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聽《哈尼天地》|“哈繡”承載的文化資訊(五)

哈尼語廣播《哈尼天地》是涉及哈尼族歷史、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特別欄目。以朗讀、朗誦及講述哈尼族歷史、文化、民間傳說和故事為主,通過富有情感的哈尼語演繹,以文感人、以情動人,

達到美的聽覺享受。同時,也可以讓大家瞭解到更多的哈尼族歷史、文化、民間傳說和故事。

哈尼人民不僅能歌善舞,哈尼婦女的挑繡技藝更是堪稱精湛絕美,哈尼族婦女用紅、綠、藍、紫、青、黃、白等絲線,將飛鳥走獸、山中清澗繡於服飾衣間、袖口、腰際、腳套上,

使著裝者形象生彩,豔麗無比,也能讓人從精美繁多的圖案中感受到哈尼族先人們遷徙和生產、生活的歷史氣息,因此,“哈繡”被外界稱作“鑲嵌在布匹上的圖騰”。今天講解的是“狄撲”和“拉窩”,敬請收聽!

狄撲

據說阿卡人南遷進入茫茫的林海後,

遵循叢林法則,很快就適應了叢林生活。人們發現原先遊牧和遊耕時期的房屋建築與叢林生活格格不入。為適應生存的環境便研建了幹欄式建築,但是幹欄式建築需要砍伐大量的木材,遇到大的木材需要砍成若干木板,於是發明了木楔和木錘。有了這兩種工具,遇到大的木材分割也很容易就能解決,從而加快了人們建蓋房屋的速度,為阿卡人繁衍生息奠定了基礎。
阿卡人也將此物繡在服飾上,以彰顯它在阿卡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拉窩

據古老的傳說, 阿卡人從遊牧到遊耕時期的房屋有點類似蒙古包,門上只有一個門簾,因為那個時候社會太平,沒有什麼戰亂,因而無須堅固的門,只需要一個門簾足矣。但太平的社會開始動盪不安、戰亂不斷,

為了躲避戰亂,數以萬計的阿卡人祖先踏進了生死未卜的茫茫林海之中,被迫選擇了叢林法則-----適者生存。亞熱帶和熱帶雨林到處充滿著瘴氣,陰暗而潮濕,出沒著毒蛇猛獸,為了躲避瘴氣和毒蛇猛獸,從原來的地居改建成幹欄式建築。但危險仍然存在,雖然有了籬笆的隔離防護,但仍有攀爬能力較強的野獸能爬過籬笆入室襲人,因而阿卡人用堅硬的木制門扇插上門栓用以禦獸。

後來阿卡人用針線繡出門框一樣的圖案作為服飾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