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任志強:2018樓市必暴漲!楊紅旭:不可能!

關於樓市升降問題一直困擾著不少剛需人群,不少言論都持著自己的觀點,有人說有錢必須要儘早買,有人說等一等一定會降的,而最近兩個樓市大咖也剛好站在了兩個對立面,

紛紛拿出了像模像樣的觀點,看看你會站哪一隊?

縱觀這十年來,任志強每次預判房價升降,從未失手,可謂百發百准,被譽為“任大炮”!

最近這一兩年,介於樓市影響,任志強已許久未說話。在一次“房地產調控政策與市場前景”閉門研討會"上任志強“再次開炮”:調控錯了!!錯誤的調控手段會讓需求在一段時間以後集中爆發,

所以下一輪會比這一輪漲得更高。

為什麼說房價會漲?他的論證如下:

1.供應端:土地供應已經連續兩年下跌,可謂供不應求

任志強表示,2015年土地供應就已經是負的33%,很多城市土地已經出現短缺,包括上海和北京。

2016年,政府的土地供應持續下滑,部分一線城市的土地連2015年的一半都不到。比如,北京2016年的土地出讓收入是800多億,

而2015年是1960億。去年才到前年的40%左右。

土地是兩年開工,所以2015年和2016年連續2年的土地供應負增長,將影響到未來城市的庫存。

翻看一線城市的庫存量可知,目前一線城市庫存平均只有6個月左右,已經遠低於12個月的安全庫存標準。

如果一線城市不再建房,不出6個月,市場上將沒有新房庫存。

我們現在銷售的房子和竣工的房子的比例到底是什麼關係?

簡單來說就是,

平均每竣工了1套房,就賣了2.12套,按照一線的6個月庫存,這麼個調控法,等到無房可賣,房價肯定要出大問題。

2.需求端:一線城市人口還將繼續飆升

目前,因為土地稀缺,部分一線城市已經在限制人口,比如北京提出“誓死守住人口2300萬的底線”,並且市里給各個區還下了任務,區裡就把任務分割給了管轄下的各個企業,但結果卻收效甚微。

世界歷史上,早就無數次地證明限制人口根本行不通。

在今年1月份,國內40家大型房企的拿地量下降了50%,而深圳更是出現了中心土地流拍。

所以,政府打壓得越狠,房企資金鏈越困難,就越不可能拿地建房,庫存就會更少。下次房價就會漲得越多。

一方面,為了躲避貨幣貶值,我們對中心地段的需求在源源不斷地上漲。

一方面,政府打壓樓市,房企不再拿地,致使庫存告急。

雙重夾擊下,只要政策放開,或者說庫存到了某個臨界值,房價就會如火山一樣噴發,無法抑制。

這大概就是為何任志強能這麼有底氣地說,房價下一輪將比這輪漲更多的原因。

但楊紅旭卻認為,2018年,中國房價鐵定不會暴漲,一二線大城市更不會暴漲,甚至,他更為大膽地預測:2018年一二線城市將以下跌為主。以70城房價指數的總體為參照,推斷2018年多數月份,70城房價環比下跌,2018年12月同比2017年12月,大概率是下跌的!

主要原因:

1、調控政策年內不會松,7月下旬的政治局會議上已明確了,不宜奢望十九大後會放開,估計2018年才可能漸松,但不會重新強刺激。

2、國內貨幣政策收緊,貨幣供應與社會利率趨緊,美歐貨幣從緊,逼迫國內難有實質放鬆。

3、2015年以來的本輪房價上漲,很多一二線城市和環都市圈中小城市,漲幅過大,史無前例,體力透支,市場需要一個調整、休息的過程。

對於任志強的幾個觀點他適當地回應了。

反擊觀點一:

確實2015至2016年全國房企購地量下滑,但今年已經正增長了,而且按兩部委要求,去化週期在12月以下的城市,今年須加大供地量。

反擊觀點二:

一線城市人口增速分化,京滬大幅放緩,甚至個別年份負增長(如2015年上海);廣深增速還算可以,但也比前些年有所放緩。況且,人口因素不決定房價短期變化,但會影響中長期走勢。

反擊觀點三:

今年開發商拿地量超過去年。即便2018年開發商謹慎拿地,也並不影響2018年的房價變化。從拿地到賣房,從不拿地到少供應,存在一年至兩年的滯後期。

其實,小編認為一個人,不管是什麼人,包括任志強或楊旭紅都不可能總是預測對市場,不可能精准到年份與價格波動的漲幅。不太可能在預測對十年之後,還能預測對另外一個十年。因為市場是動態變化的,影響市場變化因素也是變化,房價到底是升是降其實對於剛需者來說還是該買就買吧,畢竟今天不知道明天的事呢。

但楊紅旭卻認為,2018年,中國房價鐵定不會暴漲,一二線大城市更不會暴漲,甚至,他更為大膽地預測:2018年一二線城市將以下跌為主。以70城房價指數的總體為參照,推斷2018年多數月份,70城房價環比下跌,2018年12月同比2017年12月,大概率是下跌的!

主要原因:

1、調控政策年內不會松,7月下旬的政治局會議上已明確了,不宜奢望十九大後會放開,估計2018年才可能漸松,但不會重新強刺激。

2、國內貨幣政策收緊,貨幣供應與社會利率趨緊,美歐貨幣從緊,逼迫國內難有實質放鬆。

3、2015年以來的本輪房價上漲,很多一二線城市和環都市圈中小城市,漲幅過大,史無前例,體力透支,市場需要一個調整、休息的過程。

對於任志強的幾個觀點他適當地回應了。

反擊觀點一:

確實2015至2016年全國房企購地量下滑,但今年已經正增長了,而且按兩部委要求,去化週期在12月以下的城市,今年須加大供地量。

反擊觀點二:

一線城市人口增速分化,京滬大幅放緩,甚至個別年份負增長(如2015年上海);廣深增速還算可以,但也比前些年有所放緩。況且,人口因素不決定房價短期變化,但會影響中長期走勢。

反擊觀點三:

今年開發商拿地量超過去年。即便2018年開發商謹慎拿地,也並不影響2018年的房價變化。從拿地到賣房,從不拿地到少供應,存在一年至兩年的滯後期。

其實,小編認為一個人,不管是什麼人,包括任志強或楊旭紅都不可能總是預測對市場,不可能精准到年份與價格波動的漲幅。不太可能在預測對十年之後,還能預測對另外一個十年。因為市場是動態變化的,影響市場變化因素也是變化,房價到底是升是降其實對於剛需者來說還是該買就買吧,畢竟今天不知道明天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