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大海到大海”——加拿大建國150周年紀念鈔

150年前,加拿大的聯邦之父們舉行了一次北美地區歷史上的重要會議。這次會議上代表們向積極擴張的美國說了:“不”。從此走上了一條比美國更加政治自由(加拿大收留了眾多原本居住在北美十三州的保皇者們)、種族和諧的道路(美國被稱為“民族大熔爐”,

而加拿大則被譽為“民族的彩色玻璃”,其間的差異可見一般)。

早在西元1000年左右,來自北歐的海盜首次踏足於加拿大。但在北歐海盜之後,加拿大有一段時間沒有與歐洲接觸,直到1497年喬瓦尼·卡博托為英格蘭探索加拿大大西洋沿岸。1534年,法國探險家雅克·卡蒂亞探索聖羅倫斯灣,並在7月24日以法國國王法蘭索瓦一世的名義佔領了該地。

1583年,英國人韓弗理·吉伯特爵士在如今紐芬蘭的聖約翰斯建立定居點,並宣稱這是英國在北美的第一塊殖民地。之後法國探險家山姆·德·尚普蘭分別在1605年於新斯科細亞省的皇家港和在1608年於魁北克省魁北克市建立北美最早的歐洲人永久定居點。

在新法蘭西的範圍內,法裔加拿大人開始沿著聖羅倫斯河一帶擴張,傳教士和皮毛商人開始探索五大湖、哈德森灣及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帶。

後來在17世紀中葉,為了爭奪皮毛交易的控制權,阿爾岡金部落和易洛魁部落分別在英國、荷蘭和法國的支持下發生海狸戰爭。

1610年,英國在紐芬蘭島建立更多殖民地,不久之後十三殖民地也在南方成立。1689年至1763年北美洲爆發北美殖民地戰爭。新斯科細亞省因《烏德勒支和約》在1713年被割讓給英國,之後因巴黎和約法國被迫要割讓幾乎所有在北美洲的殖民地給英國。

1783年英國簽署的《巴黎條約》承認美國獨立,並將五大湖以南的地方割讓予美國。新布藍茲維從新斯科細亞劃分出來成為皇室置地。為了安撫魁北克境內的英裔加拿大人,英國政府在1791年頒佈新的《憲法法案》將魁北克分為以英語作母語的上加拿大和以法語作母語的下加拿大兩部分,並賦予兩者各自的選舉立法權,上下加拿大分別演變成如今的安大略和魁北克。

1812年,英國與美國交戰,加拿大成為主要戰場。戰爭結束之後,大量英國人和愛爾蘭人移民至加拿大。

出於對問責政府的渴求,加拿大人發動1837年起義。叛亂被平息之後到加調查的特勒姆勳爵建立一篇報告,即《英屬北美事務分析》。報告建議把現任政府改為問責制政府,並支持同化法裔加拿大人,使其接受英國語言及文化。英國政府接納特勒姆勳爵在報告中的建議,

並頒佈《1840年聯合法案》,重新將上下加拿大合併成立加拿大省。1849年,代表所有英屬北美的責任政府建立。1846年,英美簽定《俄勒岡條約》,確定美國和英屬北美在西部以北緯49度為界。這一條約解決長久以來英屬北美與美國的邊境爭端,也為英國建立溫哥華島殖民地和不列顛哥倫比亞殖民地鋪平道路。

經過數次立憲會議之後,《1867年英屬北美法案》於1867年7月1日通過,加拿大省、新布藍茲維省、新斯科細亞省三個英屬北美殖民地組成加拿大聯邦。加拿大獲得羅伯特領地和西北部地區的控制權,並將兩者合併成西北地方。

1867年的加拿大制憲會議

1871年,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不列顛哥倫比亞殖民地與溫哥華島殖民地已在1866年合併)加入聯邦。兩年後,艾德華王子島也加入聯邦。

20世紀早期,作為自治領的加拿大仍被英國控制著外交事務。1919年,加拿大獨立於英國加入國際聯盟,隨後的《1931年西敏法案》更肯定加拿大的獨立性。

1949年,紐芬蘭自治領加入加拿大聯邦。

而後加拿大的經濟快速增長,隨之帶來加拿大人更強烈的自我認同,標誌事件為1965年楓葉旗的採用。

在1982年前加拿大憲制的效力來源於位在倫敦的英國議會,1982年加拿大終於擁有自己的憲法,取得完全的地位。加拿大是英帝國自治領中最晚完全獨立的,因此又被稱為最後的自治領。

加拿大國徽

正面

正面主圖為加拿大建國150年歷程中重要的四位歷史人物,而背景是加拿大國會的屋頂及門廊雕刻。最右邊的是加拿大國徽、紀念文字與紀念標誌。

約翰·亞歷山大·麥克唐納爵士(1815年1月11日-1891年6月6日),加拿大首位總理。其政治生涯長達四十多年,在加拿大聯邦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麥克唐納總共擔任了長達十九年的總理。

麥克唐納生於蘇格蘭,在兒時隨家人移民加拿大。成年後,他隨當地一位律師學習法律。麥克唐納隨後捲入了數宗知名的訴訟中,使他在當地名噪一時,他也因此在1844年取得了議會席位。1857年,他當選為聯合副總理。1864年,為了實現建立穩定的政府,以及延長執政時間、推行聯邦和政治改革,與政敵喬治·布朗組成了大聯合政府。在隨後進行的各種會議當中,他扮演著領袖角色。這些會議結束後,英國國會通過了《1867年英屬北美法案》,加拿大也隨著法令的通過而正式立國。

麥克唐納獲選為加拿大首任總理,他餘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擔任總理。19世紀70年代,因一件與加拿大太平洋鐵路有關的貪污醜聞下野,在五年後再次上臺執政。在他的第二個任期內,鐵路橫跨了加拿大東西部,這不僅促進了物流運輸還團結了各地人民(進而才有了加拿大的國家格言”從大洋到大洋”)。

加拿大太平洋鐵路

其任內也平息了加拿大國內對於是否加入美利堅合眾國的爭論,卸任之時加拿大的國土面積已經與今天相差無幾。

一幅當時的政治漫畫,代表加拿大的小夥子從背面將象徵美國的山姆大叔踢出家門。

喬治·埃蒂安·卡蒂埃爵士( 1814年9月6日 - 1873年5月20日)是加拿大政治家和聯邦之父之一。加拿大建國前及初期魁北克地區的領袖人物。

在聯邦成立前的幾年中,卡蒂埃在今天的魁北克地區政治領域佔據了主導地位。他在1848年正式進入政壇。在他長期的職業生涯中,他促進了“ 魁北克民法典”的創立,作為魁北克的正式法律,而不是像其他加拿大地區一樣使用英國式的普通法。他還推動了魁北克省的小學教育。出於對於美國在北美地區的擴張,卡蒂埃堅決認為魁北克應當加入加拿大。1873年5月20日在逝世於英國倫敦。

Agnes CampbellMacphail(1890年3月24日 - 1954年2月13日)是加拿大首位女性國會議員,自1921年至1940 年當選為加拿大下議院議員。1943年到1945年及1948年到1951年任安大略省議會議員。其在整個生活中積極參與加拿大的進步主義政治活動,並通過專欄寫作,活動家組織和立法來提升自己的想法。

詹姆斯·格拉斯通(1887年5月21日 -1971年9月4日)是加拿大上議院的第一位印地安人參議員。其印地安原名為:Akay-na-muka,意思是”許多槍枝”。1949年,被選為阿爾伯塔省印地安協會主席,並被派駐首都渥太華三次,旨在改善《印地安法》。他於1958年1月被總理約翰·德芬貝克提名進入參議院,而在這之前兩年,加拿大的印地安人已獲得在投票權,其任內敦促恢復土著居民被剝奪的相關權利。1971年3月從上議院退休。

背面

背面則為象徵加拿大各地區的不同景觀,從左自右分別為: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獅子峰和卡皮蘭諾湖、草原省份的麥田、魁北克省的基帕瓦河、紐芬蘭省的博納維斯塔角以及北部地方的北極光。

獅子山是溫哥華著名地標之一。由於該山具有兩個山峰所以又稱為“姊妹峰” ,由於古老的當地傳說在當地印第安人看來,姊妹峰是神聖的。

卡皮拉諾湖坐落於北溫哥華,其供水量約占大溫哥華供水的40%。

農業食品業是加拿大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8%。加拿大擁有耕地面積4600萬公頃主要在西部的草原省分,占國土總面積的5%,產物主要有:小麥、大豆、油菜籽、大麥、紅肉類、水果、蔬菜、酒、煙草、飲料等。

基帕瓦河是位在魁北克的一條河流,由於地形的原因,使得該河的河道出現急流,使其受到皮划艇愛好者的喜愛。自1986年以來,基帕瓦河皮划艇比賽每年舉行。

博納維斯塔角位在加拿大東海岸的紐芬蘭是一個岬角。博納維斯塔角附近的城鎮以其歷史悠久的地標而聞名。1497年6月24日在歐洲探險家喬瓦尼·卡博托在這個地點登陸。

極光是在高緯度(北極和南極)的天空中,帶電的高能粒子和高層大氣中的原子碰撞造成的發光現象。由於加拿大所在位置的緯度較高,故觀賞極光成為了加拿大旅遊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極光帶的示意圖

短評

這枚紀念鈔是加拿大發行的第四張紀念鈔,也是設計最為用心的一張。正面是令加拿大人民感到榮耀的歷史人物:首任總理、帶領魁北克進入加拿大的政治領袖、首位女性國會議員及首位印地安上議員。而背面則顯示了加拿大版圖的遼闊與地形地貌的多樣性。除了這些主圖之外,在細節的部份也令人讚歎,鈔票中的縮微文字仔細地書寫了加拿大所有一級行政區的名字及其加入的年份。大面積的透明視窗也展現了加拿大在塑膠鈔印製方面的先進科技。總而言之,這是一枚從頭到尾、自內而外體現了加拿大榮光的鈔票。

加拿大省、新布藍茲維省、新斯科細亞省三個英屬北美殖民地組成加拿大聯邦。加拿大獲得羅伯特領地和西北部地區的控制權,並將兩者合併成西北地方。

1867年的加拿大制憲會議

1871年,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不列顛哥倫比亞殖民地與溫哥華島殖民地已在1866年合併)加入聯邦。兩年後,艾德華王子島也加入聯邦。

20世紀早期,作為自治領的加拿大仍被英國控制著外交事務。1919年,加拿大獨立於英國加入國際聯盟,隨後的《1931年西敏法案》更肯定加拿大的獨立性。

1949年,紐芬蘭自治領加入加拿大聯邦。

而後加拿大的經濟快速增長,隨之帶來加拿大人更強烈的自我認同,標誌事件為1965年楓葉旗的採用。

在1982年前加拿大憲制的效力來源於位在倫敦的英國議會,1982年加拿大終於擁有自己的憲法,取得完全的地位。加拿大是英帝國自治領中最晚完全獨立的,因此又被稱為最後的自治領。

加拿大國徽

正面

正面主圖為加拿大建國150年歷程中重要的四位歷史人物,而背景是加拿大國會的屋頂及門廊雕刻。最右邊的是加拿大國徽、紀念文字與紀念標誌。

約翰·亞歷山大·麥克唐納爵士(1815年1月11日-1891年6月6日),加拿大首位總理。其政治生涯長達四十多年,在加拿大聯邦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麥克唐納總共擔任了長達十九年的總理。

麥克唐納生於蘇格蘭,在兒時隨家人移民加拿大。成年後,他隨當地一位律師學習法律。麥克唐納隨後捲入了數宗知名的訴訟中,使他在當地名噪一時,他也因此在1844年取得了議會席位。1857年,他當選為聯合副總理。1864年,為了實現建立穩定的政府,以及延長執政時間、推行聯邦和政治改革,與政敵喬治·布朗組成了大聯合政府。在隨後進行的各種會議當中,他扮演著領袖角色。這些會議結束後,英國國會通過了《1867年英屬北美法案》,加拿大也隨著法令的通過而正式立國。

麥克唐納獲選為加拿大首任總理,他餘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擔任總理。19世紀70年代,因一件與加拿大太平洋鐵路有關的貪污醜聞下野,在五年後再次上臺執政。在他的第二個任期內,鐵路橫跨了加拿大東西部,這不僅促進了物流運輸還團結了各地人民(進而才有了加拿大的國家格言”從大洋到大洋”)。

加拿大太平洋鐵路

其任內也平息了加拿大國內對於是否加入美利堅合眾國的爭論,卸任之時加拿大的國土面積已經與今天相差無幾。

一幅當時的政治漫畫,代表加拿大的小夥子從背面將象徵美國的山姆大叔踢出家門。

喬治·埃蒂安·卡蒂埃爵士( 1814年9月6日 - 1873年5月20日)是加拿大政治家和聯邦之父之一。加拿大建國前及初期魁北克地區的領袖人物。

在聯邦成立前的幾年中,卡蒂埃在今天的魁北克地區政治領域佔據了主導地位。他在1848年正式進入政壇。在他長期的職業生涯中,他促進了“ 魁北克民法典”的創立,作為魁北克的正式法律,而不是像其他加拿大地區一樣使用英國式的普通法。他還推動了魁北克省的小學教育。出於對於美國在北美地區的擴張,卡蒂埃堅決認為魁北克應當加入加拿大。1873年5月20日在逝世於英國倫敦。

Agnes CampbellMacphail(1890年3月24日 - 1954年2月13日)是加拿大首位女性國會議員,自1921年至1940 年當選為加拿大下議院議員。1943年到1945年及1948年到1951年任安大略省議會議員。其在整個生活中積極參與加拿大的進步主義政治活動,並通過專欄寫作,活動家組織和立法來提升自己的想法。

詹姆斯·格拉斯通(1887年5月21日 -1971年9月4日)是加拿大上議院的第一位印地安人參議員。其印地安原名為:Akay-na-muka,意思是”許多槍枝”。1949年,被選為阿爾伯塔省印地安協會主席,並被派駐首都渥太華三次,旨在改善《印地安法》。他於1958年1月被總理約翰·德芬貝克提名進入參議院,而在這之前兩年,加拿大的印地安人已獲得在投票權,其任內敦促恢復土著居民被剝奪的相關權利。1971年3月從上議院退休。

背面

背面則為象徵加拿大各地區的不同景觀,從左自右分別為: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獅子峰和卡皮蘭諾湖、草原省份的麥田、魁北克省的基帕瓦河、紐芬蘭省的博納維斯塔角以及北部地方的北極光。

獅子山是溫哥華著名地標之一。由於該山具有兩個山峰所以又稱為“姊妹峰” ,由於古老的當地傳說在當地印第安人看來,姊妹峰是神聖的。

卡皮拉諾湖坐落於北溫哥華,其供水量約占大溫哥華供水的40%。

農業食品業是加拿大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8%。加拿大擁有耕地面積4600萬公頃主要在西部的草原省分,占國土總面積的5%,產物主要有:小麥、大豆、油菜籽、大麥、紅肉類、水果、蔬菜、酒、煙草、飲料等。

基帕瓦河是位在魁北克的一條河流,由於地形的原因,使得該河的河道出現急流,使其受到皮划艇愛好者的喜愛。自1986年以來,基帕瓦河皮划艇比賽每年舉行。

博納維斯塔角位在加拿大東海岸的紐芬蘭是一個岬角。博納維斯塔角附近的城鎮以其歷史悠久的地標而聞名。1497年6月24日在歐洲探險家喬瓦尼·卡博托在這個地點登陸。

極光是在高緯度(北極和南極)的天空中,帶電的高能粒子和高層大氣中的原子碰撞造成的發光現象。由於加拿大所在位置的緯度較高,故觀賞極光成為了加拿大旅遊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極光帶的示意圖

短評

這枚紀念鈔是加拿大發行的第四張紀念鈔,也是設計最為用心的一張。正面是令加拿大人民感到榮耀的歷史人物:首任總理、帶領魁北克進入加拿大的政治領袖、首位女性國會議員及首位印地安上議員。而背面則顯示了加拿大版圖的遼闊與地形地貌的多樣性。除了這些主圖之外,在細節的部份也令人讚歎,鈔票中的縮微文字仔細地書寫了加拿大所有一級行政區的名字及其加入的年份。大面積的透明視窗也展現了加拿大在塑膠鈔印製方面的先進科技。總而言之,這是一枚從頭到尾、自內而外體現了加拿大榮光的鈔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