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梁宏達:每天2000萬單!毀滅下一代的,真是裹著塑膠袋的外賣?

今日頭條,大唐雷音寺,市井財經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老梁

我只要在班上的話我就要吃所謂的外賣,但是這幾天在重慶把把所謂的幾家平臺都給告到了法院去了。大家都知道的那幾家,然後就是說最近關於外賣的餐盒可能會污染環境,所以把幾家給告上了法院,很多人就說外賣的外賣盒嚴重地影響了我們的環境,所以大家就說是不是應該有一些制度和辦法怎麼樣來約束來規避,所以不知道您怎麼看?

其實這個話題對我來說,我做評論這麼多年,這可不是第一回說這話題很少有那麼一次,我不知道大家記不記著,那些年在探討一個話題,超市該不該提供塑膠袋,你還記得嗎?

至少十年前,我記得中央電視臺就是《大家看法》那個節目,我們一起就探討這個話題,它就是白色污染給社會帶來的負擔,因為那時候大家就有一個共識,塑膠的東西很難降解,它分解特別難,即使真分解了,它會滲入土壤的底層,污染地下水幾百年有時候都分解不了,那麼我們看當初一個塑膠袋,大家這麼討論,今天你想著必然想外賣給你那些塑膠盒,

那些塑膠包裝,連袋帶什麼產生的塑膠製品比當初一個塑膠袋不是要多多少倍,而且我們也一說這個你肯定有這個畫面感,單位中午大家都訂外賣,呼啦,塑膠袋,塑膠盒筷子一堆,吃完了打包一大包扔到垃圾桶,你發現寫字樓的垃圾桶總是不夠裝,中午的時候下午兩三點鐘清潔工必須得清潔一次,否則到晚上裝不下了肯定冒出來。

就是這個在以前沒有外賣那個時代沒有這現象,為什麼現在外賣,外賣是把大家的需求集中了,你說外賣是什麼?外賣是升級版的速食麵,最近我看到一個數字很有意思,不管是康師傅統一他方便下滑,為什麼下滑,其實就是被這些外賣平臺給搶了。原來咱們在家不願出去,

宅在家裡,圖省事,看有沒有速食麵,一炮省事,那都誰都知道速食麵你連著吃兩頓什麼滋味,現在外賣打開手機之後一點,我頓頓都能吃到我想吃的了,那誰還去吃速食麵,所以它把這市場搶了,可是搶了,原來速食麵就這麼一個紙盒,你頂多有塑膠的叉子筷子,所有調料包現在一到外面,紙盒還可以降解,所以這個問題到今天有人提出來,我認為都晚了,就是外賣平臺這麼長時間,你說帶來垃圾都有多少。

而且我跟大家說有時候垃圾的危害你感覺不到,如果你要有興趣的話,你生活的城市你往外走一走就是在城市的邊緣。我們過去的城鄉結合部,現在可能某個城市二環三環四環都擴到那了,你到那看看你看看那個垃圾處理的地方,規範一點的挺好,但即使這樣,他的塑膠袋塑膠製品在地下長期得不到降解,然後污染當地的環境,那麼弄得不好的漫山遍野都是垃圾。

以前有人報導過,就是外鄉人到這撿垃圾生存那個環境,那環境怎麼造成的,垃圾都在這堆放,有的掩埋之後隔一段時間城市擴張到這就在這垃圾場上面建樓。

我們知道西方國家管因為環境污染引起來的這些群眾抵抗叫鄰避運動,北京啊上海以前也都出現過,就是說開發商建完樓了,結果有的商品房住戶發現這個周圍有垃圾場,大家抗議,其實咱們現在很多樓就建立在垃圾場上,他可能是十幾年前20年前垃圾處理廠現在城市擴到這兒了,那麼垃圾往哪去只能往更遠的地方,甚至有的時候以鄰為壑。

比方說這個大城市周邊我傾倒到縣城下邊的,有的時候你會發現某一個地方的農地,農村應該田園風光一翻地翻弄出很多垃圾袋,這個地方埋過垃圾,可能這垃圾對於農作物生長還有點好處,有肥料,但是卻把當地的土壤水基本都給污染,所以這個問題是個相當嚴重的問題,我很遺憾就是這個話題吵起來之後沒過兩天又有新的話題,把它掩蓋,他真是影響了我們生活一個大的話題。

而且中國人現在製造垃圾的水準在世界是第一位領先已經超過美國了。

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是這樣,一個是你工作很忙碌,你要追求味覺的享受不吃還難受,再一個外賣最大程度帶來的方便你說你現在不用這些塑膠餐具,不用什麼說我在訂外賣,你把菜拿來吧拿著盆跟公共食堂似的往我這兒倒,你感覺跟喂豬似的,說自己帶個碗筷吧多麻煩,外賣不僅解決的是你吃起來方便的問題。

還有圍繞著吃這一系列。我們過去假如在家裡做飯,買菜,擇菜,洗,下鍋,做,這完了嗎?吃完以後你得洗碗洗筷啊,兩口子過日子都有這感覺。吃完了往那一躺,猜拳誰洗碗很多家都有這個,甚至把這個當做一種獎懲措施,那麼現在好了有了外賣訂回來不光是單位的訂外賣,家裡頭也同樣,訂完之後一打包裹省事了。

玉蕾:確實也是節約了我們的時間,因為就是你剛才說的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狀態,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效率。

一方面是你說就是你剛才講的你說我要是在單位我真的還弄個小餐盒,然後本來都已經打包好的外賣我還非得把它分解了,反正很麻煩,你在家裡的時候其實一樣,像你剛才講的這個話題,如果我這家裡面兩個孩子,今天假設說阿姨休息,我也建議說咱們就別折騰了,因為前前後後的消耗的功夫太大了。

老梁:所以你說就典型的這個問題實質,外賣問題的環境污染是怎麼帶來的,你可以說把責任推到幾個平臺上去,但它是有需求才有市場,是我們的需求,而我們消費者其實由於你的需求產生這些污染,但是我們卻不必為這種污染負擔責任,因為我們就是消費者,所以這個是你好像探討起來成了一個死結怎麼解決?

我個人是覺得這類問題的解決他是一定要由納稅人去承擔,納稅人的需求帶來的這個問題,那麼納稅人有義務解決,怎麼解決。我們過去曾經有這樣一種提法,現在也開始實行,比方說黃河,他的中游就九曲一袋那個河曲一代,大量的水土流失,你要保證它的水土流失,否則它的中下游這一塊,你看黃土氾濫成災怎麼辦?陝西,山西,內蒙,所以他中游這幾個省份相對財政都比較窮,那人家保持水土,受益者可不光是當地,中下游發達的河北,山東,北京,這都算受益者,那好發達省份補貼不發達省份,因為你保持水土,他們跟著受益,那麼受益一方來補貼保持水土的執行一方,這個在環保行話裡叫下有補貼上游,那麼這個事情我們可以認為受益方是什麼呢?

是我們消費者節省時間,節省了體力,那麼好,你作為帶來環境污染就應該由下游來補貼上游。比方說眼下我們會對美團的或者這些平臺對它們使用這些要有嚴格的規定,比方說你餐盒要生產可降解餐盒,而不是那種短時間不可降解,那麼可降解餐盒,一個餐盒比另一個不可降解餐盒成本可能要貴出兩倍三倍。

這一點國家應該給予補貼,補貼用誰的錢,納稅人的錢,這個就是天經地義的事,因為是你那時候的需求帶來的這個東西,就我們要在這方面給予補貼,然後讓企業在這個程度上得到補貼之後,順應環保時代的一種需求,但是你現在環保最近大家也知道很多工廠都被關停了,不少人可能生產都受到一些問題,但是這個時代如果環保你再不管,那就收不住了,這沒有辦法,那麼這個代價僅僅由生產廠家去承擔,我認為是不公平的,這個時候政府應該用納稅人的錢給予一定補償,把這個局面能夠挺過去,讓這種理念深入人心,這樣它使大家成為一種習慣就好辦了,所以我說單純的把幾個外賣平臺告到法庭上去不解決根本問題,而且也不公平。

這個事情一定得是政府監督幾個外賣平臺使用環保的一種材料,然後產生的差價,就是如果消費者這不漲價的話,那麼政府就用消費者的稅收來補貼這一塊,這才可能把問題解決了,否則他永遠是個死結。

可以說我們談環保也是有年頭了,但是我們到底取得了哪些成績。現在這個強制性措施是很難推進的,但是沒有強制性措施又不行。

包括最簡單的咱們就說這個垃圾分類,也好像說是推行了很多年了,最簡單的就是每一個社區其實不都有個分類,叫其他,然後還有可回收,不可回收,其實我覺得就是大家可能都沒太搞清楚到底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但是還有一點,人家說了即便你搞清楚了你真的把它分了類,裝到了這個垃圾箱的時候,其實還是一鍋燴的,因為它處理不了。

老梁:還有的時候是這個宣傳它是有點問題的,你光貼幾個標語沒什麼用,你像我看到那標語垃圾分類從我做起,這都可樂,垃圾分類從我做起,你算哪門子垃圾,那只能你算人渣,就是這個東西口號他要落實的現實當中有些戲的宣傳,你包括現在物業公司包括居委會幹的是什麼,他們應該定期搞這樣的活動去宣傳,往往是這是上級宣導一次咱們就來一次過去之後就沒人管。到現在為止我本人我大致知道垃圾分類是分哪一種,但具體細到生活當中的垃圾處理有時候真不知道擱到哪邊,而且咱們倒垃圾是幾個垃圾桶在這擺著呢,打開這個擱這打這個點我這又不是為寵物食物,咱們到拉的時候都是下樓順道馬上開車就要上班,你這不就完事。

就是你得人性化,怎麼人性化,就是環保上不光是投入錢不光是喊口號,他得有些細密的措施下到裡頭,而這種事情不光是政府機構在幹,民間的公益組織得跟上,所以這塊是不能分開的。

所以我就說我覺得很多的時候我們應該就是做一些切實可行的,就像剛才你講的這個垃圾分類其實你都說了你都不太清楚,那如果我我知道其實我瞭解的話就是咱們不說什麼可不可分解的這些東西,其實一個比較好的方式是把所謂的瓶子就各種飲料瓶的放一個垃圾桶裡,其他比如說廚餘垃圾放一個,然後再有一個比如說所謂的電池,其實這可能是一個更可行的措施,我覺得怎麼樣能夠讓大家更好地去執行這個就特別的重要。

就是外賣平臺這麼長時間,你說帶來垃圾都有多少。

而且我跟大家說有時候垃圾的危害你感覺不到,如果你要有興趣的話,你生活的城市你往外走一走就是在城市的邊緣。我們過去的城鄉結合部,現在可能某個城市二環三環四環都擴到那了,你到那看看你看看那個垃圾處理的地方,規範一點的挺好,但即使這樣,他的塑膠袋塑膠製品在地下長期得不到降解,然後污染當地的環境,那麼弄得不好的漫山遍野都是垃圾。

以前有人報導過,就是外鄉人到這撿垃圾生存那個環境,那環境怎麼造成的,垃圾都在這堆放,有的掩埋之後隔一段時間城市擴張到這就在這垃圾場上面建樓。

我們知道西方國家管因為環境污染引起來的這些群眾抵抗叫鄰避運動,北京啊上海以前也都出現過,就是說開發商建完樓了,結果有的商品房住戶發現這個周圍有垃圾場,大家抗議,其實咱們現在很多樓就建立在垃圾場上,他可能是十幾年前20年前垃圾處理廠現在城市擴到這兒了,那麼垃圾往哪去只能往更遠的地方,甚至有的時候以鄰為壑。

比方說這個大城市周邊我傾倒到縣城下邊的,有的時候你會發現某一個地方的農地,農村應該田園風光一翻地翻弄出很多垃圾袋,這個地方埋過垃圾,可能這垃圾對於農作物生長還有點好處,有肥料,但是卻把當地的土壤水基本都給污染,所以這個問題是個相當嚴重的問題,我很遺憾就是這個話題吵起來之後沒過兩天又有新的話題,把它掩蓋,他真是影響了我們生活一個大的話題。

而且中國人現在製造垃圾的水準在世界是第一位領先已經超過美國了。

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是這樣,一個是你工作很忙碌,你要追求味覺的享受不吃還難受,再一個外賣最大程度帶來的方便你說你現在不用這些塑膠餐具,不用什麼說我在訂外賣,你把菜拿來吧拿著盆跟公共食堂似的往我這兒倒,你感覺跟喂豬似的,說自己帶個碗筷吧多麻煩,外賣不僅解決的是你吃起來方便的問題。

還有圍繞著吃這一系列。我們過去假如在家裡做飯,買菜,擇菜,洗,下鍋,做,這完了嗎?吃完以後你得洗碗洗筷啊,兩口子過日子都有這感覺。吃完了往那一躺,猜拳誰洗碗很多家都有這個,甚至把這個當做一種獎懲措施,那麼現在好了有了外賣訂回來不光是單位的訂外賣,家裡頭也同樣,訂完之後一打包裹省事了。

玉蕾:確實也是節約了我們的時間,因為就是你剛才說的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狀態,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效率。

一方面是你說就是你剛才講的你說我要是在單位我真的還弄個小餐盒,然後本來都已經打包好的外賣我還非得把它分解了,反正很麻煩,你在家裡的時候其實一樣,像你剛才講的這個話題,如果我這家裡面兩個孩子,今天假設說阿姨休息,我也建議說咱們就別折騰了,因為前前後後的消耗的功夫太大了。

老梁:所以你說就典型的這個問題實質,外賣問題的環境污染是怎麼帶來的,你可以說把責任推到幾個平臺上去,但它是有需求才有市場,是我們的需求,而我們消費者其實由於你的需求產生這些污染,但是我們卻不必為這種污染負擔責任,因為我們就是消費者,所以這個是你好像探討起來成了一個死結怎麼解決?

我個人是覺得這類問題的解決他是一定要由納稅人去承擔,納稅人的需求帶來的這個問題,那麼納稅人有義務解決,怎麼解決。我們過去曾經有這樣一種提法,現在也開始實行,比方說黃河,他的中游就九曲一袋那個河曲一代,大量的水土流失,你要保證它的水土流失,否則它的中下游這一塊,你看黃土氾濫成災怎麼辦?陝西,山西,內蒙,所以他中游這幾個省份相對財政都比較窮,那人家保持水土,受益者可不光是當地,中下游發達的河北,山東,北京,這都算受益者,那好發達省份補貼不發達省份,因為你保持水土,他們跟著受益,那麼受益一方來補貼保持水土的執行一方,這個在環保行話裡叫下有補貼上游,那麼這個事情我們可以認為受益方是什麼呢?

是我們消費者節省時間,節省了體力,那麼好,你作為帶來環境污染就應該由下游來補貼上游。比方說眼下我們會對美團的或者這些平臺對它們使用這些要有嚴格的規定,比方說你餐盒要生產可降解餐盒,而不是那種短時間不可降解,那麼可降解餐盒,一個餐盒比另一個不可降解餐盒成本可能要貴出兩倍三倍。

這一點國家應該給予補貼,補貼用誰的錢,納稅人的錢,這個就是天經地義的事,因為是你那時候的需求帶來的這個東西,就我們要在這方面給予補貼,然後讓企業在這個程度上得到補貼之後,順應環保時代的一種需求,但是你現在環保最近大家也知道很多工廠都被關停了,不少人可能生產都受到一些問題,但是這個時代如果環保你再不管,那就收不住了,這沒有辦法,那麼這個代價僅僅由生產廠家去承擔,我認為是不公平的,這個時候政府應該用納稅人的錢給予一定補償,把這個局面能夠挺過去,讓這種理念深入人心,這樣它使大家成為一種習慣就好辦了,所以我說單純的把幾個外賣平臺告到法庭上去不解決根本問題,而且也不公平。

這個事情一定得是政府監督幾個外賣平臺使用環保的一種材料,然後產生的差價,就是如果消費者這不漲價的話,那麼政府就用消費者的稅收來補貼這一塊,這才可能把問題解決了,否則他永遠是個死結。

可以說我們談環保也是有年頭了,但是我們到底取得了哪些成績。現在這個強制性措施是很難推進的,但是沒有強制性措施又不行。

包括最簡單的咱們就說這個垃圾分類,也好像說是推行了很多年了,最簡單的就是每一個社區其實不都有個分類,叫其他,然後還有可回收,不可回收,其實我覺得就是大家可能都沒太搞清楚到底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但是還有一點,人家說了即便你搞清楚了你真的把它分了類,裝到了這個垃圾箱的時候,其實還是一鍋燴的,因為它處理不了。

老梁:還有的時候是這個宣傳它是有點問題的,你光貼幾個標語沒什麼用,你像我看到那標語垃圾分類從我做起,這都可樂,垃圾分類從我做起,你算哪門子垃圾,那只能你算人渣,就是這個東西口號他要落實的現實當中有些戲的宣傳,你包括現在物業公司包括居委會幹的是什麼,他們應該定期搞這樣的活動去宣傳,往往是這是上級宣導一次咱們就來一次過去之後就沒人管。到現在為止我本人我大致知道垃圾分類是分哪一種,但具體細到生活當中的垃圾處理有時候真不知道擱到哪邊,而且咱們倒垃圾是幾個垃圾桶在這擺著呢,打開這個擱這打這個點我這又不是為寵物食物,咱們到拉的時候都是下樓順道馬上開車就要上班,你這不就完事。

就是你得人性化,怎麼人性化,就是環保上不光是投入錢不光是喊口號,他得有些細密的措施下到裡頭,而這種事情不光是政府機構在幹,民間的公益組織得跟上,所以這塊是不能分開的。

所以我就說我覺得很多的時候我們應該就是做一些切實可行的,就像剛才你講的這個垃圾分類其實你都說了你都不太清楚,那如果我我知道其實我瞭解的話就是咱們不說什麼可不可分解的這些東西,其實一個比較好的方式是把所謂的瓶子就各種飲料瓶的放一個垃圾桶裡,其他比如說廚餘垃圾放一個,然後再有一個比如說所謂的電池,其實這可能是一個更可行的措施,我覺得怎麼樣能夠讓大家更好地去執行這個就特別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