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到瀘沽湖走婚,談一場沒有保障的戀愛,你敢嗎?

夢中仿佛見過你,難以忘記你的容顏;路上真的遇見你,被你的美麗,震撼。靜謐的湖水,擁抱著群山。神秘的阿夏,隱藏在這山水之間,高原的群山,環抱一池翡翠;美麗的阿夏,生長於這翡翠之間,

格姆女神山,庇護著這女兒國的樂園;最後的淨土,傾訴著久遠的愛戀;走婚橋上,見證了無數的愛情的磨練;碧綠的草海,有豬槽船承載愛的誓言;烈烈的經幡,誦讀著愛情的經文;鬱鬱蔥蔥的祈福樹上,纏繞著愛的誓言,我願將我的愛,凝結於這經幡,掛在格姆神山,守護對

你的最真的眷戀。

瀘沽湖一個嚮往的地方,摩梭人一個神秘的民族,終於在這樣的夏末秋初,

來到了這個魂牽夢繞的地方。或許你對這個美麗的高原湖泊充滿嚮往,或許你對這裡女兒國母系社會的走婚習俗好奇至及,來到了瀘沽湖,住在湖畔的縵山香舍,這裡的秘密一點點的慢慢聊。

在瀘沽湖的這幾天,環湖、轉山、探訪摩梭人家、看花樓戀歌,一點點的,這個像神話一樣的地方,慢慢的解開了她的面紗,女兒國原來並沒有等著吃唐僧肉的壞女王,只有漂亮的花樓姑娘在視窗等著帥小夥。

從民宿出發,天氣還是陰陰,清早的一場雨,格桑花顯得更加豔麗,可惜這雨是沒有下透徹,湖上的烏雲還是久久不願散去,這樣的天氣船遊瀘沽湖不會是太好的選擇,索性先去看看瀘沽湖人奉為神山的格姆女神山。每年的農曆七月二十五,是當地人的朝山節,更是摩梭人相親遇情郎的大日子。摩梭人的走婚習俗,一直都被人外界誤解,什麼“一☆禁☆夜☆禁☆情”似乎成為了外界人對這裡的代名詞。然而,摩梭人對於愛情的信仰卻是最純粹的。沒有結婚證的約束、沒有財產的束縛,只要是相互看上,圍著篝火對歌的時候扣三下手心。當然,想要得到姑娘的芳心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姑娘會在高高的花樓裡倚窗等待,小夥兒更要有勇有志的爬上高樓。生兒育女,如果感情一直都在,就這樣一輩子;如果感情有了問題,或姑娘花樓緊閉,或小夥不再登門。男不娶、女不嫁,暮合朝離,沒有任何束縛,看似是搖搖欲墜,但事實證明摩梭人的兩性關係,比漢族人穩固多了,走婚中途分手的比例相當低。

車子在被厚厚雲層籠罩的女神山停下,因為山體像一直臥著的獅子當地人也稱他是“獅子山”。獅子在摩梭語中就是“格姆”,在摩梭族傳說中是格姆女神的化身,多少年來庇佑著這裡的百姓,見證了多少段美麗的愛情故事。女神山邊的格桑花開了,萬畝的花海隨風盈動,格桑花的花語是幸福,風中搖曳的幸福花,祝福著這裡的善男信女。

摩梭人究竟是如何生活的?母系社會到底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區別,所有來瀘沽湖的人都想要一探女兒國的究竟。縵山香舍裡的員工幹好有是摩梭族的,在老闆的安排下,我們來到這個在女神山下,地地道道的摩梭人家。祖母屋是摩梭人家的核心,是全家最有地位的老祖母居住的地方,房間裡都會有一個永不熄滅的火塘,火塘最好的位置,便是祖母的專用席位,每到家族大事件需要商量,大家便會聚集在祖母屋裡,等待老祖母最終的決策。房間的正中央有兩根大粗木柱子。這兩根柱子必須出自同一棵樹,樹根為女柱,樹梢為男柱。摩梭人長到13歲的時候,要在當年的正月初一舉行隆重的成丁禮,女孩在女柱下,男孩在男柱下,腳踩著肥膘肉和五穀雜糧,女孩由母親穿起裙子,男孩由舅舅穿上褲子,此時他們便可以走婚了,更要對家庭承擔責任了。肥膘肉和五穀雜糧則是對未來生活富裕、豐衣足食的美好寓意。

豬膘肉可是摩梭人家過節或者招待貴賓的時候才拿出來宴請的一道只有在瀘沽湖能品嘗到的美食,在來瀘沽湖的飛機上,看著介紹早就是口水直流。摩梭人製作豬膘肉的方法及其繁雜,製作過程的奇特也是肉質口感與眾不同的神奇之處。冬月初一宰殺,取出內臟抹上家人調好的醬料,用打鐵針和麻繩五花大綁,要經過無數個寒冬盛夏,短的一年,長的甚至可以到八、九年,才會歷練出豬膘肉。豬膘肉就像是陳年的酒,時間越長,越是醇美,想品嘗歲月的味道,或許再咬上一口豬膘肉的瞬間可以體味到。摩梭人家的家常菜,並不精緻,沒有擺盤沒有任何修飾,但是卻帶著從泥土裡帶出來的原始的清香,那一碗土雞湯其貌不揚,但是趁熱來一碗,沒有更多的調料味道,只加了一點點鹽,但卻是鮮美至極,直接還念念不忘。

說到吃,在瀘沽湖關於吃的玩法,可是有很多種。到木底箐的到草坪上野餐,吃一頓戶外烤乳豬,是這次最意想不到的驚喜。當我們抵達木底箐的時候,小豬豬已經烤了兩個多小時了,通體金黃看著就是較脆可口,下著細雨的外邊,我們在大棚子下的火塘前烤火取暖,眼中只有整至金燦燦的美味,炭火下的土豆、玉米杯豬油浸透,在那種環境下,不自主的留下口水,一定不為過。咬下一口豬肉,就能聽到豬皮清脆的“哢”的一聲,沒有更多的調料修飾,隨意沾一些辣椒面就很回味無窮。天空滿滿的放晴,鋪上野餐墊,吃飽之後躺在大草地上,看著天空中漫遊的雲兒,美美的睡個午覺,一切的美好,也就在此了。

環繞在瀘沽湖,慢行在裡格半島,坐著豬槽船登上湖中散落的島嶼,在許願樹下許下願望,看著那一葉葉小船在湖面上舞蹈。瀘沽湖一個神秘而美麗的地方,一個讓人嚮往的地方。

從民宿出發,天氣還是陰陰,清早的一場雨,格桑花顯得更加豔麗,可惜這雨是沒有下透徹,湖上的烏雲還是久久不願散去,這樣的天氣船遊瀘沽湖不會是太好的選擇,索性先去看看瀘沽湖人奉為神山的格姆女神山。每年的農曆七月二十五,是當地人的朝山節,更是摩梭人相親遇情郎的大日子。摩梭人的走婚習俗,一直都被人外界誤解,什麼“一☆禁☆夜☆禁☆情”似乎成為了外界人對這裡的代名詞。然而,摩梭人對於愛情的信仰卻是最純粹的。沒有結婚證的約束、沒有財產的束縛,只要是相互看上,圍著篝火對歌的時候扣三下手心。當然,想要得到姑娘的芳心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姑娘會在高高的花樓裡倚窗等待,小夥兒更要有勇有志的爬上高樓。生兒育女,如果感情一直都在,就這樣一輩子;如果感情有了問題,或姑娘花樓緊閉,或小夥不再登門。男不娶、女不嫁,暮合朝離,沒有任何束縛,看似是搖搖欲墜,但事實證明摩梭人的兩性關係,比漢族人穩固多了,走婚中途分手的比例相當低。

車子在被厚厚雲層籠罩的女神山停下,因為山體像一直臥著的獅子當地人也稱他是“獅子山”。獅子在摩梭語中就是“格姆”,在摩梭族傳說中是格姆女神的化身,多少年來庇佑著這裡的百姓,見證了多少段美麗的愛情故事。女神山邊的格桑花開了,萬畝的花海隨風盈動,格桑花的花語是幸福,風中搖曳的幸福花,祝福著這裡的善男信女。

摩梭人究竟是如何生活的?母系社會到底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區別,所有來瀘沽湖的人都想要一探女兒國的究竟。縵山香舍裡的員工幹好有是摩梭族的,在老闆的安排下,我們來到這個在女神山下,地地道道的摩梭人家。祖母屋是摩梭人家的核心,是全家最有地位的老祖母居住的地方,房間裡都會有一個永不熄滅的火塘,火塘最好的位置,便是祖母的專用席位,每到家族大事件需要商量,大家便會聚集在祖母屋裡,等待老祖母最終的決策。房間的正中央有兩根大粗木柱子。這兩根柱子必須出自同一棵樹,樹根為女柱,樹梢為男柱。摩梭人長到13歲的時候,要在當年的正月初一舉行隆重的成丁禮,女孩在女柱下,男孩在男柱下,腳踩著肥膘肉和五穀雜糧,女孩由母親穿起裙子,男孩由舅舅穿上褲子,此時他們便可以走婚了,更要對家庭承擔責任了。肥膘肉和五穀雜糧則是對未來生活富裕、豐衣足食的美好寓意。

豬膘肉可是摩梭人家過節或者招待貴賓的時候才拿出來宴請的一道只有在瀘沽湖能品嘗到的美食,在來瀘沽湖的飛機上,看著介紹早就是口水直流。摩梭人製作豬膘肉的方法及其繁雜,製作過程的奇特也是肉質口感與眾不同的神奇之處。冬月初一宰殺,取出內臟抹上家人調好的醬料,用打鐵針和麻繩五花大綁,要經過無數個寒冬盛夏,短的一年,長的甚至可以到八、九年,才會歷練出豬膘肉。豬膘肉就像是陳年的酒,時間越長,越是醇美,想品嘗歲月的味道,或許再咬上一口豬膘肉的瞬間可以體味到。摩梭人家的家常菜,並不精緻,沒有擺盤沒有任何修飾,但是卻帶著從泥土裡帶出來的原始的清香,那一碗土雞湯其貌不揚,但是趁熱來一碗,沒有更多的調料味道,只加了一點點鹽,但卻是鮮美至極,直接還念念不忘。

說到吃,在瀘沽湖關於吃的玩法,可是有很多種。到木底箐的到草坪上野餐,吃一頓戶外烤乳豬,是這次最意想不到的驚喜。當我們抵達木底箐的時候,小豬豬已經烤了兩個多小時了,通體金黃看著就是較脆可口,下著細雨的外邊,我們在大棚子下的火塘前烤火取暖,眼中只有整至金燦燦的美味,炭火下的土豆、玉米杯豬油浸透,在那種環境下,不自主的留下口水,一定不為過。咬下一口豬肉,就能聽到豬皮清脆的“哢”的一聲,沒有更多的調料修飾,隨意沾一些辣椒面就很回味無窮。天空滿滿的放晴,鋪上野餐墊,吃飽之後躺在大草地上,看著天空中漫遊的雲兒,美美的睡個午覺,一切的美好,也就在此了。

環繞在瀘沽湖,慢行在裡格半島,坐著豬槽船登上湖中散落的島嶼,在許願樹下許下願望,看著那一葉葉小船在湖面上舞蹈。瀘沽湖一個神秘而美麗的地方,一個讓人嚮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