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商務部:5年來我國內外貿發展亮點紛呈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8日訊(記者 馮其予)商務部當天召開的例行發佈會透露,過去5年,我國國內貿易流通和對外貿易發展亮點紛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指出,十八大以來,我國國內貿易流通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消費連續三年成為拉動內需的主動力。

同時,對外貿易大力推進國際市場佈局、國內區域佈局、商品結構、經營主體和貿易方式“五個優化”,全力支持企業創新發展。

據介紹,過去5年我國國內貿易流通呈現很多亮點。

一方面,流通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國務院出臺《關於推進國內貿易流通現代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形成促進內貿流通改革創新發展政策框架體系。商務部在上海等9個城市開展內貿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的綜合試點,在北京等10個城市開展商務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試點,建立了9個市級、70個縣級商務綜合執法隊伍。推進汽車流通體制改革,打破了實行十多年的汽車品牌授權銷售單一模式。

進一步健全肉類、食糖等重要商品的儲備制度。

另一方面,消費供給持續改善。2016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12年的21.4萬億元增長至33.2萬億元,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51.8%提高到64.6%,連續三年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首要動力。同時,電子商務蓬勃發展。電子商務規模從2012年的8.1萬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26.1萬億元,網路零售額從1.3萬億元猛增到5.2萬億元。

我國躍升成為全球第一大網路零售大國。全國農村網路零售額從2014年的5064億元上升至2016年的8945億元,同比增長76.8%。農村電商就業人數從不足一千萬人增加到兩千萬人,增長了一倍。2017年上半年農村網路零售額達到5376億元,同比增長38%。

高峰表示,5年來,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日趨完善。全國城鄉流通體系日趨健全,初步建成覆蓋城鄉、線上線下融合的內貿流通體系。

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從2012年的18%降至2016年的14.9%,社會綜合物流成本降低10%。

此外,高峰還介紹了5年來,我國外貿發展取得的好成績。我國連續八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貨物貿易大國的地位不斷鞏固。我國出口國際市場的份額從2011年的10.4%升至2016年的13.2%,外貿發展成為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2016年,我國進口關稅和環節稅合計1.54萬億元,占全國稅收收入的23.4%,外貿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人數達到1.8億人次左右,約占全國就業總數的23%。

與此同時,進出口結構持續優化。2016年發展中經濟體和新興市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占我國外貿出口的比重分別達到了45.6%和27.7%,比2011年分別提高3.1個百分點和3.8個百分點。國內區域佈局更加均衡,中西部地區占我國外貿出口的比重達到15.2%,比2011年提高3.3個百分點。貿易方式進一步優化,一般貿易快速發展,占出口的比重提高到53.8%,比2011年提高5.5個百分點。

高峰特別強調,民營企業已成為外貿發展的重要力量,占我國出口中的比重首次超過其他企業,由2011年的33.5%提高到2016年的46%,提高12.5個百分點。外貿發展動能加快轉換,外貿企業創新能力、品牌建設、行銷能力不斷增強。跨境電子商務、市場採購貿易等新興業態快速增長,成為新的增長點。

資料顯示,過去五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和貿易的復蘇貢獻巨大。我們堅持進口與出口並重,加快實施積極的進口政策,“中國製造”惠及全球消費者,“中國市場”帶動世界經濟的發展。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進口占全球份額的十分之一左右,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進口額增加了5815億美元,占全球增量的近20%,成為全球貿易復蘇的重要動力。

高峰特別強調,民營企業已成為外貿發展的重要力量,占我國出口中的比重首次超過其他企業,由2011年的33.5%提高到2016年的46%,提高12.5個百分點。外貿發展動能加快轉換,外貿企業創新能力、品牌建設、行銷能力不斷增強。跨境電子商務、市場採購貿易等新興業態快速增長,成為新的增長點。

資料顯示,過去五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和貿易的復蘇貢獻巨大。我們堅持進口與出口並重,加快實施積極的進口政策,“中國製造”惠及全球消費者,“中國市場”帶動世界經濟的發展。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進口占全球份額的十分之一左右,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進口額增加了5815億美元,占全球增量的近20%,成為全球貿易復蘇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