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她是朝鮮第一美女,皇帝最愛的女人,成為中國皇后,卻想滅掉母國

奇皇后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奇女子,她並非漢族女子,也並非蒙古族女子,她是高麗王朝大貴族總部散郎奇子敖之女,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異族女人。但是她卻憑藉自己出眾的美貌和過人的心智,

在毫無根基背景的大元宮廷裡苦心孤詣地經營,站穩腳跟,長盛不衰,而且成為元惠宗第三任皇后。

奇皇后出生于高麗幸州,她的美貌遠近聞名。元朝的統治者對附屬國的異族女子充滿了興趣,搜羅各個民族的美麗女子以充實後宮。奇皇后因為美貌出眾,以高麗貢女的身份被獻上於元廷,入宮服侍。初入宮時她身份低微,僅僅為元惠宗的奉茶宮女。

但是,明珠的光輝難以遮掩,奇皇后不僅美貌無雙,而且心思細密狡黠,擅長察顏觀色,她行動舉止得宜有度,靈活多變,在眾多美麗女子之上。元惠帝寵倖了她,而且十分珍愛她,很快她就獨寵後宮。

惠宗皇后欽察答納失裡十分嫉恨她,她沒想到區區一個異族女子,

竟然有如此本事。根據直覺判斷,答納失裡皇后認為這個女人非同凡響,日後定會成為自己最大的威脅。她怒不可遏地召來奇氏,打了數鞭子來發洩心中的憤恨。

以皇后之尊固然能夠羞辱奇氏,但是卻控制不了元順帝對她的鍾愛。1335年,答納失裡的兄弟謀反,

皇后本人也被廢為庶人,之後被賜死。 順帝想冊立心愛的女人奇氏為皇后,可是丞相伯顏力阻,稱奇氏卑賤,不能繼立中宮,此事不得不就此作罷。

1337年,身為弘吉剌氏後裔的伯顏忽都(與丞相伯顏無任何關係)被立為正宮皇后,奇氏也因為受寵受封妃嬪,其後誕下愛猷識理達臘,更冊封為第二皇后,居住在興聖宮,三年後又為元惠宗生下脫古思帖木兒,元惠帝對她的寵愛可謂無以復加。

雖然奇氏並非真正皇后,只是一個高級的妃子,但是惠帝對皇后冷若冰霜,從不踏足她的宮殿。而奇氏的地位則蒸蒸日上,她是惠宗心中唯一的最愛。

奇氏聰慧狡黠,擅用心機,為人十分奸詐。史書記載,說她“性狷黠,務自矯飾”。因為伯顏阻攔了她的封後之路,她心生狷恨,定要除之報這一箭之仇。她誣陷丞相伯顏弄權,說得有鼻子有眼,皇帝寵愛她,

對她的話自然也十分上心,伯顏遭到罷相。而且當時高麗京畿大旱,奇氏叫人開倉放糧,收買人心,百姓樂得得利,高呼萬歲。她有收有放,心機可謂精深細緻。

在此以後,惠宗既她的美貌吸引,也為她的機敏聰慧所折服,他們二人關係親密異常。她為老公惠宗生下兩個兒子,惠宗對她的深切寵愛也自在情理之中。

只可惜以奇氏的心性,如此受寵必然會恃寵而驕,滋生出許多的是非來。奇氏的家族在高麗,由於奇氏當了皇后,變得不可一世。竟然敢公開侮辱高麗王,甚至大放厥詞要取而代之。奇氏一族也是膚淺愚蠢,即使奇皇后在大元一手遮天,炙手可熱,但是天高皇帝遠,高麗的真正主人仍然是高麗王。權力之爭豈同兒戲,如此藐視一國之君,甚至覬覦王位,無疑是自取滅亡。果然,高麗王十分憤怒,他也毫不顧及大元皇帝和奇皇后的面子,將奇氏的父兄直接處死。

這下奇皇后欲哭無淚了,她發誓要報這血海深仇。等到自己的大兒子愛猷識理達臘長大後,他唆使太子攻打高麗,以報高麗王殺她宗族之仇。只可惜轟轟烈烈地勞師遠征,最後卻損兵折將,鎩羽而歸,大損顏面。奇皇后無奈,報仇的念頭不得不壓制下去,暫時作罷。

奇氏和幼時的鄰居朴不花狼狽為奸,在朝廷中排除異己,遇到不順從她心意的人便想方設法地加害。史書記載,奇氏因為自己年老色衰,而惠宗又有新寵,她擔心自己的權勢被其他人奪去。她利慾薰心,意圖逼惠宗退位,兒子愛猷識理達臘做皇帝,自己則可以成為皇太后,地位永固。為了達成她的宏圖大計,她甚至找到了丞相太平。但太平並不吃她這一套,把她臭駡一番,還指責她意圖謀逆。奇氏怒不可遏,她倒打一耙,誣告太平丞相,致太平丞相被流放。奇氏難以安心,她又將他加害至死。

奇氏皇后50多歲的時候,已經很難再憑容貌留住惠宗了,惠宗不免花心,寵愛其他漢人女子。當時宮中有“七貴”,都為惠宗所喜愛。但是因為大元對漢族的防範歧視政策,幾位漢人美女固然得寵,卻不可能被立為皇后,沒有人可以對奇氏構成實質上的威脅。而且惠宗心裡很在意和奇氏多年夫妻情分,奇氏仍然是他心中的皇后人選。他賜奇氏姓肅良合氏,改蒙古名為完者忽都。當年12月,給予了奇氏正宮皇后之位,授以冊寶。

奇氏被立為正宮皇后,志得意滿,不必再擔驚受怕了。她也不再折騰著謀圖內禪,與元惠宗的關係也更加親熱了。但在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軍破大都,至此結束了元朝統一中國的局面。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元惠宗不得不協同奇氏、後宮妃嬪、皇太子等人北逃,逃到了和林,建立北元。第二年,奇皇后逝世。第三年,順帝駕崩。

惠宗對她的深切寵愛也自在情理之中。

只可惜以奇氏的心性,如此受寵必然會恃寵而驕,滋生出許多的是非來。奇氏的家族在高麗,由於奇氏當了皇后,變得不可一世。竟然敢公開侮辱高麗王,甚至大放厥詞要取而代之。奇氏一族也是膚淺愚蠢,即使奇皇后在大元一手遮天,炙手可熱,但是天高皇帝遠,高麗的真正主人仍然是高麗王。權力之爭豈同兒戲,如此藐視一國之君,甚至覬覦王位,無疑是自取滅亡。果然,高麗王十分憤怒,他也毫不顧及大元皇帝和奇皇后的面子,將奇氏的父兄直接處死。

這下奇皇后欲哭無淚了,她發誓要報這血海深仇。等到自己的大兒子愛猷識理達臘長大後,他唆使太子攻打高麗,以報高麗王殺她宗族之仇。只可惜轟轟烈烈地勞師遠征,最後卻損兵折將,鎩羽而歸,大損顏面。奇皇后無奈,報仇的念頭不得不壓制下去,暫時作罷。

奇氏和幼時的鄰居朴不花狼狽為奸,在朝廷中排除異己,遇到不順從她心意的人便想方設法地加害。史書記載,奇氏因為自己年老色衰,而惠宗又有新寵,她擔心自己的權勢被其他人奪去。她利慾薰心,意圖逼惠宗退位,兒子愛猷識理達臘做皇帝,自己則可以成為皇太后,地位永固。為了達成她的宏圖大計,她甚至找到了丞相太平。但太平並不吃她這一套,把她臭駡一番,還指責她意圖謀逆。奇氏怒不可遏,她倒打一耙,誣告太平丞相,致太平丞相被流放。奇氏難以安心,她又將他加害至死。

奇氏皇后50多歲的時候,已經很難再憑容貌留住惠宗了,惠宗不免花心,寵愛其他漢人女子。當時宮中有“七貴”,都為惠宗所喜愛。但是因為大元對漢族的防範歧視政策,幾位漢人美女固然得寵,卻不可能被立為皇后,沒有人可以對奇氏構成實質上的威脅。而且惠宗心裡很在意和奇氏多年夫妻情分,奇氏仍然是他心中的皇后人選。他賜奇氏姓肅良合氏,改蒙古名為完者忽都。當年12月,給予了奇氏正宮皇后之位,授以冊寶。

奇氏被立為正宮皇后,志得意滿,不必再擔驚受怕了。她也不再折騰著謀圖內禪,與元惠宗的關係也更加親熱了。但在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軍破大都,至此結束了元朝統一中國的局面。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元惠宗不得不協同奇氏、後宮妃嬪、皇太子等人北逃,逃到了和林,建立北元。第二年,奇皇后逝世。第三年,順帝駕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