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南南合作|宏觀經濟

文/《清華金融評論》內容總監陳暘

6月26日-7月2日,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和南南合作金融中心共同舉辦了第二期“發展中國家金融領袖培訓專案”。在此期間,《清華金融評論》專訪了來自南非、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專家,

就中國的發展經驗、“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南南合作等議題發表了看法。

南非總統經濟顧問

Bhekuyise Nicholas Mfeka

《評論》:今年一季度,南非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原因是什麼?

Mfeka:南非經濟目前的衰退既與國際大環境有關,也與國內種種問題有關。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陷入困境。南非是一個小經濟體,依賴於美國等大的經濟體,因此也深受影響。

此外,南非是資源依賴型國家,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下滑也對南非經濟產生負面影響。我認為,南非經濟的技術性衰退是暫時的,南非經濟在二季度的表現會比一季度更好,理由是季節性因素、旱情的緩解、礦產資源價格上漲。南非經濟面臨的核心問題是結構性問題,即主要依賴於初次生產,我們需要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加大投資,關注農業發展,提高農業生產力。

《評論》:相繼陷入技術性衰退,

俄羅斯和印度經濟增速也不及從前。金磚國家面臨哪些問題和挑戰?

Mfeka:金磚國家面臨的相似大背景是全球經濟的疲弱,一些國家如巴西被國內政治問題拖累,俄羅斯受到西方國家制裁,影響了其經濟增速。我想如果這些國家的政治環境穩定下來,其經濟前景也會變得更加樂觀。

《評論》:中國的發展經驗,是否有值得借鑒之處?

Mfeka:中國和南非之間形成了戰略性合作,

中國的發展模式值得借鑒。但我們不是簡單地照抄中國模式,而是學習中國的發展經驗,例如國企在經濟發展中應發揮的作用,因為市場經濟並不總能發揮作用,也無法改變經濟結構。當然市場需要發展,以保障不公平被消除,更多人獲得就業機會,人均收入上漲。

《評論》:中國和南非是南南合作的典範,南非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應扮演什麼角色?

Mfeka:兩國已有一系列雙邊和多邊合作機制,

如金磚國家組織,這些與“一帶一路”倡議都是一脈相承的。“一帶一路”倡議旨在重塑全球經濟的再平衡,是促進全球經濟包容、持續性增長的重要實踐。中國和南非兩國在促進貿易、人員交流等方面還有廣大的合作空間。南南國家應該對於未來經濟發展更加積極,同時推動南南國家更緊密的合作。

巴基斯坦瓜達爾市市長

Baboo Gulab

《評論》:您如何看待“一帶一路”倡議?

Gulab:2015年,中國首次提出了“一帶一路”的相關構想,旨在把很多不同的國家連接起來。我認為“一帶一路”的倡議非常重要,巴基斯坦作為絲路當中的一環,非常願意參與其中,也希望能夠借此不斷地改善發展方式。過去我們主要是借鑒美國、歐洲等西方國家的發展模式,現在中國發展起來了,我們可以從中國這裡學習到很多經驗,尤其是在經濟建設、基礎設施發展等方面。在亞投行、國開行等金融機構的支援下,我們會有很多的投資項目陸續上馬,用於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和環境。

《評論》:中巴在瓜達爾港的合作現狀如何?未來有什麼樣的計畫,面臨什麼樣的風險?

Gulab:瓜達爾港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一帶一路”的倡議對於發展瓜達爾港是非常好的契機。過去,瓜達爾港的基礎設施不完善,中國公司接手後在瓜達爾港參與了大量的基礎設施、港口城市的建設,現在瓜達爾港市的港口城到內城的交通聯絡的設施已經建好,海事設施的建設也已完成。

瓜達爾港投入運營後,能夠節約大量的運輸成本,促進中巴之間的貿易,並使得當地人民受益。我們支援中國無論是國企還是私營企業在這裡從事相關的貿易經營,興業發展。

政治風險在巴基斯坦是非常小的。巴基斯坦經歷過大選等一系列的變化,但是中巴的關係沒有發生過變化,也不會因為政府的換屆而影響中巴合作的大局和瓜達爾港地區的發展。不光是瓜達爾港,也包括整個巴基斯坦,我們都願意敞開懷抱與中國展開合作。

專家點評: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紫光金融學教授鞠建東

從全球經濟發展來看,驅動增長引擎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近年來,中國全球化水準和性質有了很大變化。

第一,南南合作在過去一年增長很快,南南合作有巨大市場。隨著全球化的結構性調整,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出現所謂“逆全球化”的動向,發展中國家失去了發達國家所帶來的推動力。在此背景下,中國推動南南合作,對全球化的發展尤為重要。

第二,南南合作的需求方和供給方都有興趣。從供給方來看,中國需要進行產業轉移和產能的國際性佈局,從需求方來看,南南國家對基礎設施的需求大大增強。另一方面,中國在產業結構調整中需要巨大市場,促進本國經濟發展。中國經濟已和世界密不可分,需要從全球採購、銷售產品,去發展中國家進行市場開發。因此,開展國際合作有強大的需求基礎。

第三,中國需要調整心態,習慣於進行全球化佈局,分散風險。現在的情況是進出口貿易走在投資前面,投資走在金融前面,商品貿易走在服務貿易前面。這就會帶來一些問題,需要全方位開放。南南合作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國際經濟發展的需求。

本文刊發于《清華金融評論》2017年8月刊,采寫、編輯:陳暘

歡 迎 訂 閱

深刻|思想|前瞻|實踐

專注于經濟金融政策解讀與建言的

智庫型全媒體平臺

更多原創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現在中國發展起來了,我們可以從中國這裡學習到很多經驗,尤其是在經濟建設、基礎設施發展等方面。在亞投行、國開行等金融機構的支援下,我們會有很多的投資項目陸續上馬,用於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和環境。

《評論》:中巴在瓜達爾港的合作現狀如何?未來有什麼樣的計畫,面臨什麼樣的風險?

Gulab:瓜達爾港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一帶一路”的倡議對於發展瓜達爾港是非常好的契機。過去,瓜達爾港的基礎設施不完善,中國公司接手後在瓜達爾港參與了大量的基礎設施、港口城市的建設,現在瓜達爾港市的港口城到內城的交通聯絡的設施已經建好,海事設施的建設也已完成。

瓜達爾港投入運營後,能夠節約大量的運輸成本,促進中巴之間的貿易,並使得當地人民受益。我們支援中國無論是國企還是私營企業在這裡從事相關的貿易經營,興業發展。

政治風險在巴基斯坦是非常小的。巴基斯坦經歷過大選等一系列的變化,但是中巴的關係沒有發生過變化,也不會因為政府的換屆而影響中巴合作的大局和瓜達爾港地區的發展。不光是瓜達爾港,也包括整個巴基斯坦,我們都願意敞開懷抱與中國展開合作。

專家點評: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紫光金融學教授鞠建東

從全球經濟發展來看,驅動增長引擎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近年來,中國全球化水準和性質有了很大變化。

第一,南南合作在過去一年增長很快,南南合作有巨大市場。隨著全球化的結構性調整,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出現所謂“逆全球化”的動向,發展中國家失去了發達國家所帶來的推動力。在此背景下,中國推動南南合作,對全球化的發展尤為重要。

第二,南南合作的需求方和供給方都有興趣。從供給方來看,中國需要進行產業轉移和產能的國際性佈局,從需求方來看,南南國家對基礎設施的需求大大增強。另一方面,中國在產業結構調整中需要巨大市場,促進本國經濟發展。中國經濟已和世界密不可分,需要從全球採購、銷售產品,去發展中國家進行市場開發。因此,開展國際合作有強大的需求基礎。

第三,中國需要調整心態,習慣於進行全球化佈局,分散風險。現在的情況是進出口貿易走在投資前面,投資走在金融前面,商品貿易走在服務貿易前面。這就會帶來一些問題,需要全方位開放。南南合作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國際經濟發展的需求。

本文刊發于《清華金融評論》2017年8月刊,采寫、編輯:陳暘

歡 迎 訂 閱

深刻|思想|前瞻|實踐

專注于經濟金融政策解讀與建言的

智庫型全媒體平臺

更多原創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