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後一個處☆禁☆女地,有著紋面神秘民族居住,如今只剩不到20人了

十一黃金周,去一個人神合一,世外桃源—丙中洛 ,丙中洛在哪裡?有很多人對這個地方充滿了疑問,充滿了好奇,趁著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去那裡與神共度一個國慶日

神秘民族的文面文化

你或許已經見慣了文身,但文面你或許並不熟悉。在雲南怒江,有個神秘的部族,部族裡的女子凡過十三四歲,無不繡面文身,代代相傳,千年不改。

獨龍江大峽谷處在滇西北與緬甸交界的邊境上,高黎貢山以東,成為通往外界的天然屏障;擔當力卡山於西,

巍然扼守著人煙罕至的國境線。道路的艱險、地域的偏遠、使獨龍族民眾與外界少有往來,為之,獨龍江流域的原始生態環境極佳,民風及其淳樸,民俗極具特色。

獨龍族原先大都居住于獨龍江兩岸的山坡上,由於年代已久,草木結構的房子異常破舊、屋外環境髒亂、室內光線昏暗,每家每戶相對獨立地過著原始的居住生活。獨龍族民族好客的美譽,有福共用,

見者有份,是獨龍族從原始部落形態、跨越至現代社會、保存下來的淳樸的民風之一。若是到了獨龍族人家裡,他們必定會用家裡最好的東西招待你。

紋面,是獨龍族女子特有的習俗。但這種習俗的起源,卻沒有權威的詮釋。有“祛除鬼神,保佑族人平安”之說;有“紋面可以帶來好運之說”;也有“紋面為美之說”,但最有可能的,應該是“歷史上北方西藏察隅的藏人經常南下入侵,獨龍族女子為了躲避非禮,

而採取的一種自我保護措施”。但現在,獨龍族還有文面的已經不超過20人了,不久的將來,我們只能通過照片和文字來接觸這個文化了。

獨龍毯是獨龍族特有的傳統文化服飾。獨龍族人白天用一條或兩條獨龍毯圍系在身上遮羞或禦寒;夜裡,

就用獨龍毯當被子蓋。以前的獨龍毯、多用純麻線紡制,獨龍人選用自己種植的麻,經剝皮、浸泡、翻煮、晾曬、染煮、紡織等等複雜的加工而成。近些年,隨著與外界的交通逐漸開通,各種顏色的棉、毛線、逐漸成為獨龍江地區主要的紡織原料,用棉、毛線與麻混織的條狀獨龍毯,已經成為獨龍江民族特有的符號。

除了獨龍毯外,我發現每一個紋面老人,應該說,是每一個獨龍族婦女,都有愛戴多串項鍊共同的特點,這些項鍊有的是用果核串成、有的是用木珠串成,也有的是用紐扣串成。獨龍人對於天然飾物的魅力、有著最為質樸的理解。

和神在一起的教堂

怒江因為險峻的地理環境,交通是雲南所有地區裡較不發達的地方之一,也是人們眼裡不好到達的地方,但恰恰是在這樣的地方,只要有村落,都可以找到以前法國傳教士建造的教堂,並且至今仍在被村民們使用來做禮拜。

老姆登教堂

怒江老姆登基督教堂在怒江峽谷沿岸,被稱為怒江最美的教堂。從怒江邊的S228沿六庫向福貢方向,拐向知子羅方向岔道後,大約在12公里處可以看到指示牌,按照指示方向,在老姆登村委會停好車,走下坡100多米就到教堂了。

迪麻洛教堂與白漢洛教堂

迪麻洛村有一座教堂,那裡有在歐洲已經絕跡的中世紀特色的教會活動。進入迪麻洛村,已經完全是古代的氛圍,勞動者們用手工創造的美麗世界。手工建造的木頭房子,手工種植的莊稼,手工紡織的布匹,手工製造的家什……一種完全不同於城市的感覺。

白漢洛隱藏在山裡要徒步兩個小時才能到。白漢洛教堂曾因宗教矛盾被大火燒過,就在天主教剛剛傳入怒江貢山地區的時候,史稱“白漢洛教案”。教堂重建後,法國傳教士任安守又繼續在現在丙中洛的秋那桶村和重丁村陸續新建了教堂。白漢洛教堂也很小,可能是因為近幾年才重修過的緣故,無論外觀還是內飾都很新很漂亮。

與神共度的地方

怒江其實最吸引我的不是它時而狂野咆哮,猛浪奔騰,時而又溫順緩流,恬靜無聲的江水,而是一個神聖,神秘又奇怪原始的地方,而這裡就是丙中洛,來這裡是一場秘境尋蹤的探索,是為了尋找那所謂不同尋常的蹤影,還有對這個世界的熱愛與期待,這裡有傈僳族、藏族、獨龍族、怒族,是你沒體驗過的獨特民族風情。

丙中洛位於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北部,東鄰迪慶州德欽縣,南連捧當鄉,西接與緬甸接囊的獨龍江鄉,北鄰西藏林芝地區察隅縣。全鄉國土總面積823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是滇西北三大山脈即高黎貢山、怒山、雲嶺,與三江,即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形成倒”川”字的”三江並流”核心區、怒江山北向南貫穿全境,東面為碧羅雪山,西面是高黎貢山,兩山夾一江,形成明顯的高山峽谷地貌。

丙中洛境內有國家級4A景點3個,怒江第一灣、石門關和丙中洛田園風光,省政府批准的一級景點2個,二級景點6個,三級景點3個。丙中洛呈不規則四邊形,地勢北高南低。

怒江第一灣

流經雲南貢山縣丙中洛鄉日丹村附近,由於大懸岩絕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從由北向南改為由東向西,流出300余米後,又被丹拉大山擋住去路,只好再次調頭由西向東急轉,在這裡形成了一個半圓形大灣,稱為怒江第一灣。

桃花島

光聽名字,就是一個讓人嚮往的地方。它在當地被稱做紮那桶村,因被怒江環繞,成半島狀,又稱”怒江第二灣”。據說因島上桃花甚多,每年三、四月份,島上一片粉紅,如陶淵明筆下的挑花源,人稱”桃花島”。

霧裡

又名翁裡、五裡、伍裡,是一個位於丙中洛北約10公里處的小村子,旅行者常用”瑞士田園風光”來形容她。霧裡村美得讓人窒息。大片大片濃密的綠中,一座座高腳木樓輕盈地錯落著。一層層石板折射著淡灰色的光。清晨雲霧繚繞,和著炊煙,實為人間仙境!

秋那桶

這是怒江大峽谷北端的最後一個村子。峽谷是整個怒江大峽谷精華中的精華部分,原始森林茂密,瀑布眾多,人在峽谷中穿行,沿途景色十分壯觀。

怒江石門關

位於雲南省怒江州貢山縣丙中洛鎮,是怒江北與西藏茶馬古道上的必經通道,左側為碧羅雪山,右側為高黎貢山。怒江從石門關中噴湧而出,奔瀉而下。石門關氣勢磅礴,雄奇壯觀。

丙中洛也是一個典型的人神共居的人間仙境,世外桃源,在周圍的群山中有十座基督教堂有名有性的神山,且每座神山都有自己的神主。

嘎娃嘎普雪山

嘎哇嘎普,意為高大的雪山,是丙中洛十大神山之首,終年積雪,有現代冰川、冰蝕湖分佈,海拔5128米,是丙中洛最高的山峰,也是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最高峰。

貢當神山

位於丙中洛南面,是丙中洛十大神山之一,意為白色的獅子,因山形酷似獅子,岩石全是乳白色的羊脂玉大理石,故此得名。

達拉村南菁雪山

除此之外,還有正桶都吉江才(怒江第一灣西面的雪山),信靈幹嘎日濃(怒江第一灣西邊的仙人洞),衣當都吉帕姆(納依奪村的帕姆仙人洞),紮朵達雅初姆(秩科當大懸崖),登雀其吉布卓(仙女洞)將太下靈信木(納依奪村懸崖),妮日宗甲姆(日宗山)。每個奇峰怪石,每棵大樹,每個菁溝都有自己的神靈。

【美食】

石板粑粑

也就是石片烤餅,用丙中洛特有的一種石片當作煎鍋在火塘上烤熱,把養麥面或是玉米麵調成糊狀,倒在加熱的石片上烤熟即可。

漆油燉雞

是生活在怒江峽谷的傈僳族喜愛的傳統食品,逢年過節或遠方的朋友到來,傈僳人都會做上這道菜來慶賀佳節、招待貴賓。

鞏辣

在怒族語中,鞏的意思是蛋,辣是阿辣的簡稱,意為燒酒。因此”鞏辣”翻譯成漢語的意思是”酒燉的蛋”或”酒炒的蛋”,簡稱為蛋酒。

酸竹菜

酸竹菜是山裡生長的一種青嫩的竹筍,夏初挖出,削皮切成片狀晾曬成乾菜(獨龍語稱“美皓”),食前以熱水浸泡,常用來炒肉食和做湯料,味鮮美爽口。製成的酸筍是將鮮筍剁碎,舂打至綿軟,密封在竹筒裡,用笆蕉葉封口,放在有細小泉溪處淋滴,數天后發酵變酸,取出晾乾做酸竹湯,去暑解渴,是夏季適宜的湯食。

【交通】

1.從昆明長途汽車站坐車到六庫全程大約10小時,六庫江東客運站坐車到貢山全程7-8個小時,貢山到丙中洛的車很多,平均約50分鐘一班,車程約1小時,票價12元,最晚班是18:00。

2.丙中洛每天有兩班車去六庫,一般上午8點左右在丙中洛唯一的大街上發車,車費85元,車程約8-9小時。

3.丙中洛大街上有跑秋那桶的麵包車,18公里路程,15元一人,大部分景點都在沿途。

也是人們眼裡不好到達的地方,但恰恰是在這樣的地方,只要有村落,都可以找到以前法國傳教士建造的教堂,並且至今仍在被村民們使用來做禮拜。

老姆登教堂

怒江老姆登基督教堂在怒江峽谷沿岸,被稱為怒江最美的教堂。從怒江邊的S228沿六庫向福貢方向,拐向知子羅方向岔道後,大約在12公里處可以看到指示牌,按照指示方向,在老姆登村委會停好車,走下坡100多米就到教堂了。

迪麻洛教堂與白漢洛教堂

迪麻洛村有一座教堂,那裡有在歐洲已經絕跡的中世紀特色的教會活動。進入迪麻洛村,已經完全是古代的氛圍,勞動者們用手工創造的美麗世界。手工建造的木頭房子,手工種植的莊稼,手工紡織的布匹,手工製造的家什……一種完全不同於城市的感覺。

白漢洛隱藏在山裡要徒步兩個小時才能到。白漢洛教堂曾因宗教矛盾被大火燒過,就在天主教剛剛傳入怒江貢山地區的時候,史稱“白漢洛教案”。教堂重建後,法國傳教士任安守又繼續在現在丙中洛的秋那桶村和重丁村陸續新建了教堂。白漢洛教堂也很小,可能是因為近幾年才重修過的緣故,無論外觀還是內飾都很新很漂亮。

與神共度的地方

怒江其實最吸引我的不是它時而狂野咆哮,猛浪奔騰,時而又溫順緩流,恬靜無聲的江水,而是一個神聖,神秘又奇怪原始的地方,而這裡就是丙中洛,來這裡是一場秘境尋蹤的探索,是為了尋找那所謂不同尋常的蹤影,還有對這個世界的熱愛與期待,這裡有傈僳族、藏族、獨龍族、怒族,是你沒體驗過的獨特民族風情。

丙中洛位於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北部,東鄰迪慶州德欽縣,南連捧當鄉,西接與緬甸接囊的獨龍江鄉,北鄰西藏林芝地區察隅縣。全鄉國土總面積823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是滇西北三大山脈即高黎貢山、怒山、雲嶺,與三江,即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形成倒”川”字的”三江並流”核心區、怒江山北向南貫穿全境,東面為碧羅雪山,西面是高黎貢山,兩山夾一江,形成明顯的高山峽谷地貌。

丙中洛境內有國家級4A景點3個,怒江第一灣、石門關和丙中洛田園風光,省政府批准的一級景點2個,二級景點6個,三級景點3個。丙中洛呈不規則四邊形,地勢北高南低。

怒江第一灣

流經雲南貢山縣丙中洛鄉日丹村附近,由於大懸岩絕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從由北向南改為由東向西,流出300余米後,又被丹拉大山擋住去路,只好再次調頭由西向東急轉,在這裡形成了一個半圓形大灣,稱為怒江第一灣。

桃花島

光聽名字,就是一個讓人嚮往的地方。它在當地被稱做紮那桶村,因被怒江環繞,成半島狀,又稱”怒江第二灣”。據說因島上桃花甚多,每年三、四月份,島上一片粉紅,如陶淵明筆下的挑花源,人稱”桃花島”。

霧裡

又名翁裡、五裡、伍裡,是一個位於丙中洛北約10公里處的小村子,旅行者常用”瑞士田園風光”來形容她。霧裡村美得讓人窒息。大片大片濃密的綠中,一座座高腳木樓輕盈地錯落著。一層層石板折射著淡灰色的光。清晨雲霧繚繞,和著炊煙,實為人間仙境!

秋那桶

這是怒江大峽谷北端的最後一個村子。峽谷是整個怒江大峽谷精華中的精華部分,原始森林茂密,瀑布眾多,人在峽谷中穿行,沿途景色十分壯觀。

怒江石門關

位於雲南省怒江州貢山縣丙中洛鎮,是怒江北與西藏茶馬古道上的必經通道,左側為碧羅雪山,右側為高黎貢山。怒江從石門關中噴湧而出,奔瀉而下。石門關氣勢磅礴,雄奇壯觀。

丙中洛也是一個典型的人神共居的人間仙境,世外桃源,在周圍的群山中有十座基督教堂有名有性的神山,且每座神山都有自己的神主。

嘎娃嘎普雪山

嘎哇嘎普,意為高大的雪山,是丙中洛十大神山之首,終年積雪,有現代冰川、冰蝕湖分佈,海拔5128米,是丙中洛最高的山峰,也是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最高峰。

貢當神山

位於丙中洛南面,是丙中洛十大神山之一,意為白色的獅子,因山形酷似獅子,岩石全是乳白色的羊脂玉大理石,故此得名。

達拉村南菁雪山

除此之外,還有正桶都吉江才(怒江第一灣西面的雪山),信靈幹嘎日濃(怒江第一灣西邊的仙人洞),衣當都吉帕姆(納依奪村的帕姆仙人洞),紮朵達雅初姆(秩科當大懸崖),登雀其吉布卓(仙女洞)將太下靈信木(納依奪村懸崖),妮日宗甲姆(日宗山)。每個奇峰怪石,每棵大樹,每個菁溝都有自己的神靈。

【美食】

石板粑粑

也就是石片烤餅,用丙中洛特有的一種石片當作煎鍋在火塘上烤熱,把養麥面或是玉米麵調成糊狀,倒在加熱的石片上烤熟即可。

漆油燉雞

是生活在怒江峽谷的傈僳族喜愛的傳統食品,逢年過節或遠方的朋友到來,傈僳人都會做上這道菜來慶賀佳節、招待貴賓。

鞏辣

在怒族語中,鞏的意思是蛋,辣是阿辣的簡稱,意為燒酒。因此”鞏辣”翻譯成漢語的意思是”酒燉的蛋”或”酒炒的蛋”,簡稱為蛋酒。

酸竹菜

酸竹菜是山裡生長的一種青嫩的竹筍,夏初挖出,削皮切成片狀晾曬成乾菜(獨龍語稱“美皓”),食前以熱水浸泡,常用來炒肉食和做湯料,味鮮美爽口。製成的酸筍是將鮮筍剁碎,舂打至綿軟,密封在竹筒裡,用笆蕉葉封口,放在有細小泉溪處淋滴,數天后發酵變酸,取出晾乾做酸竹湯,去暑解渴,是夏季適宜的湯食。

【交通】

1.從昆明長途汽車站坐車到六庫全程大約10小時,六庫江東客運站坐車到貢山全程7-8個小時,貢山到丙中洛的車很多,平均約50分鐘一班,車程約1小時,票價12元,最晚班是18:00。

2.丙中洛每天有兩班車去六庫,一般上午8點左右在丙中洛唯一的大街上發車,車費85元,車程約8-9小時。

3.丙中洛大街上有跑秋那桶的麵包車,18公里路程,15元一人,大部分景點都在沿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