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服裝廠突然倒閉!快時尚Mango和zara被工人追薪

近期,快時尚品牌Zara、Next和Mango捲入了一場工人討薪風波。

制衣工廠Bravo Tekstil位於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

在幫快時尚品牌工作三個月後,於2016年7月突然關閉。事發距今已有一年,但140位員工卻一直沒有拿到薪水。據FashionUnited報導,該廠總拖欠員工薪水約65萬歐元(約合512萬人民幣)。

工人們隨後成立了討薪組織,並希望之前在此制衣的品牌可以承擔部分責任。目前,工人已經嘗試從工會和淨衣活動組織中尋找説明,也已訴諸法庭,但收效甚微。

“我們只要求賠償應得的損失,

再沒有別的了。”工人中的一位新生兒母親Yeliz Kutluer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然而,他們與Mango、Next和Zara的母公司Inditex均協商失敗。希望品牌出面解決問題的想法泡湯之後,工人又轉戰網路,召喚消費者來支援他們的維權行動。

在這場風波中,Zara又首當其衝,因為該工廠關閉前,75%的衣服都供應給了Zara,而工廠欠下的工資還不及Zara2017年第一季度銷售額的0.01%。據fashionunited報導,此前聯繫伊斯坦布爾和西班牙的Inditex高層時,

他們都表示拒絕為此事承擔全部責任。就是這一拒絕,很有可能已經違反了之前Inditex和IndustriALL全球聯盟共同簽署的全球框架協定,該協定旨在保護產品供應鏈上的工人權益。

而Next和Mango的回應也如出一轍,都不願承擔相關責任。

在土耳其淨衣組織負責人Bego Demir看來,這些品牌才是工人最重要的老闆,因為品牌控制著每一筆訂單的流向。“所以他們有為工人發工資的義務,而且從道德上也應該這樣做。

目前,這三家公司的最大讓步是賠償一小部分,可能還達不到賠償總數的四分之一。對此,工人當然不能接受。“這樣一來,有的人能拿到錢而有的人什麼也拿不到了,”該工廠機器操作工Azem Atmaca在一份聲明中說道,“我們還有家人和孩子要養。”

事實上,

在競爭激烈的制衣行業,毫無預料突然倒閉的工廠並不少見。加之資本動向靈活,這種現象更是常有。

例如今年3月8日婦女節當天,由淨衣活動等團體組織在香港的抗議優衣庫行動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據悉,抗議原因是由於優衣庫在印尼的工廠PT Jaba Garmindo倒閉一年導致約4000工人失業,並拖欠4個月的工資,總數約為1100萬美元。

因優衣庫工廠關閉而失業的員工中,80%都為女性。

Nike、H&M和沃爾瑪之前也碰到過這樣的狀況,只不過,這些品牌位於印尼、柬埔寨和南美的工廠在出現同樣情況時,他們都賠償了工人應得的薪水。

看來,此前在孟加拉大火中毀滅的時裝工廠案例還是沒有讓人們吸取教訓。在時尚產業內,即使越來越多的品牌在推行供應鏈透明化,但礙於大家資訊不對等,血汗工廠還是很難被挖掘出來。目前,歐洲一些國家開始出現協力廠商組織,希望借用大資料的力量整合所有工廠的資料,並主動向各大工廠的工人開通回饋管道。例如我們此前報導過的供應鏈整合平臺LaborVoices,首次調研就把地點選在了土耳其。其中,時裝工廠的防火措施、薪資水準、工作時長、虐待、環境清潔度和童工使用情況都是調研的重要標準。

當然,除了依靠外部監管制度,快時尚品牌對供應鏈的自覺監管和對社會責任的主動承擔也很必要,尤其是在如今人人打出環保牌的環境下,品牌們切莫日後被自己打了臉。

但礙於大家資訊不對等,血汗工廠還是很難被挖掘出來。目前,歐洲一些國家開始出現協力廠商組織,希望借用大資料的力量整合所有工廠的資料,並主動向各大工廠的工人開通回饋管道。例如我們此前報導過的供應鏈整合平臺LaborVoices,首次調研就把地點選在了土耳其。其中,時裝工廠的防火措施、薪資水準、工作時長、虐待、環境清潔度和童工使用情況都是調研的重要標準。

當然,除了依靠外部監管制度,快時尚品牌對供應鏈的自覺監管和對社會責任的主動承擔也很必要,尤其是在如今人人打出環保牌的環境下,品牌們切莫日後被自己打了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