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常見病——中醫膳食療法之“低血糖”

低血糖是指成人空腹時血漿血糖低於3.36mmol/L(60mg/dl),全血血糖低於2.08 mmol/L(50mg/dl)。凡是因某種原因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了以交感神經興奮和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為突出表現的一組臨床表現,

稱為低血糖症。本症嚴重時可導致昏迷。我國著名的老中醫專家廖佐芹教授表示:低血糖屬中醫的“頭暈”、“食厥”等範疇。中醫辨證常見為:脾腎氣虛證、胃熱陰虛證。

【膳食原則】

1、禁忌烈酒、濃茶。

2、宜少食多餐。

3、宜食土豆、山藥、芋頭、藕、洋蔥、杏仁、胡蘿蔔、花生、核桃、葵瓜子、蛋黃等高脂、高蛋白飲食。

4、宜食糖、糖果、蜂蜜和甜食以及含糖飲料。

【辨證食療】

一、脾腎氣虛證

【病因】先天稟賦不足;後天素體虛弱

【臨床表現】胃脘似饑不適,噁心欲嘔,頭暈目眩,心悸氣短,神疲乏力,汗出肢涼,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脈緩無力。廖佐芹教授說,

食療應補脾益氣,健中和胃。

【食療處方】

1、豬肚黃芪粥:

豬肚1具,蘿蔔250克,芹菜50克,黃芪15克,薑、蔥、大蒜、花椒、八角適量。將豬肚用滾水燙過,切成小塊備用。用10杯水將豬肚煮開,煮滾後除去浮油和泡沫。再加入蘿蔔、芹菜、蔥、薑、蒜、黃芪,煮至豬肚變軟,再用油、鹽調味便成。

佐餐隨量,食肉飲湯。

2、紅棗生薑燜牛腩:

牛腩500克,生薑50克,紅棗200克,汾酒50克,蔥少許。首先將薑與蔥拍爛,然後將所有洗淨的配料與牛腩一起燜,大約燜上5小時,肉便會煮成肉糜,即可食用。每日早、晚分服,每次食3~4湯匙。

3、白術豬肚粥:

白術30克,檳榔10克,豬肚1只,生薑少許,粳米60克。將豬肚切成小塊,同白術、檳榔、生薑煎煮,取汁去藥渣。加入粳米同煮成粥。豬肚撈出,蘸麻油、醬油佐餐食用。早晚各一次,

3~5天為1療程。

4、芪燒鯉魚:

生黃芪30克,黨參20克,活雌鯉魚1尾(約700克),香菇20克,精鹽、料酒、醬油、紅糖、蔥、蒜、水發香菇、水澱粉、味精各適量。在鯉魚身上斜刀劃成十字花,保留魚子,將油燒至六成熟,下鯉魚,煎至金黃色,撈出。將黃芪、黨參用紗布包好置鍋中,加醬油、紅糖、半熟鯉魚、水發香菇、蔥、蒜煮30分鐘,加味精、姜末,水澱粉勾芡即成。

二、胃熱陰虛證

【病因】濕病後期;吐瀉太過;溫燥藥物使用太過 。

【臨床表現】胃脘嘈雜似饑,頭暈目眩,身烘熱,汗出,口渴,心煩,噁心欲嘔,嗜睡,舌紅少津,脈細數。

【食療原則】滋養胃陰,清利虛熱

【食療處方】

1、三才燉雞:

雞1只(約600克),沙參15克,熟地黃60克,天冬30克,紅棗8枚,生薑2片。將雞去頭、頸、爪、肥膏及尾部皮肉;將沙參、熟地黃、天冬、紅棗、薑放入雞肚內,將雞放入燉盅內,加開水適量,文火隔開水燉3~4小時,調味供用。佐餐食用。感冒發熱、脾胃虛寒、痰濕內盛者不宜用本湯。飲用本湯後不宜喝茶與食蘿蔔,以免影響調補效果。

2、葛根淡豆豉粥:

大米75克,葛根30克,生石膏5克,蔥白3根,淡豆豉25克。將葛根、生石膏、蔥白、淡豆豉同放入砂鍋內煎煮,去渣留汁,放入大米煮粥。

3、五味子湯:

五味子10克,紫蘇葉18克,人參12克,砂糖100克。將各原料放進鍋內,加水3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濾去渣,即可飲用。

1、三才燉雞:

雞1只(約600克),沙參15克,熟地黃60克,天冬30克,紅棗8枚,生薑2片。將雞去頭、頸、爪、肥膏及尾部皮肉;將沙參、熟地黃、天冬、紅棗、薑放入雞肚內,將雞放入燉盅內,加開水適量,文火隔開水燉3~4小時,調味供用。佐餐食用。感冒發熱、脾胃虛寒、痰濕內盛者不宜用本湯。飲用本湯後不宜喝茶與食蘿蔔,以免影響調補效果。

2、葛根淡豆豉粥:

大米75克,葛根30克,生石膏5克,蔥白3根,淡豆豉25克。將葛根、生石膏、蔥白、淡豆豉同放入砂鍋內煎煮,去渣留汁,放入大米煮粥。

3、五味子湯:

五味子10克,紫蘇葉18克,人參12克,砂糖100克。將各原料放進鍋內,加水3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濾去渣,即可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