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田徑游泳看全運會,中國健兒在世界上是什麼水準?

作為新一輪奧運週期的練兵場,剛剛閉幕的第十三屆天津全運會有許多亮點。中國健兒在第十三屆全運會的游泳、田徑、射擊等5個項目上,創造了超4項世界紀錄、3項亞洲紀錄以及破11項全國紀錄的佳績,

湧現出一批中國體育的未來之星。隨著全運會賽事水準逐步與國際接軌,一些專案的成績開始獲得國際組織的認可而更具參考價值。在本屆全運會突破各類紀錄最多的5個大項中,田徑和游泳的比賽成績已獲得國際組織的認可。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選取本屆全運會游泳和田徑所有個人項目的冠亞季軍成績,通過分別與2017年游泳和田徑世錦賽參賽標準進行比較,

以觀察中國運動員的新老交替情況及目前的世界水準。

游泳多項達到世錦賽門檻,新銳輩出

在本屆全運會的游泳賽場上,我們除了看到中國游泳隊隊長孫楊狂攬6金1銀,成為獲得金牌最多的游泳選手。還看到像李冰潔和覃海洋這樣的年輕小將突破紀錄,

表現出強大的競爭力。

從整體來看,每一個游泳單項比賽都有運動員的前三甲成績超過了2017年游泳世錦賽的參賽標準。其中,1500米自由泳、200米蛙泳、50米自由泳和800米自由泳的前三名選手均超過了2017年世錦賽參賽標準。

在女子選手中,被譽為“女版孫楊”的15歲小將李冰潔2次打破亞洲紀錄,成為本屆全運會打破紀錄最多的游泳選手。在不久前結束的國際泳聯布達佩斯世錦賽上,

她在800米自由泳決賽中創造了新的亞洲紀錄。李冰潔在15歲的年紀就有如此表現,很多人將她與當年的美國游泳名將萊德基(14枚游泳世錦賽金牌獲得者)相提並論。

除了李冰潔,19歲的張雨霏以及18歲的朱夢惠和柳雅欣也各自在比賽中摘得桂冠。在焦劉洋、劉子歌淡出,葉詩文狀態回升的情況下,這些年輕小將的表現為中國游泳女隊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與多點開花的游泳女隊不同,

摘得男子單項桂冠的大多還是孫楊和甯澤濤這樣熟悉的面孔。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孫楊包攬6金的同時,20歲的煙臺小將季新傑在他的身後緊追不捨。第一次參加全運會,他收穫了五枚銀牌。據齊魯網報導,在200米自由泳決賽的賽後新聞發佈會上,孫楊對他讚賞有加,認為中國泳壇“後繼有他”。

田徑追趕世界水準,競走和投擲類項目佔優勢

在田徑方面,23歲的謝震業成為了中國短跑的“新名片”。一直追逐“百米雙雄”蘇炳添和張培萌的他,在本屆全運會上創造了歷史。在本屆全運會男子100米的比賽中,他以10秒12的成績力壓蘇炳添奪冠。同時,他拿下男子200米和4x100米接力兩項冠軍,成為全運會田徑史上首個“三冠王”。

但如果同世錦賽參賽標準相比,中國短跑和中長跑專案並沒有很大的優勢。男女跨欄項目6位獎牌得主僅有吳水嬌一人“達標”,男子200米也僅有謝震業“一枝獨秀”,800米、1500米基本是“全軍覆沒”。相比之下,20公里競走的整體水準都遠超世錦賽標準,其中女子選手優勢尤為突出。

與徑賽項目類似,田賽項目的優劣態勢也比較明顯。女子鉛球、鐵餅和鏈球項目的冠亞季軍都超過了世錦賽的參賽標準,但摘得桂冠的還是以老將居多,比如31歲的張文秀和28歲的鞏立姣。跳高、撐杆跳和標槍項目整體都在世錦賽標準上下徘徊。

正因為如此,23歲小將黃常洲在跳遠比賽中的表現就顯得格外搶眼。他一掃倫敦世錦賽的陰霾,從北京世錦賽季軍王嘉男和仁川亞運會季軍高興龍的手中贏得了這枚來之不易的全運會男子跳遠金牌。在2017年田徑世錦賽前,中國男子跳遠共有5名選手達到世錦賽參賽標準。黃常洲在接受中新網採訪時認為,三年後的東京奧運會,中國男子跳遠有望進入前三。

走過第58年的全運會一直以來都是國家發展體育事業,挖掘體育人才的重要賽事。雖然對於運動員的職業生涯而言,全運會體現的是一個階段性的成績,判斷一個運動員的競技水準還需要參考更多不同的賽事。但從另一方面來看,許多運動員也正是從全運會的舞臺開始,才慢慢走向國際賽場。就田徑和游泳專案來看,中國新苗的未來是值得期待的。

但如果同世錦賽參賽標準相比,中國短跑和中長跑專案並沒有很大的優勢。男女跨欄項目6位獎牌得主僅有吳水嬌一人“達標”,男子200米也僅有謝震業“一枝獨秀”,800米、1500米基本是“全軍覆沒”。相比之下,20公里競走的整體水準都遠超世錦賽標準,其中女子選手優勢尤為突出。

與徑賽項目類似,田賽項目的優劣態勢也比較明顯。女子鉛球、鐵餅和鏈球項目的冠亞季軍都超過了世錦賽的參賽標準,但摘得桂冠的還是以老將居多,比如31歲的張文秀和28歲的鞏立姣。跳高、撐杆跳和標槍項目整體都在世錦賽標準上下徘徊。

正因為如此,23歲小將黃常洲在跳遠比賽中的表現就顯得格外搶眼。他一掃倫敦世錦賽的陰霾,從北京世錦賽季軍王嘉男和仁川亞運會季軍高興龍的手中贏得了這枚來之不易的全運會男子跳遠金牌。在2017年田徑世錦賽前,中國男子跳遠共有5名選手達到世錦賽參賽標準。黃常洲在接受中新網採訪時認為,三年後的東京奧運會,中國男子跳遠有望進入前三。

走過第58年的全運會一直以來都是國家發展體育事業,挖掘體育人才的重要賽事。雖然對於運動員的職業生涯而言,全運會體現的是一個階段性的成績,判斷一個運動員的競技水準還需要參考更多不同的賽事。但從另一方面來看,許多運動員也正是從全運會的舞臺開始,才慢慢走向國際賽場。就田徑和游泳專案來看,中國新苗的未來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