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法律機器人“小崇”實現智慧交互 椒鹽普通話照樣可以溝通

四川線上消息“您好,歡迎諮詢法律‘小崇’,請問有什麼法律問題可以幫您?”9月27日上午,在由四川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和崇州市人民法院主辦的“2017年‘智慧法務’建設暨‘小崇’法律機器人應用交流會”上,

兩百余位嘉賓共同領略了“小崇”的迷人風采,見證了“智慧法務”建設上的重大創新。

嘉賓共同揭幕“小崇”

這個萌萌的白胖子“小崇”是如何實現智慧交互,提供法律法務的呢?崇州法院院長張靜介紹,法律機器人“小崇”以2800萬案例資料構建的法律大資料為支撐,

由經驗豐富的一線法官和專業資訊技術公司共同參與研發,可為婚姻家事、勞動爭議、道交事故、民間借貸、物業合同、買賣合同等六大類案件生成訴訟風險評估報告、化解糾紛,實現訴源治理、資源分享、社會共治。

現場與“小崇”互動

“小崇”可以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即使不懂電腦操作的普通老百姓,也可以根據系統指引輕鬆獲得法律方面精准的服務。“小崇”還具備語音辨識、語義理解的功能,可以與使用者進行語音交互問答,就算使用者說的是椒鹽普通話,一樣可以獲得法律幫助。另外,徵求諮詢人同意接受調解後,“小崇”還可以自動匹配擅長領域的人民調解員或行政調解員,全過程視覺化、全程留痕,

資訊互通共用。

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左衛民對“小崇”“智慧交互”的程度和為用戶提供“訴訟風險評估”的服務給予贊許,期待“小崇”通過不斷自我學習,挑戰化解更加複雜的糾紛。同時,也提出了“使用者得到的資訊更多,會不會反而更不易做出決定”的疑問。

法律機器人“小崇”的發佈,引發了在場嘉賓對“智慧法務”的思考。“治蜀興川,重在厲行法治”,“智慧法務”作為司法和執法體制改革突破口,

一直是大家談論的焦點話題。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劉楠在本次交流會上強調了“跨界”在“智慧法務”的重要性,認為只有既懂司法又懂電腦的團隊夠職業化,才能在“智慧法務”的發展中抓住痛點,掌握戰略先機。

四川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副主任王文勝在展望“智慧法務”的未來時談到,隨著數位生活時代的到來,案件呈現出高技術化、網路化的特點,

“智慧法務”任重道遠。希望產業部門和法制部門增進溝通過,共同研討,推動“智慧法務”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