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線教師:後進生,就是不孝兒子,要這樣來改變他

原題: 改變說法

一個母親對兒子的不孝十分痛恨,

見人就訴苦:說孩子他爹死得早,自己養老又養小,把兒子拉扯大很不容易。如今兒子長大了,對他冷漠,不管吃喝......,聽者知道情況後,紛紛譴責她的兒子。母親的話不斷地傳到兒子的耳朵裡,本來兒子還有幾份孝心,但想到母親在眾人面前對他的數落,變得更加不孝。

時間長了,母親發現這種對待兒子的態度和說法,非但不能使兒子孝敬她,反而使兒子變本加厲。於是,她改變了對兒子的態度和說法:兒子不給生活費,

她就主動去要,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讓兒子給他去買。兒子雖然不情願,但礙於情面也不好不給她。她拿了東西就四處誇耀,說這是兒子買的,那是兒子買的。這樣以來,大家都認為她的兒子變了。每逢見到她的兒子就會誇讚一番。在眾人的誇獎和讚揚下,兒子漸漸改變了對母親的態度和做法,以至十分孝敬。

從這個故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對後進生、學困生,不能一味地逢人就說他們的缺點和不足,滿腹牢騷、發洩私憤,往往會使後進生陷入尷尬、痛苦的深淵。這時候,他們的逆反心理會愈加強烈,教育效果將大打折扣。所以,對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起主導作用的教師來說,如果能適時、適地、適當地鼓勵後進生,

營造一種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教育環境,就能喚起後進生內心的不安,激發他們追求上進的熱情,使他們在自信樂觀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作者簡介:張秋憲, 1999年7月畢業於陝西省乾縣師範學校,多年來,在搞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

利用業餘時間在《乾州文苑》、《咸陽日報》、《現代家庭報》、《師資建設》、《中國校園文學》、《中國教育科學》、《中國教師報》、《陝西農村報》、《陝西日報》、《中華神州網》、《人民日報》發表專業論文、隨筆及文學作品十萬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