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AI大咖告訴你,哪些人未來不會被機器取代?

中新經緯用戶端9月29日電(羅琨)隨著阿爾法狗戰勝頂尖棋手,人工智慧時代似乎呼之欲出,一些人也開始擔憂,在不遠的未來,自己所在的崗位或將被人工智慧取代。

未來哪些人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近日,

中新經緯用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專訪了源碼資本投資合夥人、原金山軟體CEO張巨集江。

9月25日,源碼資本投資合夥人、原金山軟體CEO張巨集江在亞傑商會講授公開課。主辦方供圖

張宏江認為,從投資角度來說最先受到衝擊的一定是資料最多錢也最多的行業,

也就是金融行業。其次,翻譯、駕駛、投資、一般的會計記帳和簡單的新聞寫作也能被機器取代。

他認為,未來可能只有三種人能夠對抗人工智慧,分別是資本家、明星和手藝人。

此前,有人認為,正如工業革命消滅了黃包車司機這個崗位但卻創造了轎車司機這個崗位一樣,人工智慧也會在消滅一部分崗位時創造出更多崗位,而另一部分人則聲稱人工智慧對一些領域中的人力的取代將是徹底的,

不會像以往那樣延伸出新的工作或任務機會。

張宏江更贊成前一種說法。他向中新經緯用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表示,工業革命這麼多年下來,人類工作的崗位並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這次的技術革命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看。他同時也指出,儘管這次技術革命可能取代腦力勞動的工種,但是這種取代不會一夜間發生,

人們會有一個適應過程。他相信人類的智慧,也相信人類會有新的需求,到時會有新的工作創造出來。

“我不能回答的是,以後新創造的工作是比現在多的還是比現在少,”張宏江說。不過他認為人類無需恐懼,當人工智慧普及的時候,人類未來的工作時間可能會縮短。“未來的工作可能不是8小時工作制了,可能是低於4小時,或者說一個禮拜不是五天上班,可能是三天。”張宏江稱。

當然,重複性的腦力勞動會大量被電腦取代,因此張巨集江認為,人們需要思考以往靠知識積累的技能的價值了。對於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來說,張宏江認為學什麼專業並不重要,關鍵是如何學。“靠積累知識來應試的能力以後是沒有價值的,關鍵還是要培養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創造和創新的能力。學校也需要重新定義課程和教學方式以及衡量學生的標準。”張宏江說。

此前,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其中也提出人工智慧是影響面廣的顛覆性技術,可能帶來改變就業結構、衝擊法律與社會倫理等問題,將對政府管理、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乃至全球治理產生深遠影響。在大力發展人工智慧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挑戰,加強前瞻預防與約束引導,最大限度降低風險,確保人工智慧安全、可靠、可控發展。

張宏江認為,從政策層面來說,政府應該開始考慮關於AI的政策,比如說自動駕駛的法律,未來修路應該如何修,以及如何培訓那些工作可能被機器取代的人,以及重新再就業的政策。(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張宏江認為,從政策層面來說,政府應該開始考慮關於AI的政策,比如說自動駕駛的法律,未來修路應該如何修,以及如何培訓那些工作可能被機器取代的人,以及重新再就業的政策。(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