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中國誕生的搖籃,大別山深處的霍山

一、走進紅軍的搖籃,六安市霍山縣

回首清末至新中國成立期間的數十年烽火歲月,必然會發現這段漫長的歲月是充滿著激情、熱血與奉獻精神的,而我們今天的故事即將從這段往事中開始。

拍攝者:王浚的旅遊說

拍攝者:王浚的旅遊說

在一個煙雨朦朧的清晨,老鷹如約而至,開始了在霍山旅遊的第一站——位於霍山縣城西南角的霍山烈士陵園。

眾說周知,在艱苦卓絕的民國時期,大別山真可謂是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而位於大別山之間的霍山更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為新中國的成立,霍山人民前仆後繼,拋頭顱,灑熱血,創造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為新中國的勝利獻出了無數寶貴的生命。

拍攝者:王浚的旅遊說

據當地史料記載,早在1920年的時候,馬克思主義就開始在霍山傳播,1927年,霍山開始創建黨的地方組織並建立了舒家廟、漫水河、燕子河3個黨支部,1929年1月更是成立了第一屆中共霍山縣委。

拍攝者:王浚的旅遊說

二、回首滄桑歲月,今人勿忘昔日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霍山就頻繁的出現在即時新聞上,諸如新四軍的第四支隊為了更好的抵抗日寇對祖國的侵略,曾經在霍山流波石童進行了整個支隊的集中、整訓,隨後奔赴抗日前線。

拍攝者:王浚的旅遊說

拍攝者:王浚的旅遊說

而在十四年抗日戰爭中,霍山地方抗日武裝,人民群眾更是積極支援正規部隊對日作戰,陸續發動了秦沖阻擊戰、半邊沖之戰。其中,鹿吐石鋪大捷中就擊斃日軍1370餘人,俘虜敵務營長舒正太,成為抗日戰爭時期安徽殲滅日軍最多的一次戰役,

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打破了日軍取道霍山西侵武漢的圖謀,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士氣,振奮了民心。

拍攝者:王浚的旅遊說

抗日戰爭勝利以後,隨後進入了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7月,旅長皮定均率領著名的“皮旅” 中原突圍途中,在霍山的清風嶺、磨子潭取得了兩戰兩捷的偉大勝利,勝利完成中原突圍的戰略任務,創造了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跡。

三、落花不是無情物,勿忘昔日精神

回首悠悠四月,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霍山共有5萬多優秀兒女為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占當時全縣人口的四分之一。

拍攝者:王浚的旅遊說

漫步霍山縣烈士陵園,一陣輕風輕拂過老鷹臉頰,似乎象徵著自由與激情。沿著臺階下行,無意間看到風吹雨打過後,零落一地的落花,望著陵園內那滿地的落花,老鷹不知為何驟然想起了陸遊那首著名詩詞:“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拍攝者:王浚的旅遊說

拍攝者:王浚的旅遊說

霍山烈士陵園不止是皖西革命歷史的永久性見證,也是記載霍山革命鬥爭史的艱難歷程見證,若是有時間,不妨來這裡走一走,看一看,只願生活在今日的我們,勿忘歷史,勿忘烈士。

拍攝者:王浚的旅遊說

【作者簡介】 王浚,職業旅遊撰稿人、酒店體驗師,本文圖片和文字所有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署名,未經許可請勿用於商業用途。如有其它需求請與作者聯繫。

在霍山的清風嶺、磨子潭取得了兩戰兩捷的偉大勝利,勝利完成中原突圍的戰略任務,創造了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跡。

三、落花不是無情物,勿忘昔日精神

回首悠悠四月,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霍山共有5萬多優秀兒女為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占當時全縣人口的四分之一。

拍攝者:王浚的旅遊說

漫步霍山縣烈士陵園,一陣輕風輕拂過老鷹臉頰,似乎象徵著自由與激情。沿著臺階下行,無意間看到風吹雨打過後,零落一地的落花,望著陵園內那滿地的落花,老鷹不知為何驟然想起了陸遊那首著名詩詞:“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拍攝者:王浚的旅遊說

拍攝者:王浚的旅遊說

霍山烈士陵園不止是皖西革命歷史的永久性見證,也是記載霍山革命鬥爭史的艱難歷程見證,若是有時間,不妨來這裡走一走,看一看,只願生活在今日的我們,勿忘歷史,勿忘烈士。

拍攝者:王浚的旅遊說

【作者簡介】 王浚,職業旅遊撰稿人、酒店體驗師,本文圖片和文字所有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署名,未經許可請勿用於商業用途。如有其它需求請與作者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