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家充滿高級感的光伏公司是什麼樣的?300餘家光伏企業特色點評——光能杯優秀企業觀察系列

在過去的十一年,筆者累積採訪了300餘家各環節的國內外一線光伏企業,藉由2017《光能杯》評選之際,談談筆者心目中的優秀企業。結合該企業/個人/團隊的業績、核心優勢及我們對其的瞭解,

Solarbe索比光伏網開始向評選委員會持續推薦。

今天就是這個系列的第一彈:一家充滿高級感的光伏公司是什麼樣的?

高級感很難去具體形容,這些企業不一定是在各自領域最大的或最強的,但一定是非常優質的企業,且性格鮮明,外界對這些充滿高級感的公司的印象可能是:這個公司很Cooooool!或者是:雖然不瞭解這個企業,但是好像很厲害的樣子;還可能是像見了喜歡踢新兵蛋子屁股的巴頓將軍,

下意識的就立正敬禮了……

2017年度給人“高級感”的優秀逆變器企業

錦浪

上榜理由:能經歷最嚴格的檢驗,

和國際最頂級品牌同台競技後勝出,也能放下身段,在最需要它的地方默默提供穩定的電力輸出。

從埃菲爾鐵塔到田間地頭,頂著“國務院特聘專家,國家海外高層次引進人才“千人計畫”,浙江省首批“百人計畫”,上海電力學院特聘教授,中科院寧波材料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這些光環的王一鳴和他的錦浪毫無偶像包袱。

從創建錦浪之初,還沒有今天的規模,錦浪就堅持著自己製版而非簡單的找外包工廠代工,並成立了元器件測試團隊。在保證品質的同時,也讓錦浪對零部件的理解力更上一層樓。

他們是國內第一家在三相逆變器上普及碳化矽二極體的企業;多次打破全球最輕逆變器記錄;他們是中國唯一一個將逆變設備賣到埃菲爾鐵塔的企業,

還佔領了英國最大的超市......

王一鳴有句話說:“我們不好高騖遠,但一直追求做點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

浪起來。

2017年度給人“高級感”的優秀組件企業

阿特斯

上榜理由:“高級感”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冷淡但優秀,阿特斯和瞿曉鏵無疑都很符合。

阿特斯和瞿曉鏵都很另類。

瞿曉鏵有點像演藝圈裡的“明叔”陳道明,不在風口浪尖,江湖卻一直有他的傳說。不敷衍,不做作,性子比較直而且常常只回答他感興趣的話題。他信奉企業應該像馬拉松一樣有長久的持續經營能力,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的勁頭,“軸”與“狷介”兼而有之。在這麼多的領袖中,瞿曉鏵仍然稍顯獨特,他在接受採訪的時候經常會對不熟悉的問題坦承不瞭解,不知道,或者對不感興趣的問題沉默以對,也會對感興趣的東西自顧自的談下去,偶爾還會偏離原有的話題;他是國內前幾位元組件廠商中唯一擁有西方企業運作經驗的光伏領袖,但是在交談中他給人的感覺仍然有很濃重的中國傳統思想。

阿特斯的元件,很貴,銷售也不“靈活”,不怎麼過分迎合市場,更不肯低價競爭,但這確實就是國際市場上最熱的中國光伏品牌。

2009年金融危機,業內最悲觀甚至絕望的時刻,只有瞿曉鏵非常淡定的說:“我們收穫了鮮花和掌聲,現在也要經得起考驗。”但在中國光伏企業遭遇不公正待遇,頻遇“雙反”狙擊之時,他卻每次都滿腔憤慨。在“201”法案調查之時,他認為“中國政府應該像保衛黃岩島主權一樣,通過外交手段對中國光伏企業提供支援”。

不妥協、不盲從,安安靜靜的做好企業,

阿特斯這十餘年一直就幹這一件事。

2017年度給人“高級感”的優秀光伏上游企業

保利協鑫

上榜理由:十年“魔改”,主動讓利,安安靜靜的“折騰”自己。

保利協鑫上榜,不僅是因為他們是全球最大的多晶矽和矽片企業,更是因為企業本身的“氣質”。

在保利協鑫缺少光伏企業普遍的“打雞血”的氣氛,連電子螢幕和牆上的都是如何預防感冒和怎樣學好英語。

十年前2月10日,保利協鑫旗下中能矽業正式成立之日起,用13個月時間突破國外技術封鎖,隨之而來的6000噸級和萬噸級生產線,讓中能矽業樹立了霸主地位。爾後多晶矽產能提升到6.5萬噸/年,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多晶矽生產及研發基地,成為全世界都難以複製的光伏奇跡。

這一切僅用了五年。

而從2010年開始,協鑫通過自建和並購,同樣五年時間,將矽片產能一步步提升到近20GW,占全球矽片產能的三分之一。

五年時間實現了很多企業一生追求的目標,在剩下的時間裡,一路高歌猛進的協鑫,似乎在放慢了腳步。從生產資料來看,多晶矽產能從2011年至今只提升了1萬噸/年,達到7.5萬噸/年;矽片產能比去年提升了2GW,達到17GW。保利協鑫總裁朱戰軍表示,公司近幾年的產能提升都是在不新增資本性支出,而是通過技術優化和工藝提升實現的。

不僅如此,工藝技術的優化還促進了生產成本的降低。朱戰軍透露,近幾年,保利協鑫每年都能通過工藝技術優化降低10%左右的生產成本,2015年垂直生產成本的降幅超過10%,2016年達到約9.6%。2017年,隨著公司一系列科技成果的大規模轉化,預計全年降本幅度仍能維持在10%左右。

2010年,保利協鑫開始涉足多晶矽鑄錠、切片業務,一開始,公司的鑄錠爐是從美國GT Solar採購的,錠重400KG;後來採用的精功600KG和800KG,後來通過改造,將單個錠重提升至1000KG。現在則用的都是自己研發的1200KG G7系列鑄錠爐。投爐量、單位產出、單位能耗與早年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通過“魔改”,保利協鑫以每年8%-10%的比例降低生產成本,跑贏光伏產品價格下跌的幅度,這成為公司盈利不斷攀升的法寶。

而從金融危機保利協鑫主動和下游企業改簽長單讓利之日起,這個企業每年都主動將技術提升的成果體現到下調的價格上,常常單月讓利就超過一億元。

由外向型擴張轉向內部創新驅動,

這是企業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2017年度給人“高級感”的優秀光伏經理人

熊海波

上榜理由:創業時能創新,發展期善管理出業績,危機中堅守力挽狂瀾,這樣的職業經理人,每個老闆都想要。

現在在阿特斯擔任副總裁職務的熊海波曾在尚德“服役”11個年頭,經歷尚德上市、分家、破產、重組、重生,先後負責內控、採購、人事,職務也從矽片事業部總經理、電池組件副總裁到高級副總裁再到現在的尚德總裁。有句話說:“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在尚德最困難的時候,這位老兵像一塊石頭,堅硬的守護著歷經風雨的尚德。

上市階段:熊海波做了內控管理的創新,邀請制定薩班斯法案的顧問來提供諮詢服務,全球首次將SAP系統與薩班斯法案相結合。“我當時在用SAP軟體給尚德設計企業管理系統,想到SAP本身就是成熟管控系統,所以在藍圖設計階段就結合了法案的要求。”熊海波說。在尚德成功上市後,其它幾個光伏企業甚至行業外企業都找到熊海波,希望他去主持通過薩班斯法案合規審計,但均被熊海波婉言謝絕。後來尚德通過薩班斯法案成功上市被作為經典案例出現在長江商學院等MBA培訓機構的課堂上。

中期:2008年底金融危機爆發以後,熊海波調任揚州環太負責矽片工廠的管理。熊海波2009年上半年全部心思都用在環太的企業內部管理改革上,組織架構幾乎全部推翻重新來過,在環太企業基本面上做了重大調整。2009年全年淨利3.7億。

尚德重組階段:被任命為CEO的熊海波保證了尚德一直以來的高品質口碑,留住核心技術骨幹,將組織架構扁平化,同時恢復了關係降到冰點的供應商關係,將尚德重新拉回盈利軌道。

男兒到死心如鐵

看試手,補天裂

2017年度給人“高級感”的優秀光伏投資企業

黃河水電

上榜理由:這裡不只是黃河發源地,也是中國光伏先進技術最主要的發源地。許多先進的技術和理念由此誕生或得以推廣。

在50公里外,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光伏電站在這裡建設。黃河水電公司建設了規模高達850MW的單體最大“水光互補”項目,這也是全球最大的單體光伏電站,而當時國內電站大多20MW左右,而且對運維管理不夠重視。

在行業普遍爆發大規模電站運維困難的問題之前,黃河水電就已經開始在運維工作中尋求如何用更有效、便捷的方式管理好這個電站。

這並不是黃河第一次在大型光伏電站方面的研究。2011年10月29日,世界上一次性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黃河水電公司格爾木200兆瓦並網光伏電站進入並網調試及試運行期。這個專案也標誌著中國從光伏製造大國向應用大國邁進。到現在,中國光伏裝機量已破百GW,成為全球最大光伏應用國,黃河水電功不可沒。

更為重要的是隨之而來的關於未來技術的探索和儲備。“在當時,光伏行業的經驗與規範都集中在10MW-20MW這個規模,百MW級的電站在建設初期遇到很多問題。”謝小平告訴Solarbe記者,“20-30MW光伏電站接入20千伏-35千伏電網即可,但100MW以上的光伏電站則應該對應100千伏或220千伏以上的電網。同時還出現過設備、電纜故障和燒壞的情況,一方面是設備和線纜不匹配這麼大規模的電站,此外缺乏相應設計規範也加劇了故障發生率。”

在這個過程中,黃河水電也在思考如何與原生態和諧共存甚至改善環境。“龍羊峽一期專案建設規模320MW,占地面積6平方公里。如果用傳統接地方式,要進行土地大開挖,而且滿布接地網,要將這片土地重新翻一遍。而戈壁灘地質特殊,表皮有一層硬殼,翻開之後會對環境造成破壞”謝小平告訴Solarbe記者他的擔憂,“所以我們需要選擇減少對原生植被破壞甚至能夠優化環境的方案。”

更重要的是,黃河水電的水光互補、百MW實證基地等專案的研究,完全是自己為新技術、新方向買單,以實證基地為例,作為目前國際上光伏元件種類及系統運行方式最全、容量最大的實證性研究基地,這裡設有23種電池組件、21種逆變器、30種光伏發電設計理念、13種跟蹤技術,將諸多的光伏設計理念、設計方案進行對比分析,屆時行業將真正的依靠資料說話。

2017年度給人“高級感”的協力廠商機構

TUV萊茵

上榜理由:最硬的協力廠商機構頒發業內含金量最硬的獎盃。

某位企業的銷售總監告訴筆者:“我們老闆的辦公室裡放著很多獎盃和獎牌,但有天一起抽煙,他談起這些獎項,他說最看重的就是TÜV萊茵的兩座質勝中國優勝獎獎盃。”這是實話,今年3月無錫筆者親歷頒獎活動,見到這位老闆由於沒想到自己會獲得兩項大獎,發表獲獎感言時意外激動兼而有之,說話有點抖,眼圈也紅了。

代碼是電腦隨機抽取,在出發前才發給抽樣工程師,為避嫌,所有非相關人員都無法接觸到抽樣和測試過程。他們可能連測試地點都不清楚。

“所以你看,東西到了TÜV萊茵就只能靠品質說話了。”鄒馳騁,TÜV 萊茵大中華區太陽能及燃料電池技術服務副總裁如是說。

這就是TÜV萊茵,開獎前,你都不知道自己會得到什麼。

在為中國光伏企業服務之前,TÜV萊茵已經等待了20年。

上世紀80年代,在德國政府推動下,TÜV萊茵開始光伏零部件相關標準的研發。1993年,德國推出“千個屋頂”試點工程,TÜV萊茵作為指定協力廠商機構參與其中。1995年,他們在德國科隆建立了光伏元件實驗室,為行業提供檢測服務,這也是業內最早的專業光伏檢測機構之一,提供光伏元件零部件、電站施工安全和系統評定等相關的檢測,認證,評估服務。

隨後,德國又推出了“百萬屋頂計畫”。在那個年代,光伏元件只有性能標準而缺乏安全標準,這項空白也由政府找到TÜV萊茵補齊。

看TÜV萊茵在光伏行業的發展歷史,一直是“安靜”而穩步,有自己的節奏,與光伏行業大起大落、爆發式增長卻往往與流星般隕落的模式大相徑庭,然而,就是這樣“安靜”的TÜV萊茵光伏測試業務覆蓋了各主要的光伏應用和製造市場,佔據了全球光伏元件和零部件檢測市場70%的份額,電站系統全球檢測規模15GW。而元件背板、電池 、矽膠、接線盒、電纜等相關標準,很大部分都是參考和沿用了TÜV萊茵的內部標準而逐步發展成為IEC和EN標準。這不禁讓人由衷感慨:你所有的努力,時光都會有所償還。

2017年度給人“高級感”的行業前輩

沈輝教授

上榜理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身不能至,心嚮往之。

三年一屆的中大光伏校友會上,你能看到最多的技術乾貨。這些年沈輝老師不僅給業內培育了大量如今已成為各企業研發骨幹的科研人才,還屢次為遭受外界誤解的光伏產業仗義直言。

自上世紀80年代起,沈輝老師經歷了光伏行業每一次的發展與革新,對光伏行業發展的脈絡一清二楚,同時也是很多重大事件的見證者和親歷者。

同時沈老師還致力於整理世界光伏及太陽能應用和發展史,從人類最早的太陽岩畫到日晷再到現金的太陽能應用,上下縱論8000年。筆者本人也是非常期待。

下期預告:那些可以讓你一見如故的光伏企業

猜猜都有誰?...

不知道,或者對不感興趣的問題沉默以對,也會對感興趣的東西自顧自的談下去,偶爾還會偏離原有的話題;他是國內前幾位元組件廠商中唯一擁有西方企業運作經驗的光伏領袖,但是在交談中他給人的感覺仍然有很濃重的中國傳統思想。

阿特斯的元件,很貴,銷售也不“靈活”,不怎麼過分迎合市場,更不肯低價競爭,但這確實就是國際市場上最熱的中國光伏品牌。

2009年金融危機,業內最悲觀甚至絕望的時刻,只有瞿曉鏵非常淡定的說:“我們收穫了鮮花和掌聲,現在也要經得起考驗。”但在中國光伏企業遭遇不公正待遇,頻遇“雙反”狙擊之時,他卻每次都滿腔憤慨。在“201”法案調查之時,他認為“中國政府應該像保衛黃岩島主權一樣,通過外交手段對中國光伏企業提供支援”。

不妥協、不盲從,安安靜靜的做好企業,

阿特斯這十餘年一直就幹這一件事。

2017年度給人“高級感”的優秀光伏上游企業

保利協鑫

上榜理由:十年“魔改”,主動讓利,安安靜靜的“折騰”自己。

保利協鑫上榜,不僅是因為他們是全球最大的多晶矽和矽片企業,更是因為企業本身的“氣質”。

在保利協鑫缺少光伏企業普遍的“打雞血”的氣氛,連電子螢幕和牆上的都是如何預防感冒和怎樣學好英語。

十年前2月10日,保利協鑫旗下中能矽業正式成立之日起,用13個月時間突破國外技術封鎖,隨之而來的6000噸級和萬噸級生產線,讓中能矽業樹立了霸主地位。爾後多晶矽產能提升到6.5萬噸/年,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多晶矽生產及研發基地,成為全世界都難以複製的光伏奇跡。

這一切僅用了五年。

而從2010年開始,協鑫通過自建和並購,同樣五年時間,將矽片產能一步步提升到近20GW,占全球矽片產能的三分之一。

五年時間實現了很多企業一生追求的目標,在剩下的時間裡,一路高歌猛進的協鑫,似乎在放慢了腳步。從生產資料來看,多晶矽產能從2011年至今只提升了1萬噸/年,達到7.5萬噸/年;矽片產能比去年提升了2GW,達到17GW。保利協鑫總裁朱戰軍表示,公司近幾年的產能提升都是在不新增資本性支出,而是通過技術優化和工藝提升實現的。

不僅如此,工藝技術的優化還促進了生產成本的降低。朱戰軍透露,近幾年,保利協鑫每年都能通過工藝技術優化降低10%左右的生產成本,2015年垂直生產成本的降幅超過10%,2016年達到約9.6%。2017年,隨著公司一系列科技成果的大規模轉化,預計全年降本幅度仍能維持在10%左右。

2010年,保利協鑫開始涉足多晶矽鑄錠、切片業務,一開始,公司的鑄錠爐是從美國GT Solar採購的,錠重400KG;後來採用的精功600KG和800KG,後來通過改造,將單個錠重提升至1000KG。現在則用的都是自己研發的1200KG G7系列鑄錠爐。投爐量、單位產出、單位能耗與早年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通過“魔改”,保利協鑫以每年8%-10%的比例降低生產成本,跑贏光伏產品價格下跌的幅度,這成為公司盈利不斷攀升的法寶。

而從金融危機保利協鑫主動和下游企業改簽長單讓利之日起,這個企業每年都主動將技術提升的成果體現到下調的價格上,常常單月讓利就超過一億元。

由外向型擴張轉向內部創新驅動,

這是企業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2017年度給人“高級感”的優秀光伏經理人

熊海波

上榜理由:創業時能創新,發展期善管理出業績,危機中堅守力挽狂瀾,這樣的職業經理人,每個老闆都想要。

現在在阿特斯擔任副總裁職務的熊海波曾在尚德“服役”11個年頭,經歷尚德上市、分家、破產、重組、重生,先後負責內控、採購、人事,職務也從矽片事業部總經理、電池組件副總裁到高級副總裁再到現在的尚德總裁。有句話說:“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在尚德最困難的時候,這位老兵像一塊石頭,堅硬的守護著歷經風雨的尚德。

上市階段:熊海波做了內控管理的創新,邀請制定薩班斯法案的顧問來提供諮詢服務,全球首次將SAP系統與薩班斯法案相結合。“我當時在用SAP軟體給尚德設計企業管理系統,想到SAP本身就是成熟管控系統,所以在藍圖設計階段就結合了法案的要求。”熊海波說。在尚德成功上市後,其它幾個光伏企業甚至行業外企業都找到熊海波,希望他去主持通過薩班斯法案合規審計,但均被熊海波婉言謝絕。後來尚德通過薩班斯法案成功上市被作為經典案例出現在長江商學院等MBA培訓機構的課堂上。

中期:2008年底金融危機爆發以後,熊海波調任揚州環太負責矽片工廠的管理。熊海波2009年上半年全部心思都用在環太的企業內部管理改革上,組織架構幾乎全部推翻重新來過,在環太企業基本面上做了重大調整。2009年全年淨利3.7億。

尚德重組階段:被任命為CEO的熊海波保證了尚德一直以來的高品質口碑,留住核心技術骨幹,將組織架構扁平化,同時恢復了關係降到冰點的供應商關係,將尚德重新拉回盈利軌道。

男兒到死心如鐵

看試手,補天裂

2017年度給人“高級感”的優秀光伏投資企業

黃河水電

上榜理由:這裡不只是黃河發源地,也是中國光伏先進技術最主要的發源地。許多先進的技術和理念由此誕生或得以推廣。

在50公里外,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光伏電站在這裡建設。黃河水電公司建設了規模高達850MW的單體最大“水光互補”項目,這也是全球最大的單體光伏電站,而當時國內電站大多20MW左右,而且對運維管理不夠重視。

在行業普遍爆發大規模電站運維困難的問題之前,黃河水電就已經開始在運維工作中尋求如何用更有效、便捷的方式管理好這個電站。

這並不是黃河第一次在大型光伏電站方面的研究。2011年10月29日,世界上一次性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黃河水電公司格爾木200兆瓦並網光伏電站進入並網調試及試運行期。這個專案也標誌著中國從光伏製造大國向應用大國邁進。到現在,中國光伏裝機量已破百GW,成為全球最大光伏應用國,黃河水電功不可沒。

更為重要的是隨之而來的關於未來技術的探索和儲備。“在當時,光伏行業的經驗與規範都集中在10MW-20MW這個規模,百MW級的電站在建設初期遇到很多問題。”謝小平告訴Solarbe記者,“20-30MW光伏電站接入20千伏-35千伏電網即可,但100MW以上的光伏電站則應該對應100千伏或220千伏以上的電網。同時還出現過設備、電纜故障和燒壞的情況,一方面是設備和線纜不匹配這麼大規模的電站,此外缺乏相應設計規範也加劇了故障發生率。”

在這個過程中,黃河水電也在思考如何與原生態和諧共存甚至改善環境。“龍羊峽一期專案建設規模320MW,占地面積6平方公里。如果用傳統接地方式,要進行土地大開挖,而且滿布接地網,要將這片土地重新翻一遍。而戈壁灘地質特殊,表皮有一層硬殼,翻開之後會對環境造成破壞”謝小平告訴Solarbe記者他的擔憂,“所以我們需要選擇減少對原生植被破壞甚至能夠優化環境的方案。”

更重要的是,黃河水電的水光互補、百MW實證基地等專案的研究,完全是自己為新技術、新方向買單,以實證基地為例,作為目前國際上光伏元件種類及系統運行方式最全、容量最大的實證性研究基地,這裡設有23種電池組件、21種逆變器、30種光伏發電設計理念、13種跟蹤技術,將諸多的光伏設計理念、設計方案進行對比分析,屆時行業將真正的依靠資料說話。

2017年度給人“高級感”的協力廠商機構

TUV萊茵

上榜理由:最硬的協力廠商機構頒發業內含金量最硬的獎盃。

某位企業的銷售總監告訴筆者:“我們老闆的辦公室裡放著很多獎盃和獎牌,但有天一起抽煙,他談起這些獎項,他說最看重的就是TÜV萊茵的兩座質勝中國優勝獎獎盃。”這是實話,今年3月無錫筆者親歷頒獎活動,見到這位老闆由於沒想到自己會獲得兩項大獎,發表獲獎感言時意外激動兼而有之,說話有點抖,眼圈也紅了。

代碼是電腦隨機抽取,在出發前才發給抽樣工程師,為避嫌,所有非相關人員都無法接觸到抽樣和測試過程。他們可能連測試地點都不清楚。

“所以你看,東西到了TÜV萊茵就只能靠品質說話了。”鄒馳騁,TÜV 萊茵大中華區太陽能及燃料電池技術服務副總裁如是說。

這就是TÜV萊茵,開獎前,你都不知道自己會得到什麼。

在為中國光伏企業服務之前,TÜV萊茵已經等待了20年。

上世紀80年代,在德國政府推動下,TÜV萊茵開始光伏零部件相關標準的研發。1993年,德國推出“千個屋頂”試點工程,TÜV萊茵作為指定協力廠商機構參與其中。1995年,他們在德國科隆建立了光伏元件實驗室,為行業提供檢測服務,這也是業內最早的專業光伏檢測機構之一,提供光伏元件零部件、電站施工安全和系統評定等相關的檢測,認證,評估服務。

隨後,德國又推出了“百萬屋頂計畫”。在那個年代,光伏元件只有性能標準而缺乏安全標準,這項空白也由政府找到TÜV萊茵補齊。

看TÜV萊茵在光伏行業的發展歷史,一直是“安靜”而穩步,有自己的節奏,與光伏行業大起大落、爆發式增長卻往往與流星般隕落的模式大相徑庭,然而,就是這樣“安靜”的TÜV萊茵光伏測試業務覆蓋了各主要的光伏應用和製造市場,佔據了全球光伏元件和零部件檢測市場70%的份額,電站系統全球檢測規模15GW。而元件背板、電池 、矽膠、接線盒、電纜等相關標準,很大部分都是參考和沿用了TÜV萊茵的內部標準而逐步發展成為IEC和EN標準。這不禁讓人由衷感慨:你所有的努力,時光都會有所償還。

2017年度給人“高級感”的行業前輩

沈輝教授

上榜理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身不能至,心嚮往之。

三年一屆的中大光伏校友會上,你能看到最多的技術乾貨。這些年沈輝老師不僅給業內培育了大量如今已成為各企業研發骨幹的科研人才,還屢次為遭受外界誤解的光伏產業仗義直言。

自上世紀80年代起,沈輝老師經歷了光伏行業每一次的發展與革新,對光伏行業發展的脈絡一清二楚,同時也是很多重大事件的見證者和親歷者。

同時沈老師還致力於整理世界光伏及太陽能應用和發展史,從人類最早的太陽岩畫到日晷再到現金的太陽能應用,上下縱論8000年。筆者本人也是非常期待。

下期預告:那些可以讓你一見如故的光伏企業

猜猜都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