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再給菜鳥十年,也無法追趕京東物流用戶體驗

兩周前去拜訪一個起家於京東的互聯網小家電品牌創始人,

還是類目前幾名的。最近比較煩,因為雙十一的緣故,現在要強制入菜鳥的倉庫。不然就沒有資源位,甚至被威脅關店處理。自己是做品牌的,不是做倉儲物流的,所以此前即使是天貓淘寶的訂單也都是讓京東物流解決的。價格不算貴,用戶體驗也好。不知道什麼情況,今年618以後阿裡特別強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現在管道是大爺。

中國最好的電商物流用戶體驗,

一直都是京東的核心競爭力,對此不屑一顧的馬雲現在也不斷加碼物流領域。

最近,阿裡巴巴又弄出來一個大新聞。他們在9月26日宣佈將向旗下的菜鳥網路投資53億,使其股份由原來的47%增加到51%。此外,他們還計畫在未來5年繼續向菜鳥投入1000億,目標是實現中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並進一步推動中國社會物流總成本的降低。

號稱未來將投資1000億,其實這並不是什麼新消息。

2013年5月28日成立菜鳥物流網路公司,

新公司投入50億元註冊資本金,落戶深圳前海,由馬雲任董事長,沈國軍任首席執行官。按照當時的公佈的新聞,第一期投資1000億元,第二期投資2000億元。現在已經過去4年了,還是那個投資1000億的故事。

2016年3月14日,阿裡菜鳥網路宣佈完成首輪融資,

融資額超百億元,估值近500億元人民幣。公開投資方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淡馬錫控股公司(Temasek)、馬來西亞國庫控股公司(Khazanah)、春華資本等多家國內外著名投資機構。

這一次唯一重要的資訊是增資,按照協定,此次阿裡將投資菜鳥網路53億元人民幣。增資後,阿裡持有菜鳥股權將從原來的47%增加到51%,並新增一個董事席位,從而占董事會7個席位中的4席。未來菜鳥財報將合併到阿裡報表,

也可以提升阿裡收入的增長。

想要判斷京東的物流優勢會否被阿裡超越,我們首先需要回顧下菜鳥和京東所代表的兩種不同的模式。

►菜鳥網路——從阿裡生態到全物流平臺

“菜鳥網路”成立於2013年5月。“菜鳥”的定位是平臺化,這符合阿裡一貫的風格。馬雲希望在5-8年的時間裡,建立一張能日均支撐300億網路零售額、覆蓋全國的物流網。其具體的落實方式是將電商物流每個環節的企業都拉入這個聯盟,

諸如倉儲(百世、心怡科技、科捷)、幹支線(萬象、卡行天下)、配送(各快遞公司)等。

菜鳥的核心在於兩個平臺。物流倉儲平臺和物流資訊平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地網”和“天網”,菜鳥自己扮演的是行業標準的制定者和監管者的角色。具體來說,菜鳥利用天貓、淘寶上的交易資料和物流資訊組建成一個資料網路(天網),同時在全國幾大重要物流區域搭建倉儲中心(地網)。然後,以大資料作為支撐,調控倉儲、配送等環節,在多方面提升物流效率。

菜鳥的作用在於輸出了標準、整合了阿裡系平臺上原本混亂的關係。比如調整賣家和平臺的關係,約定由賣家實施包郵價,並進一步明確了物流合作關係以及物流費用的結算模式。憑藉阿裡原有的電商生態和金融生態,菜鳥得以衍生出不同的商業模式。比如為賣家提供供應鏈金融模式、吸引新老淘寶/天貓賣家入駐的電商創業孵化模式、或者是未來可能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商等等。但無論哪一種模式,都屬於物流商業地產所衍生出來的生態。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菜鳥現已在全國建立8個大型倉儲物流基地,並且在14個城市拿地,總投入超過200億,預計今年倉儲面積可以達到210萬平米。

除了幹線和配送不做,阿裡菜鳥幾乎做了所有的物流公司幹的活。而現在的三通一達就剩下了幹線和配送,其實配送都不能算,因為大多數都是加盟的。包括訂單、客戶,配送員等所有的物流資料都在阿裡菜鳥手中。這也就不奇怪,引發了去年底順豐退出了菜鳥物流,今年6月1日順豐和菜鳥物流因為使用者資料資訊安全發生了直接衝突。

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vid=i0509s88h4t&amp;width=500&amp;height=375&amp;auto=0"></iframe><br%20%20/>

視頻:來源央視財經《劉強東神預言,馬雲的菜鳥和王衛的順豐的矛盾》

阿裡現在為什麼重視物流?因為凡是涉及物流體驗的的3C數碼家電母嬰快消品等品類,都被京東紛紛超過。其次與阿裡金融業務關聯,京東金融業務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供應鏈金融。如果不控貨,是沒有辦法做供應鏈金融的,風險太大。另外阿裡電商業務國際化,沒有物流基礎設施就沒有電商,只是靠三通一達是不可能的,需要整合更多物流公司。

►京東物流——從自營到開放

京東在2007年就開始自建物流體系,和京東發展基本是同步的。沒有京東物流,就沒有京東今天自營B2C電商第一名。

截止目前,京東物流現有7大物流中心、710萬平米倉儲面積、6906個自提點/配送站、335個大型倉庫,覆蓋全國2691個區縣。

另外還運營了9個大型智慧化物流中心“亞洲一號”,大件和中小件物流網路實現大陸行政區縣100%覆蓋,自營配送覆蓋了全國99%的人口,將商品流通成本降低了70%,物流的運營效率提升了2倍以上。中小件物流網已覆蓋中國大陸93%的區縣,211及次日達訂單占比已經達到了85%,大件物流網已全面覆蓋中國大陸的所有省級行政區,冷鏈物流網則通過七地生鮮倉覆蓋全國,目前依舊在快速擴張中。

京東集團於2017年4月25日正式成立京東物流子集團,向全社會輸出京東物流的專業能力,幫助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夥伴降低供應鏈成本、提升流通效率,共同打造極致的客戶體驗。京東物流提供包括倉儲、運輸、配送、客服、售後的正逆向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服務、物流雲和物流科技服務、商家資料服務、跨境物流服務、快遞與快運服務等全方位的產品和服務,致力於與商家和社會化物流企業協同發展,以科技創新打造智慧供應鏈的價值網路,並最終成為中國商業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

目前,京東是全球唯一擁有中小件、大件、冷鏈、B2B、跨境和眾包(達達)六大物流網路的企業,憑藉這六張大網在全球範圍內的覆蓋以及大資料、雲計算、智慧設備的引入應用,京東物流將打造一個從產品銷量分析預測,到入庫出庫、再到運輸配送各個環節無所不包,綜合效率最優、演算法最科學的智慧供應鏈服務系統。

和阿裡菜鳥物流網路不一樣,自營可以說是京東物流最核心的特點。從倉儲到末端配送人員,均採用自營模式。京東倉配現有70000多人,並在全國範圍實現統一的操作和管理標準,最大程度確保運營品質,提升效率,優化成本。

實際上,早在2015年之前,京東物流服務體系就對社會開放了,承接協力廠商訂單。今年,京東物流又從集團中分拆出來,完全獨立發展。通過承接更多的協力廠商業務,有望實現京東物流扭虧為盈,為將來的上市做準備。京東物流從單純的“成本中心”轉向“利潤中心”。

►菜鳥再花十年也未必追上京東的物流體驗

雖然京東物流比菜鳥物流早七八年,京東也投入了數百億的資金。但阿裡菜鳥更強的資源整合能力,無論是平臺處理的訂單規模,實際投資的規模,菜鳥物流有著更大的想像空間。但在用戶體驗上,即使再給菜鳥十年依然追不上京東。

很多人認為菜鳥物流自己做了倉儲以後,成本更低了。其實並不是,入庫菜鳥物流倉儲的電商朋友很多,入駐並不是因為成本低,更方便業務操作了,而是和天貓平臺的資源位直接掛鉤,迫不得已入駐而已。但今天討論的重點不是菜鳥物流和京東物流誰的成本高低的問題,而是阿裡菜鳥加大物流投入以後,用戶體驗能否追趕京東。

答案是:並不能。

比較直接的案例是天貓超市,快消品,由於大部分用戶下單通常接近10件商品,分開配送體驗肯定很差,所以天貓超市做的模式是“代銷模式”,就是所有商家商品提前入庫到天貓超市制定的菜鳥倉庫(菜鳥合作商),全程有菜鳥提供倉儲、配送及售後服務。

當然天貓超市入庫銷售體驗肯定比之前好很多,但依然還是做不過京東超市,規模大概是後者的三分之一左右。由於業績不佳,去年底天貓超市總經理被撤換,已經從一級獨立部門(非常重要),放到了快消品大類目下面,地位甚至都不如最近兩年崛起的盒馬鮮生。和很多天貓超市朋友交流後,得知掣肘天貓超市發展的最大原因,不是流量,不是供應鏈,而是物流。菜鳥物流合作的服務商,商品沒有辦法及時入庫,提供的物流太慢,配送服務品質太差,時效不穩定等等。盒馬鮮生物流體驗很快很好,那還是因為物流配送是自營的。

菜鳥物流網路沒有辦法提升物流服務品質是必然的,就如我們從來沒有指望過加盟模式的三通一達服務能夠追平順豐一樣。菜鳥物流能夠做的,只能是優化服務。天貓超市每天才幾十萬單,這麼小的業務,服務都做的這麼差,更不可能指望菜鳥物流把幾千萬單的社會物流訂單優化到京東一樣的體驗水準。

另外京東物流的“211”體驗,可以說冠絕全球,成本控制也算是世界一流。但畢竟主要還是服務京東體系的訂單,和菜鳥物流沒法比較。所以從未來發展來說,京東物流需要更加獨立更加開放。京東物流的另一個不足之處,就是整合社會資本能力太弱,全靠京東自己投資。京東自己的錢應該更多投資在技術和供應鏈上,而不是投資在物流上。菜鳥物流在2016年就完成過一輪100億的融資,京東物流也應該加快整合更多社會資本,建立起全球高效的物流網路。

具體來說,菜鳥利用天貓、淘寶上的交易資料和物流資訊組建成一個資料網路(天網),同時在全國幾大重要物流區域搭建倉儲中心(地網)。然後,以大資料作為支撐,調控倉儲、配送等環節,在多方面提升物流效率。

菜鳥的作用在於輸出了標準、整合了阿裡系平臺上原本混亂的關係。比如調整賣家和平臺的關係,約定由賣家實施包郵價,並進一步明確了物流合作關係以及物流費用的結算模式。憑藉阿裡原有的電商生態和金融生態,菜鳥得以衍生出不同的商業模式。比如為賣家提供供應鏈金融模式、吸引新老淘寶/天貓賣家入駐的電商創業孵化模式、或者是未來可能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商等等。但無論哪一種模式,都屬於物流商業地產所衍生出來的生態。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菜鳥現已在全國建立8個大型倉儲物流基地,並且在14個城市拿地,總投入超過200億,預計今年倉儲面積可以達到210萬平米。

除了幹線和配送不做,阿裡菜鳥幾乎做了所有的物流公司幹的活。而現在的三通一達就剩下了幹線和配送,其實配送都不能算,因為大多數都是加盟的。包括訂單、客戶,配送員等所有的物流資料都在阿裡菜鳥手中。這也就不奇怪,引發了去年底順豐退出了菜鳥物流,今年6月1日順豐和菜鳥物流因為使用者資料資訊安全發生了直接衝突。

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vid=i0509s88h4t&amp;width=500&amp;height=375&amp;auto=0"></iframe><br%20%20/>

視頻:來源央視財經《劉強東神預言,馬雲的菜鳥和王衛的順豐的矛盾》

阿裡現在為什麼重視物流?因為凡是涉及物流體驗的的3C數碼家電母嬰快消品等品類,都被京東紛紛超過。其次與阿裡金融業務關聯,京東金融業務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供應鏈金融。如果不控貨,是沒有辦法做供應鏈金融的,風險太大。另外阿裡電商業務國際化,沒有物流基礎設施就沒有電商,只是靠三通一達是不可能的,需要整合更多物流公司。

►京東物流——從自營到開放

京東在2007年就開始自建物流體系,和京東發展基本是同步的。沒有京東物流,就沒有京東今天自營B2C電商第一名。

截止目前,京東物流現有7大物流中心、710萬平米倉儲面積、6906個自提點/配送站、335個大型倉庫,覆蓋全國2691個區縣。

另外還運營了9個大型智慧化物流中心“亞洲一號”,大件和中小件物流網路實現大陸行政區縣100%覆蓋,自營配送覆蓋了全國99%的人口,將商品流通成本降低了70%,物流的運營效率提升了2倍以上。中小件物流網已覆蓋中國大陸93%的區縣,211及次日達訂單占比已經達到了85%,大件物流網已全面覆蓋中國大陸的所有省級行政區,冷鏈物流網則通過七地生鮮倉覆蓋全國,目前依舊在快速擴張中。

京東集團於2017年4月25日正式成立京東物流子集團,向全社會輸出京東物流的專業能力,幫助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夥伴降低供應鏈成本、提升流通效率,共同打造極致的客戶體驗。京東物流提供包括倉儲、運輸、配送、客服、售後的正逆向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服務、物流雲和物流科技服務、商家資料服務、跨境物流服務、快遞與快運服務等全方位的產品和服務,致力於與商家和社會化物流企業協同發展,以科技創新打造智慧供應鏈的價值網路,並最終成為中國商業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

目前,京東是全球唯一擁有中小件、大件、冷鏈、B2B、跨境和眾包(達達)六大物流網路的企業,憑藉這六張大網在全球範圍內的覆蓋以及大資料、雲計算、智慧設備的引入應用,京東物流將打造一個從產品銷量分析預測,到入庫出庫、再到運輸配送各個環節無所不包,綜合效率最優、演算法最科學的智慧供應鏈服務系統。

和阿裡菜鳥物流網路不一樣,自營可以說是京東物流最核心的特點。從倉儲到末端配送人員,均採用自營模式。京東倉配現有70000多人,並在全國範圍實現統一的操作和管理標準,最大程度確保運營品質,提升效率,優化成本。

實際上,早在2015年之前,京東物流服務體系就對社會開放了,承接協力廠商訂單。今年,京東物流又從集團中分拆出來,完全獨立發展。通過承接更多的協力廠商業務,有望實現京東物流扭虧為盈,為將來的上市做準備。京東物流從單純的“成本中心”轉向“利潤中心”。

►菜鳥再花十年也未必追上京東的物流體驗

雖然京東物流比菜鳥物流早七八年,京東也投入了數百億的資金。但阿裡菜鳥更強的資源整合能力,無論是平臺處理的訂單規模,實際投資的規模,菜鳥物流有著更大的想像空間。但在用戶體驗上,即使再給菜鳥十年依然追不上京東。

很多人認為菜鳥物流自己做了倉儲以後,成本更低了。其實並不是,入庫菜鳥物流倉儲的電商朋友很多,入駐並不是因為成本低,更方便業務操作了,而是和天貓平臺的資源位直接掛鉤,迫不得已入駐而已。但今天討論的重點不是菜鳥物流和京東物流誰的成本高低的問題,而是阿裡菜鳥加大物流投入以後,用戶體驗能否追趕京東。

答案是:並不能。

比較直接的案例是天貓超市,快消品,由於大部分用戶下單通常接近10件商品,分開配送體驗肯定很差,所以天貓超市做的模式是“代銷模式”,就是所有商家商品提前入庫到天貓超市制定的菜鳥倉庫(菜鳥合作商),全程有菜鳥提供倉儲、配送及售後服務。

當然天貓超市入庫銷售體驗肯定比之前好很多,但依然還是做不過京東超市,規模大概是後者的三分之一左右。由於業績不佳,去年底天貓超市總經理被撤換,已經從一級獨立部門(非常重要),放到了快消品大類目下面,地位甚至都不如最近兩年崛起的盒馬鮮生。和很多天貓超市朋友交流後,得知掣肘天貓超市發展的最大原因,不是流量,不是供應鏈,而是物流。菜鳥物流合作的服務商,商品沒有辦法及時入庫,提供的物流太慢,配送服務品質太差,時效不穩定等等。盒馬鮮生物流體驗很快很好,那還是因為物流配送是自營的。

菜鳥物流網路沒有辦法提升物流服務品質是必然的,就如我們從來沒有指望過加盟模式的三通一達服務能夠追平順豐一樣。菜鳥物流能夠做的,只能是優化服務。天貓超市每天才幾十萬單,這麼小的業務,服務都做的這麼差,更不可能指望菜鳥物流把幾千萬單的社會物流訂單優化到京東一樣的體驗水準。

另外京東物流的“211”體驗,可以說冠絕全球,成本控制也算是世界一流。但畢竟主要還是服務京東體系的訂單,和菜鳥物流沒法比較。所以從未來發展來說,京東物流需要更加獨立更加開放。京東物流的另一個不足之處,就是整合社會資本能力太弱,全靠京東自己投資。京東自己的錢應該更多投資在技術和供應鏈上,而不是投資在物流上。菜鳥物流在2016年就完成過一輪100億的融資,京東物流也應該加快整合更多社會資本,建立起全球高效的物流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