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海采」走進北京天安門廣場 聽一聽“時間都去哪兒了”快看

央視網消息:“時間都去哪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曾喚起了無數國人的共鳴。我們感慨時間飛逝,嘆惜歲月蹉跎,那不僅是眷戀舊時光,更是對未來的期許。

時間很輕,不經意間就飄然而逝;時間很沉,彎了父母的背,也增加肩上的重量。

2017年國慶,央視推出場景式海采---《時間去哪兒了》,我們和您聊一聊過去的歲月,哪些人與你或攜手或擦肩;現在的日子,哪些事讓你或惋惜或感動;未來的時光,哪些夢又讓你在堅持中充滿力量。

今天,先讓我們走進北京天安門廣場,聽一聽“時間去哪兒了”的答案。

十一前的天安門廣場,節日氣氛漸濃,人們從全國各地彙聚到這裡,扶老攜幼、呼朋喚友,開啟他們的假期時光。

姚華來自廣東31歲:我都很多年沒休年休了,今年可能剛好拿了一點時間出來,就過來看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

張予芃來自北京3歲半:我的時間都在家玩我的小恐龍。

彭開友來自四川67歲:老兩口主要是把時間花在什麼方面呢?沒有事到處旅遊旅遊,今年出來耍了五次了。

而對另一些人來說,選擇在這個時間來到天安門廣場,還有更加特別的含義。

為什麼每個人都要系一條紅紗巾,紅紗巾哪,這不是喜慶嘛,迎國慶嘛,迎十九大嘛,

再加上同學聚會也是歡樂的事嘛。主要現在生活好了,退休金也夠了,社會形勢也特別好,所以我們在一起聚一聚,從心裡往外特別開心,挺好的。

崔輝退伍老兵62歲:我們今天是戰友聚會,我們有四十多年的(感情),我們都是當兵的。

1970年12月,當年都是青蔥少年的他們響應號召,

應徵入伍,一列火車把他們從北京城拉進河南的大山,從此開啟一段別樣的人生。

崔輝:終身都不忘啊,從十七八當兵的,我們十五歲到那的,二十六七歲才回來,所以都記得。吃苦、訓練、搞科研、修路造田、出差、黃河灘上修路、上寺河山上采藥、還種地、黃河灘種地。

時光荏苒,47年歲月轉瞬即逝,當軀殼垂垂老去,唯有那段火樣的青春永遠留存在記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