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人皆知唐伯虎風流倜儻放蕩不羈,一幅畫卻暴露了他內心的苦楚!

提起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唐寅、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的大名恐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其中,四人中名氣最大的無疑要屬“風流倜儻、才氣縱橫、放蕩不羈”的唐寅(唐伯虎)了。民間流傳中,唐伯虎才子佳人的故事讓不少年輕人心馳神往,三笑點秋香更是傳為美談。

但是,歷史總是容易穿鑿附會,現實也總是禁不起推敲。穿越歷史,我們發現一代才子唐伯虎的人生經歷其實頗為曲折坎坷,甚至讓人心酸。何出此言呢?

唐寅,

字伯虎,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他出生在一個小商販的家庭,其父唐廣德是開酒肆的,也就是小酒館,不知唐伯虎後來的酒癮是不是在此養成的。雖是普通人家,但是其祖上唐儉還是比較有地位的,曾跟隨李淵起兵,被封為“莒國公”。因此,唐寅常常自稱“魯國唐生”,從這兒可以看出,唐伯虎還是非常欽佩祖上“豐功偉績”的,他也有成就一番大業的抱負。

當然,要想成就大業,必須要考取功名,學而優則仕嘛!但是且慢……

《桐陰清夢圖》

我們先來看一幅畫——《桐陰清夢圖》。唐伯虎的這件作品用水墨白描手法,畫梧桐一株,桐蔭如蓋,桐蔭坡石處一人仰面閉目,坐於交椅之上,神情生動自然。構圖簡潔,用筆洗練,風格灑脫,

韻致清逸,詩、書、畫相得益彰。

筆者初看此圖,感覺人物像是在打盹納涼,但從題詩內容可以看出,這可不是山中醉眠這麼簡單。

因為畫中的七絕詩說明了一切:“十裡桐陰覆紫苔,先生閑試醉眠來;此生已謝功名念,清夢應無到古槐”。毫無疑問,畫中人(自然是暗指唐伯虎自己)桐陰醉眠是鋪墊,謝去功名念方為重點,也說出了唐伯虎心中的痛楚和憤懣。

看到這裡,諸君不禁要問,

唐伯虎滿腹經綸、才華橫溢,為何要了斷功與名呢?他不是從小就有光宗耀祖的夢想和抱負嗎?

是也,非也。您不妨接著往下看。

我們知道,唐伯虎從小就天資過人,雖然淘氣頑皮,但讀書考試從來都名列前茅。

說到考試,明朝的科舉制度,大概分4個級別。

初等為院試,考中者為秀才。第二等為鄉試,頭名是解元。第三等是會試,頭名叫會元。第四等是殿試,由皇上親自主持,頭名是狀元。

院試,唐伯虎16歲時就做到了,而且中秀才第一。

鄉試。唐伯虎29歲時又做到了,且高中第一,時人尊稱之“唐解元”。

會試。唐伯虎一度以為自己做到了,不料卻牽扯進考場舞弊案,投監入獄,從此一生與科舉無緣。

所以,通過這個脈絡梳理,大家應該能看清楚,唐伯虎為何從此打消了考取功名、報效國家,成就一番事業的想法了。

這裡簡要說下“會試舞弊案”。據清朝大臣張廷玉主編的《明史》記載:“未幾,敏政總裁會試,江陰富人徐經賄其家僮,得試題。事露,言者劾敏政,語連寅,下詔獄,謫為吏。寅恥不就,歸家益放浪。” 通俗點說就是,當年主考官程敏政主持會試,與唐伯虎同路進京趕考的江陰富商之子徐經,暗中賄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試題。事情敗露,唐寅也受牽連被投監入獄。

後來由於沒有真憑實據,唐伯虎被降為小吏發配外地。雖重獲自由,但被終身取消了科考資格。可歎唐伯虎,本來懷著著滿腔熱忱,希冀金榜題名,到頭來卻捲入牢獄之災,斯文掃地,這也徹底改變了一代才子的人生軌跡。

當然,這段引起士林轟動的公案孰是孰非,現在還存在很大的爭議。從今天我們旁觀者的角度看,唐伯虎似乎是被冤枉了,以他的才華,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做,是受同伴徐經的牽連而已。

然而,命運就是這樣無情。不管冤枉也罷,莫須有也罷,從牢獄放出來的唐伯虎,心灰意冷,行為舉止愈加乖離。歸家之後,心情低落的唐伯虎與妻子(第二任)分手,與唯一的弟弟失和,從此閑雲野鶴,寄情山水間,做起了逍遙的桃花庵主。

這裡還有一個細節,經此磨難前,唐伯虎已經遭遇過一次家庭巨變。那是在他24歲左右,一連串親人的離去狠狠打擊這個恃才傲物的年輕人。這一年其父突然暴病而亡,之後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母親、妹妹,妻子,兒子相繼離世。他身邊只剩下不到20歲的弟弟,兄弟倆抱頭痛哭,相依為命。

唐寅天才畫作《落霞孤鶩圖》

或許這就是天妒英才吧,上天給了他多少異稟的天賦,同時也就給他設置了多少艱難困苦。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些不幸和磨難,讓唐伯虎在藝術造詣上更加精進成熟。他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詩、書、畫的研究創作上,使其作品大放異彩、價值連城。我們今天才能夠有幸在各大博物館、拍賣會上看到唐伯虎的真跡。

明朝少了一位公務員,卻讓後世多了一位天才橫溢的畫家、書法家、詩人。你我還不知足嗎?

敏政總裁會試,江陰富人徐經賄其家僮,得試題。事露,言者劾敏政,語連寅,下詔獄,謫為吏。寅恥不就,歸家益放浪。” 通俗點說就是,當年主考官程敏政主持會試,與唐伯虎同路進京趕考的江陰富商之子徐經,暗中賄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試題。事情敗露,唐寅也受牽連被投監入獄。

後來由於沒有真憑實據,唐伯虎被降為小吏發配外地。雖重獲自由,但被終身取消了科考資格。可歎唐伯虎,本來懷著著滿腔熱忱,希冀金榜題名,到頭來卻捲入牢獄之災,斯文掃地,這也徹底改變了一代才子的人生軌跡。

當然,這段引起士林轟動的公案孰是孰非,現在還存在很大的爭議。從今天我們旁觀者的角度看,唐伯虎似乎是被冤枉了,以他的才華,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做,是受同伴徐經的牽連而已。

然而,命運就是這樣無情。不管冤枉也罷,莫須有也罷,從牢獄放出來的唐伯虎,心灰意冷,行為舉止愈加乖離。歸家之後,心情低落的唐伯虎與妻子(第二任)分手,與唯一的弟弟失和,從此閑雲野鶴,寄情山水間,做起了逍遙的桃花庵主。

這裡還有一個細節,經此磨難前,唐伯虎已經遭遇過一次家庭巨變。那是在他24歲左右,一連串親人的離去狠狠打擊這個恃才傲物的年輕人。這一年其父突然暴病而亡,之後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母親、妹妹,妻子,兒子相繼離世。他身邊只剩下不到20歲的弟弟,兄弟倆抱頭痛哭,相依為命。

唐寅天才畫作《落霞孤鶩圖》

或許這就是天妒英才吧,上天給了他多少異稟的天賦,同時也就給他設置了多少艱難困苦。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些不幸和磨難,讓唐伯虎在藝術造詣上更加精進成熟。他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詩、書、畫的研究創作上,使其作品大放異彩、價值連城。我們今天才能夠有幸在各大博物館、拍賣會上看到唐伯虎的真跡。

明朝少了一位公務員,卻讓後世多了一位天才橫溢的畫家、書法家、詩人。你我還不知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