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星月神話土耳其:君士坦丁堡之戰

1453年一座城市的劇變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這一年世界從冷兵器時代進入火器時代,基督教之下的君士坦丁堡也變成了伊斯蘭教治下的伊斯蘭坦布林,而這樣的改變源於一場震驚世界的戰役,

奧斯曼帝國如何奇襲君士坦丁堡攻破當時最堅固的城防。

土耳其瞧它這名起的,感覺不僅土還土得出奇,結果真的瞭解土耳其之後就會顛覆印象,土耳其一點都不土,可以說是非常的洋氣,特別是伊斯坦布爾非常具有異國情調,

文化沉澱深厚。比如那有1500年之久聖索菲亞大教堂,還有藍色清真寺堪稱中世紀建築的一個奇跡,羅馬人修建的底下水城。

言歸真正,君士坦丁堡的城牆可是所有軍迷心中的聖地,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戰可以是整個戰爭史的一個轉捩點,在此之前是冷兵器時代,

此後世界進入火器時代。說道君士坦丁堡之戰就必須談談它的戰役指揮官——穆罕默德二世。他指揮這場戰役的時候年僅21歲。

小穆小的時候是個搗蛋鬼,但是極其聰明,據說掌握了六七種語言,而且特別喜歡聽英雄故事,沒事就讓手下人念給他聽,

什麼亞歷山大大帝、凱撒大帝聽得他是熱血沸騰,在他的宮殿之中就掛上了一張歐洲地圖,在他的心中他想做穆斯林的亞歷山大大帝。亞歷山大往西打到印度,小穆同學就想往西一直打到世界的盡頭,做一個偉大的征服者,這個時候他才十一二歲。

老皇帝為了加速培養穆罕默德二世,所以他就宣佈退位了,讓12歲的小穆同學親政。小穆上臺之後就開始親自制定攻佔君士坦丁堡的計畫,當然他的那些輔政大臣們是反對的,雙方就開始進行權力鬥爭,在爭鬥過程中我們的小穆同學鬥不過這些大元們,一年之後就被整下去了。老皇帝被迫複出,這件事情給小穆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衝擊,本來要做一個雄心萬丈的偉大君王,

結果連自己的朝廷都搞不定灰溜溜的下臺了去坐冷板凳了。

到了1451年老蘇丹終於去世了,坐了六年冷板凳的小穆19歲又重新登基,這個時候穆罕默德二世不再是一個非常魯莽的少年了,成了一個經驗豐富的政治家,比如他在登基後就問那些當年聯手整他的老臣去哪了,讓他們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沒有報復他們。他知道自己剛上臺威信不夠,不能夠輕易去動朝廷的大局。他需要一場偉大的勝利來鞏固和奠定未來霸業的基礎。

什麼是偉大的勝利當然就是攻佔君士坦丁堡了,這件事情奧斯曼人已經想了幾百年了,所以他上臺第一件事情就是帶著手下親信到了君士坦丁堡城外,在城牆外仔細觀察地形長達一個夏季之久,把每個地方的薄弱點都看透了,再加上他以前的計畫,然後回到宮中再徹夜研究城防工事,他是非常注重細節的。

在他研究之後發現要攻佔君士坦丁堡必須要做兩件大事,第一件就是要控制制海權,第二就是一定要有攻城重炮。他為什麼得出這樣的結論呢?這就涉及到君士坦丁堡的地形了。這裡就不細說了,還是直接看圖來的直接。

君士坦丁堡在1100年之中被圍攻了幾十了只被攻破了兩次,一個是1204年十字軍東征第四次的時候攻破過一次,另外就是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攻破過一次,除此之外再也沒人攻下來。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地形十分險要,唯一可以攻擊的地方就是它的路牆,但是陸牆方向君士坦丁堡的人做了大量的防衛工作。

君士坦丁堡當時還是拜占庭王朝的首都主要居民還是希臘人時候,每次圍城會在希臘的殖民地黑海周圍運送大量的物資軍火人員,來通過海峽支援君士坦丁堡,從而才久攻不破。穆罕默德二世吸取了教訓先是切斷海峽控制制海權,所以當時進攻之前的前一年也就是1452年,他就開始調集全國之力來修建4個大型塔樓另外19個小塔樓。他讓四個大維齊爾也就是四個宰相一人負責一個大型塔樓,皇帝親自負責塔樓與塔樓之間的城牆。

四個半月就竣工了,把每一個火炮放在城牆上,當時的大炮射程可以打到一公里左右,將火炮放置在離水面較近的位置,這樣可以擊中支援君士坦丁堡的船擊中率比炮彈從天上打得擊中率大大提高了,四個塔樓隨便那個角度都可以進行打擊,所以這個地方就成了遏制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一個咽喉要道。自從再也沒有任何一艘船未經允許往下游走。

另外他還建了一支龐大的海軍,這個海軍就建立在君士坦丁堡對岸的雙柱港,幾百艘戰艦布在那兒,主要有兩個作用一個是防備從瑪律馬拉海過來的地中海援軍,另外一個作用可以趁機突入金角灣,這樣可以從海牆威脅到君士坦丁堡。把這兩步做好之後,可以說穆罕默德二世完全控制了君士坦丁堡的制海權。

第二大重要戰略性的工作就是建造攻城重炮,本來奧斯曼人是個外行,沒有這麼好的造炮技術,但是一個匈牙利人幫了大忙叫烏爾班,他是個基督徒先是來到君士坦丁堡城內,投靠君士坦丁堡造大炮,拜占庭皇帝對烏爾班也很欣賞,但是皇帝太窮了拿不出錢造重炮,甚至還拖欠工資。烏班爾一怒之下就出城投降穆斯林了。

穆罕默德二世正在發愁怎麼建造重炮,結果天上掉人才砸到他頭上,重用烏爾班。沒過幾個月就造出了一門當時世界上最大口徑威力最大的重炮,又稱烏爾班大炮。這個大炮由9米長青銅鑄造,口徑有70多公分可以把一個成人輕鬆的放在炮筒裡,它的炮彈是圓形大理石重量半噸。當時在城外試跑的時候告訴城裡奧斯曼人,老年人有心臟病的要把耳朵堵上,孕婦要注意別流產,當天試炮一聲巨響這個炮彈在空中飛行1.6公里,在地上砸出兩米的深坑。

穆罕默德二世下令一共造出了69門各種這樣的攻城重炮,在此之前世界上沒有一個皇帝把這麼多口徑的重炮堆積在一起搞了15個炮兵連,集中攻擊路牆最薄弱的兩個點,這個是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

當有了重炮之後再加上海軍的制海權,奧斯曼帝國動員了20萬雄兵,水路並進幾百艘戰艦,一起圍攻君士坦丁堡,世界史上一場偉大的決戰拉開了序幕。當然守城的希臘人也不是孬種,當時城裡頭只有4萬居民,守城的士兵不足8000人,8000人要對抗20萬大軍攻城能不能做到,這個難度是很大的。

我們以為奧斯曼人有了重炮,這場仗肯定是一場屠殺了,但是卻不是那麼回事,這場仗打得非常慘烈。當時雖然重炮一出非常管用,炮彈砸到城牆上城牆是成片的倒塌,對方一些大型的塔樓一旦被砸中立即成為廢墟,它的殺傷力是非常厲害的,但是城牆被砸垮之後,君士坦丁堡的守城士兵是非常有經驗的,馬上連夜重新鑄造城牆。

如果城牆是磚石結構大炮一砸就塌,所以他們建土牆,用被子地毯裹著木頭再用泥土碎石掩埋壘成幾十米高,這樣就變成一道軟牆把缺口堵上。這時候重炮打進去就好像一拳打在棉花上,力道就卸下了一大半,所以用這個辦法能夠堅守住,奧斯曼士兵沖上來被打下去,整個壕溝裡填滿了屍體,這場仗打得非常殘酷。

就在陸牆這邊進攻激烈的時候,穆罕默德二世下令海軍發動大規模的攻勢,幾百艘戰艦一起沖向金角灣的鐵鍊,封鎖鐵鍊裡面君士坦丁堡和它的盟國的一些戰艦,雖然奧斯曼帝國戰艦數量上佔優勢,但是在海軍作戰技巧卻不如對方,也沒占到便宜。

路牆這邊久攻不下,海軍這邊也是不分勝負,再打下去就變成圍困戰,歷史上的每次圍困戰無不以失敗而告終。這個時候穆罕默德二世提出了一個非常震驚的決定,就是命定海軍從陸地上開過去,繞到金角灣後面。在金角灣背後一個加拉塔是個小山地,把船拖上岸,經過一段距離之後進入金角灣,從後面攻擊前面。

這一招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不僅想到了而且還做了精密的計畫,在沿途已經佈置好了拉船上岸的木質軌道、潤滑油、絞索等等。整個山坡高70米全長陸運兩公里,仰角大約八度。70艘戰艦從山頂越過去,進入金角灣,浩浩蕩蕩殺向敵軍戰艦,這樣值得君士坦丁堡戰艦腹背受敵。

奧斯曼海軍攻擊君士坦丁堡海軍這樣使得路牆上為數不多守城的士兵調到海牆上防守,這樣一分兵陸牆兵力怎麼抵擋20萬大軍的輪番進攻,所以經過54天苦戰最後終於攻破了城牆。攻破之後城內的居民都非常緊張,穆斯林有可能屠城的,當年1204年十字軍第四次東征攻破這個城市之後,大肆的屠殺,基督徒搶基督徒,基督徒去燒基督徒的教堂這種事都能幹的出來。所以大家認為奧斯曼帝國打進了一定殺得屍橫遍野。

穆罕默德二世的確在攻城前下達了每個士兵可以自由搶劫三天的命令,沒辦法跟著你幹總得給點物資好處吧,但是不允許過分的殺人放火,因為他已經暗下決心要把君士坦丁堡建設成為奧斯曼帝國的城都。5月29日破城之後確實有些士兵在搶劫殺人,穆罕默德二世到了聖索菲亞大教堂看到好多士兵在那兒搶東西,還有個士兵在砸地板,認為這是異教徒的教堂一定要破壞掉,結果他把這個士兵處死了。後來西方的學者評論穆罕默德二世雖然是個野蠻人但不是個破壞者,他不僅僅保護了這個大教堂而且還進行翻修,把它改成清真寺。

在奧斯曼帝國的管理之下君士坦丁堡的人口迅速恢復到十幾萬,到了15世紀末達到了幾十萬人,當時在整個歐洲大陸它是人口最多、規模最大、最有活力的一個大都市。現在它人口有1600多萬,有各種種族各種信仰的人生活在那裡,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大都市,土耳其不土還非常潮哦。

這裡推薦電影《征服1453》講的就是這個故事

讓他們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沒有報復他們。他知道自己剛上臺威信不夠,不能夠輕易去動朝廷的大局。他需要一場偉大的勝利來鞏固和奠定未來霸業的基礎。

什麼是偉大的勝利當然就是攻佔君士坦丁堡了,這件事情奧斯曼人已經想了幾百年了,所以他上臺第一件事情就是帶著手下親信到了君士坦丁堡城外,在城牆外仔細觀察地形長達一個夏季之久,把每個地方的薄弱點都看透了,再加上他以前的計畫,然後回到宮中再徹夜研究城防工事,他是非常注重細節的。

在他研究之後發現要攻佔君士坦丁堡必須要做兩件大事,第一件就是要控制制海權,第二就是一定要有攻城重炮。他為什麼得出這樣的結論呢?這就涉及到君士坦丁堡的地形了。這裡就不細說了,還是直接看圖來的直接。

君士坦丁堡在1100年之中被圍攻了幾十了只被攻破了兩次,一個是1204年十字軍東征第四次的時候攻破過一次,另外就是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攻破過一次,除此之外再也沒人攻下來。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地形十分險要,唯一可以攻擊的地方就是它的路牆,但是陸牆方向君士坦丁堡的人做了大量的防衛工作。

君士坦丁堡當時還是拜占庭王朝的首都主要居民還是希臘人時候,每次圍城會在希臘的殖民地黑海周圍運送大量的物資軍火人員,來通過海峽支援君士坦丁堡,從而才久攻不破。穆罕默德二世吸取了教訓先是切斷海峽控制制海權,所以當時進攻之前的前一年也就是1452年,他就開始調集全國之力來修建4個大型塔樓另外19個小塔樓。他讓四個大維齊爾也就是四個宰相一人負責一個大型塔樓,皇帝親自負責塔樓與塔樓之間的城牆。

四個半月就竣工了,把每一個火炮放在城牆上,當時的大炮射程可以打到一公里左右,將火炮放置在離水面較近的位置,這樣可以擊中支援君士坦丁堡的船擊中率比炮彈從天上打得擊中率大大提高了,四個塔樓隨便那個角度都可以進行打擊,所以這個地方就成了遏制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一個咽喉要道。自從再也沒有任何一艘船未經允許往下游走。

另外他還建了一支龐大的海軍,這個海軍就建立在君士坦丁堡對岸的雙柱港,幾百艘戰艦布在那兒,主要有兩個作用一個是防備從瑪律馬拉海過來的地中海援軍,另外一個作用可以趁機突入金角灣,這樣可以從海牆威脅到君士坦丁堡。把這兩步做好之後,可以說穆罕默德二世完全控制了君士坦丁堡的制海權。

第二大重要戰略性的工作就是建造攻城重炮,本來奧斯曼人是個外行,沒有這麼好的造炮技術,但是一個匈牙利人幫了大忙叫烏爾班,他是個基督徒先是來到君士坦丁堡城內,投靠君士坦丁堡造大炮,拜占庭皇帝對烏爾班也很欣賞,但是皇帝太窮了拿不出錢造重炮,甚至還拖欠工資。烏班爾一怒之下就出城投降穆斯林了。

穆罕默德二世正在發愁怎麼建造重炮,結果天上掉人才砸到他頭上,重用烏爾班。沒過幾個月就造出了一門當時世界上最大口徑威力最大的重炮,又稱烏爾班大炮。這個大炮由9米長青銅鑄造,口徑有70多公分可以把一個成人輕鬆的放在炮筒裡,它的炮彈是圓形大理石重量半噸。當時在城外試跑的時候告訴城裡奧斯曼人,老年人有心臟病的要把耳朵堵上,孕婦要注意別流產,當天試炮一聲巨響這個炮彈在空中飛行1.6公里,在地上砸出兩米的深坑。

穆罕默德二世下令一共造出了69門各種這樣的攻城重炮,在此之前世界上沒有一個皇帝把這麼多口徑的重炮堆積在一起搞了15個炮兵連,集中攻擊路牆最薄弱的兩個點,這個是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

當有了重炮之後再加上海軍的制海權,奧斯曼帝國動員了20萬雄兵,水路並進幾百艘戰艦,一起圍攻君士坦丁堡,世界史上一場偉大的決戰拉開了序幕。當然守城的希臘人也不是孬種,當時城裡頭只有4萬居民,守城的士兵不足8000人,8000人要對抗20萬大軍攻城能不能做到,這個難度是很大的。

我們以為奧斯曼人有了重炮,這場仗肯定是一場屠殺了,但是卻不是那麼回事,這場仗打得非常慘烈。當時雖然重炮一出非常管用,炮彈砸到城牆上城牆是成片的倒塌,對方一些大型的塔樓一旦被砸中立即成為廢墟,它的殺傷力是非常厲害的,但是城牆被砸垮之後,君士坦丁堡的守城士兵是非常有經驗的,馬上連夜重新鑄造城牆。

如果城牆是磚石結構大炮一砸就塌,所以他們建土牆,用被子地毯裹著木頭再用泥土碎石掩埋壘成幾十米高,這樣就變成一道軟牆把缺口堵上。這時候重炮打進去就好像一拳打在棉花上,力道就卸下了一大半,所以用這個辦法能夠堅守住,奧斯曼士兵沖上來被打下去,整個壕溝裡填滿了屍體,這場仗打得非常殘酷。

就在陸牆這邊進攻激烈的時候,穆罕默德二世下令海軍發動大規模的攻勢,幾百艘戰艦一起沖向金角灣的鐵鍊,封鎖鐵鍊裡面君士坦丁堡和它的盟國的一些戰艦,雖然奧斯曼帝國戰艦數量上佔優勢,但是在海軍作戰技巧卻不如對方,也沒占到便宜。

路牆這邊久攻不下,海軍這邊也是不分勝負,再打下去就變成圍困戰,歷史上的每次圍困戰無不以失敗而告終。這個時候穆罕默德二世提出了一個非常震驚的決定,就是命定海軍從陸地上開過去,繞到金角灣後面。在金角灣背後一個加拉塔是個小山地,把船拖上岸,經過一段距離之後進入金角灣,從後面攻擊前面。

這一招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不僅想到了而且還做了精密的計畫,在沿途已經佈置好了拉船上岸的木質軌道、潤滑油、絞索等等。整個山坡高70米全長陸運兩公里,仰角大約八度。70艘戰艦從山頂越過去,進入金角灣,浩浩蕩蕩殺向敵軍戰艦,這樣值得君士坦丁堡戰艦腹背受敵。

奧斯曼海軍攻擊君士坦丁堡海軍這樣使得路牆上為數不多守城的士兵調到海牆上防守,這樣一分兵陸牆兵力怎麼抵擋20萬大軍的輪番進攻,所以經過54天苦戰最後終於攻破了城牆。攻破之後城內的居民都非常緊張,穆斯林有可能屠城的,當年1204年十字軍第四次東征攻破這個城市之後,大肆的屠殺,基督徒搶基督徒,基督徒去燒基督徒的教堂這種事都能幹的出來。所以大家認為奧斯曼帝國打進了一定殺得屍橫遍野。

穆罕默德二世的確在攻城前下達了每個士兵可以自由搶劫三天的命令,沒辦法跟著你幹總得給點物資好處吧,但是不允許過分的殺人放火,因為他已經暗下決心要把君士坦丁堡建設成為奧斯曼帝國的城都。5月29日破城之後確實有些士兵在搶劫殺人,穆罕默德二世到了聖索菲亞大教堂看到好多士兵在那兒搶東西,還有個士兵在砸地板,認為這是異教徒的教堂一定要破壞掉,結果他把這個士兵處死了。後來西方的學者評論穆罕默德二世雖然是個野蠻人但不是個破壞者,他不僅僅保護了這個大教堂而且還進行翻修,把它改成清真寺。

在奧斯曼帝國的管理之下君士坦丁堡的人口迅速恢復到十幾萬,到了15世紀末達到了幾十萬人,當時在整個歐洲大陸它是人口最多、規模最大、最有活力的一個大都市。現在它人口有1600多萬,有各種種族各種信仰的人生活在那裡,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大都市,土耳其不土還非常潮哦。

這裡推薦電影《征服1453》講的就是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