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今天,每一個中國人都應銘記的日子!

今天,9月30日,

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銘記的日子:

烈士紀念日。

在近代以來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歲月裡,一批又一批英烈挺身而出,遇強敵而不懼,臨死神而不屈。他們用鋼鐵身軀托舉積貧積弱的中國走向獨立自主、繁榮富強,他們用熱血鑄就的愛國情懷、民族氣節、英雄氣概,構成了一個民族的精神座標!或許我們無法一一說出所有烈士的名字,但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一段不應被忘卻的英勇。

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

向烈士致敬,

就是給自己以自尊,

給民族以自信,

給國家以自強!

據不完全統計,約有2000萬名烈士

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英勇犧牲

是他們,用英勇、用熱血,為後世迎來新生!

是他們,用生命、用無畏,捍衛了民族尊嚴!

你們的名字,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

你們的英魂,將如你們為之獻身的土地一樣不朽;

你們的基因,將在我們身上永遠賡續相傳!

歷史不會忘記

趙一曼:鐵骨亦柔情

趙一曼在臨刑前寫給兒子的信中這樣殷殷囑託:

“母親對於你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鬥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在生前永遠沒有再見的機會了。希望你,甯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

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彭雪楓:戰死疆場也心甘情願

彭雪楓將軍是抗日戰爭中新四軍犧牲的最高將領之一。他在1944年8月出征前曾這樣說道:

“豫皖蘇是我們的家鄉,那裡有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妻室子女,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們一定要把日本鬼子和敵偽軍消滅掉。為了路西倚門東望的父老鄉親,我們就是戰死疆場,也心甘情願。”

吉鴻昌:光明正大 從容赴死

共產黨員、抗日名將吉鴻昌在走上刑場前,

在給妻子的遺書中寫道:

“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人終有死,我死您也不必過傷悲,因還有兒女得您照應。”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吉鴻昌臨刑前曾這樣慷慨寫道。“我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槍,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給我拿個椅子來,我得坐著死。”

蔡炳炎:國將不保 家焉能存

1937年淞滬會戰前,從8月21日深夜到22日淩晨,蔡炳炎連續寫下四封家書,詳細安排後事,五天后在激戰中身中數彈,壯烈殉國,時年35歲。他在前線留給妻子的信中這樣寫道:

“殊不知困難至此,已到最後關頭,國將不保,家亦焉能存在?”

左權:烽火連天家國情

左權將軍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烽火歲月中,他輾轉戰場,給母親、妻子寫去一封封樸素而深情的家書,記載了一個兒子、丈夫和父親,對家庭的眷戀,對未來的憧憬,以及誓死奔赴國難的決心。左權在給妻子的家書中寫道:

“時刻想著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塊,能夠聽到太北叫爸爸媽媽的親懇聲音,能夠牽著她走走,抱著她玩玩,鬧著她笑,打著她哭一哭,真是太快樂了。可是我的最親愛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頓以後,只得把相片擺出來一一望著。”

和平年代,亦有他們前赴後繼

劉景泰:以犧牲為最高代價,重如泰山

劉景泰,山東煙臺人,東部戰區陸軍某團的一名班長。這個年輕“抗洪勇士”,國慶長假,或許早已計畫回家團聚,或許還想看一看小姑劉文介紹的那個姑娘,可是走得太急,就在他把那根原本可以救生的樹樁推給戰友的一刹那,就把靈魂的鐵錨,紮根在閩江的波濤最深處。

景泰媽媽說,兒子這一生雖然只有22歲,可是他值了!

是啊,以生命的犧牲為最高代價,重如泰山,劉景泰不僅走進別人的心裡,更走進了別人的靈魂。

楊樹朋:沒有比生死考驗更大的考驗

楊樹朋,山東萊蕪人,四級軍士長,2016年7月11日,在南蘇丹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發生激烈交火時,楊樹朋遇襲受傷經搶救無效犧牲。

這是一段讓人淚奔的對話。

問:“你知道爸爸怎麼了嗎?”

答:“死了!”

問:“你知道死是什麼意思嗎?”

答:“就是犧牲了!”

幾秒鐘後,又補充:“沒關係,反正他幾個月之後就回來了……”

這是維和英雄楊樹朋5歲兒子楊一鳴和記者的對話。

生命只有一次,還有什麼比生死考驗更大的考驗呢?

申亮亮:他把思念留給了活著的人

申亮亮,河南溫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士軍銜,2016年6月1日,中國駐馬里共和國維和部隊遭遇恐怖襲擊,申亮亮不幸犧牲,年僅29歲。

本可以選擇撤離現場的他,用生命中的最後37秒,換回了部隊其他人員的平安。這個名字之所以閃亮,更是因為一名話,一句簡單到只有五個字、沒有任何修飾的大白話:“別和咱媽說”。就是這句話,戳中多少人淚點。

都說,一個人的離去,把思念留給了誰,誰就在為他哭泣。

朱軍軍:最後的抉擇詮釋了人生價值

2016年4月22日,靖江發生危化品倉儲起火事故,處置過程中,靖江中隊戰士朱軍軍為保證滅火供水不間斷、掩護戰友撤退而延誤了撤離時間。年僅26歲的他,壯烈犧牲。

那句“你們先撤”彰顯了一位英雄的本色,這一次的抉擇詮釋了他的人生價值。

張超:留給世人一個壯烈的背影

2016年4月27日,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正營職中隊長張超,在駕駛戰鬥機進行陸基模擬著艦接時,突發電傳故障,危機關頭他果斷處置,為最大努力保住戰機而墜地犧牲。

29歲的他,倒在了離夢想咫尺之遙的地方——只剩下最後7個飛行架次,他就能飛“上”航母遼寧艦。

張超曾對妻子承諾:“等我駕機著艦那天,我一定把迎接我的那束鮮花留給你。”

這個承諾,成為了妻子永遠無法實現的期待。

和許多年輕人一樣有著夢想的張超,卻在最後一次訓練著陸時隕落,留給世人一個壯烈的背影。

將烈士紀念日定在國慶的前一天

正象徵著中國歷經了鮮血與犧牲

才從苦難走向了輝煌

但同時,這也並不意味著

僅僅把紀念局限在這一天

烈士紀念日年復一年地到來

周而復始地加深人們的認識

更是為了世世代代不能忘卻的紀念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我們不會忘記,向烈士致敬!

蔡炳炎:國將不保 家焉能存

1937年淞滬會戰前,從8月21日深夜到22日淩晨,蔡炳炎連續寫下四封家書,詳細安排後事,五天后在激戰中身中數彈,壯烈殉國,時年35歲。他在前線留給妻子的信中這樣寫道:

“殊不知困難至此,已到最後關頭,國將不保,家亦焉能存在?”

左權:烽火連天家國情

左權將軍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烽火歲月中,他輾轉戰場,給母親、妻子寫去一封封樸素而深情的家書,記載了一個兒子、丈夫和父親,對家庭的眷戀,對未來的憧憬,以及誓死奔赴國難的決心。左權在給妻子的家書中寫道:

“時刻想著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塊,能夠聽到太北叫爸爸媽媽的親懇聲音,能夠牽著她走走,抱著她玩玩,鬧著她笑,打著她哭一哭,真是太快樂了。可是我的最親愛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頓以後,只得把相片擺出來一一望著。”

和平年代,亦有他們前赴後繼

劉景泰:以犧牲為最高代價,重如泰山

劉景泰,山東煙臺人,東部戰區陸軍某團的一名班長。這個年輕“抗洪勇士”,國慶長假,或許早已計畫回家團聚,或許還想看一看小姑劉文介紹的那個姑娘,可是走得太急,就在他把那根原本可以救生的樹樁推給戰友的一刹那,就把靈魂的鐵錨,紮根在閩江的波濤最深處。

景泰媽媽說,兒子這一生雖然只有22歲,可是他值了!

是啊,以生命的犧牲為最高代價,重如泰山,劉景泰不僅走進別人的心裡,更走進了別人的靈魂。

楊樹朋:沒有比生死考驗更大的考驗

楊樹朋,山東萊蕪人,四級軍士長,2016年7月11日,在南蘇丹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發生激烈交火時,楊樹朋遇襲受傷經搶救無效犧牲。

這是一段讓人淚奔的對話。

問:“你知道爸爸怎麼了嗎?”

答:“死了!”

問:“你知道死是什麼意思嗎?”

答:“就是犧牲了!”

幾秒鐘後,又補充:“沒關係,反正他幾個月之後就回來了……”

這是維和英雄楊樹朋5歲兒子楊一鳴和記者的對話。

生命只有一次,還有什麼比生死考驗更大的考驗呢?

申亮亮:他把思念留給了活著的人

申亮亮,河南溫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士軍銜,2016年6月1日,中國駐馬里共和國維和部隊遭遇恐怖襲擊,申亮亮不幸犧牲,年僅29歲。

本可以選擇撤離現場的他,用生命中的最後37秒,換回了部隊其他人員的平安。這個名字之所以閃亮,更是因為一名話,一句簡單到只有五個字、沒有任何修飾的大白話:“別和咱媽說”。就是這句話,戳中多少人淚點。

都說,一個人的離去,把思念留給了誰,誰就在為他哭泣。

朱軍軍:最後的抉擇詮釋了人生價值

2016年4月22日,靖江發生危化品倉儲起火事故,處置過程中,靖江中隊戰士朱軍軍為保證滅火供水不間斷、掩護戰友撤退而延誤了撤離時間。年僅26歲的他,壯烈犧牲。

那句“你們先撤”彰顯了一位英雄的本色,這一次的抉擇詮釋了他的人生價值。

張超:留給世人一個壯烈的背影

2016年4月27日,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正營職中隊長張超,在駕駛戰鬥機進行陸基模擬著艦接時,突發電傳故障,危機關頭他果斷處置,為最大努力保住戰機而墜地犧牲。

29歲的他,倒在了離夢想咫尺之遙的地方——只剩下最後7個飛行架次,他就能飛“上”航母遼寧艦。

張超曾對妻子承諾:“等我駕機著艦那天,我一定把迎接我的那束鮮花留給你。”

這個承諾,成為了妻子永遠無法實現的期待。

和許多年輕人一樣有著夢想的張超,卻在最後一次訓練著陸時隕落,留給世人一個壯烈的背影。

將烈士紀念日定在國慶的前一天

正象徵著中國歷經了鮮血與犧牲

才從苦難走向了輝煌

但同時,這也並不意味著

僅僅把紀念局限在這一天

烈士紀念日年復一年地到來

周而復始地加深人們的認識

更是為了世世代代不能忘卻的紀念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我們不會忘記,向烈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