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廣州學子好叻!華附兩牛娃殺進奧數國家隊將代表中國參加世界賽

何天成

任秋宇

大洋網訊 日前,剛剛結束的第58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國代表隊選拔賽中,廣東學子表現亮眼。經過為期一個月的集訓學習和多輪測試,華師附中高三(1)班的何天成、任秋宇分別以第一、第二名的成績,在全國頂尖高手中突圍而出,成為奧數國家隊中的一員,將於今年7月代表中國赴巴西參加第58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

進入國家隊到底有多難呢?何天成介紹,整個選拔耗時半年。首先是2016年開始的全國數學聯賽。廣東省從大約1000名奧數尖子中,選拔15人組成廣東省隊參賽,全國各地的參賽選手加起來約為三四百人,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比拼,選出前60名,進入國家集訓隊。今年3月,集訓隊在上海復旦大學附中進行為期近一個月的集訓學習和選拔考試。整個考試採取“馬拉松式”賽制,

20多天的時間裡分兩輪考試。第一輪要在60人集訓隊大名單中選出15人,第二輪考試,再從全國前15名中選出最終的6名優勝者進入國家隊。兩輪下來總共要經歷10場考試,每場歷時4.5個小時,全部分數加權相加,得出最終結果。連續高強度的考試,對體力、腦力、心態都是巨大的考驗。比賽權重越往後越大,即使之前考得好,也有可能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被譽為廣東高中第一牛校,

廣東奧林匹克尖子的搖籃,華師附中上一次有學生躋身奧數國家隊,已經是13年前,此次獨中兩元著實不易,華師附中校長朱子平亦難掩激動。他表示,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是世界青少年展示智力的平臺,全世界各個國家對這項賽事都是高度重視。但是華師附中對於尖子生的培養,競賽並不是終極目標。而是希望培養孩子們的科學精神,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這才是他們受用終身的。中學階段,培養的是學生的意識、精神和能力,並最終融入他們的人格之中。“華附奧班的學生,並不是比其他孩子更聰明,而是他們真的付出了比同齡人更大的努力。華師附中的文化就是敢為人先、崇尚一流、追求卓越,這在學生們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朱子平說。

何天成

奧數“後進生” 鉚足勁煉成全國頂尖

何天成在初中進入華附奧班時,

他的奧數水準在班上處於中下游的位置。說起那段“爬坡”經歷,何天成顯得很淡然。“當時沒有焦慮也沒有痛苦,現在並不代表未來,定好一個目標,把眼下的事情做好,一步一步往前走,哪怕達不到最終目標,結果也會比眼下的狀況要好。”何天成說。華附奧班理科競賽生雲集,專注于科學研究的孩子,多多少少有一點小怪癖。而在許多同學眼中,何天成最大的特點,就是他一點也不怪,還是一個能言善辯的社交能手,人緣極佳。除了數學,他還喜歡研究中國古典文學。“人文素養能給我帶來數學靈感,能夠更深刻地感受數學之美,這種感覺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何天成說。在班主任龍芸眼中,何天成是一個敢想敢拼,決心很大的學生。“我們學校有十幾年未能有學生入圍奧數國家隊了,何天成一直憋著一股勁,要突破這個困局,為學校爭取榮譽。能夠在這麼殘酷的賽制中拔得頭籌,除了學科能力,他的意志力一定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龍芸說。

父母育兒經:心寬才有好心態

看到兒子在鎂光燈下侃侃而談,何天成的媽媽直言有點晃神。“我從來沒覺得他有多優秀,就是普普通通的孩子,今天看著他,感覺像是看別人家的孩子。”天成媽媽笑言。儘管知道兒子數學學得不錯,但她一直沒讓他額外“進補”,而是任其發揮。天成上到小學六年級,她才在老師的建議下,帶著孩子參加了數學培訓班,後來天成考進了市奧校。整個過程全憑孩子喜歡,父母沒有施加任何壓力。每次考試結束,無論成績好壞,天成媽媽都要請兒子吃飯。何天成也曾問過:“媽媽,別的同學考好了有獎品,考得不好就沒有了。為什麼我無論考得如何,你都要請我吃飯呢?”媽媽的回答是:“因為你盡了全力,就值得表揚。如果你沒全力以赴,哪怕成績不錯,我也不認可。”天成極佳的人緣,也與父母的教導不無關係。儘管準備競賽集訓非常辛苦,但只要有同學向他請教,哪怕對方跟他在奧數上存在競爭關係,他也毫無保留,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天成媽媽一直教育孩子,與同學、競賽夥伴之間要互相欣賞、互相學習,在比賽中公平競爭,在私底下不要有小心眼。“他們現在的世界還很小,沒必要把周遭的同學、隊友當成對手。將來走上社會,天地廣闊,這些志同道合的夥伴才是他最寶貴的人生財富。”天成媽媽說,孩子心寬了,心態才會更好。

任秋宇

奧數之外另一大技能是“沖飯堂”

任秋宇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他爭分奪秒的學習勁頭。他做事情很麻利,一點時間都不浪費。作為住宿生,他每天早上6時15分起床,洗漱完畢吃完早餐,經常是第一個到教室的。下課後他也是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跑到飯堂。“早點去不用排隊,這樣就能把時間節省出來做更有用的事情。”任秋宇說。他毅力非凡,眾多學生避之不及的長跑,卻是他的最愛,每天晚上都要跑上3000米,久而久之成了華附數一數二的長跑高手,同時還練就了一副好身板,冬天裡時常穿著短袖,成為校園裡一道“異樣的風景”。說起對長跑的熱愛,任秋宇表示,他從深圳的小學考到華附,從初中開始住校,父母不在身邊,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或者實在想不出的題目,就借著跑步放空自己,久而久之,內心就變得強大。高二的時候,他參加全國數學聯賽,成績不太理想,便在操場上跑了十多圈,停下來後,氣喘吁吁地下了決心:高三捲土重來。

父母育兒經:“放養”式教育讓孩子更有主見

任秋宇表示,自己從小就對車牌號、門牌號這些帶數位的物體感興趣。“很小的時候,我在路上走著走著,看見路邊停著一排車,就會駐足很久,挨個地念車牌號。”任秋宇說,無論他待多久,父母都不會過來拉他,而是耐心地等著,讓他看個夠。

對數字的敏感,慢慢地演變為對數學的興趣。與許多孩子一樣,任秋宇小的時候也上過許多興趣班,鋼琴、圍棋等,都是他自己要求的。父母全力配合,但卻不執著。任秋宇學了兩年鋼琴,覺得不太喜歡,想換圍棋,父母二話不說就同意了。“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不喜歡就不要強求,強迫他學只會浪費時間。”任秋宇媽媽說。儘管數學很好,直到小學五年級,任秋宇才開始系統的奧數培訓。

升上中學後,遇到苦悶無法排解時,他也會打電話向媽媽傾訴。任媽媽總是溫柔地安慰兒子,卻很少給出什麼建議。“孩子打電話來,無非就是想倒倒苦水,不是想聽我指手畫腳的,我需要做的,就是對他表示充分的理解和信任,告訴他無論做出什麼樣的決定,結果如何,爸爸媽媽都會一直陪伴他。”任媽媽說。而讓任秋宇印象最深刻的,是高二參加全國數學聯賽前夜,與母親的一通電話。那天晚上,他輾轉反側至深夜一兩點都沒睡著,心煩意亂下,走出宿舍撥通了媽媽的電話。任媽媽沒有給他各種排遣焦慮、快速入睡的建議,而是跟他說:“睡不著就算了,偶爾一個晚上睡不著也無所謂。你要是心煩,我就陪你聊聊天。”媽媽淡然的態度讓任秋宇也平靜下來,他放下電話走進宿舍,很快就入睡了。“父母的態度對孩子影響還是挺大的,我爸媽比較不焦慮,很多事情都讓我自己拿主意,這對於我來說是一件幸事。”任秋宇說。

廣報全媒體記者劉曉星

還是一個能言善辯的社交能手,人緣極佳。除了數學,他還喜歡研究中國古典文學。“人文素養能給我帶來數學靈感,能夠更深刻地感受數學之美,這種感覺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何天成說。在班主任龍芸眼中,何天成是一個敢想敢拼,決心很大的學生。“我們學校有十幾年未能有學生入圍奧數國家隊了,何天成一直憋著一股勁,要突破這個困局,為學校爭取榮譽。能夠在這麼殘酷的賽制中拔得頭籌,除了學科能力,他的意志力一定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龍芸說。

父母育兒經:心寬才有好心態

看到兒子在鎂光燈下侃侃而談,何天成的媽媽直言有點晃神。“我從來沒覺得他有多優秀,就是普普通通的孩子,今天看著他,感覺像是看別人家的孩子。”天成媽媽笑言。儘管知道兒子數學學得不錯,但她一直沒讓他額外“進補”,而是任其發揮。天成上到小學六年級,她才在老師的建議下,帶著孩子參加了數學培訓班,後來天成考進了市奧校。整個過程全憑孩子喜歡,父母沒有施加任何壓力。每次考試結束,無論成績好壞,天成媽媽都要請兒子吃飯。何天成也曾問過:“媽媽,別的同學考好了有獎品,考得不好就沒有了。為什麼我無論考得如何,你都要請我吃飯呢?”媽媽的回答是:“因為你盡了全力,就值得表揚。如果你沒全力以赴,哪怕成績不錯,我也不認可。”天成極佳的人緣,也與父母的教導不無關係。儘管準備競賽集訓非常辛苦,但只要有同學向他請教,哪怕對方跟他在奧數上存在競爭關係,他也毫無保留,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天成媽媽一直教育孩子,與同學、競賽夥伴之間要互相欣賞、互相學習,在比賽中公平競爭,在私底下不要有小心眼。“他們現在的世界還很小,沒必要把周遭的同學、隊友當成對手。將來走上社會,天地廣闊,這些志同道合的夥伴才是他最寶貴的人生財富。”天成媽媽說,孩子心寬了,心態才會更好。

任秋宇

奧數之外另一大技能是“沖飯堂”

任秋宇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他爭分奪秒的學習勁頭。他做事情很麻利,一點時間都不浪費。作為住宿生,他每天早上6時15分起床,洗漱完畢吃完早餐,經常是第一個到教室的。下課後他也是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跑到飯堂。“早點去不用排隊,這樣就能把時間節省出來做更有用的事情。”任秋宇說。他毅力非凡,眾多學生避之不及的長跑,卻是他的最愛,每天晚上都要跑上3000米,久而久之成了華附數一數二的長跑高手,同時還練就了一副好身板,冬天裡時常穿著短袖,成為校園裡一道“異樣的風景”。說起對長跑的熱愛,任秋宇表示,他從深圳的小學考到華附,從初中開始住校,父母不在身邊,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或者實在想不出的題目,就借著跑步放空自己,久而久之,內心就變得強大。高二的時候,他參加全國數學聯賽,成績不太理想,便在操場上跑了十多圈,停下來後,氣喘吁吁地下了決心:高三捲土重來。

父母育兒經:“放養”式教育讓孩子更有主見

任秋宇表示,自己從小就對車牌號、門牌號這些帶數位的物體感興趣。“很小的時候,我在路上走著走著,看見路邊停著一排車,就會駐足很久,挨個地念車牌號。”任秋宇說,無論他待多久,父母都不會過來拉他,而是耐心地等著,讓他看個夠。

對數字的敏感,慢慢地演變為對數學的興趣。與許多孩子一樣,任秋宇小的時候也上過許多興趣班,鋼琴、圍棋等,都是他自己要求的。父母全力配合,但卻不執著。任秋宇學了兩年鋼琴,覺得不太喜歡,想換圍棋,父母二話不說就同意了。“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不喜歡就不要強求,強迫他學只會浪費時間。”任秋宇媽媽說。儘管數學很好,直到小學五年級,任秋宇才開始系統的奧數培訓。

升上中學後,遇到苦悶無法排解時,他也會打電話向媽媽傾訴。任媽媽總是溫柔地安慰兒子,卻很少給出什麼建議。“孩子打電話來,無非就是想倒倒苦水,不是想聽我指手畫腳的,我需要做的,就是對他表示充分的理解和信任,告訴他無論做出什麼樣的決定,結果如何,爸爸媽媽都會一直陪伴他。”任媽媽說。而讓任秋宇印象最深刻的,是高二參加全國數學聯賽前夜,與母親的一通電話。那天晚上,他輾轉反側至深夜一兩點都沒睡著,心煩意亂下,走出宿舍撥通了媽媽的電話。任媽媽沒有給他各種排遣焦慮、快速入睡的建議,而是跟他說:“睡不著就算了,偶爾一個晚上睡不著也無所謂。你要是心煩,我就陪你聊聊天。”媽媽淡然的態度讓任秋宇也平靜下來,他放下電話走進宿舍,很快就入睡了。“父母的態度對孩子影響還是挺大的,我爸媽比較不焦慮,很多事情都讓我自己拿主意,這對於我來說是一件幸事。”任秋宇說。

廣報全媒體記者劉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