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現代名城”鄂爾多斯城市建設的五年蝶變之路

一座城市猶如一件藝術品,必須精雕細刻,才能彰顯其魅力。十八大以來,鄂爾多斯市委政府在新形勢下提出全面建設品質城市的新目標。

五年來,鄂爾多斯市注重城市環境營造和城市靈魂培育,

努力提升城市顏值與城市內涵,傾力打造亮麗城市名片。

先後榮獲

全國文明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全國綠化模範城市

全國無障礙建設示範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等榮譽稱號

城市環境營造——風景這邊獨好

看一個城鎮的魅力,必先看其品位。品位提高,競爭力、輻射力、帶動力就會增強,城市能級就會提升。市委政府始終強調,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園林園藝景觀提升改造,是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質品位的客觀需要,也是全面提升城市凝聚力、影響力和知名度、美譽度的重要途徑。要始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準建設,像“繡花”一樣精細化管理,讓城市更美更宜居更具吸引力。

大氣魄規劃發展框架。城建發展,規劃先行。五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鄂爾多斯市立足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產業佈局、人文特色,

城鎮發展佈局不斷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公共配套服務基本完善,逐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區為龍頭、旗府所在地和產業重鎮為依託的新型城鎮發展格局。確立了“一主、兩副、四軸”的空間總體佈局,“一主”即城市中心區,“兩副”即達旗樹林召鎮和准旗薛家灣鎮兩個副中心城市,“四軸”即沿包西鐵路、沿榮烏高速、沿黃河和沿邊界四個發展軸。突出規劃的長期性和權威性,
高起點、高標準編制了城市總體規劃、綠地系統規劃、中心城區一體化規劃等一系列重大規劃,市域規劃覆蓋率達90%以上,市、旗、鄉、村四級規劃體系全面建立,中心城區控制性詳規覆蓋率達100%,完成城市設計30平方公里。在中心城區和准旗推行了“多規合一”,准旗被列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按照“舒展大氣、綠色宜居”的規劃,康巴什區建設了中心區、北區、高新技術園區等6個功能互補的獨立組團,科學合理地構建起城市發展框架。先後編制各類規劃160多項,形成了科學完善的規劃體系,達到國內國際一流。中心區4平方公里修建性規劃,由新加坡新藝園有限公司設計,城市格局從中心向四周輻射。將行政辦公區、文化娛樂區和商業金融區有機連為一體。2016年,全市城鎮化率達到73.5%,分別高於全國、全區平均水準16.1個和12.3個百分點。實施了烏蘭木倫河整治、“四個百萬畝”(樟子松、油松、山杏、沙棘各100萬畝)生態建設和企業碳匯林等一系列生態工程,推進重點區域綠化,形成了城市核心區百萬畝防護林生態圈,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和綠地率分別達到43.3%和40.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31.1平方米,構建了城在林中、房在綠中、林水相依、綠色環抱的生態型城市體系。成功創建了國家園林城市,6個旗區被命名為自治區園林縣城,3個旗區被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4個鎮成功創建自治區園林城鎮。康巴什區被命名為全國首家AAAA級城市旅遊景區。先後建成了31處公園廣場,烏蘭木倫湖全線成景開放,城市綠化面積5680萬平方米,生態水體面積548萬平方米,城市綠化率為42%,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00天以上,成為全國首座“環境藝術示範試點城市”。統籌規劃建設各旗府所在地和中小城鎮,建成烏審旗嘎魯圖鎮、鄂旗烏蘭鎮、鄂前旗上海廟鎮等一批獨具地域特色的精品小城鎮,伊旗伊金霍洛鎮等7個鄉鎮被評為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中小城鎮產業集聚和人口吸納能力明顯增強。完成中心城區市政廣場等公共空間亮化提升改造,打造靚麗夜景。探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今年每個旗區要實施1—2個海綿城市示範專案。

大視野強化城市內生力。五年來,鄂爾多斯市把城市作為創新創業的核心載體,推動城市與產業融合發展,在城市中心區規劃建設了一批高端服務業集聚區、中央商務區和總部經濟區,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通過產業集聚人氣、商氣,增強城市發展產業支撐能力。促進城市與產業園區互動發展,合理佈局產城關係,在城市中心區周邊高標準規劃建設了高新技術、裝備製造、空港物流等產業園區,有效解決了工業對城市環境的污染問題,實現了專案向園區集聚、人口向城市集中,促進了園區與城市融合發展、良性互動。扎實推動新農村新牧區建設,集中規劃建設了一批精品移民社區和中心居民點,“十二五”以來累計轉移農牧業人口38萬人。規劃建設了一批水源工程、供水工程、管網工程和輸變電工程,高速公路、機場,構建起水、電、訊基礎供應網路和公路、鐵路、航空相結合的立體化交通體系。截至2016年底,全市公路總里程達到2.3萬公里,鐵路通車里程2001公里,機場通航城市39個,開通了至韓國、泰國、俄羅斯等國際航班航線。全市城市道路總面積達到5861.6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49.3平方米。全市固定寬頻普及率達到46%,行政村通寬頻有線覆蓋率達50%,4G行動電話普及率達到68%。

城市文化培育——潤物細無聲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是城市內在氣質和外在魅力的源泉。城市文化品位的實質,就是一個城市的“功能建設+文化氛圍”。鄂爾多斯因能源產業而興,今天正在成為一個“文化之城”。城市精神就是要用更完善的管理水準、更濃厚的文化內涵和更深層次的人文素養來塑造和弘揚。

全方位提高城市管理水準。五年來,鄂爾多斯市圍繞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城市生活的需求,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深入開展了“城市建設管理年”活動,開展“城市潔淨工程”“城市出入口環境綜合整治”等專項治理行動,集中建設“生態、健康、智慧、宜居、宜業、宜遊”的品質城市。制定了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設備配置、垃圾處理補貼制度。五年來,全市城鎮基礎設施完成投資1280億元,人均道路面積達到49.3平方米,城市供水、供熱、燃氣普及率分別達到99.1%、83%和86.1%,汙水處理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95.1%和97%,大部分指標高於全國、全區平均水準。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被住建部列為國家智慧城市建設試點。成為全國35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城市之一和全國首批31個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之一,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建設已投入運行,城鎮管理效能和水準不斷提升。

多維度提升城市文化內涵。提升城市文化內涵是個大題目、大文章、大工程,是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源泉,是經濟社會發展強有力的支撐。過去五年間,鄂爾多斯市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輿論導向,按照“挖掘文化內涵、凸顯地域民族特色”的思路,堅持文化興城的原則,成風化人,凝心聚力,做好城市歷史文化的傳承和歷史遺產的保護,增強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彰顯城市內涵,凸顯城市魅力。破除“千城一面”的城市面貌,精心打造了一批生態園林型、旅遊服務型、黃河風情型、農耕文化型等現代化小城鎮。康巴什區以“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為理念建設,匠心獨運的構思,展現了獨特厚重的文化內涵。高標準規劃建設了博物館、圖書館、大劇院、文化藝術中心等七大文化建築群。東勝“三川三園”、伊旗東西紅海子濕地公園、康巴什烏蘭木倫湖區景觀等一大批地標性工程,彰顯城市內涵,塑造城市魅力。點贊鄂爾多斯新氣象,描繪鄂爾多斯新進步,建設共同精神家園的詩歌那達慕唱響草原。連續6年舉辦兩個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形成以點帶面、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精神文明創建格局。一件件精品力作、一項項特色活動、一場場精彩演出……構築了鄂爾多斯市的“風向標”和“路線圖”。

深層次培植城市人文素養。源流深者,光瀾必章。城市因人而生,人是城市精神文化建設的主體,人的素質是城市建設發展的決定因素。來自這座城市的每一個人的文明實踐,如涓涓細流彙聚成了兩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的崇高榮譽。如今在鄂爾多斯的大小路口,每經過一條斑馬線,迎面而來的公車、計程車以及私家車都會主動禮讓,刻畫出“鄂爾多斯有禮”的優雅身影。在視窗行業,全面開展“文明杯”規範化服務競賽活動,微笑服務、文明服務、規範服務、優質服務成為理念。以“共鑄誠信”為主題,廣泛開展了政府部門服務承諾、百城萬店無假貨示範街店創建、誠信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評選等活動,全力打造信用鄂爾多斯,誠實守信蔚然成風。在全區率先啟動了關愛空巢老人和關愛農民工志願服務活動。近五年來,推出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2人,自治區道德模範12名,全市道德模範34名,另有25人榮獲“中國好人榜”好人稱號。在舉辦國際文化節、藝術節、那達慕大會等大型文化活動的同時,組織了2000多場(次)文化獨貴龍、消夏廣場文化、家庭那達慕等群眾性文化活動。草原文化戶在各個旗縣衍生出不同形式,成為草原上一道美麗風景。鄂托克旗推出“蒙古包文化工程”;鄂托克前旗組建了“千人四胡演奏隊”“千人三弦演奏隊”和“千人筷子舞隊”;烏審旗組建了馬頭琴交響樂團和“千人馬頭琴演奏隊”;鄂前旗深挖紅色資源努力打造全國紅色教育基地;近千支“文化獨貴龍”、民間藝術團、民間文化協會遍佈全市,文藝型、科技型家庭文化戶已經有了一萬多戶。

五年,是時間的“尺規”,也是發展的“刻度”。“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負”。五年來,鄂爾多斯市以精心規劃、精緻建設、精細管理為出發點,做實城市功能、做深城市內涵、做優城市品質,使這座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上新興的現代名城展現出更加獨特的風情,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科學合理地構建起城市發展框架。先後編制各類規劃160多項,形成了科學完善的規劃體系,達到國內國際一流。中心區4平方公里修建性規劃,由新加坡新藝園有限公司設計,城市格局從中心向四周輻射。將行政辦公區、文化娛樂區和商業金融區有機連為一體。2016年,全市城鎮化率達到73.5%,分別高於全國、全區平均水準16.1個和12.3個百分點。實施了烏蘭木倫河整治、“四個百萬畝”(樟子松、油松、山杏、沙棘各100萬畝)生態建設和企業碳匯林等一系列生態工程,推進重點區域綠化,形成了城市核心區百萬畝防護林生態圈,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和綠地率分別達到43.3%和40.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31.1平方米,構建了城在林中、房在綠中、林水相依、綠色環抱的生態型城市體系。成功創建了國家園林城市,6個旗區被命名為自治區園林縣城,3個旗區被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4個鎮成功創建自治區園林城鎮。康巴什區被命名為全國首家AAAA級城市旅遊景區。先後建成了31處公園廣場,烏蘭木倫湖全線成景開放,城市綠化面積5680萬平方米,生態水體面積548萬平方米,城市綠化率為42%,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00天以上,成為全國首座“環境藝術示範試點城市”。統籌規劃建設各旗府所在地和中小城鎮,建成烏審旗嘎魯圖鎮、鄂旗烏蘭鎮、鄂前旗上海廟鎮等一批獨具地域特色的精品小城鎮,伊旗伊金霍洛鎮等7個鄉鎮被評為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中小城鎮產業集聚和人口吸納能力明顯增強。完成中心城區市政廣場等公共空間亮化提升改造,打造靚麗夜景。探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今年每個旗區要實施1—2個海綿城市示範專案。

大視野強化城市內生力。五年來,鄂爾多斯市把城市作為創新創業的核心載體,推動城市與產業融合發展,在城市中心區規劃建設了一批高端服務業集聚區、中央商務區和總部經濟區,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通過產業集聚人氣、商氣,增強城市發展產業支撐能力。促進城市與產業園區互動發展,合理佈局產城關係,在城市中心區周邊高標準規劃建設了高新技術、裝備製造、空港物流等產業園區,有效解決了工業對城市環境的污染問題,實現了專案向園區集聚、人口向城市集中,促進了園區與城市融合發展、良性互動。扎實推動新農村新牧區建設,集中規劃建設了一批精品移民社區和中心居民點,“十二五”以來累計轉移農牧業人口38萬人。規劃建設了一批水源工程、供水工程、管網工程和輸變電工程,高速公路、機場,構建起水、電、訊基礎供應網路和公路、鐵路、航空相結合的立體化交通體系。截至2016年底,全市公路總里程達到2.3萬公里,鐵路通車里程2001公里,機場通航城市39個,開通了至韓國、泰國、俄羅斯等國際航班航線。全市城市道路總面積達到5861.6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49.3平方米。全市固定寬頻普及率達到46%,行政村通寬頻有線覆蓋率達50%,4G行動電話普及率達到68%。

城市文化培育——潤物細無聲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是城市內在氣質和外在魅力的源泉。城市文化品位的實質,就是一個城市的“功能建設+文化氛圍”。鄂爾多斯因能源產業而興,今天正在成為一個“文化之城”。城市精神就是要用更完善的管理水準、更濃厚的文化內涵和更深層次的人文素養來塑造和弘揚。

全方位提高城市管理水準。五年來,鄂爾多斯市圍繞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城市生活的需求,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深入開展了“城市建設管理年”活動,開展“城市潔淨工程”“城市出入口環境綜合整治”等專項治理行動,集中建設“生態、健康、智慧、宜居、宜業、宜遊”的品質城市。制定了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設備配置、垃圾處理補貼制度。五年來,全市城鎮基礎設施完成投資1280億元,人均道路面積達到49.3平方米,城市供水、供熱、燃氣普及率分別達到99.1%、83%和86.1%,汙水處理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95.1%和97%,大部分指標高於全國、全區平均水準。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被住建部列為國家智慧城市建設試點。成為全國35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城市之一和全國首批31個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之一,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建設已投入運行,城鎮管理效能和水準不斷提升。

多維度提升城市文化內涵。提升城市文化內涵是個大題目、大文章、大工程,是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源泉,是經濟社會發展強有力的支撐。過去五年間,鄂爾多斯市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輿論導向,按照“挖掘文化內涵、凸顯地域民族特色”的思路,堅持文化興城的原則,成風化人,凝心聚力,做好城市歷史文化的傳承和歷史遺產的保護,增強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彰顯城市內涵,凸顯城市魅力。破除“千城一面”的城市面貌,精心打造了一批生態園林型、旅遊服務型、黃河風情型、農耕文化型等現代化小城鎮。康巴什區以“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為理念建設,匠心獨運的構思,展現了獨特厚重的文化內涵。高標準規劃建設了博物館、圖書館、大劇院、文化藝術中心等七大文化建築群。東勝“三川三園”、伊旗東西紅海子濕地公園、康巴什烏蘭木倫湖區景觀等一大批地標性工程,彰顯城市內涵,塑造城市魅力。點贊鄂爾多斯新氣象,描繪鄂爾多斯新進步,建設共同精神家園的詩歌那達慕唱響草原。連續6年舉辦兩個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形成以點帶面、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精神文明創建格局。一件件精品力作、一項項特色活動、一場場精彩演出……構築了鄂爾多斯市的“風向標”和“路線圖”。

深層次培植城市人文素養。源流深者,光瀾必章。城市因人而生,人是城市精神文化建設的主體,人的素質是城市建設發展的決定因素。來自這座城市的每一個人的文明實踐,如涓涓細流彙聚成了兩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的崇高榮譽。如今在鄂爾多斯的大小路口,每經過一條斑馬線,迎面而來的公車、計程車以及私家車都會主動禮讓,刻畫出“鄂爾多斯有禮”的優雅身影。在視窗行業,全面開展“文明杯”規範化服務競賽活動,微笑服務、文明服務、規範服務、優質服務成為理念。以“共鑄誠信”為主題,廣泛開展了政府部門服務承諾、百城萬店無假貨示範街店創建、誠信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評選等活動,全力打造信用鄂爾多斯,誠實守信蔚然成風。在全區率先啟動了關愛空巢老人和關愛農民工志願服務活動。近五年來,推出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2人,自治區道德模範12名,全市道德模範34名,另有25人榮獲“中國好人榜”好人稱號。在舉辦國際文化節、藝術節、那達慕大會等大型文化活動的同時,組織了2000多場(次)文化獨貴龍、消夏廣場文化、家庭那達慕等群眾性文化活動。草原文化戶在各個旗縣衍生出不同形式,成為草原上一道美麗風景。鄂托克旗推出“蒙古包文化工程”;鄂托克前旗組建了“千人四胡演奏隊”“千人三弦演奏隊”和“千人筷子舞隊”;烏審旗組建了馬頭琴交響樂團和“千人馬頭琴演奏隊”;鄂前旗深挖紅色資源努力打造全國紅色教育基地;近千支“文化獨貴龍”、民間藝術團、民間文化協會遍佈全市,文藝型、科技型家庭文化戶已經有了一萬多戶。

五年,是時間的“尺規”,也是發展的“刻度”。“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負”。五年來,鄂爾多斯市以精心規劃、精緻建設、精細管理為出發點,做實城市功能、做深城市內涵、做優城市品質,使這座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上新興的現代名城展現出更加獨特的風情,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