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傻一點、軸一點”:基金經理詮釋一萬小時天才秘訣

交易至今,2010年過山車的經歷對土勻影響至深。

土勻2010年8月開通期貨帳戶,他先後在兩家期貨公司就職,都是做客服工作。第一家期貨公司交易氛圍很濃,除了交易量比較大的炒手,

公司內部的人也做單。土勻說,大家並不在意工作,“每天像打牌一樣,聚在一起討論行情和交易”。股指期貨開出之後,團隊同事各自散去,有人進資管,有人開私募,公司也逐漸在行業中沒落。

在第二家期貨公司,新組建的客服部共三人,土勻入職兩個星期領導就辭職了。“我和另外一個同事就成孤兒了。”公司把土勻和另一個同事扔到了研發部。

土勻嘗試報考CPA(註冊會計師),9月份考下來只過了一門,

宣佈放棄。

9月30日,土勻做了期貨生涯第一單實盤交易,三萬元本金,在豆油期貨上掙了600元。第一個月,他的交易毫無邏輯,“就是亂做,進進出出”。

土勻告訴我,像他那樣的散戶,三個月足以被淘汰出局,但他運氣不錯。“11月份,有幸碰到了到現在來看都是最暴力的行情,PTA連續五個板,我扎扎實實地吃到了三個板。”

第三個板之後,土勻的一手PTA被協議平倉,兩萬元變成了變成了三萬四。

“哇好開心啊,真的真的真的好開心。你不知道這種開心是有多開心。”說到這,土勻會把視線挪開幾秒,切入當時的畫面。做到現在,土勻對盈虧的敏感度已經大不如前,他一天親自交易產生的手續費都可能過十萬。

土勻想,按照這種賺錢的速度,他不用工作了。“真的會有這種想法。”土勻強調說。一個基本工資只有四千元的人,三四天時間就賺了一萬四,有點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1990年代入行的資深操盤手關工曾說,很多事情都是呈對稱性的,“上去得越陡,下來得越快”。也就兩三天時間,土勻的三萬四就回到了兩萬元。

1“我記得非常清楚,那天我坐地鐵,再倒一趟公車,在公車上哭了半個小時。我就覺得我這輩子大概就是一事無成了。做股票不行,工作不行,現在做期貨,還是虧。”土勻大三時做過一陣股票,在大盤6000點時(2007年10月)入場。三年後入場做期貨,

境況依然不妙。

土勻大學讀的是電氣工程自動化專業,畢業後短暫地在振華重工(600320,股吧)待了一個月,參與安裝工作。這個工作核心部分都是國外團隊在做,土勻的工作可替代性很強,還要經常出差,遠至非洲、美洲。哪個港口買了公司的橋吊,他們就要前往參與安裝調試。如果不出差,他辦公也是在崇明島、長興島這樣的地方。

土勻從小在上海長大,上大學也在上海。他想像中的工作,

應該是在陸家嘴(600663,股吧),西裝革履。他放棄了振華重工的工作,紮進金融行業。

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餘波未了,行情很不景氣。土勻考了各種從業資格證,想找一個研究員、分析師的工作,卻連做經紀人、客戶開戶崗的機會都沒有。最後他找到一個客服崗的工作,2800元一個月。

土勻每天坐公車轉二號線,從陸家嘴站擁擠的人群中掙脫出來時,他覺得終於上了層次,生活有了奔頭。那時土勻還不理解,每個行業風光無限的,都只是金字塔頂端的人,“XX狗”也還沒成為各行業金字塔底端芸芸眾生的代名詞。

金融圈的殘酷和底層的寡淡,加上金融危機的衝擊,給了新入行的土勻親切的問候。在期貨公司,土勻陷入了看不到未來的迷茫。“學歷不高,專業不對口,做業務,喝酒又不行。”就算把CPA考下來,他覺得改觀也不大。做交易是他能想到的改變自己最直接的方式。只是開始做交易時他還沒有做好虧錢的準備。

“可能在別人看來這一萬塊錢不算什麼,虧了也就虧了。我相信(即便)現在每天市場上虧錢爆倉的人(依然)不計其數。”土勻說,“但那時候對我來說,可能這輩子就沒希望了。”

土勻沒有退路。輾轉兩年想退回去重操舊業幾無可能,他對做工程師毫無自信。“從小我就不是一個動手能力強的人。我做廚師大概比這個(做工程師)要好一點,做個街邊小販,攤個蛋餅什麼的。我做仲介可能也比這個好。”土勻說。

回到家冷靜下來,土勻覺得還是要做交易,不能放棄。畢業兩年,同學之間的差距不斷突顯——工作、收入、社會地位。土勻有一種本能的出人頭地的衝動,一定要賺到錢。

土勻想到自己這一年5月份開始做的股指期貨的模擬交易。

2

在第二家期貨公司的研發部,土勻和另外三個研究員幾乎天天泡在一起探討行情,交流策略。他們有人擅長基本面,有人擅長寫程式。土勻有寫程式的基礎,開始寫程式尋找交易信號。“那時候很簡單的,均線突破類似(三五分鐘),多頭排列空頭排列,設置好出場。”

土勻在商品期貨坐過山車時,他類比的股指期貨交易一直表現不錯。“總比我這麼在裡面亂做強啊,至少曲線是向上的。”他決定放棄主觀交易,用程式來指導自己的交易。

土勻堅持做一手螺紋鋼,一小時線的均線突破,模型給信號,手動敲單。幾年後談起,土勻說這段經歷對鍛煉他的心性幫助很大。“這種交易按部就班,盤中是沒有什麼成就感的,讓你進場就進場,讓你出就出,不能反抗。盤子每天上上下下,其實也看不出什麼東西,但模型有時候幾天才給一個信號,你要坐得住。”

土勻傻瓜式地堅持按這個交易模型執行。他的生活寡淡,不談戀愛,沒有業餘消遣,頂多打打實況足球。“我主觀做得實在是太失敗了。另外就是那條路我走得也不是很長,給我的固有的東西不多。”土勻解釋說,“我覺得這種方式,就是要傻一點,要軸一點。只有這樣我才能生存下去,如果不這樣,可能明天我就是流落街頭,一分錢也賺不到。所以到現在,我所有的策略,我不去干擾他。這就是這麼多年來我唯一信仰的標準。因為沒有了它,我就沒有了空氣。”

三個月下來,土勻覺得自己狀態已經比較穩定,不會有大的風險。他把股票帳戶的錢取出來,湊了10萬,另外的錢來自他媽媽的一個朋友,還有他姨媽。

“這真的是運氣。”土勻多次用“運氣”來描述自己的成長之路,“未來能做成怎樣,我認為是早有安排。”湊夠10萬塊錢,土勻開始建立組合頭寸,做螺紋鋼、PTA和鋅。“錢太少很難發展,錢太多怕虧完了。有外部的錢,對你也是一種約束。”

在跟市場的博弈中,土勻延續了主觀操作的運勢。2011年8月份,土勻在家裡休年假。一天他興奮地告訴媽媽:我今天就賺了一萬五,好開心!第二天,第三天,他的臉色一天比一天難看。他深刻地認識到這個市場的殘酷性,虧虧賺賺,賺賺虧虧,無限折磨。

土勻的媽媽告訴我,鄰居得知土勻做期貨,經常勸她要兒子收手,說期貨不能碰,要傾家蕩產。她倒是不太緊張兒子虧錢,但的確看不到明朗的希望,多次勸兒子考公務員。

跟前面講到的過山車之後暴力的PTA行情相似,緊接著的9月中旬到9月底,一波非常流暢的下跌讓土勻的10萬元一度翻倍,行情結束後他回吐了2萬利潤。至此土勻相信,他的策略可以掙錢了。

3

趨勢交易依賴趨勢行情,震盪市往往比較難受。2011年10-12月份,寬幅震盪幾乎吞噬了土勻前兩個月3/4的利潤。

土勻想出一個應對震盪行情的方法,做一個買強賣弱的組合,比如上海期貨交易所的螺紋鋼和鋅,或者天然橡膠和螺紋鋼。“那時候我Matlab做得很好,也不知道怎麼來的力量。”測試下來效果不錯,實盤竟然也出奇地好。“我每天只要進去,一定可以賺個一兩千。”

有一天回到家,土勻得意地跟媽媽說:“你兒子找到了這個市場的ATM機。”似曾相似的自信又來了,這回的區別在於,土勻表現得更狂傲一些。

遺憾的是,幾個月做下來,市場並沒有如期成為土勻的提款機。2012年1月到4月,他的淨值不斷回撤,帳戶逼近10萬的起點,不免有些慌亂。土勻承認,自己做的是“非常無腦的組合”,因為他選擇的品種,相關度並不是那麼高,甚至不是一個大類品種。

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土勻才把配對交易放在高度相關的大類品種,形成穩定的交易模式。這套交易模式他沿用至今,選擇的行業、品種會有變化,但是交易思路一脈相承。有趣的是,土勻曾經拿這個策略思路去跟投資公司“路演”,得到的回答是“策略不行”。

配對交易加趨勢交易,形成土勻主要的策略類別。2012年底,土勻基本上擺脫了財務上的窘境,年底還買了第一輛車。“那時候賺了錢的開心程度,比現在自己的錢一個月賺100萬還開心。”

拿著這一年的業績,土勻開始吸引外部資金,100萬,200萬,2000萬。做完2013年,土勻辭掉了期貨公司的工作。

這是土勻在三亞度假的照片。土勻跟老婆結婚時還沒什麼錢,他們第一次去三亞度假,第一次住在海邊,覺得很開心。“現在隨隨便便都可以去三亞,坐頭等艙,住最好的海景房,你也沒有覺得比那時候更幸福。”土勻說。

4

現在土勻的私募基金管理規模近3億,一隻產品剛剛奪得某個榜單衍生品組的亞軍。

從期貨公司客服到私募基金創辦人,土勻花了六年時間。他的經驗是:保持不死,保持熱情。“前兩年你只要每天進進出出,能打平,我認為你未來賺來的概率就會很大,最怕一下賺很多,又爆虧,到最後你自己都沒信心。”土勻說,“我們腦子也不算特別聰明,也不是學霸,到這個程度基本上靠堅持。”

有四年多的時間,土勻的生活幾乎只有期貨,即便戀愛結婚,他留給另一半的時間也很少。土勻的太太告訴我,土勻每天回家都守在電腦桌前,即便是發高燒都要工作,雷打不動。這讓家人一度非常擔心他的健康。

為了讓自己能夠在這種煎熬中活下來,土勻稱自己每天都要想上成千上百遍葛衛東、葉慶均、林廣茂等大神的名字。“大部分時間活的我認為是蠻痛苦的,一年就幾天是開心的吧。”

從公司發展的角度講,現在正是土勻需要行銷自己的時候,但他要求我隱去他的姓名,也不必談他的公司。他說,之所以願意跟交易門講講自己的故事,是想讓還在路上的人能夠稍微堅定一點。他玩了一個簡單的拆字遊戲,讓我在故事中稱他“土勻”。

土勻說,自己能走出來全靠市場給機會,運氣好,但交易也符合“一萬小時天才理論”。他堅信,只要努力,期貨、期權交易可以“賺中產階級以上的錢,你一年賺個50到100萬,不是很難的事情,在我看來”。

他幾乎從零開始,在上海買房,兩輛車,都是從這個市場賺來的。

當然,對“努力”的界定可能因人而異,執行力也會千差萬別。土勻的版本是這樣:

“基本上那時候我除了交易,感覺生命裡沒有其它的東西。四年多時間,一年365天,至少360天,每天至少在這上面花12個小時。包括現在,每天我都是親力親為幹到第一線。我下面有交易員,但我每天還承擔了大量的交易工作。”

那時土勻還不理解,每個行業風光無限的,都只是金字塔頂端的人,“XX狗”也還沒成為各行業金字塔底端芸芸眾生的代名詞。

金融圈的殘酷和底層的寡淡,加上金融危機的衝擊,給了新入行的土勻親切的問候。在期貨公司,土勻陷入了看不到未來的迷茫。“學歷不高,專業不對口,做業務,喝酒又不行。”就算把CPA考下來,他覺得改觀也不大。做交易是他能想到的改變自己最直接的方式。只是開始做交易時他還沒有做好虧錢的準備。

“可能在別人看來這一萬塊錢不算什麼,虧了也就虧了。我相信(即便)現在每天市場上虧錢爆倉的人(依然)不計其數。”土勻說,“但那時候對我來說,可能這輩子就沒希望了。”

土勻沒有退路。輾轉兩年想退回去重操舊業幾無可能,他對做工程師毫無自信。“從小我就不是一個動手能力強的人。我做廚師大概比這個(做工程師)要好一點,做個街邊小販,攤個蛋餅什麼的。我做仲介可能也比這個好。”土勻說。

回到家冷靜下來,土勻覺得還是要做交易,不能放棄。畢業兩年,同學之間的差距不斷突顯——工作、收入、社會地位。土勻有一種本能的出人頭地的衝動,一定要賺到錢。

土勻想到自己這一年5月份開始做的股指期貨的模擬交易。

2

在第二家期貨公司的研發部,土勻和另外三個研究員幾乎天天泡在一起探討行情,交流策略。他們有人擅長基本面,有人擅長寫程式。土勻有寫程式的基礎,開始寫程式尋找交易信號。“那時候很簡單的,均線突破類似(三五分鐘),多頭排列空頭排列,設置好出場。”

土勻在商品期貨坐過山車時,他類比的股指期貨交易一直表現不錯。“總比我這麼在裡面亂做強啊,至少曲線是向上的。”他決定放棄主觀交易,用程式來指導自己的交易。

土勻堅持做一手螺紋鋼,一小時線的均線突破,模型給信號,手動敲單。幾年後談起,土勻說這段經歷對鍛煉他的心性幫助很大。“這種交易按部就班,盤中是沒有什麼成就感的,讓你進場就進場,讓你出就出,不能反抗。盤子每天上上下下,其實也看不出什麼東西,但模型有時候幾天才給一個信號,你要坐得住。”

土勻傻瓜式地堅持按這個交易模型執行。他的生活寡淡,不談戀愛,沒有業餘消遣,頂多打打實況足球。“我主觀做得實在是太失敗了。另外就是那條路我走得也不是很長,給我的固有的東西不多。”土勻解釋說,“我覺得這種方式,就是要傻一點,要軸一點。只有這樣我才能生存下去,如果不這樣,可能明天我就是流落街頭,一分錢也賺不到。所以到現在,我所有的策略,我不去干擾他。這就是這麼多年來我唯一信仰的標準。因為沒有了它,我就沒有了空氣。”

三個月下來,土勻覺得自己狀態已經比較穩定,不會有大的風險。他把股票帳戶的錢取出來,湊了10萬,另外的錢來自他媽媽的一個朋友,還有他姨媽。

“這真的是運氣。”土勻多次用“運氣”來描述自己的成長之路,“未來能做成怎樣,我認為是早有安排。”湊夠10萬塊錢,土勻開始建立組合頭寸,做螺紋鋼、PTA和鋅。“錢太少很難發展,錢太多怕虧完了。有外部的錢,對你也是一種約束。”

在跟市場的博弈中,土勻延續了主觀操作的運勢。2011年8月份,土勻在家裡休年假。一天他興奮地告訴媽媽:我今天就賺了一萬五,好開心!第二天,第三天,他的臉色一天比一天難看。他深刻地認識到這個市場的殘酷性,虧虧賺賺,賺賺虧虧,無限折磨。

土勻的媽媽告訴我,鄰居得知土勻做期貨,經常勸她要兒子收手,說期貨不能碰,要傾家蕩產。她倒是不太緊張兒子虧錢,但的確看不到明朗的希望,多次勸兒子考公務員。

跟前面講到的過山車之後暴力的PTA行情相似,緊接著的9月中旬到9月底,一波非常流暢的下跌讓土勻的10萬元一度翻倍,行情結束後他回吐了2萬利潤。至此土勻相信,他的策略可以掙錢了。

3

趨勢交易依賴趨勢行情,震盪市往往比較難受。2011年10-12月份,寬幅震盪幾乎吞噬了土勻前兩個月3/4的利潤。

土勻想出一個應對震盪行情的方法,做一個買強賣弱的組合,比如上海期貨交易所的螺紋鋼和鋅,或者天然橡膠和螺紋鋼。“那時候我Matlab做得很好,也不知道怎麼來的力量。”測試下來效果不錯,實盤竟然也出奇地好。“我每天只要進去,一定可以賺個一兩千。”

有一天回到家,土勻得意地跟媽媽說:“你兒子找到了這個市場的ATM機。”似曾相似的自信又來了,這回的區別在於,土勻表現得更狂傲一些。

遺憾的是,幾個月做下來,市場並沒有如期成為土勻的提款機。2012年1月到4月,他的淨值不斷回撤,帳戶逼近10萬的起點,不免有些慌亂。土勻承認,自己做的是“非常無腦的組合”,因為他選擇的品種,相關度並不是那麼高,甚至不是一個大類品種。

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土勻才把配對交易放在高度相關的大類品種,形成穩定的交易模式。這套交易模式他沿用至今,選擇的行業、品種會有變化,但是交易思路一脈相承。有趣的是,土勻曾經拿這個策略思路去跟投資公司“路演”,得到的回答是“策略不行”。

配對交易加趨勢交易,形成土勻主要的策略類別。2012年底,土勻基本上擺脫了財務上的窘境,年底還買了第一輛車。“那時候賺了錢的開心程度,比現在自己的錢一個月賺100萬還開心。”

拿著這一年的業績,土勻開始吸引外部資金,100萬,200萬,2000萬。做完2013年,土勻辭掉了期貨公司的工作。

這是土勻在三亞度假的照片。土勻跟老婆結婚時還沒什麼錢,他們第一次去三亞度假,第一次住在海邊,覺得很開心。“現在隨隨便便都可以去三亞,坐頭等艙,住最好的海景房,你也沒有覺得比那時候更幸福。”土勻說。

4

現在土勻的私募基金管理規模近3億,一隻產品剛剛奪得某個榜單衍生品組的亞軍。

從期貨公司客服到私募基金創辦人,土勻花了六年時間。他的經驗是:保持不死,保持熱情。“前兩年你只要每天進進出出,能打平,我認為你未來賺來的概率就會很大,最怕一下賺很多,又爆虧,到最後你自己都沒信心。”土勻說,“我們腦子也不算特別聰明,也不是學霸,到這個程度基本上靠堅持。”

有四年多的時間,土勻的生活幾乎只有期貨,即便戀愛結婚,他留給另一半的時間也很少。土勻的太太告訴我,土勻每天回家都守在電腦桌前,即便是發高燒都要工作,雷打不動。這讓家人一度非常擔心他的健康。

為了讓自己能夠在這種煎熬中活下來,土勻稱自己每天都要想上成千上百遍葛衛東、葉慶均、林廣茂等大神的名字。“大部分時間活的我認為是蠻痛苦的,一年就幾天是開心的吧。”

從公司發展的角度講,現在正是土勻需要行銷自己的時候,但他要求我隱去他的姓名,也不必談他的公司。他說,之所以願意跟交易門講講自己的故事,是想讓還在路上的人能夠稍微堅定一點。他玩了一個簡單的拆字遊戲,讓我在故事中稱他“土勻”。

土勻說,自己能走出來全靠市場給機會,運氣好,但交易也符合“一萬小時天才理論”。他堅信,只要努力,期貨、期權交易可以“賺中產階級以上的錢,你一年賺個50到100萬,不是很難的事情,在我看來”。

他幾乎從零開始,在上海買房,兩輛車,都是從這個市場賺來的。

當然,對“努力”的界定可能因人而異,執行力也會千差萬別。土勻的版本是這樣:

“基本上那時候我除了交易,感覺生命裡沒有其它的東西。四年多時間,一年365天,至少360天,每天至少在這上面花12個小時。包括現在,每天我都是親力親為幹到第一線。我下面有交易員,但我每天還承擔了大量的交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