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國英年早逝的六大著名人物,有武將、謀臣、皇帝,都只是活36歲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這個風雲變化,天下亂世爭雄的年代,想要長壽,貌似還是有點困難。由於戰爭、瘟疫盛行,饑荒,醫療技術水準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導致死亡率偏高,導致很多著名人物英年早逝。

我們以36歲為例,這正值壯年,建功立業的好時候,卻意外身死,難免讓人唏噓不已。那麼三國之中36歲就死了人物有哪些呢?

第一:曹魏大將李典

李典,字曼成,東漢末年名將。年少時好學,不愛好征戰,於是拜師讀《春秋左氏傳》,熟讀各種書籍。

後跟隨伯父李乾追隨曹操,屢立大功,參與平定河北等一系列戰爭,在建安二十年(215年),李典與張遼、樂進在合肥駐紮,擊敗了孫權的十萬大軍,官至破虜將軍。李典深明大義,不與人爭功,崇尚學習,尊敬儒雅,尊重博學之士,在軍中被稱為長者。李典可以說是曹操身邊的儒將卻遭“天妒英才”,年僅三十六歲便匆匆離世。

第二:東吳大將駱統

駱統,字公緒,會稽烏傷(今浙江義烏)人。三國時吳國將領、學者。年二十,就擔任烏程相,任內有政績,使得民戶過萬。又遷為功曹,行騎都尉。曾勸孫權尊賢納士,省役息民。後出任為建忠中郎將。淩統卒,統領其部曲。因戰功遷偏將軍,封新陽亭侯,任濡須督。黃武七年(228年)卒,年三十六。

第三:蜀漢軍師馬良

馬良,字季常,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稱白眉馬良,時人稱“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讚譽。建安十四年(209年),劉備擔任荊州牧,徵召馬良為州從事。馬良與諸葛亮關係友善,曾奉命出使東吳,受到孫權恭敬的接待。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政權,任命馬良為侍中。

章武二年(222年),劉備東征東吳,派馬良招納五溪少數民族。同年,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兵敗,馬良也遇害身亡。年三十六。

第四:蜀漢軍師龐統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

與劉備一同入川,于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第五:東吳大將周瑜

周瑜,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廬江舒人。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年少的時候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協助孫策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僅36歲。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第六:魏明帝曹叡

曹叡,字元仲,三國時期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長子。曹叡能詩文,與曹操、曹丕並稱魏氏“三祖”,魏明帝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並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頗有建樹。魏明帝統治後期,大興土木,耽於享樂。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陽,時年三十六歲,廟號烈祖,諡號明帝,葬于高平陵。

廬江舒人。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年少的時候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協助孫策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僅36歲。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第六:魏明帝曹叡

曹叡,字元仲,三國時期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長子。曹叡能詩文,與曹操、曹丕並稱魏氏“三祖”,魏明帝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並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頗有建樹。魏明帝統治後期,大興土木,耽於享樂。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陽,時年三十六歲,廟號烈祖,諡號明帝,葬于高平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