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震撼!一棟棟農民自建大房子的背後,竟然隱藏著這樣故事

農村老家自建的房子終於建好了。一家人辛苦奮鬥了三四年,我,也四十了。

看著這棟屬於自己高高聳立的房子,心裡感慨萬千——幾多喜?幾多愁?也許,都有吧。

忽然,想起小時候的住房,

那時候當然是很窮的。

在我最早的記憶裡,房子是一間下雨時上漏下濕的舊的小木屋子。

我記不起在那間小房子裡我們一家人住了多久。那應該是我們的祖屋吧,爺爺奶奶時就住在那裡了。

一排木房子,窩住了親伯親叔、堂伯堂叔的幾家人,我們一家四口就在那間小木屋裡生活著。反正我們那時不懂事,只要餓了能有得吃,晚上困了有個地方可以睡就行了。

是不是吃得好住得好?那時真沒想過這樣的問題。

後來陸陸續續大伯大叔們都搬離出去,直到有一天父母親也在離祖屋不遠的地方另建了房子。

那時,父母親新建房子時的心情跟我現在是不是一樣我是無法知曉。

我只清楚的記得,那棟父母新建的房子其實也就只是面積,

比之前的房子多了三間而已。唯一的改變就是我們不用一家人擠在一間房子裡了。

後來,再等我們稍大些,父母又將木房子改成了磚瓦平房,居住條件是稍稍改善了些,但依然是非常簡陋非常原生態:水泥地面,紅磚牆面,青瓦頂。並且,父母還為此欠了一屁股債,直到我和姐輟學打工了才還清。

社會主義新農村變化實在是太快。

父母親新建的房子依然是跟不上時代的變化——悄悄地,

農村各式各樣的新樓房一棟接一棟的建了起來。

關於某某人、某某人一個又一個的財富故事也時常在耳邊流傳。

而我,也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在中國這個最富有的省份廣東安安分分的打一份工。

但身邊的、家鄉的變化、旁途聽說的財富故事令我燥動不安——我已安分的打工多年,到現在只能是養家糊口,僅此而已!

我做錯了嗎?我未努力嗎?我想要什麼?出路在哪裡?怎麼選擇?

真是各種迷茫、各種壓力!

但是,自古以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就似乎從未曾停止過。也包括我這樣平凡的人。

想想住上屬於自己的舒適寬敞的大房子,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屬於自己美好的房子裡:有寬敞明亮的客廳、舒適溫馨的臥房、可以種花養草,能躺下坐在搖椅裡曬太陽的大小陽臺。還能在樓上可聽妻兒們的歡聲笑語,在樓下陪父母們聊天看電視,

吃媽媽做的飯。

那是多麼幸福愜意的生活啊!

在這種對美好生活嚮往下,我亦暗暗下定決心:再怎麼著我也要擁有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

現實是很殘酷的,尤其在如今的這個市場經濟亦或是有些問題的社會環境中,像我這樣一個農村走出來的平凡人,要擁有一套心目中完美的房子,又是何談容易?

想想自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家鄉的年輕人只能南下打工才是大多數人唯一的一條謀生出路——命運似乎早已安排,我也不能例外,20歲那年,跟著姐離開故鄉南下。

那時候很單純,只想著掙些錢,能讓自己或家裡人生活的富裕些。

又何曾想過,興沖沖踏上的打工之路,便是背井離鄉一年半載不能回的人生旅途。但即便如此,20年過後,感覺發生在自己身邊的,除有了老婆孩子,除了年齡,再無其他。

好在父母親雖年歲以老但依然身體健康。

我想要房子的想法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當然這種支持不可能是金錢上的。

因為生活在我們那個較偏遠的湘西北農村的人們,經濟環境真的是差差差。

有時我在想,要不是現在還有可打工這條路可走,我想我們那裡人們的生活可能真的跟貧窮的非洲大地有得一比,免不了要抱怨一番。

但這又有什麼用呢,一切還得靠自己!

在打工之地買房子應該是不可能的了,我的十多萬存款在當地買不起一個廁所。

好在我更中意在我的農村老家建房子,必竟那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有太多的倦念讓我無法捨棄。

雖說,我在廣東南方的這個城市也打工生活了二十年,並且妻子也是本地人。但是我始終無法融入當地的生活。也許是我傳統的落葉歸根的思想太深了吧。

也許是其他原因,比如當地政府還不夠熱情,沒有制定更好的政策來容納我們這些普通的外來打工者。

妻子不太贊成我在老家建房子,但在我的堅持之下,也只好同意,並成為實際最大的支持者——在建房的這兩三年裡,她如單身母親般把兩個孩子的衣食住行學費什麼的全部包辦了......

建房的過程辛苦而又興奮著。

感謝社會的巨大進步,互聯網的無所不能讓我們這些平民小百姓足不出戶也能大開眼界大長見識。從網上搜索各種建房圖紙資料加上自己的靈感補充,早早地就弄好了適合自己感覺滿意的房子外觀效果與結構的圖紙。

2013年8月份請假回家,請風水師請瓦匠請木匠,買砂石買水泥買磚買鋼筋。父母親兼職著小工、監工和廚師,每天和泥砂挑磚做飯,與工人師傅們一起揮汗如雨。

雖說是辛苦異常,但也很是高興——“家裡建新房嘛,而且還是看起來很漂亮的別墅房呢。”他們常自豪地這樣說。

我安排好了一切又回到了工廠,開始了縮衣節食的苦逼日子。

幾乎推開一切要花費的活動,只為月底發工資後能多寄點錢回家。

但錢總是不夠用的。我的十來萬似乎還不夠買夠建築材料,更何況還有辛苦勞作的工人師傅們每人每天150元左右的工錢要給。

好在農村的人們始終是純樸的,他們盡心盡力的跟你做著活,也理解著他人的難處:“在農村誰建房子不會欠點錢呢,有了再給唄。”他們這樣跟我說。但又如何能忍心拖欠這些勤勞純樸的人們辛苦錢呢。

真心感謝借我錢的人,在我困苦不堪時給的幫助。

就這樣在身邊人們的努力和幫助之下,房子從打地基到毛坯到裝修,雖然因時不時的資金不到位,自己要求停停建建,也總算是較順利地建好了——只是,我也跟當年的父母親建房後一樣,欠上了一屁股的債務。

無疑,我是幸運而又幸福的。

來源丨紅網論壇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

要擁有一套心目中完美的房子,又是何談容易?

想想自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家鄉的年輕人只能南下打工才是大多數人唯一的一條謀生出路——命運似乎早已安排,我也不能例外,20歲那年,跟著姐離開故鄉南下。

那時候很單純,只想著掙些錢,能讓自己或家裡人生活的富裕些。

又何曾想過,興沖沖踏上的打工之路,便是背井離鄉一年半載不能回的人生旅途。但即便如此,20年過後,感覺發生在自己身邊的,除有了老婆孩子,除了年齡,再無其他。

好在父母親雖年歲以老但依然身體健康。

我想要房子的想法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當然這種支持不可能是金錢上的。

因為生活在我們那個較偏遠的湘西北農村的人們,經濟環境真的是差差差。

有時我在想,要不是現在還有可打工這條路可走,我想我們那裡人們的生活可能真的跟貧窮的非洲大地有得一比,免不了要抱怨一番。

但這又有什麼用呢,一切還得靠自己!

在打工之地買房子應該是不可能的了,我的十多萬存款在當地買不起一個廁所。

好在我更中意在我的農村老家建房子,必竟那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有太多的倦念讓我無法捨棄。

雖說,我在廣東南方的這個城市也打工生活了二十年,並且妻子也是本地人。但是我始終無法融入當地的生活。也許是我傳統的落葉歸根的思想太深了吧。

也許是其他原因,比如當地政府還不夠熱情,沒有制定更好的政策來容納我們這些普通的外來打工者。

妻子不太贊成我在老家建房子,但在我的堅持之下,也只好同意,並成為實際最大的支持者——在建房的這兩三年裡,她如單身母親般把兩個孩子的衣食住行學費什麼的全部包辦了......

建房的過程辛苦而又興奮著。

感謝社會的巨大進步,互聯網的無所不能讓我們這些平民小百姓足不出戶也能大開眼界大長見識。從網上搜索各種建房圖紙資料加上自己的靈感補充,早早地就弄好了適合自己感覺滿意的房子外觀效果與結構的圖紙。

2013年8月份請假回家,請風水師請瓦匠請木匠,買砂石買水泥買磚買鋼筋。父母親兼職著小工、監工和廚師,每天和泥砂挑磚做飯,與工人師傅們一起揮汗如雨。

雖說是辛苦異常,但也很是高興——“家裡建新房嘛,而且還是看起來很漂亮的別墅房呢。”他們常自豪地這樣說。

我安排好了一切又回到了工廠,開始了縮衣節食的苦逼日子。

幾乎推開一切要花費的活動,只為月底發工資後能多寄點錢回家。

但錢總是不夠用的。我的十來萬似乎還不夠買夠建築材料,更何況還有辛苦勞作的工人師傅們每人每天150元左右的工錢要給。

好在農村的人們始終是純樸的,他們盡心盡力的跟你做著活,也理解著他人的難處:“在農村誰建房子不會欠點錢呢,有了再給唄。”他們這樣跟我說。但又如何能忍心拖欠這些勤勞純樸的人們辛苦錢呢。

真心感謝借我錢的人,在我困苦不堪時給的幫助。

就這樣在身邊人們的努力和幫助之下,房子從打地基到毛坯到裝修,雖然因時不時的資金不到位,自己要求停停建建,也總算是較順利地建好了——只是,我也跟當年的父母親建房後一樣,欠上了一屁股的債務。

無疑,我是幸運而又幸福的。

來源丨紅網論壇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