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905年,清朝正式廢除科舉制度!科舉考的四書五經

1905年,清朝正式廢除科舉制度。五四運動對中國的科舉制度進行了各種批判,包括對八股文的批判,等等。科舉制度考什麼內容也很重要,它考的不是物理、化學,而是以“四書五經”為內容的儒家學說。

所謂“四書五經”就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四本儒家經典入門書,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這五部儒家經典著作。這個考試內容也是非常有智慧的,作為統治者,如何來管理這麼大的一個帝國,如何才能讓遍佈在這個國家的所有管理者都跟自己一條心呢?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大家洗腦。那怎麼洗腦呢?就是靠考試,因為我考什麼你就得學什麼,大家學的就是儒家“四書五經”那套東西,
十年寒窗總會把“忠孝禮義廉”這套東西都記在腦子裡。就是靠這套東西,在沒有電視、沒有電報、沒有強大通信的情況下,使這個國家始終保持著統一而沒有分裂。

大家都是“十年寒窗”,接受了同樣的教育,都被洗了腦,

因為所有的人學的都是這套“四書五經”,這是統治者統治大帝國的智慧。如果這個科舉考試考的是科學,那完全會是另外一番狀況,科學就是真理,真理會越辯越明。當一個人學了很多科學知識的時候,那就會經常質疑很多問題。這樣如果你在遠方當縣長,或者當州長的時候,就可能會說:“我為什麼要聽你的,我為什麼要把稅千里迢迢地交到長安去?”在這些人的管理下,這個國家就會慢慢地分崩離析,
就會解體。

中國的科舉制度在剛開始的時候,可以說是極為智慧的,因為在科舉制度實行之前,也就是漢朝初年的時候,中國就已經出現了各種分裂問題。當時的皇帝都不敢再分封自己的兒子、孫子去別的地方,因為一旦把這些子孫分封出去,

老皇帝一死,大家就會覺得憑什麼你當皇帝。我有地盤,還有軍隊,我也要當皇帝,於是為了爭奪皇位就互相打起來了。所以從漢朝開始,所有的皇親誰都別出去做官,大家都在皇宮待著,都在首都待著,因為他們一出去,就會造成這個國家的分裂。那外面的地盤誰來管理呢,就讓平民來當官,讓平民來管理。漢朝最開始想到的叫“舉孝廉”,就是如果你“孝”、你“廉”,
那說明你這個人人品比較好,那就可以來當官,可以說是一種非常質樸的想法。“舉孝廉”需要大家去推舉,最後為了被“舉”,大家就拼命地表現自己如何“孝”、如何“廉”,甚至每天吃糠咽菜,父母去世了就一直跪在墳前,一跪都能跪好幾年,恨不得什麼都不幹了。但從隋朝開始就實行“開科取士”的新制度,也就是讓大家都來考試,從中挑選人才,結果這麼一考發現果然到處都是人才。所以這種科舉制度從隋朝開始,經過不停地調整改良,逐漸完善了起來。當時的科舉考試還有很多規定,比如說商人不許參加考試,因為大家都覺得商人就是唯利是圖,商人要是當了官,那能不貪嗎?李白就因為他爸是商人而沒考成。

科舉制度把絕大多數的人才都攏進了政府,所以中國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有創意的中央政府。而西方的大部分人才都在民間,所以西方的傳統就是在民間保持著強大的創意,而政府始終沒有太多的創意。但是中國由於採用了科舉制度,人才全進了政府,所以民間並沒什麼創意。一直到今天,中國都是政府的創意極其強大,這和西方具有很大的區別。後來在不同的朝代,由於有少數民族的問題,科舉榜又分成了滿蒙榜、漢人榜等,後來又給當官的孩子單列了一個榜,所有的“官二代”以九十取一的比例另外錄取。當時就是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平衡,但科舉制度在中國和世界上一直都是最先進的制度。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以留言或點贊,保持互動!欄目每週更新三次文章,歡迎關注

所以這種科舉制度從隋朝開始,經過不停地調整改良,逐漸完善了起來。當時的科舉考試還有很多規定,比如說商人不許參加考試,因為大家都覺得商人就是唯利是圖,商人要是當了官,那能不貪嗎?李白就因為他爸是商人而沒考成。

科舉制度把絕大多數的人才都攏進了政府,所以中國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有創意的中央政府。而西方的大部分人才都在民間,所以西方的傳統就是在民間保持著強大的創意,而政府始終沒有太多的創意。但是中國由於採用了科舉制度,人才全進了政府,所以民間並沒什麼創意。一直到今天,中國都是政府的創意極其強大,這和西方具有很大的區別。後來在不同的朝代,由於有少數民族的問題,科舉榜又分成了滿蒙榜、漢人榜等,後來又給當官的孩子單列了一個榜,所有的“官二代”以九十取一的比例另外錄取。當時就是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平衡,但科舉制度在中國和世界上一直都是最先進的制度。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以留言或點贊,保持互動!欄目每週更新三次文章,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