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火了火了!如此“土豪金”的尤溪又一次火爆全國!美醉了!

尤溪縣·桂峰村

熱鬧的曬秋節

上演了

桂\

峰曬秋

9月30日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桂峰村第二屆曬秋節全面拉開序幕

歲物豐成

桂峰村以樸實的隆重

展現豐收的絢麗 迎接四海賓朋

桂峰曬秋活動

吸引了來自福建省內福州、廈門

以及廣東、江西、上海等地的

攝影愛好者和遊客

前來觀光體驗

走進·桂峰

桂峰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位於尤溪縣洋中鎮綠波萬頃的丹桂嶺上。自北宋名臣蔡襄之九世孫蔡長,于宋淳祐七年(1247)肇基以來,迄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幾個世紀的辛勤耕耘創造,蔡氏子孫遵承著“耕讀傳家,經史名世”的祖訓,歷代儒風不衰,名人輩出。

這裡至今仍保存著完整的明清風格古建築群,依山而建,層層疊疊,斑駁的古牆,幽深的古巷,典雅的古屋,在四周群山的擁抱下,熠熠生輝,幾經風雨,仍繁華依舊。漫步其中,一路古意濃濃,宛若穿越時空,夢回明清。堪稱“厝厝均有文化,滿街都是歷史”。

據悉,桂峰村是福建省第一個舉辦曬秋節的鄉村。生活在山區的桂峰村民深入挖掘農耕文化的互動性和趣味性,並與旅遊文化有機結合,2016年起,舉辦了桂峰首屆曬秋節。

桂峰·曬秋

曬秋

文栓子

每年 這個季節

村裡的婦人便將

屯裡一年的辛勞

簡單地清理 醞釀

然後曬出喜悅

初秋已解開它們的外衣

圓簸箕托著曬場千頃秋夢

擇遠望去

桂峰古村的屋脊

宛如晴空下的一場畫展

喜慶、沉靜、安詳、遼闊

倘若再從每層閣樓

不同角度臨場觀摩

那些曬秋又呈立體的佈景

然後將歲月染成古樸色

而俯飛鳳眼那座古屋裡

珍藏著神奇的傳說

這時 古巷中走出的女人

與曬秋成天然一色

被攝影人圈入畫中

如今,“桂峰曬秋”已成為固定習俗,每年秋收時節,家家戶戶屋簷下曬滿了稻穀、玉米、辣椒等色彩鮮豔的農產品,與白牆黑瓦的明清民居構成了一幅完美秋收畫卷。

每逢收秋時節,這裡就是一派豐收的世外景象。

村民用竹篩匾在房前屋後、屋簷窗臺前晾曬農作物,既不占地方,又便於收藏。

“曬秋”是桂峰人民的生活,也是他們的藝術,多彩的作物就如同一塊調色板,任由桂峰人民在山間、田地、房屋上“作畫”。

桂峰的秋色,不只是一夜秋風吹過,絢爛的山間被豔染得滿堂喝彩,還有那五顏六色的農作物與古民居交相呼應,寧靜又美麗。

“五穀豐登、瓜果飄香、春華秋實、秋收冬藏 ”這句樸實無華的話,體現的正是桂峰最美的生活寫照。

話說·曬秋

曬秋,在中國農村,已有數千年的傳統。古早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

曬秋是中國農耕社會的一種典型農俗現象,極具地域特色。每至深秋,忙碌了一夏的桂峰村民便將自己收穫來的稻穀、辣椒、玉米、地瓜、南瓜和紅白蘿蔔等色彩繽紛的農作物拿出來晾曬,以備入倉,求得來年再豐收滿滿。

曾經,曬秋習俗是南方山區多地共有的農俗現象,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習俗的式微猶如秋天在夏冬之間消失了一樣。

然而,在尤溪縣的桂峰村,曬秋場景卻成為一張五彩繽紛的明信片。桂峰正以最樸素的熱忱,歡迎各地遊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觀光、采風。

第二屆桂峰曬秋節

為更好地宣傳桂峰古村落,展現當地村民的秋收景象,桂峰村於9月30起舉辦第二屆桂峰曬秋節,第二屆曬秋活動的主要特點是點多面廣,內容豐富,且持續時間兩個半月。

活動地點:尤溪縣洋中鎮桂峰村

活動內容:曬秋民俗活動、傳統手工豆腐製作、打糍粑、民間手工藝製作和經典傳唱的閩劇表演等活動。

旅遊路線:福銀高速洋中出口下高速,導航或看路邊指示牌12公里到達桂峰村。

▍本期編輯:短故事

幾經風雨,仍繁華依舊。漫步其中,一路古意濃濃,宛若穿越時空,夢回明清。堪稱“厝厝均有文化,滿街都是歷史”。

據悉,桂峰村是福建省第一個舉辦曬秋節的鄉村。生活在山區的桂峰村民深入挖掘農耕文化的互動性和趣味性,並與旅遊文化有機結合,2016年起,舉辦了桂峰首屆曬秋節。

桂峰·曬秋

曬秋

文栓子

每年 這個季節

村裡的婦人便將

屯裡一年的辛勞

簡單地清理 醞釀

然後曬出喜悅

初秋已解開它們的外衣

圓簸箕托著曬場千頃秋夢

擇遠望去

桂峰古村的屋脊

宛如晴空下的一場畫展

喜慶、沉靜、安詳、遼闊

倘若再從每層閣樓

不同角度臨場觀摩

那些曬秋又呈立體的佈景

然後將歲月染成古樸色

而俯飛鳳眼那座古屋裡

珍藏著神奇的傳說

這時 古巷中走出的女人

與曬秋成天然一色

被攝影人圈入畫中

如今,“桂峰曬秋”已成為固定習俗,每年秋收時節,家家戶戶屋簷下曬滿了稻穀、玉米、辣椒等色彩鮮豔的農產品,與白牆黑瓦的明清民居構成了一幅完美秋收畫卷。

每逢收秋時節,這裡就是一派豐收的世外景象。

村民用竹篩匾在房前屋後、屋簷窗臺前晾曬農作物,既不占地方,又便於收藏。

“曬秋”是桂峰人民的生活,也是他們的藝術,多彩的作物就如同一塊調色板,任由桂峰人民在山間、田地、房屋上“作畫”。

桂峰的秋色,不只是一夜秋風吹過,絢爛的山間被豔染得滿堂喝彩,還有那五顏六色的農作物與古民居交相呼應,寧靜又美麗。

“五穀豐登、瓜果飄香、春華秋實、秋收冬藏 ”這句樸實無華的話,體現的正是桂峰最美的生活寫照。

話說·曬秋

曬秋,在中國農村,已有數千年的傳統。古早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

曬秋是中國農耕社會的一種典型農俗現象,極具地域特色。每至深秋,忙碌了一夏的桂峰村民便將自己收穫來的稻穀、辣椒、玉米、地瓜、南瓜和紅白蘿蔔等色彩繽紛的農作物拿出來晾曬,以備入倉,求得來年再豐收滿滿。

曾經,曬秋習俗是南方山區多地共有的農俗現象,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習俗的式微猶如秋天在夏冬之間消失了一樣。

然而,在尤溪縣的桂峰村,曬秋場景卻成為一張五彩繽紛的明信片。桂峰正以最樸素的熱忱,歡迎各地遊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觀光、采風。

第二屆桂峰曬秋節

為更好地宣傳桂峰古村落,展現當地村民的秋收景象,桂峰村於9月30起舉辦第二屆桂峰曬秋節,第二屆曬秋活動的主要特點是點多面廣,內容豐富,且持續時間兩個半月。

活動地點:尤溪縣洋中鎮桂峰村

活動內容:曬秋民俗活動、傳統手工豆腐製作、打糍粑、民間手工藝製作和經典傳唱的閩劇表演等活動。

旅遊路線:福銀高速洋中出口下高速,導航或看路邊指示牌12公里到達桂峰村。

▍本期編輯: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