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盜墓筆記》國慶特輯,愛國之心從保護文物談起!

祖國的生日到了(假期也到啦),今天就小敘一下我們的祖國對文物的保護歷史吧~

國家文物保護歷史片段(上)

那麼讓我們請出兩位重量級嘉賓。

他們是——

大家一定非常熟悉這兩位歷史課本常客吧,

他們就是著名的國寶,目前存放在國家博物館的四羊方尊和後母戊鼎(又叫司母戊鼎)。

為什麼要提到這兩位呢,因為這兩位的故事,可以說是我國對文物保護歷史的一個小小的縮影。

先開始說說鼎兄的故事。

1939年3月,河南安陽武官村的吳培文和吳希增在野地探寶,在探寶過程中突然發現了堅硬物體,於是連續挖了三晚,抬上來一個銅銹斑斑的龐然大物,

這個大傢伙正是震驚後世的青銅器國寶後母戊鼎。

早在1937年11月,安陽被日寇佔領。很快,大鼎的消息就走漏到了日本人耳中。當時駐東營飛機場的日本警備隊隊長黑田榮很快就跑來吳培文家中,於是,大鼎落入了當時侵華日軍的眼中。

吳培文和鄉親們為保護國寶,

在吳家大院三次轉移埋藏大鼎的地方,最終將其埋藏在吳家大院東屋,這才讓大鼎免遭日寇掠奪。直至抗戰勝利。

1946年6月,安陽政府一位“陳參議”知道了大鼎的下落之後,前來找到吳培文,勸說吳培文等人把大鼎上交政府。當地政府趕到現場後,幫助吳培文將大鼎從地裡挖了出來。

曾任國立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蔡元培先生倡議創建的國主中央博物院通過收購、撥交、發掘,

集中全國第一流珍品約二三十萬件,其中便包括後母戊鼎。

2005年,大鼎回歸安陽“省親”,已經83歲的吳培文在殷墟門口,時隔59年,一眼就認出大鼎來“分別時兵荒馬亂,再見時國富民強”。老人一直覺得,保護了大鼎沒有落在日本人手中,是他一生之中做得最有價值的一件事。那一天,他被特許撫摸大鼎。

如今,後母戊鼎被存放於國家博物館,被千萬觀眾所瞻仰,穿越它鼎身的斑駁,觀眾們似乎看到了千年前它無限的榮光。

接著說一說尊兄的故事。

1938年4月的一個上午,湖南省甯鄉縣黃材鎮的轉耳侖山上(後來屬炭河裡遺址公園),姜景舒兄弟三人在山上開墾的過程中,挖掘出了一件碩大的金屬器物。 他們不知道這個精美的金屬器物為何物,

但猜想應該是個寶貝。

吳家兄弟迫于生計答應了古董商的要求,方尊被轉向文物販子手中,很快就要被起家20萬的價格出手之際,得知四羊方尊出土消息的長沙縣政府立即派出了警員查處此事,並將四羊方尊沒收後上交湖南省政府。這件寶物之後就被放在省主席張治中的辦公室裡,因為缺乏文物知識,張治中竟然把寶物當做筆筒放在案幾上三個月。

後來,日寇進入長沙,四羊方尊被送到了湖南省銀行保管。1938年11月,國民黨湖南省政府和銀行遷走之際,為了不讓完整的長沙城落入日寇之手,一把火燒毀了長沙城80%的建築,這場大火史稱“文夕大火”。四羊方尊也在這場大火中遺失了。

當年,四羊方尊出土的消息,周恩來同志也有所耳聞。解放後,關心文物的周總理,親自責成文化部派人追查四羊方尊的下落,最後得知四羊方尊在隨湖南省銀行遷走途中,遭遇日軍飛機轟炸,四羊方尊不幸在這場轟炸中碎裂成了20多塊。後來這些碎片就一直被丟棄在銀行倉庫的一隻木箱中,就此沉寂了多年。

(周恩來在觀賞古字畫)

得知這一資訊後,經文化部指示,相關部門迅速組織專家進行修復工作,突破了重重難關將四羊方尊修復成功。所幸,修復後的四羊方尊幾乎看不出破損的痕跡。經歷了千難萬險的四羊方尊終於得以重新面世,成為了我國國家特級文物。

讓我們向這些為文物做出保護而不遺餘力的人們致敬吧~

後來,日寇進入長沙,四羊方尊被送到了湖南省銀行保管。1938年11月,國民黨湖南省政府和銀行遷走之際,為了不讓完整的長沙城落入日寇之手,一把火燒毀了長沙城80%的建築,這場大火史稱“文夕大火”。四羊方尊也在這場大火中遺失了。

當年,四羊方尊出土的消息,周恩來同志也有所耳聞。解放後,關心文物的周總理,親自責成文化部派人追查四羊方尊的下落,最後得知四羊方尊在隨湖南省銀行遷走途中,遭遇日軍飛機轟炸,四羊方尊不幸在這場轟炸中碎裂成了20多塊。後來這些碎片就一直被丟棄在銀行倉庫的一隻木箱中,就此沉寂了多年。

(周恩來在觀賞古字畫)

得知這一資訊後,經文化部指示,相關部門迅速組織專家進行修復工作,突破了重重難關將四羊方尊修復成功。所幸,修復後的四羊方尊幾乎看不出破損的痕跡。經歷了千難萬險的四羊方尊終於得以重新面世,成為了我國國家特級文物。

讓我們向這些為文物做出保護而不遺餘力的人們致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