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樣的昌吉我還是第一次見!沒想到藏匿了這麼多……

河流是城市誕生的搖籃

悉數國內部分城市

總有一條著名的河流與之相守相望

進入昌吉市必須要跨過一條河

位於新疆天山北坡的昌吉市

擁有三條河

頭屯河、三屯河和濱湖河

多年來,這座城市經歷了

“緣河而生”、“臨河而‘痛’”

“因河而興”的歷史性巨變

……

<緣河而生>

千百年來從新疆天山北坡中段天格爾峰,

雪山融水跨越高、中、底山帶從千溝萬壑奔流而來,形成兩條河的主流,一條叫頭屯河,一條叫三屯河,南部山區三工河支流濱湖河從中部城區流過。千百年來在天然狀態下,河水可以流到北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

如果提及十餘年前的頭屯河、三屯河,在當地人的記憶裡,它就像一匹狂放不羈、獵獵嘶吼的野馬,時而狂野嘶鳴、時而躁動不羈、時而溫婉嫺靜,在每年的洪水季,

其河水沖蝕河岸,侵蝕耕地、草場……據悉,三屯河早在1899年,層出現歷史上最大洪峰,流量達到了816立方每秒,對當地人民生產生活造成了極大地災害。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在1981年和1985年該市先後建成頭屯河和三屯河兩座山區攔河水庫,並建立了兩河渠首飲水樞紐工程和永久性橋、涵、渡槽工程1000餘座,

以及干支鬥三級防滲管道1000餘公里,極大地提升了該區域的水資源利用率。

多年來,這座在古今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通往中亞、歐洲諸國的黃金通衢城市,在河流的哺育下,這座新興的城市經濟迅猛發展,城區迅速擴容,人口出現了裂變式增速,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移民”創業大潮,尤其是近五年來,昌吉人以巨椽之筆,憑藉包容開放的氣魄,

讓西部天山北坡經濟帶上這座年輕而又耀眼的明星城市,從5年前的32平方公里增加到現在的60餘公里,5年間再造了一座昌吉新城。

昌吉市水利局總工程師劉鴻雁指著一張全市水域地圖告訴筆者:“這就是昌吉近年重點打造的水系規劃圖,

目前,昌吉市正在全力推進‘一城兩園三河一鏈’建設,圍繞頭屯河、三屯河景觀提升,還要打造北部濕地‘碧玉鏈’工程,來提升北部四個鄉鎮的生態。對兩河流域的治理並引水入城,將為昌吉市生態升級,提升城市氣質帶來重要動能。”

<頭屯河—“傷心之地”開啟生態之門>

2013年,一朵天山雪蓮花在該市城區的東大門——頭屯河畔“綻放”,這朵以盛開的雪蓮花為造型的建築名叫——新疆大劇院。

專案總投資達12億元,占地面積280畝,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列為“十二五”期間文化旅遊產業重點項目。

四年前,這座巨大的建築聳立在頭屯河裸☆禁☆露的河床上,由於當時周邊環境還未完全恢復,這座建築顯得尤為“突兀”,頗有些“虎落平原”的戲劇化佈局。如此“落子”這是怎樣的城市規劃?很多人對此產生了種種不解和疑問。

其實,在該市東大門建如此奢華的大專案,也許有著當地人對城市規劃獨到的前瞻和更深的寓意。在曾經刺痛“鄉愁”的傷心地建詩意棲居家園也許正是對當地人進行“療傷記憶”的最好撫慰,更像是當地人用一個綠色崛起夢想在這片區域徐徐抒寫的開卷語……

提及十餘年前的頭屯河,在當地人的記憶裡,沿河兩岸砂石料廠、預製廠紛紛“登灘”圈地,造成河道污水橫流,垃圾如山,亂采濫挖現象嚴重。由於頭屯河上游八鋼河段歸烏魯木齊市管轄,中段東岸即頭屯河農場、三坪農場和五一農場歸農十二師管理,西岸歸昌吉市管理,因行政區域不同,整條河流的整治沒有統一的規劃。就在十年前,昌吉人提出並全面實施了治理該流域的恢復計畫。“十二五”期間該市堅持“生態立市”發展理念,進一步推動南部山區、頭屯河沿岸等重要領域綜合整治,沿河流域環境得到了極大地改善。

去年,該市聘請國際一流設計公司參與對沿河流域規劃設計,按照“生態休閒水岸、都市文化長廊、國際交往視窗”定位,將這條護城河規劃為“一湖、兩帶、九大主題公園”,目前已經施工開建。

昌吉州黨委常委、市委書記孟凡剛在接受不久前來昌吉市採訪的25個省區記者時感慨地說:“在頭屯河,過去這裡的人們依水而居,沿河佈滿了水泥廠、鋼鐵廠等110多家企業,私搭亂建建築600多戶。我們花了20個億從去年到今年的4月份才全部搬遷完畢,同時這片區域我們要用50多個億來恢復生態。從城區到南部的廟爾溝村,全部拆除實現綠化。頭屯河綜合整治工程項目建成後,將有效改善兩岸生態環境,推動烏昌同城化進程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三屯河—開啟“城中城”慢生活時代>

2017年初,昌吉人實施了一個在城市中造“城”構想,並把這一實施的工程取名為康養示範城。這項占地22平方公里總投資200億元“新貴”專案隨著施工進度的推進,一個城西的新座標正一步步改變著這座城市的新版圖。昌吉人要在這片當年的“亂河灘”臨岸為“烏昌”區域800萬消費群體高標準打造一片生態型“慢生活”休閒圈——康養旅遊產業。這項以養生、養老、醫療、文旅等諸多業態為集群的重大民生產業,當地人計畫要用五年時間完成。

這項工程的構想來源於一條河,那就是三屯河。

三屯河發源於天山北坡中段海拔4562米的天格爾峰,全長200公里,供給昌吉市和兵團農六師4個團場農業灌溉和生活用水。三屯河是昌吉市城西重要的洩洪通道。據瞭解,多年來由於河床不斷被沖刷或淤積,河床形態不斷發生變化,主河道遊擺不定。由於歷史等諸多原因,在三屯河數十公里的河段,密佈著多家采砂廠,一度成為了采砂大軍的“主戰場”。每年夏季汛期,洪水對河岸沖刷嚴重,直接威脅到部分耕地。上世紀90年代以來,每年夏汛均需投入大量勞力和財力進行堤岸防護和整修,但一直治理成效不大。

“十二五”期間,該市以生態恢復為著眼點,不斷加大對河道流域的治理,2016年,重拳出擊對三屯河河道內外37家沙場等相關企業進行了集中關停。今年初,該市圍繞三屯河綜合整治工程,啟動實施了新疆生態康養示範城建設專案,通過三屯河綜合整治實現河道生態恢復、景觀提升、產城融合發展,生態文明和城市經濟效應互撐,最終實現天藍、地綠、水淨、經濟蓬勃發展的新型城市。

<濱湖河—讓一座城市裂變成兩個“主城區”>

如果說十年前,昌吉市的商業中心在延安路“飛馬轉盤”地段,那麼十年後的今天,她早已被異軍突起的新城區所取代。改變一座城市只有一個主城區的歷史,讓一座城市變為兩個主城區,同樣也源自一條河流,那就是濱湖河。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河流具有狂野和嫺靜雙重性格,當年的濱湖河也不例外。濱湖河這條當年被稱之為“臭水溝”的河,在每年的洪水季就躁動不羈沖蝕河岸、侵蝕耕地,充當著洩洪渠作用,在其他季節則時而衰落寂寞,時而斷流消失。經過近十餘年來當地黨委政府的不斷治理,如今的這條河流就像被套上了“韁繩”開始變得越發溫順和嫺靜,成了當地人引以為豪的一張綠色名片。

濱湖河生態景觀工程是2003年昌吉市啟動的一項重點工程,經過十餘年來建設,全長10餘公里的濱湖河景觀帶,仿佛一條強勁的大動脈,為新區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對於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良,讓新區原本沉睡的水脈被喚醒,城市因水的滋潤,孕育了萬種風情。如今,高品質住宅社區鱗次櫛比,高檔次購物廣場、科教文等民生項目紛紛落戶,使這條河流成為了新區走向城市次中心時代的巨大動力……

一“韁”在手,“三河”潤城。這個韁繩就是當地黨委政府對三條河流從提出治理到精准佈局,從謀勢、落子再到活棋的大思維從想像到付諸實施的現實版,如果從2003年該市對濱湖河開始治理始算起,對全市三條河流全域治理這個過程,如今昌吉人整整走了十四年。

如今“三河”流域的這片綠洲上,一個個“新貴”項目的“搶灘”正改變著這座新興城市區域的版圖,提升著這座城市的氣質,以從未有過的張力,配合商務、商業、居住、文旅等多維業態的完美“落子”組合,強勢崛起。

河流,從山澗走來,時而奔騰、時而舒緩,流經100餘公里,來到這片綠洲城市,形成一個巨大的“川”字,緩緩穿城而過……十餘年來,昌吉人用智慧和汗水漸漸喚醒了這三條沉睡已久的“母親河”,這是昌吉人鄉愁的棲息地,更是當地人築夢美好鄉愁的地方。

本期編輯:馬麗丹

專案總投資達12億元,占地面積280畝,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列為“十二五”期間文化旅遊產業重點項目。

四年前,這座巨大的建築聳立在頭屯河裸☆禁☆露的河床上,由於當時周邊環境還未完全恢復,這座建築顯得尤為“突兀”,頗有些“虎落平原”的戲劇化佈局。如此“落子”這是怎樣的城市規劃?很多人對此產生了種種不解和疑問。

其實,在該市東大門建如此奢華的大專案,也許有著當地人對城市規劃獨到的前瞻和更深的寓意。在曾經刺痛“鄉愁”的傷心地建詩意棲居家園也許正是對當地人進行“療傷記憶”的最好撫慰,更像是當地人用一個綠色崛起夢想在這片區域徐徐抒寫的開卷語……

提及十餘年前的頭屯河,在當地人的記憶裡,沿河兩岸砂石料廠、預製廠紛紛“登灘”圈地,造成河道污水橫流,垃圾如山,亂采濫挖現象嚴重。由於頭屯河上游八鋼河段歸烏魯木齊市管轄,中段東岸即頭屯河農場、三坪農場和五一農場歸農十二師管理,西岸歸昌吉市管理,因行政區域不同,整條河流的整治沒有統一的規劃。就在十年前,昌吉人提出並全面實施了治理該流域的恢復計畫。“十二五”期間該市堅持“生態立市”發展理念,進一步推動南部山區、頭屯河沿岸等重要領域綜合整治,沿河流域環境得到了極大地改善。

去年,該市聘請國際一流設計公司參與對沿河流域規劃設計,按照“生態休閒水岸、都市文化長廊、國際交往視窗”定位,將這條護城河規劃為“一湖、兩帶、九大主題公園”,目前已經施工開建。

昌吉州黨委常委、市委書記孟凡剛在接受不久前來昌吉市採訪的25個省區記者時感慨地說:“在頭屯河,過去這裡的人們依水而居,沿河佈滿了水泥廠、鋼鐵廠等110多家企業,私搭亂建建築600多戶。我們花了20個億從去年到今年的4月份才全部搬遷完畢,同時這片區域我們要用50多個億來恢復生態。從城區到南部的廟爾溝村,全部拆除實現綠化。頭屯河綜合整治工程項目建成後,將有效改善兩岸生態環境,推動烏昌同城化進程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三屯河—開啟“城中城”慢生活時代>

2017年初,昌吉人實施了一個在城市中造“城”構想,並把這一實施的工程取名為康養示範城。這項占地22平方公里總投資200億元“新貴”專案隨著施工進度的推進,一個城西的新座標正一步步改變著這座城市的新版圖。昌吉人要在這片當年的“亂河灘”臨岸為“烏昌”區域800萬消費群體高標準打造一片生態型“慢生活”休閒圈——康養旅遊產業。這項以養生、養老、醫療、文旅等諸多業態為集群的重大民生產業,當地人計畫要用五年時間完成。

這項工程的構想來源於一條河,那就是三屯河。

三屯河發源於天山北坡中段海拔4562米的天格爾峰,全長200公里,供給昌吉市和兵團農六師4個團場農業灌溉和生活用水。三屯河是昌吉市城西重要的洩洪通道。據瞭解,多年來由於河床不斷被沖刷或淤積,河床形態不斷發生變化,主河道遊擺不定。由於歷史等諸多原因,在三屯河數十公里的河段,密佈著多家采砂廠,一度成為了采砂大軍的“主戰場”。每年夏季汛期,洪水對河岸沖刷嚴重,直接威脅到部分耕地。上世紀90年代以來,每年夏汛均需投入大量勞力和財力進行堤岸防護和整修,但一直治理成效不大。

“十二五”期間,該市以生態恢復為著眼點,不斷加大對河道流域的治理,2016年,重拳出擊對三屯河河道內外37家沙場等相關企業進行了集中關停。今年初,該市圍繞三屯河綜合整治工程,啟動實施了新疆生態康養示範城建設專案,通過三屯河綜合整治實現河道生態恢復、景觀提升、產城融合發展,生態文明和城市經濟效應互撐,最終實現天藍、地綠、水淨、經濟蓬勃發展的新型城市。

<濱湖河—讓一座城市裂變成兩個“主城區”>

如果說十年前,昌吉市的商業中心在延安路“飛馬轉盤”地段,那麼十年後的今天,她早已被異軍突起的新城區所取代。改變一座城市只有一個主城區的歷史,讓一座城市變為兩個主城區,同樣也源自一條河流,那就是濱湖河。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河流具有狂野和嫺靜雙重性格,當年的濱湖河也不例外。濱湖河這條當年被稱之為“臭水溝”的河,在每年的洪水季就躁動不羈沖蝕河岸、侵蝕耕地,充當著洩洪渠作用,在其他季節則時而衰落寂寞,時而斷流消失。經過近十餘年來當地黨委政府的不斷治理,如今的這條河流就像被套上了“韁繩”開始變得越發溫順和嫺靜,成了當地人引以為豪的一張綠色名片。

濱湖河生態景觀工程是2003年昌吉市啟動的一項重點工程,經過十餘年來建設,全長10餘公里的濱湖河景觀帶,仿佛一條強勁的大動脈,為新區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對於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良,讓新區原本沉睡的水脈被喚醒,城市因水的滋潤,孕育了萬種風情。如今,高品質住宅社區鱗次櫛比,高檔次購物廣場、科教文等民生項目紛紛落戶,使這條河流成為了新區走向城市次中心時代的巨大動力……

一“韁”在手,“三河”潤城。這個韁繩就是當地黨委政府對三條河流從提出治理到精准佈局,從謀勢、落子再到活棋的大思維從想像到付諸實施的現實版,如果從2003年該市對濱湖河開始治理始算起,對全市三條河流全域治理這個過程,如今昌吉人整整走了十四年。

如今“三河”流域的這片綠洲上,一個個“新貴”項目的“搶灘”正改變著這座新興城市區域的版圖,提升著這座城市的氣質,以從未有過的張力,配合商務、商業、居住、文旅等多維業態的完美“落子”組合,強勢崛起。

河流,從山澗走來,時而奔騰、時而舒緩,流經100餘公里,來到這片綠洲城市,形成一個巨大的“川”字,緩緩穿城而過……十餘年來,昌吉人用智慧和汗水漸漸喚醒了這三條沉睡已久的“母親河”,這是昌吉人鄉愁的棲息地,更是當地人築夢美好鄉愁的地方。

本期編輯:馬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