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Goodbye “花花公子”,太多道貌岸然的渣男,缺少內心純淨的壞蛋

01

《花花公子》創始人休·海夫納去世了。

我們這裡,沒有花花公子,但在集體轉播這個消息。

02

《花花公子》已經過時了。

對不瞭解它的人來說,女性裸照是它最知名的招牌。2015年底,它主動宣佈停止刊登女性裸照。但這只堅持了1年多,今年2月,裸照重新回歸。

雪茄、美酒、遊艇,這些老式享樂符號,不再時髦。

甚至,它們對女性的表現方式,也受到嘲笑。《時代》雜誌是這麼說的,《閣樓》的插頁女郎“勇於展示其豐滿的身軀,臉上的痣和所有的一切。但花花玩伴看上去不真實,

像是一塵不染的塑膠娃娃。”《閣樓》是另一本更為暴露大膽的情☆禁☆色雜誌。據說,它們還一度想要收購《花花公子》。

03

作為一名年輕女性,我必須承認並沒有躲在房間裡翻看《花花公子》的經歷。我記憶裡的PLAYBOY是這樣:

高中物理課上,男老師在黑板上寫著解題思路,

白襯衫,黑西褲,腰間黑色皮帶上,一個醒目的金屬兔頭。他常常把袖子擼起,一副自我感覺很酷的樣子。當他轉過身,左手叉腰,右手依然捏著粉筆,就開始對我們講他最常講的那兩句話,“這道題太簡單了,過。”“這套題A不對,B不對,D不對,選C。”

那時候,在18線城市百貨商店的專賣店裡,常常見到這只兔頭。它出現在皮鞋的側面,襯衣袖口和領帶下方。而且,這些東西大部分可能來自2000年代的義烏。

這基本為我勾勒了一部分中國男人的形象。它跟享樂、奢華、性☆禁☆感,跟《花花公子》的調調,格格不入。

04

中學時學校請了一個博士校友來做講座,他坦誠自己出國留學的夢想是“讀好書,賺大錢,娶美女”。

對,享樂這種幻想,就是《花花公子》的內核。

休·海夫納,可以說是享樂世界金字塔頂端的男人,或者說是最後一個男人。

30多歲,他就過上了每個男人都夢寐以求的生活。買一棟豪宅,每天在裡面和一大群美女尋歡作樂。年輕的美國小朋友,把他的頭像文在胳膊上,小腿上。他,被當成了一個幻想。

休·海夫納很會賺錢。一份單價0.5美元的報紙,讓他弄成了雜誌、電影、旅館、賭場一體的商業帝國。

他沒有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他在自己的巨大圓床上連續工作36小時。一位下屬這麼描述他:“每天下午,他都會沖進辦公室,像是剛從炮裡發射出來,天地都為之一震。”

關於美女傳說就更多了。2000多個女友,豪宅裡同時住著前妻和3位女友,每位都在35歲以下。每年生日,都舉辦盛大派對,穿著黑色絲綢睡褲和紅色天鵝絨長袍,熱情款待兔女郎和豔星。沒有人說得清他的女友能得到多少饋贈,但有人說,一次晚宴的置裝費,超過4萬美金。

05

金錢,美女,這大概是男人最刺激的幻想了吧。

領導在群裡分享了一個段子,有個很著名的人說了一段話:

“《花花公子》創始人海夫納逝世,享年91歲。海老師算是20世紀內容創業的大佬,花花公子是那一代一大批美國(男)人消費升級的領導者,內容付費、IP、內容電商、社群這些,都是海老師幾十年前玩剩下的。”

我覺得說得很有道理。但內容創業這個詞,不禁讓我聯想到了幾個內容創業偶像,也都是男人。

高曉松搖著扇子,在自己的脫口秀節目裡,談世界盃,談張學良,也談青樓,談文學,談搖滾。金馬影后春夏說,春節回家,全家人出去玩,一有空她舅舅就打開羅振宇的《羅輯思維》。一身豔麗西服的馬東,在《奇葩說》插科打諢,遊刃有餘,火速圈粉。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男人偶像,海夫納式的原始、快樂、欲望,看起來不太需要了,跟我付費聽曉松的男同事一樣,人們在上班途中,高速公路上,午飯時間,拼命的過精神生活。

去年年底,高曉松自己說“《曉松奇談》兩年七個月被看了九億多次。加上《曉說》的六億五千萬次播放,相當於被全國人民每人瞅過一眼。”

不得不說,花花公子式的內容沒有了,人們在精神生活上縱欲過度。

06

我們已經到了一個嚴重依賴精神生活的時代。

逃離北上廣,“深夜,男同事問我睡了麼?”是朋友圈刷屏的公共話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詩和遠方,越過山丘,是很多老中青年男性的普遍價值選擇。

虛假的,矯揉造作的精神生活。面對人類最本真欲望,要麼道貌岸然,要麼故作調侃。沒有憤怒,沒有要求,更沒有幻想。許知遠問馬東,“你不覺得我們這個時代越來越粗鄙化了麼?”我倒是覺得我們這個時代不是越來越粗鄙,而是越來越虛情假意。

坦率承認自己的欲望,在欲望的基礎上生長出快樂的文化,這種花花公子式的價值觀,不存在。人們都喜歡錢,都喜歡美女,但都在躲避,掩飾。深刻的不說,一個基本表現,看了花花公子圖片集合之類文章的朋友們,有幾個人會把它轉發到朋友圈呢?

07

《花花公子》不僅僅是一本情☆禁☆色雜誌,它是60多年來美式生活的一部分。時裝、飲食、體育、消費,《花花公子》一直在跟當時的美國社會互動。就像它最初定位的那樣,欣賞畢卡索、尼采和性。

海夫納讓記者花7到10個小時去採訪一個人,這些人物是馬丁路德金、列儂、大衛·鮑依、拳王阿裡、霍金,然後留出大量的版面供文章刊出。

他直接開出全美最高的稿費,邀請作家們來寫作。海明威和阿西莫夫的新作都曾在《花花公子》最先發表,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凱魯亞克、村上春樹、海明威、毛姆、納博科夫等人,也發表過相當數量的嚴肅文章。

據說,王朔也給《花花公子》投過稿,他從自己的小說《玩的就是心跳》中摘了一些片段,但稿子被退了回來,因為“太色☆禁☆情”。後來王朔說,直到那時他才知道《花花公子》其實反映的是非常嚴肅的人的需要和欲望,“相比之下,我顯得粗鄙。”

所以有人說,海夫納的娛樂事業,和貓王的音樂,拳王阿裡代表的體育,迪士尼代表的電影一起,代表了美國文化。

08

回到普通人的視角。

花花公子有個“最佳花花玩伴”欄目,這是《花花公子》的招牌欄目,刊登美國大街小巷找來的氣質清新健康的“鄰家女孩”。她們由《花花公子》遍佈全球的近千萬會員投票選出。專欄頁上,標注著她們的裸☆禁☆體照,一張海報,一個簡短的傳記,和包含了生日、三圍及喜好和討厭事物的資料表。

跟張楚歌裡唱的那樣,“想想鄰居女兒聽聽收音機”,鄰家女孩,才是男人們的日常幻想物件。

美國女生把玩伴女郎作為一個成名的機會,借此進入演藝圈。每個月玩伴女郎會獲得2.5萬美金,年度玩伴女郎可以得到10萬美金,外加一輛汽車和一部摩托車。每年贈送的車子都不一樣,2015年的年度女郎獲得了一輛敞篷Mini Cooper。

09

但我們這個社會裡男人幻想的鄰家女孩在哪裡呢?

在直播裡。

那些瘋狂刷遊艇,刷跑車的粉絲,也就是《花花公子》的目標讀者,看著他們喜歡的鄰家女孩,在鏡頭後面,美妝,養生,摸狗,或者僅僅是吃一碗面。

“謝謝,謝謝親的櫻花雨”,一具具美好的肉體,變成了機械玩物。聽說資本界把這個叫做低消費娛樂。製造這一切幻象的,也不再是一個隨時穿著綢緞睡衣,叼著雪茄,頭戴海軍帽,無數個女朋友的“壞男人”,而是面色蒼白忙於融資來不及快樂的青年新貴,一點都不性☆禁☆感。

也有過度的。

男人變得越來越渣,而不是越來越壞。

10

這世界太多道貌岸然的渣男,缺少內心純淨的壞蛋。

海夫納對待女性的態度完全不同。瑪麗蓮·夢露是雜誌的第一期封面,他提前買下了瑪麗蓮·夢露旁邊的墓地。他說,我仍是個“做著年輕的夢的少年”,買下墓地“讓我感到浪漫”。當有人斥責他物化女性的時候,他委屈地說,我以為他們會感激我呢,是我把她們從繁忙的家務中解放出來了。

如果上面都是他自己說的,看看別人怎麼評價他。當有次他與一群女伴走進洛杉磯某個俱樂部時,一群年輕人湧向他的桌子高喊:“你夠男人!你是神!你是主宰!”如果我們這裡的女性要對著一個男人喊,“你夠男人!”你有選項麼?

11

同志們,在虛假的精神生活裡過的太久了,需要健康積極原始衝動的小欲望,哪怕是一個封面女郎。

從這個角度講,我們應該羡慕那些偷偷看過《花花公子》的人。他們有回憶,有幻想。

拳王泰森在接受花花公子採訪時說:

“我把拳擊帶回了它的原始形態。幹掉對手或被對手幹掉。贏家通吃。觀眾要的就是這個。他們因此付錢給我。有人擔心我會剝掉他們的面具。真虛偽。”

最後,我們是一個體育公號,推薦幾張體育明星的《花花公子》封面,某種程度上,她們就是花花公子的體育觀。

休·海夫納去世了,我們仍然需要封面女郎。

男人們,壞一點吧,像花花公子那樣。

那麼……

你心中的封面女郎是誰呢?

關於美女傳說就更多了。2000多個女友,豪宅裡同時住著前妻和3位女友,每位都在35歲以下。每年生日,都舉辦盛大派對,穿著黑色絲綢睡褲和紅色天鵝絨長袍,熱情款待兔女郎和豔星。沒有人說得清他的女友能得到多少饋贈,但有人說,一次晚宴的置裝費,超過4萬美金。

05

金錢,美女,這大概是男人最刺激的幻想了吧。

領導在群裡分享了一個段子,有個很著名的人說了一段話:

“《花花公子》創始人海夫納逝世,享年91歲。海老師算是20世紀內容創業的大佬,花花公子是那一代一大批美國(男)人消費升級的領導者,內容付費、IP、內容電商、社群這些,都是海老師幾十年前玩剩下的。”

我覺得說得很有道理。但內容創業這個詞,不禁讓我聯想到了幾個內容創業偶像,也都是男人。

高曉松搖著扇子,在自己的脫口秀節目裡,談世界盃,談張學良,也談青樓,談文學,談搖滾。金馬影后春夏說,春節回家,全家人出去玩,一有空她舅舅就打開羅振宇的《羅輯思維》。一身豔麗西服的馬東,在《奇葩說》插科打諢,遊刃有餘,火速圈粉。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男人偶像,海夫納式的原始、快樂、欲望,看起來不太需要了,跟我付費聽曉松的男同事一樣,人們在上班途中,高速公路上,午飯時間,拼命的過精神生活。

去年年底,高曉松自己說“《曉松奇談》兩年七個月被看了九億多次。加上《曉說》的六億五千萬次播放,相當於被全國人民每人瞅過一眼。”

不得不說,花花公子式的內容沒有了,人們在精神生活上縱欲過度。

06

我們已經到了一個嚴重依賴精神生活的時代。

逃離北上廣,“深夜,男同事問我睡了麼?”是朋友圈刷屏的公共話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詩和遠方,越過山丘,是很多老中青年男性的普遍價值選擇。

虛假的,矯揉造作的精神生活。面對人類最本真欲望,要麼道貌岸然,要麼故作調侃。沒有憤怒,沒有要求,更沒有幻想。許知遠問馬東,“你不覺得我們這個時代越來越粗鄙化了麼?”我倒是覺得我們這個時代不是越來越粗鄙,而是越來越虛情假意。

坦率承認自己的欲望,在欲望的基礎上生長出快樂的文化,這種花花公子式的價值觀,不存在。人們都喜歡錢,都喜歡美女,但都在躲避,掩飾。深刻的不說,一個基本表現,看了花花公子圖片集合之類文章的朋友們,有幾個人會把它轉發到朋友圈呢?

07

《花花公子》不僅僅是一本情☆禁☆色雜誌,它是60多年來美式生活的一部分。時裝、飲食、體育、消費,《花花公子》一直在跟當時的美國社會互動。就像它最初定位的那樣,欣賞畢卡索、尼采和性。

海夫納讓記者花7到10個小時去採訪一個人,這些人物是馬丁路德金、列儂、大衛·鮑依、拳王阿裡、霍金,然後留出大量的版面供文章刊出。

他直接開出全美最高的稿費,邀請作家們來寫作。海明威和阿西莫夫的新作都曾在《花花公子》最先發表,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凱魯亞克、村上春樹、海明威、毛姆、納博科夫等人,也發表過相當數量的嚴肅文章。

據說,王朔也給《花花公子》投過稿,他從自己的小說《玩的就是心跳》中摘了一些片段,但稿子被退了回來,因為“太色☆禁☆情”。後來王朔說,直到那時他才知道《花花公子》其實反映的是非常嚴肅的人的需要和欲望,“相比之下,我顯得粗鄙。”

所以有人說,海夫納的娛樂事業,和貓王的音樂,拳王阿裡代表的體育,迪士尼代表的電影一起,代表了美國文化。

08

回到普通人的視角。

花花公子有個“最佳花花玩伴”欄目,這是《花花公子》的招牌欄目,刊登美國大街小巷找來的氣質清新健康的“鄰家女孩”。她們由《花花公子》遍佈全球的近千萬會員投票選出。專欄頁上,標注著她們的裸☆禁☆體照,一張海報,一個簡短的傳記,和包含了生日、三圍及喜好和討厭事物的資料表。

跟張楚歌裡唱的那樣,“想想鄰居女兒聽聽收音機”,鄰家女孩,才是男人們的日常幻想物件。

美國女生把玩伴女郎作為一個成名的機會,借此進入演藝圈。每個月玩伴女郎會獲得2.5萬美金,年度玩伴女郎可以得到10萬美金,外加一輛汽車和一部摩托車。每年贈送的車子都不一樣,2015年的年度女郎獲得了一輛敞篷Mini Cooper。

09

但我們這個社會裡男人幻想的鄰家女孩在哪裡呢?

在直播裡。

那些瘋狂刷遊艇,刷跑車的粉絲,也就是《花花公子》的目標讀者,看著他們喜歡的鄰家女孩,在鏡頭後面,美妝,養生,摸狗,或者僅僅是吃一碗面。

“謝謝,謝謝親的櫻花雨”,一具具美好的肉體,變成了機械玩物。聽說資本界把這個叫做低消費娛樂。製造這一切幻象的,也不再是一個隨時穿著綢緞睡衣,叼著雪茄,頭戴海軍帽,無數個女朋友的“壞男人”,而是面色蒼白忙於融資來不及快樂的青年新貴,一點都不性☆禁☆感。

也有過度的。

男人變得越來越渣,而不是越來越壞。

10

這世界太多道貌岸然的渣男,缺少內心純淨的壞蛋。

海夫納對待女性的態度完全不同。瑪麗蓮·夢露是雜誌的第一期封面,他提前買下了瑪麗蓮·夢露旁邊的墓地。他說,我仍是個“做著年輕的夢的少年”,買下墓地“讓我感到浪漫”。當有人斥責他物化女性的時候,他委屈地說,我以為他們會感激我呢,是我把她們從繁忙的家務中解放出來了。

如果上面都是他自己說的,看看別人怎麼評價他。當有次他與一群女伴走進洛杉磯某個俱樂部時,一群年輕人湧向他的桌子高喊:“你夠男人!你是神!你是主宰!”如果我們這裡的女性要對著一個男人喊,“你夠男人!”你有選項麼?

11

同志們,在虛假的精神生活裡過的太久了,需要健康積極原始衝動的小欲望,哪怕是一個封面女郎。

從這個角度講,我們應該羡慕那些偷偷看過《花花公子》的人。他們有回憶,有幻想。

拳王泰森在接受花花公子採訪時說:

“我把拳擊帶回了它的原始形態。幹掉對手或被對手幹掉。贏家通吃。觀眾要的就是這個。他們因此付錢給我。有人擔心我會剝掉他們的面具。真虛偽。”

最後,我們是一個體育公號,推薦幾張體育明星的《花花公子》封面,某種程度上,她們就是花花公子的體育觀。

休·海夫納去世了,我們仍然需要封面女郎。

男人們,壞一點吧,像花花公子那樣。

那麼……

你心中的封面女郎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