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紅瓦綠樹、異國風情的海濱城市—青島

心癢癢又想旅遊啦,難得有5天假期,盤算著去哪裡好呢,張家界不錯,可是天天預報有雨,某人老是在耳邊嘮叨著青島不錯,看到人家的曬圖碧海藍天的煞是羡慕,況且天氣預報不錯,

暑期的人潮正好也過了,那就走起吧~~

早上上海虹橋——青島G222的火車7:05(車票518元),經過7小時不到到達了青島,此刻天空不作美呀下著雨,出了青島火車站,一邊欣賞著始建於1899年的這座火車站古建築,它是中西建築風格聯姻的產物,建築風格是德國文藝復興風格。火車站主要由鐘樓和候車大廳兩大部分組成,候車大廳以高大的裝飾山牆和三個大型券門突出了面向市區的主入口,

樓南角聳起一座造型優美的尖鐘塔,正居於廣西路和蘭山路的軸線上,成為蘭山路一景,是青島的景觀建築之一。

青島火車站

青島火車站

這次第一站的住宿安排在緊靠著火車站西廣場邊上的金海紅宇賓館,此賓館網評口碑不錯,到了那裡真如網評所說,入住登記後服務員會親自引領客人到客房,房內也比較整潔並有地毯,為了防止噪音,窗戶還是雙層玻璃的,而且距離市內的各大旅遊景點也不遠,個人覺得性價比蠻高。辦理好入住放下行李,我們就按照路上的指示牌,走了10分鐘左右就到了棧橋,

這時雨已經開始逐漸下的小了。

青島棧橋始建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是青島最早的軍事專用人工碼頭建築,現在是青島的重要標誌性建築物和著名風景遊覽點。棧橋全長440米,寬8米,鋼混結構,橋身從海岸探入如彎月般的青島灣深處,橋南端築半圓形防波堤,堤內建有民族形式的兩層八角樓,名“回瀾閣”,此閣為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蓋,樓上四周為玻璃窗,

據說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之說,很可惜大門緊閉不對有人開放。

棧橋

這裡還有幾位老人在不停的跳水,引來遊客停駐觀望他們矯健的身姿~~

棧橋

既然天氣不算太好,那就開始美食之旅吧,呵呵~~ 遊玩好棧橋過了馬路,來到了中山路113號,網紅王姐燒烤總店,可能因為下雨沒有遇到排長隊,點了烤魷魚、烤魷魚頭、烤魷魚須和烤五花肉和雞心,烤魷魚系列的烤好後都會刷點醬在上面,說實話沒有預想的那麼好吃,倒是靠五花肉和雞心不錯,不是幹呼呼的,比較彈嫩。

吃好後就順道來到了另外一家網紅餐廳——九龍餐廳(總店——大沽路6號),一進去就能看到當初黃渤來此店和店家的合影,我們是17:00到的趕在第一批進店,點了蠔油扇貝、香辣魷魚條、辣蛤蜊、涼拌海草,上菜速度還是蠻快的,菜量可真不少哇,第一次真切體會到北方人和南方人的區別,呵呵~~再來說說菜的味道,環顧一下其它飯桌香辣魷魚條每座必點,在這幾個菜中,這個菜的味道確實算最好的,蠔油扇貝沒有入味,海草和我們上海這邊味道一樣沒有什麼區別,總的來說,從菜價和菜量上來衡量,性價比算高的,從菜的味道來評價,沒有網評的那麼好吃,個人覺得一般,等我們吃好後,外面開始小排隊了。

吃完晚飯我們又走回到了棧橋,此時雨是徹底停了,天空倒是出現了點晚霞,雲朵被晚霞渲染成了紅色,對於剛剛還下雨的傍晚來說,能見到這點晚霞運氣還算不錯呢~~還有好多遊客在用手機手電筒照著礁石扒拉著撿寶呢。

天空漸漸地暗下來了,吹著海風悠閒地在棧橋上晃蕩,對面的小青島因其形狀如同一把古琴,故又有"琴島"之稱,此刻燈光已經開啟,遠望過去,長長的堤壩看上去確實像把琴的琴鍵,整個島嶼像琴的琴身,和棧橋上的回瀾閣的燈光遙相輝映。

小青島

回瀾閣

第二天清早6點出了賓館,慢慢地走到了浙江路15號 ——天主教堂。它是由德國設計師畢婁哈依據哥德式和羅馬式建築風格而設計,擬建教堂應高百米,適逢二戰爆發,希特勒嚴禁德國本土資金外流,該教堂不得不修改圖紙,即建成現在規模。教堂始建於1932年,於1934年竣工。塔身高56米,是建國前山東省最高的建築,也是中國唯一的祝聖教堂,

同時也是基督教建築藝術的傑作。

浙江路天主教堂

走進教堂觀看,教堂是以黃色花崗岩和鋼筋混凝土砌成,表面雕以青島天主教堂簡潔優美的紋案。窗戶為半圓拱形,線條流暢,顯得莊重而樸素。大門上方設一巨大玫瑰窗,兩側各聳立一座鐘塔,塔身高56米,紅瓦覆蓋的錐形塔尖上各豎立一個4.5米高的巨大十字架,這個教堂可容納教徒千人。

浙江路天主教堂

恰逢早上6點的平日彌撒,教堂的內部燈光部分開啟,我們在門口往裡看了一下,哇!這個教堂真的好美噢~~ 由於第一天下雨,行程全部打亂了,今天要把昨天的行程一起走完,所以沒有在這裡過多逗留,就匆匆趕往江蘇路15號——青島基督教教堂去了。

浙江路天主教堂

在江蘇路的小山丘上的基督教堂原為德國人聚會禮拜之所。1897年,德國強佔膠澳地區後,德國基督教信義會(又稱"路德會")的柏林教會派傳教士昆柞來青島傳教。昆柞在青島身兼牧師和膠澳總督顧問二任,因此在"總督府"與"總督樓"(總督官邸,即今迎賓館)之間選址營造基督教堂。教堂於1908年4月19日始建,於1910年10月23日竣工,歷時近兩年半。此教堂專供德國信徒聚會禮拜,故有"德國禮拜堂"之稱。據傳按此圖紙修建的教堂在德國還有一處。1925年其全部教產轉讓給美國基督教信義會協會,於是基督教堂遂成為眾多外國人進行宗教活 動的場所,故後來又稱為"國際禮拜堂"。

它是一個典型的德國古堡式建築,占地1000平方米,用厚重的花崗岩壘砌的牆基凝重粗獷,使整個教堂的輪廓顯得清晰簡潔,給人一種宗教建築特有的美感。教堂由鐘樓和禮堂兩部分組成,鐘樓高39.10米,鐘樓上鐘錶的機械結構仍是原來的,歷經100餘年仍能可靠工作,準確報時。登樓可觀賞島城的海天秀色,由於我們去的比較早,還沒有開門營業,所以未能有幸登高參觀。

基督教堂

基督教堂

下了小山丘,我們又趕往了東鄰的信號山公園。信號山公園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中部,海拔98米,是青島市海拔較高的臨海山峰。德國侵佔青島後,為指揮進出膠州灣的船隻,在山頂部建信號發佈台1處,每天懸掛各類信號標誌及氣象、風力標誌,命名為"華茲馬克山",市民稱"掛旗山"或"旗臺山",1923年膠澳商埠督辦公署在整理青島區劃及地名時更正為"信號山",信號山公園內設有旋轉觀景樓。

信號山公園

信號山觀景台

信號山觀景台

這個觀景台是遠眺德國總督府和遠處小魚山的最佳位置,紅瓦綠樹、藍天碧海在這裡充分體現,很是養眼啊!~~~

信號山觀景台

信號山旋轉觀景樓開放時間7:30-18:30,票價10元/人,這個球體會自動360度旋轉,可以看到四周的全景,就是玻璃稍微有點髒有點反光,拍攝的效果不太佳。

信號山旋轉觀景樓

下了信號山,在附近找到了這個大學路和雨山路的經典轉角。在大學路魚山路一帶,聚集著許多這樣的名人故居,咖啡館,適合漫無目的的閒逛,那裡的房子大多數有七八十年至百年的歷史,居住在這裡的名人頗多,特別是文化名人,還是因為第一天耽誤了行程,所以就只能轉身而去了,沒能去品味那份人文氣息,汗~~

經典轉角

小青島門票10元/人,在進去的長長海堤右邊,就是海軍博物館,海面上停泊著好多軍艦,看得還算真切,所以興趣不高的朋友們就不必購票進去參觀了。

小青島

小青島最顯眼的景致是最高處矗立的一座潔白的錐形燈塔,這是海上過往船隻進出膠州灣的重要航標。燈塔系1900年由德國人建造,塔身高15.5米,八角形,通體用白色大理石構築,但是這邊有鐵將軍把門,不能走進塔身參觀。

小青島燈塔

堤壩前也有鐵柵欄攔住了不能通行,只好隔著柵欄拍一張照片了。

小青島

傳說,很早以前,有位彈琴的仙女愛上一個打魚的小夥子。她悄悄地來到人間,與小夥子結為夫妻。每當丈夫出海,她就坐在小島上彈琴,用琴聲為愛人導航,玉皇大帝得知後欲捉琴女回去,琴女對愛情至死不渝,徇情在小島上,那琴聲至今仍縈繞在小島周圍。

小青島

小青島整個景點比較小,與棧橋隔水相望。

小青島

小青島

出了小青島後來到了魯迅公園,未進公園那算小門就被邊上海堤前那一片礁石所吸引了。進去後直奔右邊的那片礁石區,礁石上散落著很多退潮後沒有被海水帶走的貝殼。

魯迅公園

藍色的海水不停地拍打著礁石景色怡人,心曠神怡,喜歡這大海的藍色!

魯迅公園

出了魯迅公園坐公車去小魚山。

小魚山門票10元/人,小魚山是青島著名的具有古典風格的景點,小魚山海拔並不高,只有61米,但卻是青島前海一線著名的旅遊景點,是觀賞青島前海全貌的最佳制高點,小魚山之巔的主建築"覽潮閣",是一座18米高的三層八角挑簷式建築,登山俯瞰,棧橋、小青島、信號山、德國總督府盡收眼底。昨天下雨,今晨天氣預報有霧,所以海面上的景色稍微顯得有點朦朧,藍藍的海水,紅瓦綠樹,美麗的青島!

小魚山公園

小魚山公園

走了大半天了,肚子也咕咕叫了,下了小魚山坐上公車來到了船歌魚水餃(湛江店),來到青島魚海鮮水餃必吃,不知道哪種口味好吃,索性就點了全家福把每個味道嘗個遍,這家的魚水餃確實口感不錯,個頭不大,QQ滑滑薄薄的水餃皮包裹著各種海鮮陷,真是鮮美,點了海腸土豆絲,腸子就是和其他腸子的口感味道差不多區別不大,土豆絲倒是燒的脆脆的很好吃,現在是蟹上市的季節,這份89元4只的蒜香蟹燒的不錯,清淡的口味並沒有搶了肥肥的蟹本身的鮮美味道,還點了一份紫海膽蒸蛋和蒜蓉粉絲蒸生蠔,當然青島原漿紮啤每餐必不可少。

船歌魚水餃(雨滴店)

船歌魚水餃(湛江店)

酒足飯飽後坐上公車來到了八大關風景區,這段正好可以徒步幫助消食,呵呵~~

所謂"八大關",是由8條關隘命名的路而得來的,即韶關路、嘉峪關路、函谷關路、正陽關路、臨淮關路、甯武關路、紫荊關路、居庸關路(現已增為十條路,另兩條為武勝關路、山海關路),這裡彙聚了眾多的各國建築風格,十條幽靜清涼的大路縱橫其間,到處是鬱鬱蔥蔥的樹木,四季盛開的鮮花,十條馬路的行道樹品種各異。如韶關路全植碧桃,春季開花,粉紅如帶;正陽關路遍種紫薇,夏天盛開;居庸關路是五角楓。秋季霜染楓紅,平添美色;紫荊關路兩側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甯武關路則是海棠……從春初到秋末花開不斷,被譽為"花街"。解放前,這裡是官僚資本家的別墅區。現在則是中國重要的療養區之一,許多党和國家領導人及重要的國際友人,曾在這裡下榻。我們這次去的時候,由於季節關係,樹木還都是綠油油的,除了看到很多拍婚紗的,還遇到了很多交警在進行部分路段的交通管制,只見轎車、麵包車一條長龍般的飛快駛過,估計是高層召開會議吧~~

今天的行程比較緊,所以未能盡興遊玩,挑了一些主要景點,先來到了公主樓,門票20元/人。

公主樓位於居庸關路10號,是一座丹麥式建築,其外部由一組不規則斜頂屋面組成,南不為寬敞的方形露臺,綠色外牆,宛如安徒生的童話世界。20世紀20年代,丹麥王子到青島,經過八大關時見到此處景色怡人,瀕臨大海,適宜於度假修養,遂令丹麥駐青島領事在此購地,設計建造了這座丹麥風格的建築。原擬請丹麥公主來青島避暑時居住,後雖丹麥公主未曾來過,但仍被稱為“公主樓”。

公主樓

個人很喜歡這個獨特的綠色外牆,顏色真是好看。

公主樓

宛如自己就是一位公主吧,來個招手貌似下面都是我的子民們在迎接我而歡呼,O(∩_∩)O哈哈~

公主樓

公主樓

這裡的花園中,到處可見各種童話故事縮影,皇帝的新裝、賣火柴的小女孩、美人魚等~

公主樓

公主樓

公主樓

蝴蝶樓據說是著名的影星蝴蝶的住所,我們沒有進去參觀,就在外面看了一眼。

蝴蝶樓

八大關毗鄰的第二海水浴場、太平角免費向大眾開放。

第二海水浴場

太平角公園

第二海水浴場

接下來我們就來到了建於1930年的花石樓,這是一幢融合了西方多種建築藝術風格的歐洲古堡式建築,既有希臘和羅馬式風格,又有哥特式建築特色,外牆由花崗岩石砌築,塔樓頂部為雉堞式女兒牆,建於臨海岸岬角部位,地勢突兀,三面臨海,氣勢恢宏。相傳解放前蔣介石曾居於此,特務頭子戴笠及當時的電影紅星白光來青島時也在這裡住過。解放後,陳毅等都曾在此下榻。

花石樓

花石樓

花石樓

花石樓

八大關的遊玩告一段落,坐上公車來到了今天的最後一個行程五四廣場和青島奧帆中心,五四廣場因青島為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五四運動導火索而得名,站在馬路對面就能看到標誌性雕塑"五月的風",以螺旋上升的風,造型是火紅色,是新世紀青島的標誌性景觀之一。

五四廣場

沿著五四廣場的海堤走,可以遠望到海面上豎立著的奧運火炬和奧運五環,帆船在波瀾的海水中飄蕩~~

青島奧帆中心

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即青島國際帆船中心,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和13屆殘奧會帆船比賽就是在這裡舉行的,並於2006年8月18日至2006年8月31日成功舉辦了好運北京-2006青島國際帆船賽。場館硬體設施得到了國內外的一致好評,被國際業內認識譽為“亞洲最好的奧運場館”。整個區域還是很大的,這裡的廣場上有租賃自行車和遊客電瓶車供大家選擇輕鬆遊玩整個中心。

青島奧帆中心

青島奧帆中心

青島奧帆中心

青島奧帆中心

青 島奧帆中心

青島奧帆中心

青島奧帆中心

青島奧帆中心

青島奧帆中心

把這裡作為行程的最後一站,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這裡可以欣賞到落日,一天內走完這些景點,確實也蠻累了,此時坐在海邊,吹著海風,等待著欣賞落日。

青島奧帆中心

青島奧帆中心

夕陽西下後回到了廣場這邊,看見了燒烤和啤酒,來青島這兩樣怎麼能錯過呢,點了一杯紮啤和鐵板烤大魷魚,味道真心不錯哎,鐵板上烤好的魷魚彈性有嚼勁,不是乾巴巴的,比上海的好吃多了,啤酒就要點這種不是瓶裝的,淡淡的喝下去真心舒服,化解了大熱天走了一天的疲勞,個人覺得這家的燒烤並不輸給那個王姐燒烤,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此攤位哦!

奧林匹克廣場

差不多吃完的時候,華燈初上了,欣賞完夜景我們也該會賓館休息去了~~

青島奧帆中心

奧林匹克廣場

五四廣場

第二天一早就退了房,賓館邊上火車站廣場南面有一個雙層旅遊觀光巴士集散點,我們坐上了第一班7:30的旅遊4線,途徑2個小時到達了嶗山仰口風景區。遊玩好想要當天回去的遊客,如果還是想坐巴士返回的話,只有下午2點才開始有班次。我們在這附近預定了海納斯住一晚,下車後電話給店家馬上就開車來接了,為了節約時間,我們把行李先給店家帶回去,開啟輕鬆模式登山。

嶗山是中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著海上"第一名山"之稱。當地有一句古語說:"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 青島嶗山從小讀書的時候就已知曉了,所以此次來青島怎能錯過呢,原本設想嶗山的巨峰和仰口都要遊玩的,恰逢因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需要,對嶗山巨峰部分線路分段進行封閉維護,以及嶗山南線景交車太清宮埡口至仰口段暫停3個月,需坐618路公交前往仰口,造成交通不便,我們就選擇了仰口風景區。

仰口門票90元/人。仰口纜車單程30元/人,這裡的纜車不是封閉式的,所以有些遊客有點害怕不敢乘坐,其實一點也不可怕,坐在纜車上往下看並不是什麼深不可測的峽谷,離腳下不遠處有好多大石和綠樹,而且沒有了玻璃的阻擋,拍起風景照來那叫一個爽,真切且清晰!

仰口纜車

壽字山

覓天洞

我們下山打算走下來的,所以只能在纜車上回頭拍照啦,放心啦一點也不驚險的,哈哈~~

仰口纜車

纜車下來就離覓天洞很近了,大家排隊依次進入,沒有想到裡面別有洞天,雖然有點黑但是手機手電筒的亮光足夠用了,不過手機在裡面是完全沒有信號的,裡面的通道確實只能一人通行,在洞裡一會兒蹲著走,一會兒要爬樓梯,峰迴路轉的倒是蠻有趣的,而且上面的洞口就是通往山頂的,所以還有有點高度的,爬起來得稍微花些時間,估計節假期來這個景點遊玩肯定是要大排長龍了。

覓天洞

覓天洞

仰口風景區

仰口風景區

仰口風景區

仰口風景區

仰口風景區

出了洞口已經汗流浹背了,在一個攤位上點了一碗涼粉,攤主問你南方人吧,要什麼口味,甜的還是辣的?奇怪了吃碗涼粉還問是哪裡人,原來攤主是想通過這個來推薦你喜歡的口味,想想這口乾舌燥的就點了甜味的,這一吃可就要了命了,真心好吃呀,晶瑩透明的粉有點像果凍,加上冰涼的水,攤主在裡面加了塊類似是紅糖,這個粉QQ滑滑的口感很獨特,邊上有個遊客已經吃第三碗了,在問攤主你們的涼粉是用什麼做的,哦原來是他們這裡特有的海石花做的,裡面是不加澱粉的,怪不得那麼好吃呢。

嶗山涼粉

吃完涼粉消暑降溫稍加休息後,便登上了山頂,望著山下那片大海,這就是嶗山特有的景致了。

仰口風景區

仰口風景區

仰口風景區

仰口風景區

山頂其實不大,在山頂眺望大海後就往山下走去了

仰口風景區

纜車上看到壽字峰此刻就在眼前,在兩萬平方米的石壁上刻著40余個“壽”字,有隸、篆、行、草、楷等多種字體,在偌大的岩壁上構成了一幅壯觀的百壽 圖,也是“壽”字的書法展覽。最大的高38米,寬27米,被譽為“天下第一壽”。

壽字峰

壽字峰

壽字峰

壽記

再往下走就到太平宮了,就在門口拍了張照片並沒有進去。太平宮後面半山腰有個獅子峰,峰頂巨石像獅子而得名,因上面看的景色和峰頂看到的差不多,也不去了。有興趣的遊客可以走一走。

太平宮

今天不是節假期而且上山的時間也早,所以遊客不多很快就遊玩完嶗山了,順著大路大概走10分鐘就到了我們預定的民宿——海納斯,在這周邊有好多民宿,預定這裡主要是被網上曬單的照片所吸引,還未進大門就被庭院吸引了,坐在庭院中樹蔭下的椅子上就能看到大海。

海納斯海景度假公寓

海納斯海景度假公寓

海納斯海景度假公寓

海納斯海景度假公寓

海納斯海景度假公寓

海納斯海景度假公寓

海納斯海景度假公寓

如果想和大海親近,那就出大門往來時的大路上走大概5分鐘,就到仰口海水浴場,這裡沒有第一和第二海水浴場那麼多大批遊客,我要在這裡踏浪戲水啦!

仰口海灘

仰口海灘

仰口海灘

仰口海灘

回到住宿在躺椅上休息片刻,看到這裡有一隻可愛的小白兔,膽子比那只灰色兔子小多了,只要我一靠近它就逃走,正說著它不上鏡呢,它倒是立馬站立起來了,並搓著兩隻前爪,可愛至極,趕緊抓拍o(* ̄︶ ̄*)o

海納斯海景度假公寓

海納斯海景度假公寓

剛剛中午到的時候點了一份海鮮炒飯,裡面的海鮮就是蝦仁,蝦仁新鮮有彈性,米是一粒粒的不知道加了哪種調味料,不是很油味道不錯,所以晚餐還是在他家吃了,鹿角菜炒肉絲,辣炒蟶子和清蒸梭子蟹,啤酒點的是紮啤,味道也不錯,這個鹿角菜也是海裡的一種食物,蟶子的質感完全完勝我們上海的,蟹不用沾醋吃,肉感很甜鮮的。

海納斯海景度假公寓

以前一直住山上看日出,這是第一次看海上日出,所以很是期待,第二天很早就醒了,早上海灘上還是有點涼意的,加穿了衣服靜候太陽升起,昨天傍晚的時候看到天邊的雲層有些厚,運氣好的話太陽公公應該不會被雲朵遮掉吧,還好今晨沒有下雨,火紅的太陽開始慢慢地渲染著天空,雲朵變成了火紅色,海上已有漁夫開始勞作了。

仰口海灘

運氣還算不錯,太陽沒有被雲完全遮掉,慢慢地跳了出來,海水被染成了金色。

仰口海灘

仰口海灘

這裡住宿是包含早餐的,早餐的時間是8:00稍微有點晚,沒有想到還是自助式的早餐,小米粥、饅頭和炒蔬菜,豆漿和優酪乳等,炒菜的味道依然不錯,我平時不太愛吃花菜,這里加了花椒和其他一些調料,味道倒是很有新意不錯。

海納斯海景度假公寓

吃完早餐退房後,還是沿著大路走到昨天旅遊觀光巴士那個停車場,再往前走幾分鐘有個公交樞紐站。回市區的公車有312路,首班車10:00。110路,首班車8:00。.坐公交110路回市區,班次間隔時間30-60分鐘,到市政府站下車,再換乘一輛公車到棧橋。車程也是2小時。

青島的最後一晚我們預定的華能賓館海景房,馬路對面就是大海,我們這間房間的視窗正好正對著棧橋和小青島,景色真是景色無敵了!

青島華能賓館

青島華能賓館

青島華能賓館

賓館下面有個便利店,各種青島特色小食齊全,邊上還有個麥當勞。

午飯時間,無意中搜到了附近這家人氣美食民國海鮮餃子樓(中山路31號),在這裡也看到了石花菜做的老青島涼粉,不過覺得和山上吃的口感不一樣,也沒有那麼透明,感覺還是山上的好吃,麻辣醉蟹鉗不得不點贊,這個是生食的和我們這邊的做法一致,不過青島人喜歡微甜和麻辣的口感,配上新鮮的質感,蟹殼也不硬一咬就開了很好吃,不過吃到最後感覺有點越來越麻辣了點,椒鹽皮皮蝦超級贊,整個皮皮蝦裡滿滿的都是肥美的肉,新鮮的海鮮口感到底不一樣,吃的很是過癮,說是椒鹽其實有點微辣的,全家福海鮮餃子個頭比船歌的大很多,一板盤餃子端上來沉甸甸的,餃子皮子也厚感覺比船歌的稍微遜色一些,這裡的原漿啤酒後勁是稍微有點的,可惜黑啤沒有喝到。

民國海鮮餃子樓·烤深海魚

今天的行程不用很趕,賓館對面的郵電博物館,是膠澳德意志帝國郵局舊址。雙塔樓哥特式的構造,展示了120年前的建築技術。

青島郵電博物館

沿途經過了膠澳總督府舊址,始建於1902年,由德國建築設計師馬立克設計。大樓屬歐洲公共建築風格,石磚鋼木混合結構。建築平面呈"凹"字形,立面為橫三縱]段對稱處理,蒙莎式紅瓦樓頂,整座大樓主牆體全部用巨大的花崗岩石塊徊成。石料均采自青島出產的優質花崗岩,牢固堅實。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 總督府成為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樓。1994 年青島市人民政府遷新址, 這座大樓便成為青島市人大常委會和青島市政協的辦公處。

膠澳總督府舊址

今天遊玩的主題就是這裡——青島德國總督官邸舊址(迎賓館) 。始建於1905年7月,落成於1907年7月,德國建築師維爾納·拉查洛維茨設計。建築主體為四層,建築風格為德國威廉時代典型建築樣式與青年風格派相結合的建築藝術風格。起初,它是德占時期膠澳總督的住宅,兩任總督奧斯卡·馮·特魯伯和麥爾·瓦爾戴克曾在此居住。總督樓內共有壁爐6座,每座壁爐都用不同花色的釉面磚貼面,每間房間的吊燈也不一樣,毛主席也曾下榻過此樓。

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

工作人員管理很嚴,內部不讓拍照,只能偷偷拍些小景。總督官邸的富麗堂皇、豪華裝飾只能自己親臨體會了。

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

計畫的行程基本上都走完了,最後一天的上午,沿著海邊走到了味為先豆腐腦(西鎮店),這裡的豆腐腦裡面居然有肉末的,這個得獎的烤油酥火燒不怎麼好吃有點硬,豆腐腦還是不錯的。

味為先豆腐腦(西鎮店)

回到酒店附近的海灘時被教堂的鐘聲所吸引了,噢今天是周日主日彌撒,反正也是下午的火車,就去參觀一下吧。今天教堂內燈火輝煌坐滿了信徒,有好幾個工作人員在維持次序,引導遊客坐在最後幾排的座位上的,今天還有唱詩班呢並有管風琴伴奏,我還接受了主教的聖水,呵呵~~

浙江路天主教堂

浙江路天主教堂

浙江路天主教堂

總的來說青島這個海濱城市還是不錯的,充滿著異域風情,大家時間充裕的話可以慢慢地閒逛,吃吃海鮮喝喝啤酒,看看大海發發呆,你還在等什麼呢?心動不如行動哦~~~

吃好後就順道來到了另外一家網紅餐廳——九龍餐廳(總店——大沽路6號),一進去就能看到當初黃渤來此店和店家的合影,我們是17:00到的趕在第一批進店,點了蠔油扇貝、香辣魷魚條、辣蛤蜊、涼拌海草,上菜速度還是蠻快的,菜量可真不少哇,第一次真切體會到北方人和南方人的區別,呵呵~~再來說說菜的味道,環顧一下其它飯桌香辣魷魚條每座必點,在這幾個菜中,這個菜的味道確實算最好的,蠔油扇貝沒有入味,海草和我們上海這邊味道一樣沒有什麼區別,總的來說,從菜價和菜量上來衡量,性價比算高的,從菜的味道來評價,沒有網評的那麼好吃,個人覺得一般,等我們吃好後,外面開始小排隊了。

吃完晚飯我們又走回到了棧橋,此時雨是徹底停了,天空倒是出現了點晚霞,雲朵被晚霞渲染成了紅色,對於剛剛還下雨的傍晚來說,能見到這點晚霞運氣還算不錯呢~~還有好多遊客在用手機手電筒照著礁石扒拉著撿寶呢。

天空漸漸地暗下來了,吹著海風悠閒地在棧橋上晃蕩,對面的小青島因其形狀如同一把古琴,故又有"琴島"之稱,此刻燈光已經開啟,遠望過去,長長的堤壩看上去確實像把琴的琴鍵,整個島嶼像琴的琴身,和棧橋上的回瀾閣的燈光遙相輝映。

小青島

回瀾閣

第二天清早6點出了賓館,慢慢地走到了浙江路15號 ——天主教堂。它是由德國設計師畢婁哈依據哥德式和羅馬式建築風格而設計,擬建教堂應高百米,適逢二戰爆發,希特勒嚴禁德國本土資金外流,該教堂不得不修改圖紙,即建成現在規模。教堂始建於1932年,於1934年竣工。塔身高56米,是建國前山東省最高的建築,也是中國唯一的祝聖教堂,

同時也是基督教建築藝術的傑作。

浙江路天主教堂

走進教堂觀看,教堂是以黃色花崗岩和鋼筋混凝土砌成,表面雕以青島天主教堂簡潔優美的紋案。窗戶為半圓拱形,線條流暢,顯得莊重而樸素。大門上方設一巨大玫瑰窗,兩側各聳立一座鐘塔,塔身高56米,紅瓦覆蓋的錐形塔尖上各豎立一個4.5米高的巨大十字架,這個教堂可容納教徒千人。

浙江路天主教堂

恰逢早上6點的平日彌撒,教堂的內部燈光部分開啟,我們在門口往裡看了一下,哇!這個教堂真的好美噢~~ 由於第一天下雨,行程全部打亂了,今天要把昨天的行程一起走完,所以沒有在這裡過多逗留,就匆匆趕往江蘇路15號——青島基督教教堂去了。

浙江路天主教堂

在江蘇路的小山丘上的基督教堂原為德國人聚會禮拜之所。1897年,德國強佔膠澳地區後,德國基督教信義會(又稱"路德會")的柏林教會派傳教士昆柞來青島傳教。昆柞在青島身兼牧師和膠澳總督顧問二任,因此在"總督府"與"總督樓"(總督官邸,即今迎賓館)之間選址營造基督教堂。教堂於1908年4月19日始建,於1910年10月23日竣工,歷時近兩年半。此教堂專供德國信徒聚會禮拜,故有"德國禮拜堂"之稱。據傳按此圖紙修建的教堂在德國還有一處。1925年其全部教產轉讓給美國基督教信義會協會,於是基督教堂遂成為眾多外國人進行宗教活 動的場所,故後來又稱為"國際禮拜堂"。

它是一個典型的德國古堡式建築,占地1000平方米,用厚重的花崗岩壘砌的牆基凝重粗獷,使整個教堂的輪廓顯得清晰簡潔,給人一種宗教建築特有的美感。教堂由鐘樓和禮堂兩部分組成,鐘樓高39.10米,鐘樓上鐘錶的機械結構仍是原來的,歷經100餘年仍能可靠工作,準確報時。登樓可觀賞島城的海天秀色,由於我們去的比較早,還沒有開門營業,所以未能有幸登高參觀。

基督教堂

基督教堂

下了小山丘,我們又趕往了東鄰的信號山公園。信號山公園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中部,海拔98米,是青島市海拔較高的臨海山峰。德國侵佔青島後,為指揮進出膠州灣的船隻,在山頂部建信號發佈台1處,每天懸掛各類信號標誌及氣象、風力標誌,命名為"華茲馬克山",市民稱"掛旗山"或"旗臺山",1923年膠澳商埠督辦公署在整理青島區劃及地名時更正為"信號山",信號山公園內設有旋轉觀景樓。

信號山公園

信號山觀景台

信號山觀景台

這個觀景台是遠眺德國總督府和遠處小魚山的最佳位置,紅瓦綠樹、藍天碧海在這裡充分體現,很是養眼啊!~~~

信號山觀景台

信號山旋轉觀景樓開放時間7:30-18:30,票價10元/人,這個球體會自動360度旋轉,可以看到四周的全景,就是玻璃稍微有點髒有點反光,拍攝的效果不太佳。

信號山旋轉觀景樓

下了信號山,在附近找到了這個大學路和雨山路的經典轉角。在大學路魚山路一帶,聚集著許多這樣的名人故居,咖啡館,適合漫無目的的閒逛,那裡的房子大多數有七八十年至百年的歷史,居住在這裡的名人頗多,特別是文化名人,還是因為第一天耽誤了行程,所以就只能轉身而去了,沒能去品味那份人文氣息,汗~~

經典轉角

小青島門票10元/人,在進去的長長海堤右邊,就是海軍博物館,海面上停泊著好多軍艦,看得還算真切,所以興趣不高的朋友們就不必購票進去參觀了。

小青島

小青島最顯眼的景致是最高處矗立的一座潔白的錐形燈塔,這是海上過往船隻進出膠州灣的重要航標。燈塔系1900年由德國人建造,塔身高15.5米,八角形,通體用白色大理石構築,但是這邊有鐵將軍把門,不能走進塔身參觀。

小青島燈塔

堤壩前也有鐵柵欄攔住了不能通行,只好隔著柵欄拍一張照片了。

小青島

傳說,很早以前,有位彈琴的仙女愛上一個打魚的小夥子。她悄悄地來到人間,與小夥子結為夫妻。每當丈夫出海,她就坐在小島上彈琴,用琴聲為愛人導航,玉皇大帝得知後欲捉琴女回去,琴女對愛情至死不渝,徇情在小島上,那琴聲至今仍縈繞在小島周圍。

小青島

小青島整個景點比較小,與棧橋隔水相望。

小青島

小青島

出了小青島後來到了魯迅公園,未進公園那算小門就被邊上海堤前那一片礁石所吸引了。進去後直奔右邊的那片礁石區,礁石上散落著很多退潮後沒有被海水帶走的貝殼。

魯迅公園

藍色的海水不停地拍打著礁石景色怡人,心曠神怡,喜歡這大海的藍色!

魯迅公園

出了魯迅公園坐公車去小魚山。

小魚山門票10元/人,小魚山是青島著名的具有古典風格的景點,小魚山海拔並不高,只有61米,但卻是青島前海一線著名的旅遊景點,是觀賞青島前海全貌的最佳制高點,小魚山之巔的主建築"覽潮閣",是一座18米高的三層八角挑簷式建築,登山俯瞰,棧橋、小青島、信號山、德國總督府盡收眼底。昨天下雨,今晨天氣預報有霧,所以海面上的景色稍微顯得有點朦朧,藍藍的海水,紅瓦綠樹,美麗的青島!

小魚山公園

小魚山公園

走了大半天了,肚子也咕咕叫了,下了小魚山坐上公車來到了船歌魚水餃(湛江店),來到青島魚海鮮水餃必吃,不知道哪種口味好吃,索性就點了全家福把每個味道嘗個遍,這家的魚水餃確實口感不錯,個頭不大,QQ滑滑薄薄的水餃皮包裹著各種海鮮陷,真是鮮美,點了海腸土豆絲,腸子就是和其他腸子的口感味道差不多區別不大,土豆絲倒是燒的脆脆的很好吃,現在是蟹上市的季節,這份89元4只的蒜香蟹燒的不錯,清淡的口味並沒有搶了肥肥的蟹本身的鮮美味道,還點了一份紫海膽蒸蛋和蒜蓉粉絲蒸生蠔,當然青島原漿紮啤每餐必不可少。

船歌魚水餃(雨滴店)

船歌魚水餃(湛江店)

酒足飯飽後坐上公車來到了八大關風景區,這段正好可以徒步幫助消食,呵呵~~

所謂"八大關",是由8條關隘命名的路而得來的,即韶關路、嘉峪關路、函谷關路、正陽關路、臨淮關路、甯武關路、紫荊關路、居庸關路(現已增為十條路,另兩條為武勝關路、山海關路),這裡彙聚了眾多的各國建築風格,十條幽靜清涼的大路縱橫其間,到處是鬱鬱蔥蔥的樹木,四季盛開的鮮花,十條馬路的行道樹品種各異。如韶關路全植碧桃,春季開花,粉紅如帶;正陽關路遍種紫薇,夏天盛開;居庸關路是五角楓。秋季霜染楓紅,平添美色;紫荊關路兩側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甯武關路則是海棠……從春初到秋末花開不斷,被譽為"花街"。解放前,這裡是官僚資本家的別墅區。現在則是中國重要的療養區之一,許多党和國家領導人及重要的國際友人,曾在這裡下榻。我們這次去的時候,由於季節關係,樹木還都是綠油油的,除了看到很多拍婚紗的,還遇到了很多交警在進行部分路段的交通管制,只見轎車、麵包車一條長龍般的飛快駛過,估計是高層召開會議吧~~

今天的行程比較緊,所以未能盡興遊玩,挑了一些主要景點,先來到了公主樓,門票20元/人。

公主樓位於居庸關路10號,是一座丹麥式建築,其外部由一組不規則斜頂屋面組成,南不為寬敞的方形露臺,綠色外牆,宛如安徒生的童話世界。20世紀20年代,丹麥王子到青島,經過八大關時見到此處景色怡人,瀕臨大海,適宜於度假修養,遂令丹麥駐青島領事在此購地,設計建造了這座丹麥風格的建築。原擬請丹麥公主來青島避暑時居住,後雖丹麥公主未曾來過,但仍被稱為“公主樓”。

公主樓

個人很喜歡這個獨特的綠色外牆,顏色真是好看。

公主樓

宛如自己就是一位公主吧,來個招手貌似下面都是我的子民們在迎接我而歡呼,O(∩_∩)O哈哈~

公主樓

公主樓

這裡的花園中,到處可見各種童話故事縮影,皇帝的新裝、賣火柴的小女孩、美人魚等~

公主樓

公主樓

公主樓

蝴蝶樓據說是著名的影星蝴蝶的住所,我們沒有進去參觀,就在外面看了一眼。

蝴蝶樓

八大關毗鄰的第二海水浴場、太平角免費向大眾開放。

第二海水浴場

太平角公園

第二海水浴場

接下來我們就來到了建於1930年的花石樓,這是一幢融合了西方多種建築藝術風格的歐洲古堡式建築,既有希臘和羅馬式風格,又有哥特式建築特色,外牆由花崗岩石砌築,塔樓頂部為雉堞式女兒牆,建於臨海岸岬角部位,地勢突兀,三面臨海,氣勢恢宏。相傳解放前蔣介石曾居於此,特務頭子戴笠及當時的電影紅星白光來青島時也在這裡住過。解放後,陳毅等都曾在此下榻。

花石樓

花石樓

花石樓

花石樓

八大關的遊玩告一段落,坐上公車來到了今天的最後一個行程五四廣場和青島奧帆中心,五四廣場因青島為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五四運動導火索而得名,站在馬路對面就能看到標誌性雕塑"五月的風",以螺旋上升的風,造型是火紅色,是新世紀青島的標誌性景觀之一。

五四廣場

沿著五四廣場的海堤走,可以遠望到海面上豎立著的奧運火炬和奧運五環,帆船在波瀾的海水中飄蕩~~

青島奧帆中心

青島奧林匹克帆船中心即青島國際帆船中心,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和13屆殘奧會帆船比賽就是在這裡舉行的,並於2006年8月18日至2006年8月31日成功舉辦了好運北京-2006青島國際帆船賽。場館硬體設施得到了國內外的一致好評,被國際業內認識譽為“亞洲最好的奧運場館”。整個區域還是很大的,這裡的廣場上有租賃自行車和遊客電瓶車供大家選擇輕鬆遊玩整個中心。

青島奧帆中心

青島奧帆中心

青島奧帆中心

青島奧帆中心

青 島奧帆中心

青島奧帆中心

青島奧帆中心

青島奧帆中心

青島奧帆中心

把這裡作為行程的最後一站,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這裡可以欣賞到落日,一天內走完這些景點,確實也蠻累了,此時坐在海邊,吹著海風,等待著欣賞落日。

青島奧帆中心

青島奧帆中心

夕陽西下後回到了廣場這邊,看見了燒烤和啤酒,來青島這兩樣怎麼能錯過呢,點了一杯紮啤和鐵板烤大魷魚,味道真心不錯哎,鐵板上烤好的魷魚彈性有嚼勁,不是乾巴巴的,比上海的好吃多了,啤酒就要點這種不是瓶裝的,淡淡的喝下去真心舒服,化解了大熱天走了一天的疲勞,個人覺得這家的燒烤並不輸給那個王姐燒烤,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此攤位哦!

奧林匹克廣場

差不多吃完的時候,華燈初上了,欣賞完夜景我們也該會賓館休息去了~~

青島奧帆中心

奧林匹克廣場

五四廣場

第二天一早就退了房,賓館邊上火車站廣場南面有一個雙層旅遊觀光巴士集散點,我們坐上了第一班7:30的旅遊4線,途徑2個小時到達了嶗山仰口風景區。遊玩好想要當天回去的遊客,如果還是想坐巴士返回的話,只有下午2點才開始有班次。我們在這附近預定了海納斯住一晚,下車後電話給店家馬上就開車來接了,為了節約時間,我們把行李先給店家帶回去,開啟輕鬆模式登山。

嶗山是中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著海上"第一名山"之稱。當地有一句古語說:"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 青島嶗山從小讀書的時候就已知曉了,所以此次來青島怎能錯過呢,原本設想嶗山的巨峰和仰口都要遊玩的,恰逢因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需要,對嶗山巨峰部分線路分段進行封閉維護,以及嶗山南線景交車太清宮埡口至仰口段暫停3個月,需坐618路公交前往仰口,造成交通不便,我們就選擇了仰口風景區。

仰口門票90元/人。仰口纜車單程30元/人,這裡的纜車不是封閉式的,所以有些遊客有點害怕不敢乘坐,其實一點也不可怕,坐在纜車上往下看並不是什麼深不可測的峽谷,離腳下不遠處有好多大石和綠樹,而且沒有了玻璃的阻擋,拍起風景照來那叫一個爽,真切且清晰!

仰口纜車

壽字山

覓天洞

我們下山打算走下來的,所以只能在纜車上回頭拍照啦,放心啦一點也不驚險的,哈哈~~

仰口纜車

纜車下來就離覓天洞很近了,大家排隊依次進入,沒有想到裡面別有洞天,雖然有點黑但是手機手電筒的亮光足夠用了,不過手機在裡面是完全沒有信號的,裡面的通道確實只能一人通行,在洞裡一會兒蹲著走,一會兒要爬樓梯,峰迴路轉的倒是蠻有趣的,而且上面的洞口就是通往山頂的,所以還有有點高度的,爬起來得稍微花些時間,估計節假期來這個景點遊玩肯定是要大排長龍了。

覓天洞

覓天洞

仰口風景區

仰口風景區

仰口風景區

仰口風景區

仰口風景區

出了洞口已經汗流浹背了,在一個攤位上點了一碗涼粉,攤主問你南方人吧,要什麼口味,甜的還是辣的?奇怪了吃碗涼粉還問是哪裡人,原來攤主是想通過這個來推薦你喜歡的口味,想想這口乾舌燥的就點了甜味的,這一吃可就要了命了,真心好吃呀,晶瑩透明的粉有點像果凍,加上冰涼的水,攤主在裡面加了塊類似是紅糖,這個粉QQ滑滑的口感很獨特,邊上有個遊客已經吃第三碗了,在問攤主你們的涼粉是用什麼做的,哦原來是他們這裡特有的海石花做的,裡面是不加澱粉的,怪不得那麼好吃呢。

嶗山涼粉

吃完涼粉消暑降溫稍加休息後,便登上了山頂,望著山下那片大海,這就是嶗山特有的景致了。

仰口風景區

仰口風景區

仰口風景區

仰口風景區

山頂其實不大,在山頂眺望大海後就往山下走去了

仰口風景區

纜車上看到壽字峰此刻就在眼前,在兩萬平方米的石壁上刻著40余個“壽”字,有隸、篆、行、草、楷等多種字體,在偌大的岩壁上構成了一幅壯觀的百壽 圖,也是“壽”字的書法展覽。最大的高38米,寬27米,被譽為“天下第一壽”。

壽字峰

壽字峰

壽字峰

壽記

再往下走就到太平宮了,就在門口拍了張照片並沒有進去。太平宮後面半山腰有個獅子峰,峰頂巨石像獅子而得名,因上面看的景色和峰頂看到的差不多,也不去了。有興趣的遊客可以走一走。

太平宮

今天不是節假期而且上山的時間也早,所以遊客不多很快就遊玩完嶗山了,順著大路大概走10分鐘就到了我們預定的民宿——海納斯,在這周邊有好多民宿,預定這裡主要是被網上曬單的照片所吸引,還未進大門就被庭院吸引了,坐在庭院中樹蔭下的椅子上就能看到大海。

海納斯海景度假公寓

海納斯海景度假公寓

海納斯海景度假公寓

海納斯海景度假公寓

海納斯海景度假公寓

海納斯海景度假公寓

海納斯海景度假公寓

如果想和大海親近,那就出大門往來時的大路上走大概5分鐘,就到仰口海水浴場,這裡沒有第一和第二海水浴場那麼多大批遊客,我要在這裡踏浪戲水啦!

仰口海灘

仰口海灘

仰口海灘

仰口海灘

回到住宿在躺椅上休息片刻,看到這裡有一隻可愛的小白兔,膽子比那只灰色兔子小多了,只要我一靠近它就逃走,正說著它不上鏡呢,它倒是立馬站立起來了,並搓著兩隻前爪,可愛至極,趕緊抓拍o(* ̄︶ ̄*)o

海納斯海景度假公寓

海納斯海景度假公寓

剛剛中午到的時候點了一份海鮮炒飯,裡面的海鮮就是蝦仁,蝦仁新鮮有彈性,米是一粒粒的不知道加了哪種調味料,不是很油味道不錯,所以晚餐還是在他家吃了,鹿角菜炒肉絲,辣炒蟶子和清蒸梭子蟹,啤酒點的是紮啤,味道也不錯,這個鹿角菜也是海裡的一種食物,蟶子的質感完全完勝我們上海的,蟹不用沾醋吃,肉感很甜鮮的。

海納斯海景度假公寓

以前一直住山上看日出,這是第一次看海上日出,所以很是期待,第二天很早就醒了,早上海灘上還是有點涼意的,加穿了衣服靜候太陽升起,昨天傍晚的時候看到天邊的雲層有些厚,運氣好的話太陽公公應該不會被雲朵遮掉吧,還好今晨沒有下雨,火紅的太陽開始慢慢地渲染著天空,雲朵變成了火紅色,海上已有漁夫開始勞作了。

仰口海灘

運氣還算不錯,太陽沒有被雲完全遮掉,慢慢地跳了出來,海水被染成了金色。

仰口海灘

仰口海灘

這裡住宿是包含早餐的,早餐的時間是8:00稍微有點晚,沒有想到還是自助式的早餐,小米粥、饅頭和炒蔬菜,豆漿和優酪乳等,炒菜的味道依然不錯,我平時不太愛吃花菜,這里加了花椒和其他一些調料,味道倒是很有新意不錯。

海納斯海景度假公寓

吃完早餐退房後,還是沿著大路走到昨天旅遊觀光巴士那個停車場,再往前走幾分鐘有個公交樞紐站。回市區的公車有312路,首班車10:00。110路,首班車8:00。.坐公交110路回市區,班次間隔時間30-60分鐘,到市政府站下車,再換乘一輛公車到棧橋。車程也是2小時。

青島的最後一晚我們預定的華能賓館海景房,馬路對面就是大海,我們這間房間的視窗正好正對著棧橋和小青島,景色真是景色無敵了!

青島華能賓館

青島華能賓館

青島華能賓館

賓館下面有個便利店,各種青島特色小食齊全,邊上還有個麥當勞。

午飯時間,無意中搜到了附近這家人氣美食民國海鮮餃子樓(中山路31號),在這裡也看到了石花菜做的老青島涼粉,不過覺得和山上吃的口感不一樣,也沒有那麼透明,感覺還是山上的好吃,麻辣醉蟹鉗不得不點贊,這個是生食的和我們這邊的做法一致,不過青島人喜歡微甜和麻辣的口感,配上新鮮的質感,蟹殼也不硬一咬就開了很好吃,不過吃到最後感覺有點越來越麻辣了點,椒鹽皮皮蝦超級贊,整個皮皮蝦裡滿滿的都是肥美的肉,新鮮的海鮮口感到底不一樣,吃的很是過癮,說是椒鹽其實有點微辣的,全家福海鮮餃子個頭比船歌的大很多,一板盤餃子端上來沉甸甸的,餃子皮子也厚感覺比船歌的稍微遜色一些,這裡的原漿啤酒後勁是稍微有點的,可惜黑啤沒有喝到。

民國海鮮餃子樓·烤深海魚

今天的行程不用很趕,賓館對面的郵電博物館,是膠澳德意志帝國郵局舊址。雙塔樓哥特式的構造,展示了120年前的建築技術。

青島郵電博物館

沿途經過了膠澳總督府舊址,始建於1902年,由德國建築設計師馬立克設計。大樓屬歐洲公共建築風格,石磚鋼木混合結構。建築平面呈"凹"字形,立面為橫三縱]段對稱處理,蒙莎式紅瓦樓頂,整座大樓主牆體全部用巨大的花崗岩石塊徊成。石料均采自青島出產的優質花崗岩,牢固堅實。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 總督府成為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樓。1994 年青島市人民政府遷新址, 這座大樓便成為青島市人大常委會和青島市政協的辦公處。

膠澳總督府舊址

今天遊玩的主題就是這裡——青島德國總督官邸舊址(迎賓館) 。始建於1905年7月,落成於1907年7月,德國建築師維爾納·拉查洛維茨設計。建築主體為四層,建築風格為德國威廉時代典型建築樣式與青年風格派相結合的建築藝術風格。起初,它是德占時期膠澳總督的住宅,兩任總督奧斯卡·馮·特魯伯和麥爾·瓦爾戴克曾在此居住。總督樓內共有壁爐6座,每座壁爐都用不同花色的釉面磚貼面,每間房間的吊燈也不一樣,毛主席也曾下榻過此樓。

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

工作人員管理很嚴,內部不讓拍照,只能偷偷拍些小景。總督官邸的富麗堂皇、豪華裝飾只能自己親臨體會了。

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

計畫的行程基本上都走完了,最後一天的上午,沿著海邊走到了味為先豆腐腦(西鎮店),這裡的豆腐腦裡面居然有肉末的,這個得獎的烤油酥火燒不怎麼好吃有點硬,豆腐腦還是不錯的。

味為先豆腐腦(西鎮店)

回到酒店附近的海灘時被教堂的鐘聲所吸引了,噢今天是周日主日彌撒,反正也是下午的火車,就去參觀一下吧。今天教堂內燈火輝煌坐滿了信徒,有好幾個工作人員在維持次序,引導遊客坐在最後幾排的座位上的,今天還有唱詩班呢並有管風琴伴奏,我還接受了主教的聖水,呵呵~~

浙江路天主教堂

浙江路天主教堂

浙江路天主教堂

總的來說青島這個海濱城市還是不錯的,充滿著異域風情,大家時間充裕的話可以慢慢地閒逛,吃吃海鮮喝喝啤酒,看看大海發發呆,你還在等什麼呢?心動不如行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