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航太辛酸寫照,昨天你對我愛搭不理,今天讓你高攀不起

在獨立自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我國航太事業,起步較晚,但起點較高。我國載人航太事業起步比國際社會至少晚了30年,比航太強國美國、俄羅斯至少落後半個世紀。

但是,我國自從1999年11月20日發射“神舟一號”載人試驗飛船後,又於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3年1月5日,公接連4次發射成功“神舟”系列號的不載人試驗飛船。

航太專家認為,這些成功表明,我國已掌握了天地往返技術,和其他一系列關鍵技術。 2003年10月15日,我國發射第一艘載人太空船,太空人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迎來的第一位中國訪客。

2005年10月12日,中國第一位太空人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成功實現“多人多天”的載人航太飛行任務。在這次太空飛行中,我國還實現了第一次天地之間對話,

創造了其他多個中國航太史上的“第一”。

“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和回收,使我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太技術的國家。 2005年10月12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神舟六號”飛船,費俊龍和聶海勝兩名中國太空人被送入太空,預計飛行時間為5天。

先在軌道傾角42.4度、近地點高度200千米、遠地點高度347千米的橢圓軌道上運行5圈,實施變軌後,進入343千米的圓軌道,繞地球飛行一圈需要90分鐘,飛行軌跡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斷向東推移的正弦曲線。軌道特性與“神舟五號”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