拍得精美流暢、盪氣迴腸,故事講述自如,時時奇峰突起,往往在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而寧靜等人主演的角色個性鮮明,影片中貫穿了導演馮小甯對戰爭與人性的思索。

《可哥西裡》2004年

《可哥西裡》展示了一種國產片中從未有過的極度洗練、殘酷的紀實美學風格,雖然這種風格在世界影壇並非罕見,比如在《可哥西裡》中經常出現突如其來的暴力和沒有鋪墊的死亡,這些在美國導演昆汀·塔倫蒂諾和日本導演北野武的電影中亦屬常見,但與他們不同的是,《可哥西裡》的暴力徹底剔除黑色幽默成分,剩下的完全是冰冷和決絕。在可哥西裡嚴酷的生存環境裡,這種描述方法表達了對生命的最大尊重。

2004年該片獲得了第1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第41屆臺灣金馬電影獎最佳影片等獎項。

《孔雀》2005年

《孔雀》整部影片以灰色調為主,細膩流暢,演員表演真摯樸實、細膩入微,演員們的“無名”還增加了影片的真實感。雖然主題稍顯沉重,但是還原了一段過去的生活,主人公戲劇化,在絕望中給人一些溫暖,而且人物命運足夠的有力,足夠動人。

《立春》2007年

《立春》是一個夢想破滅的故事。講的是小人物的事情,但不是普通的小人物,而是文藝青年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無奈遭遇。沒有起伏跌宕,沒有驚心動魄,甚至沒有懸念,有的只是每一個卑微的小人物的瑣碎和掙扎,就如同這個生活中的你我。

《歲月神偷》2009年

《歲月神偷》講述了真正的“香港往事”,展現了內地觀眾從未見到過的真香港。影片通過香港小市民羅鞋匠一家在那個風雲變幻時代的悲歡與沉浮,令人重新回到那個故夢般的香江之畔,重新探尋到那色彩繽紛、美麗動人的真情年代生生不息的灼熱脈動。

2010年,該片獲得了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獲得了最佳男主角、最佳編劇、最佳新演員、最佳電影歌曲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