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海歸就業與創業和別人到底有什麼不同?

呂澤華

英聯幫國際教育集團總裁

畢業于英國諾丁漢大學,

獲得碩士學位,曾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現任北京大學創業投資協會創業導師,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常務理事,五洲融控國際管理諮詢中心董事長,以及中國首家留學生海外學業、職業一站式服務平臺——英聯幫國際教育集團創始人兼總裁。

公司致力於解決中國留學生和海歸的就業問題。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遇到了特別多剛回國的學弟學妹,帶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通過分析總結他們遇到的問題,我們分析總結出來海歸就業的優勢和劣勢。

優勢很明顯:

第一,眼界視野和思維比較開闊

和本土學生比起來,這個競爭力是比較大的。在留學過程中,除了學習,還開拓了視野、思維,學習了海外先進的知識技術和管理理念。因此,當企業要走向國際市場,就非常重視海歸的個人能力,這時候海歸的優勢就會非常明顯。

第二,海歸的交流溝通能力和適應能力也是企業所重視的

很多國內的學生,很可能從小學到初中甚至到大學都是在同一個城市,或者沒出過國。相較之下,交流溝通能力尤其是跨種族跨語言跨文化的能力,海歸就體現出了優勢。比如說:很多公司工作其中重要的一塊就是跟人的交流溝通。而像海歸經歷過跨語言跨文化跨種族的交流鍛煉之後,是可以和很多人輕鬆打成一片的。

第三,

語言。很多政府單位、中國企業,要走向國際化,對多種語言的熟練掌握就是海歸最大的優勢之一

總結

我們曾經成功地幫助很多海歸進入到央企外企工作,比如金融行業互聯網行業的知名公司。海歸的視野、思維和眼界,溝通交流以及適應能力,還有語言優勢,是這些企業非常看中的。如果在這三個方面都比較有優勢,那麼和本土學生比起來,就業的競爭力還是蠻大的。

接下來就說一說海歸就業方面的劣勢

第一,水土不服

在國外待了多年後,對中國的國情、文化、市場以及中國的企業和職場並不熟悉,對中國的企業、公司的認知和定位相對于國內的學生有一些不足,在人脈方面也不如國內應屆畢業生。國內的大學生在上學過程中能夠跟國內的企業通過實習等經歷產生互動,在國內構建一定的人脈,還可以從師兄師姐那裡獲得幫助。

而海歸在這方面就有一定的劣勢。

第二,眼高手低

對自己的定位不清楚、不明白是很多海歸存在的一個問題。隨著留學的發展,每年出去50多萬人,回國40多萬人,累計已經達200多萬人。隨著中國對外開放,海歸早已不是當年出去上個學拿個學歷回來之後就能受到熱捧的人群,不再是一個金字招牌。現在很多企業更看中的是,你通過留學到底有沒有學到真東西,你的能力和你的競爭力到底是什麼。對企業來說,成本最低的方式檢驗,就是了解你過去做了什麼。比如你過去有沒有工作經驗或者實習經驗,你之前做過哪些專案。很多留學生和海歸在海外的競爭力不是很大:從語言、文化的角度,留在國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也是很難的。我們都知道,海歸在海外的工作實際經驗其實是不多的,我知道的很多海歸在國外的工作實際經驗最多的是中餐館服務生、中國超市收銀員,還有華文學校教中文的。其實這些在企業看來基本上是沒有任何必要寫在簡歷上的。因此,如果大家還抱著我是海歸或者我是某某學校畢業的、我需要非常好的職位、公司和待遇,這個對於就業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在當前形勢下,由於海歸變多,供需關係變了。以前海歸是稀缺資源,現在不是了。在這個前提下,怎麼揚長避短,是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怎麼提高海歸的競爭力,讓自己變的更值錢、更有吸引力?

第一點就是揚長,把海歸的三點優勢做到更好。

第二點就是補短,把兩點短板補齊。

揚長,就是海歸在海外的經歷,這是企業非常看重的。有機會的話,在上學的過程中,多豐富自己的背景和履歷。因為這會是回國後就業、求職招聘中最大的亮點。比如,在上學過程中要有清晰的職業規劃。在這個規劃中,要明確的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專業,自己未來想從事什麼職業,去什麼企業。有目標和規劃之後,圍繞這個目標規劃就能去做很多事情。比如,假設我想去國內的銀行,那麼在海外上學的過程中,就需要針對性地去做一些這方面的實習。這樣,就能更瞭解這個職行業。更重要的一點,其實是通過實習瞭解自己,自己對這個行業到底有沒有興趣,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很多人說我想去投行,可以現在就去找一份投行的實習工作,看看到底是不是你想做的。

我們看到的很多工作的光鮮靚麗可能只是表像。像四大可能薪水稍微高一點,說出去也有面子,但他們背後的生活其實很多人不一定瞭解。我們和四大的工作人員聊過,他們最大的抱怨就是在四大的工作強度非常大,特別辛苦,經常加班到淩晨。這些都是常態,有時候一個月就這麼過來了。因此,只有你先去這些公司進行相關的實習或實踐,你才知道你是否真的喜歡這個行業,你是否真的適合這個行業,這個行業是不是你未來堅定的方向選擇所在。如果你在實習之後還是堅定地想去這些行業,那麼回國後,你的實習經歷會在職場求職招聘的時候成為最大的競爭力。因為對任何公司來說,招聘一個已經在這個行業有一定瞭解並且忠於這個行業的人,上手更快,成本也更低。

有些學生在找工作時,選擇一家公司一家公司去投簡歷,或者在網上一家一家海投簡歷;有些學生則會在回國之前就確定好目標、定好方向,有針對性的去找工作,有針對性的做一些背景提升和實踐實習,精准求職。

總結

就業需要揚長避短,精准定位。對於找到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一個好的平臺,第一份工作十分重要:這會決定你以後處在什麼樣的平臺、接觸什麼樣的人,決定你做什麼事。所以在就業之前就應該想好,而不是盲目地參加招聘會。

分享創業的經驗

團隊到推出產品、產品上線、做市場,再拿到投資,一路上都十分艱難。在中國,不論是就業還是創業,要有兩個量,一個是酒量,一個是肚量。創業過程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需要做好心理準備。

回國就業的話,在海外就要多關注你想從事的行業領域,公司裡面的動態,有針對性地去做一些準備。如果想創業,比如醫療、AI,就要多關注創業圈裡的東西,關注一些最新的商業模式。

關於專業和職業路徑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句話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有很多事情是努力就有效果的,但還有很多事是努力之後不一定有效果的。

面臨選擇的時候,首先是興趣。選擇一個專業或一個職業一定是對它有充分的興趣。畢業之後,二十多歲一直到六十多歲,幾十年都是在工作,跟著職業在走。所以職業的選擇一定是要有興趣的。在有興趣的基礎下,然後才能做事情。當你對一件事件有興趣,你會覺得很多苦難都是可以克服的;如果你沒有興趣,就會覺得很枯燥無聊。

其次是個人能力,行業需要的技能和你的能力是否能夠匹配。比如四大就對數學的能力要求比較高,你是否能滿足這一要求?

在公司不同的部門,工作的內容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技術和市場。市場就需要比較外向、擅長與人溝通、適應能力強的人才。技術部門就需要成熟穩重的人才。因此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如果我是一個非常不擅於外出談判洽談、交流溝通的人,而選擇做市場工作,很可能自己特別痛苦,工作成果也不是特別好。所以,我如果是一個技術性人才,我就去做技術;我如果是一個市場性的人才,我就去做市場。

對企業來說,成本最低的方式檢驗,就是了解你過去做了什麼。比如你過去有沒有工作經驗或者實習經驗,你之前做過哪些專案。很多留學生和海歸在海外的競爭力不是很大:從語言、文化的角度,留在國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也是很難的。我們都知道,海歸在海外的工作實際經驗其實是不多的,我知道的很多海歸在國外的工作實際經驗最多的是中餐館服務生、中國超市收銀員,還有華文學校教中文的。其實這些在企業看來基本上是沒有任何必要寫在簡歷上的。因此,如果大家還抱著我是海歸或者我是某某學校畢業的、我需要非常好的職位、公司和待遇,這個對於就業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在當前形勢下,由於海歸變多,供需關係變了。以前海歸是稀缺資源,現在不是了。在這個前提下,怎麼揚長避短,是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怎麼提高海歸的競爭力,讓自己變的更值錢、更有吸引力?

第一點就是揚長,把海歸的三點優勢做到更好。

第二點就是補短,把兩點短板補齊。

揚長,就是海歸在海外的經歷,這是企業非常看重的。有機會的話,在上學的過程中,多豐富自己的背景和履歷。因為這會是回國後就業、求職招聘中最大的亮點。比如,在上學過程中要有清晰的職業規劃。在這個規劃中,要明確的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專業,自己未來想從事什麼職業,去什麼企業。有目標和規劃之後,圍繞這個目標規劃就能去做很多事情。比如,假設我想去國內的銀行,那麼在海外上學的過程中,就需要針對性地去做一些這方面的實習。這樣,就能更瞭解這個職行業。更重要的一點,其實是通過實習瞭解自己,自己對這個行業到底有沒有興趣,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很多人說我想去投行,可以現在就去找一份投行的實習工作,看看到底是不是你想做的。

我們看到的很多工作的光鮮靚麗可能只是表像。像四大可能薪水稍微高一點,說出去也有面子,但他們背後的生活其實很多人不一定瞭解。我們和四大的工作人員聊過,他們最大的抱怨就是在四大的工作強度非常大,特別辛苦,經常加班到淩晨。這些都是常態,有時候一個月就這麼過來了。因此,只有你先去這些公司進行相關的實習或實踐,你才知道你是否真的喜歡這個行業,你是否真的適合這個行業,這個行業是不是你未來堅定的方向選擇所在。如果你在實習之後還是堅定地想去這些行業,那麼回國後,你的實習經歷會在職場求職招聘的時候成為最大的競爭力。因為對任何公司來說,招聘一個已經在這個行業有一定瞭解並且忠於這個行業的人,上手更快,成本也更低。

有些學生在找工作時,選擇一家公司一家公司去投簡歷,或者在網上一家一家海投簡歷;有些學生則會在回國之前就確定好目標、定好方向,有針對性的去找工作,有針對性的做一些背景提升和實踐實習,精准求職。

總結

就業需要揚長避短,精准定位。對於找到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一個好的平臺,第一份工作十分重要:這會決定你以後處在什麼樣的平臺、接觸什麼樣的人,決定你做什麼事。所以在就業之前就應該想好,而不是盲目地參加招聘會。

分享創業的經驗

團隊到推出產品、產品上線、做市場,再拿到投資,一路上都十分艱難。在中國,不論是就業還是創業,要有兩個量,一個是酒量,一個是肚量。創業過程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需要做好心理準備。

回國就業的話,在海外就要多關注你想從事的行業領域,公司裡面的動態,有針對性地去做一些準備。如果想創業,比如醫療、AI,就要多關注創業圈裡的東西,關注一些最新的商業模式。

關於專業和職業路徑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句話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有很多事情是努力就有效果的,但還有很多事是努力之後不一定有效果的。

面臨選擇的時候,首先是興趣。選擇一個專業或一個職業一定是對它有充分的興趣。畢業之後,二十多歲一直到六十多歲,幾十年都是在工作,跟著職業在走。所以職業的選擇一定是要有興趣的。在有興趣的基礎下,然後才能做事情。當你對一件事件有興趣,你會覺得很多苦難都是可以克服的;如果你沒有興趣,就會覺得很枯燥無聊。

其次是個人能力,行業需要的技能和你的能力是否能夠匹配。比如四大就對數學的能力要求比較高,你是否能滿足這一要求?

在公司不同的部門,工作的內容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技術和市場。市場就需要比較外向、擅長與人溝通、適應能力強的人才。技術部門就需要成熟穩重的人才。因此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如果我是一個非常不擅於外出談判洽談、交流溝通的人,而選擇做市場工作,很可能自己特別痛苦,工作成果也不是特別好。所以,我如果是一個技術性人才,我就去做技術;我如果是一個市場性的人才,我就去做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