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華樂國際論壇、箜篌文化展——中國傳統民族樂器的文化傳承

中國民族音樂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上海華樂國際論壇,是展會最為重要的同期活動之一。自2010年首次推出,已堅持舉辦了七屆。論壇一直都在堅持傳播民樂魅力、擴大民樂影響、推動民樂創新的初衷,

有幸得到了眾多名家的大力支持以及民樂愛樂者的廣泛參與。

上海樂器展今年的論壇,將繼續聚焦中國民樂的傳承與創新,並成功邀請到當下藝術實踐最活躍、教學成果最豐碩的民樂藝術家和教育家們,開設公益名家講壇,進一步探討如何在對傳統的深層梳理與合理取捨之上,進行符合當代人文環境的現代創作,嘉賓們將以其國際性的學術視野、多維度的藝術踐行,

與大家逐一分享他們的觀點與體悟。

名家系列講壇

時間: 10月11-13日

地點: E2-M19會議室

■10月11日 15:30-17:00

《兩代“魔笛”養成記——笛藝之傳承與創新》

1921年出生的陸春齡,從藝已然90春,越過大半個世紀的笛子藝術實踐,形成其獨特的流派典範。作為建國後第一代笛家代表人物,他是成功的音樂教育家,桃李遍天下,先後培養出了孔慶寶、俞遜發等第二代笛家,俞遜發又恰是唐俊喬的恩師。

陸春齡與唐俊喬的相通之處,不僅在師門的傳承上,更在於兩位皆以大膽創新和教學有道聞名於笛界。這將是一代宗師與當下砥柱的最新對話,大家將有幸聆聽到兩代“魔笛”對彼此的認知,對創新的感悟,對笛藝的寄望…….

陸春齡 先生

笛子演奏家、作曲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江南絲竹”代表性傳承人

南方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譽為“中國魔笛”。曾任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上海江南絲竹學會會長。創作曲目有《今昔》、《喜報》、《江南春》、《工地一課》、《練兵場上》等,整理過的曲目有《鷓鴣飛》、《歡樂頌》、《小放牛》、《中花六板》等,都已成為笛子的保留曲目。其演奏在氣口之精微、指法之奧妙、音色之濃郁,為國內外樂壇及知音所尊崇,尤其在江南絲竹上,

獨樹一幟的體系,堪稱笛界的一代宗師。

唐俊喬 女士

竹笛演奏家、教育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

傑出的笛子演奏家、教育家之一,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她是唯一一位攜多部中國竹笛協奏曲與紐約愛樂、英國BBC等著名交響樂團常年合作的民樂獨奏家。

其教學成就突出,已培養出上音15名竹笛學生先後獲得全國權威民族器樂專業比賽的29次金獎和第一名,有“中國竹笛夢之隊”的美譽。由荷蘭唱片公司推出的《中國魔笛 ─ 唐俊喬》,是全球首張SACD笛子演奏專輯,在48個國家同步發行。

■10月12日 10:30-12:00

《箏苑漫步——古箏傳統流派流變與創新》

中國傳統箏藝發展到近現代,流派紛呈,蔚為大觀。那麼目前各主要流派的曲目創作和人才培養情況如何?各地民間音樂素材對於當代古箏音樂創作有什麼意義?......素有“箏壇聖手”美譽的王中山,將為大家歷數“河南、山東、浙江、潮州、客家”五大流派的今昔得失,細細探究他們在中國當代箏樂格局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並結合自身的豐沛經歷,聊一聊如何在當下的藝術創作中,既保持地方流派的濃郁基底,又能有機融入新時代的審美元素和人文情懷。

王中山 先生

古箏演奏家、教育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

著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國樂系副主任。他的音樂表現細膩、傳神,音色柔美而亮麗,善於用情緒化的音樂語言表達理性化的思維。作為中國現代箏演奏新技法的領軍人物,他創造性地運用輪指技法並在中國箏上率先使用左手內戴四個義甲的形式進行演奏,豐富和增強了古箏雙手演奏技能;開發和發展了多指搖和左手搖指,令古箏面貌為之一新。作為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和最受歡迎的古箏藝術家之一,他迄今保持著古箏演奏家有史以來舉辦獨奏音樂會最多的紀錄。

■10月12日 14:30-16:00

《絲路箜篌,千年迴響——中國現代箜篌演奏藝術的新生與發展》

中國古箜篌始于秦漢,盛于隋唐,衰退於明清,流傳千年,絕響百年。正是源於這百年失傳,中國現代箜篌,猶如浴火重生的鳳凰,帶著特有的東方之韻在絲綢之路上翱翔,為中國民樂的千年迴響奏出華章。作為中國現代箜篌發生發展至今的實踐者與見證人,崔君芝教授將為大家細細道來這其中的曲折流轉,尤其是當下箜篌演奏藝術的精彩綻放:緣起漢代民間的《湘妃竹》和唐代宮廷的《月兒高》,來自絲綢古道的《樓蘭夢》及昆曲名劇的《思凡情》,屬於當代寫意的《大臉譜》,出自名家之筆的《地水火》,表述箜篌人之心的《懷念》……

崔君芝 女士

中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箜篌教授,國家一級演奏員。

中國現代箜篌演奏藝術創始人,中國古箜篌代言人。她創新了一整套箜篌演奏技巧,使失傳已久的古老樂器獲得新生走向世界。在國內外重大活動中多次獲獎,如聯合國教科文總部頒發的獎章一枚,世界廣播大賽一等獎,世界豎琴大賽傑出藝術家榮譽獎。現任中國及中央音樂學院等專業音樂院校箜篌教授,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箜篌專業委員會及中國音樂家協會箜篌研究會會長。撰寫的《箜篌天地》是新中國第一部關於箜篌的專業書籍。在中國、中央音樂學院及其他音樂學院校領導的主持下,她創建了箜篌專業並健全了教學體系。

■10月13日 10:30-12:00

《傳承有道,琴藝無涯——王永德二胡教學精要分享》

本場講座將以王永德的二胡教學實踐為主線展開,透過王永德、陳春園、陸軼文三代二胡人的互動講演,從教與學的雙向角度,生動演繹這半個世紀裡,二胡藝術在音樂性、藝術性、技巧性、人文性等方面進行的諸多探索。如何讓二胡藝術在傳承中去蕪存菁,在傳承中與時同行,將是嘉賓們與眾分享的重點所在。在本次講壇上,您將有機會系統領略王永德的二胡教育觀,關於二胡的知識、樂感、教學的種種疑惑,您亦可向三位嘉賓當場發問求解。

王永德 先生

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中國音協二胡學會顧問

著名二胡教育家,演奏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民樂系前系主任。中國音協二胡學會問、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胡琴專委會榮譽會長。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曾獲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優秀文藝人才基金獎、上海市公共文化先進個人。他創作出版了各種樂譜及VCD教學光碟、發表了大量專著與論文,曾應邀赴歐美、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與地區講學演出,鑒於他對民樂藝術做出的傑出貢獻,2016年被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授予民樂藝術終身貢獻獎。

陳春園 女士

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民樂系副主任

現任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民樂系副主任,中國音協二胡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胡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上海音協二胡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上海第一位民樂碩士。1983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小,師從王永德教授。自1998年留校任教以來,其教學風格以規範嚴謹,因材施教而著稱,她教授的學生曾多次獲得國內頂級賽事的各種獎項。

陸軼文 女士

青年二胡演奏家、第十屆“金鐘獎”二胡比賽金獎

青年二胡演奏家,2009年考入上音師從陳春園教授。曾獲“中國新十大二胡演奏家”稱號,第十屆“金鐘獎”二胡比賽金獎。先後受邀與臺北市立國樂團、上海交響樂團、香港中樂團、新加坡華樂團、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等擔任獨奏,廣受讚譽。她的演奏基本功扎實、技術全面嫺熟、音樂表現自然流暢,舞臺感染力強,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絲路箜篌”主題文化展

今年民樂館內(E6D01展位)將呈現“絲路箜篌”主題文化展,從臥箜篌到盛世箜篌的發展變遷,從樂器的製作復原到彈奏演繹,近二十台箜篌展品,配以箜篌相關掛畫,加上展出期間不間斷的專家講座與現場演出,為您再現絲綢之路上古老而神秘的琴音。箜篌魅力的探索,盡在四天展期。

將為大家歷數“河南、山東、浙江、潮州、客家”五大流派的今昔得失,細細探究他們在中國當代箏樂格局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並結合自身的豐沛經歷,聊一聊如何在當下的藝術創作中,既保持地方流派的濃郁基底,又能有機融入新時代的審美元素和人文情懷。

王中山 先生

古箏演奏家、教育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

著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國樂系副主任。他的音樂表現細膩、傳神,音色柔美而亮麗,善於用情緒化的音樂語言表達理性化的思維。作為中國現代箏演奏新技法的領軍人物,他創造性地運用輪指技法並在中國箏上率先使用左手內戴四個義甲的形式進行演奏,豐富和增強了古箏雙手演奏技能;開發和發展了多指搖和左手搖指,令古箏面貌為之一新。作為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和最受歡迎的古箏藝術家之一,他迄今保持著古箏演奏家有史以來舉辦獨奏音樂會最多的紀錄。

■10月12日 14:30-16:00

《絲路箜篌,千年迴響——中國現代箜篌演奏藝術的新生與發展》

中國古箜篌始于秦漢,盛于隋唐,衰退於明清,流傳千年,絕響百年。正是源於這百年失傳,中國現代箜篌,猶如浴火重生的鳳凰,帶著特有的東方之韻在絲綢之路上翱翔,為中國民樂的千年迴響奏出華章。作為中國現代箜篌發生發展至今的實踐者與見證人,崔君芝教授將為大家細細道來這其中的曲折流轉,尤其是當下箜篌演奏藝術的精彩綻放:緣起漢代民間的《湘妃竹》和唐代宮廷的《月兒高》,來自絲綢古道的《樓蘭夢》及昆曲名劇的《思凡情》,屬於當代寫意的《大臉譜》,出自名家之筆的《地水火》,表述箜篌人之心的《懷念》……

崔君芝 女士

中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箜篌教授,國家一級演奏員。

中國現代箜篌演奏藝術創始人,中國古箜篌代言人。她創新了一整套箜篌演奏技巧,使失傳已久的古老樂器獲得新生走向世界。在國內外重大活動中多次獲獎,如聯合國教科文總部頒發的獎章一枚,世界廣播大賽一等獎,世界豎琴大賽傑出藝術家榮譽獎。現任中國及中央音樂學院等專業音樂院校箜篌教授,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箜篌專業委員會及中國音樂家協會箜篌研究會會長。撰寫的《箜篌天地》是新中國第一部關於箜篌的專業書籍。在中國、中央音樂學院及其他音樂學院校領導的主持下,她創建了箜篌專業並健全了教學體系。

■10月13日 10:30-12:00

《傳承有道,琴藝無涯——王永德二胡教學精要分享》

本場講座將以王永德的二胡教學實踐為主線展開,透過王永德、陳春園、陸軼文三代二胡人的互動講演,從教與學的雙向角度,生動演繹這半個世紀裡,二胡藝術在音樂性、藝術性、技巧性、人文性等方面進行的諸多探索。如何讓二胡藝術在傳承中去蕪存菁,在傳承中與時同行,將是嘉賓們與眾分享的重點所在。在本次講壇上,您將有機會系統領略王永德的二胡教育觀,關於二胡的知識、樂感、教學的種種疑惑,您亦可向三位嘉賓當場發問求解。

王永德 先生

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中國音協二胡學會顧問

著名二胡教育家,演奏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民樂系前系主任。中國音協二胡學會問、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胡琴專委會榮譽會長。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曾獲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優秀文藝人才基金獎、上海市公共文化先進個人。他創作出版了各種樂譜及VCD教學光碟、發表了大量專著與論文,曾應邀赴歐美、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與地區講學演出,鑒於他對民樂藝術做出的傑出貢獻,2016年被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授予民樂藝術終身貢獻獎。

陳春園 女士

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民樂系副主任

現任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民樂系副主任,中國音協二胡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胡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上海音協二胡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上海第一位民樂碩士。1983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小,師從王永德教授。自1998年留校任教以來,其教學風格以規範嚴謹,因材施教而著稱,她教授的學生曾多次獲得國內頂級賽事的各種獎項。

陸軼文 女士

青年二胡演奏家、第十屆“金鐘獎”二胡比賽金獎

青年二胡演奏家,2009年考入上音師從陳春園教授。曾獲“中國新十大二胡演奏家”稱號,第十屆“金鐘獎”二胡比賽金獎。先後受邀與臺北市立國樂團、上海交響樂團、香港中樂團、新加坡華樂團、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等擔任獨奏,廣受讚譽。她的演奏基本功扎實、技術全面嫺熟、音樂表現自然流暢,舞臺感染力強,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絲路箜篌”主題文化展

今年民樂館內(E6D01展位)將呈現“絲路箜篌”主題文化展,從臥箜篌到盛世箜篌的發展變遷,從樂器的製作復原到彈奏演繹,近二十台箜篌展品,配以箜篌相關掛畫,加上展出期間不間斷的專家講座與現場演出,為您再現絲綢之路上古老而神秘的琴音。箜篌魅力的探索,盡在四天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