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星 Galaxy S8 上手體驗:這裡講的比發佈會上的還細緻!

很榮幸,這一次的三星 Galaxy S8 系列新品發佈會,我們有受到邀請前往紐約現場為尾巴們帶來報導,

更榮幸的是,我們也已經拿到了三星 Galaxy S8(5.8 英寸的那款)真機,因此能夠更貼近真實地為大家帶來上手體驗。接下來我將從這次大家比較關注的以下幾點講起:

Bixby 智慧語音助手帶來全新對話模式
小升級的攝像頭,不管是內在還是外在
18.5:9 比例 HDR 全視曲面屏
面部解鎖、虹膜解鎖、指紋解鎖這三種解鎖方式
和物理按鍵一樣好用,帶壓力感應的虛擬按鍵

Bixby(讀音:必斯比)智慧語音助手帶來全新對話模式

Bixby 智慧語音助手可以說是三星在手機智能化方面作出的最新成果,也因此三星自豪地稱「Bixby 開啟了人機交互的全新方式」。這個助手能讀懂你的語言、文字、圖像、位置等等,還具備主動學習的功能,使用時間越長系統回饋更準確。操作的方式也很簡單,預設情況下 Bixby 會以「負一屏」的形式呈現在桌面中,單按手機左側位於音量鍵下方的 Bixby 按鍵就可以進入 Bixby 主介面,

長按則是與 Bixby 對話,唔這個對話的方式感覺有點像對講機啊。

最重要的是它還可以與手機內的應用進行聯動,比如直接對 Bixby 說“用 Uber 打車去美國”它便會調動 Uber 應用進行操作。當然不少人會說“現在的語音助手都是噱頭啊並不實用”,

因此三星 Galaxy S8 在進入國內後將由三星北京研究院對 Bixby 在中文語音辨識方面提供幫助,而直接調用應用這一塊還是得應用廠商的大力支持,這一點上蘋果的 Siri 做得就很好。

不過三星的 Bixby 還有一個優勢,就是能夠和自家的智慧家電設備聯動,從而實現足夠完整的智慧家居系統,當然前提是你得有那麼一套三星的家電。

小升級的攝像頭,不管是內在還是外在

其實在發佈會開始前,

我們得到的消息是感光元件無變化,但在發佈會後我們確定這次是採用了三星 Galaxy S7 edge 上那塊 IMX260 感光元件的升級版 —— IMX333,並且在 ISP(應該是得益于新的驍龍 835 處理器或 Exynos 8895 處理器)、鏡頭及演算法上都有一定的優化,功能方面支援 4K HDR 視頻的拍攝及 960 幀高速拍攝,還能夠通過多幀合成單張照片來提升畫質。

我們知道,上一代三星 Galaxy S7 系列手機的拍照已經很強大,經過硬體小升級及小優化之後的三星 Galaxy S8 系列手機應該會更強大。這裡我們先放上一些單獨的樣張,等三星 Galaxy S8 到達尾巴編輯部後可以好好地與當下一些拍照好手對比一下:

至於外在,主要還是這次將攝像頭模組與背面做齊平了,不會再有突起。

18.5:9 比例 HDR 全視曲面屏

與 LG 的「Fullvision 全視角屏」不同但類似,三星 Galaxy S8 系列手機上的這塊螢幕被三星官方稱為「 Infinity Display 全視曲面屏」,兩者之間類似的地方在於有相似的螢幕比例,且都是圓角螢幕,不同的是三星 Galaxy S8 系列手機為 18.5:9,會顯得更瘦長一些,且螢幕左右是曲面的,實際視覺更趨於左右無邊框。對於螢幕的尺寸相信你已經不陌生,分別為 5.8 英寸和 6.2 英寸,但它們的默認解析度為 全高清+,需要我們手動地在設置中更改為 WQHD+ 才能顯示更清晰的畫面。

這樣比例的螢幕在橫屏觀看視頻、玩遊戲時還是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左右黑邊,主要是因為遊戲為了降低適配難度,一般會被固定地設計成 16:9 的畫面比例,而電影一般是按照 21:9 的畫面比例製作,一般的網路視頻也是以 16:9 的畫面比例製作的。對於影視資源,想要完全適配 18.5:9 這樣的螢幕比例還有些難,只能通過三星自己去優化,但遊戲等應用通過與應用廠商的積極溝通優化還是能夠實現的。

和物理按鍵一樣好用,帶壓力感應的虛擬按鍵

後置了指紋感測器,實體+觸控按鍵改為了虛擬「三大金剛」按鍵,這可能會讓一部分人感到失望,但中間的虛擬 Home 鍵下三星還運用了一個壓力感測器,使得按壓 Home 鍵所得到的回饋與物理按鍵相似,即使是在虛擬鍵隱藏的情況下也能通過按 Home 鍵的位置觸發 Home 鍵功能。

另外,熟悉的按兩下 Home 鍵快速啟動相機,這次也更改為按兩下電源鍵啟動相機,這其實是回歸到 Android 原生的快速啟動相機方式了,但我還是覺得按兩下實體 Home 鍵快速啟動相機這一操作方式更快。

在三星 Galaxy S7 時代,由於 Home 鍵的材質問題,不少用戶表示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表面會有磨損的情況,雖然在我使用三星 Galaxy S7 edge 的這幾個月裡並沒有出現磨損,但如今這一情況也隨著實體 Home 鍵的取消一併消逝了。

面部解鎖、虹膜解鎖、指紋解鎖這三種解鎖方式

後置指紋解鎖的位置如何,是否彆扭,回應速度如何;面部識別解鎖夠不夠便捷,迅速,使用場景是否廣泛(如稍微側臉或仰俯角度);虹膜識別同面部識別。

相信各位和我一樣疑惑:後置了的指紋感測器,還是歪在一邊,到底好不好用?這一次三星 Galaxy S8 系列的指紋識別速度相比上一代要快上一些,而且終於可以在熄屏狀態下直接觸碰指紋感測器解鎖了,不需要再點亮螢幕,但識別解鎖速度還是沒辦法和國內一些旗艦手機的「秒開」相比,可見這次指紋識別對於三星 Galaxy S8 系列手機來說應該算是一種備用解鎖方式了。

不過前面我也提到,三星 Galaxy S8+ 的體積是與 iPhone 7 Plus 相似的,也因此在單手握持的時候,會由於手機過大導致無法迅速而準確地將手指放在指紋感測器上,何況這次攝像頭也做平了,更無法輕易地通過手指確定指紋感測器的位置,這時候虹膜識別與面部識別就十分重要了。

先來聊聊虹膜識別,這是曾經在 Note 7 上出現過的一項生物特徵識別技術,我記得當時我對它的感受並不算太好,主要是因為要啟動虹膜識別,必須先點亮螢幕、滑動螢幕至出現虹膜解鎖提示,才能進行虹膜的識別與解鎖。一般我都是將其作為指紋解鎖失敗的一個備用解鎖方案,至少與密碼解鎖相比它還是更快捷一些。這次在三星 Galaxy S8 系列上的虹膜識別則更先進一些,只需要點亮螢幕並「瞪」它(前置攝像頭)一眼,就可以解鎖了。

最後便是我個人比較傾向的面部識別解鎖了。這個解鎖其實十分方便,通過長按在熄屏或鎖屏狀態下都會顯示的虛擬 Home 按鍵,即可啟動前置的彩色虹膜攝像頭來進行面部識別並解鎖,你甚至不需要看著手機,整個過程十分迅速,習慣之後不亞于指紋解鎖的速度。

這三種螢幕解鎖方式中,虹膜識別與面部識別是無法同時開啟的,也因此我個人更建議開啟面部識別作為常用的解鎖方式,並服以指紋識別解鎖作為補充。

OK,那這一次的上手體驗就到這裡,未來還會有深度的體驗內容帶給尾巴們,包括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它到底有多便利,強行每天都用 Bixby 到底感覺如何。

至於外在,主要還是這次將攝像頭模組與背面做齊平了,不會再有突起。

18.5:9 比例 HDR 全視曲面屏

與 LG 的「Fullvision 全視角屏」不同但類似,三星 Galaxy S8 系列手機上的這塊螢幕被三星官方稱為「 Infinity Display 全視曲面屏」,兩者之間類似的地方在於有相似的螢幕比例,且都是圓角螢幕,不同的是三星 Galaxy S8 系列手機為 18.5:9,會顯得更瘦長一些,且螢幕左右是曲面的,實際視覺更趨於左右無邊框。對於螢幕的尺寸相信你已經不陌生,分別為 5.8 英寸和 6.2 英寸,但它們的默認解析度為 全高清+,需要我們手動地在設置中更改為 WQHD+ 才能顯示更清晰的畫面。

這樣比例的螢幕在橫屏觀看視頻、玩遊戲時還是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左右黑邊,主要是因為遊戲為了降低適配難度,一般會被固定地設計成 16:9 的畫面比例,而電影一般是按照 21:9 的畫面比例製作,一般的網路視頻也是以 16:9 的畫面比例製作的。對於影視資源,想要完全適配 18.5:9 這樣的螢幕比例還有些難,只能通過三星自己去優化,但遊戲等應用通過與應用廠商的積極溝通優化還是能夠實現的。

和物理按鍵一樣好用,帶壓力感應的虛擬按鍵

後置了指紋感測器,實體+觸控按鍵改為了虛擬「三大金剛」按鍵,這可能會讓一部分人感到失望,但中間的虛擬 Home 鍵下三星還運用了一個壓力感測器,使得按壓 Home 鍵所得到的回饋與物理按鍵相似,即使是在虛擬鍵隱藏的情況下也能通過按 Home 鍵的位置觸發 Home 鍵功能。

另外,熟悉的按兩下 Home 鍵快速啟動相機,這次也更改為按兩下電源鍵啟動相機,這其實是回歸到 Android 原生的快速啟動相機方式了,但我還是覺得按兩下實體 Home 鍵快速啟動相機這一操作方式更快。

在三星 Galaxy S7 時代,由於 Home 鍵的材質問題,不少用戶表示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表面會有磨損的情況,雖然在我使用三星 Galaxy S7 edge 的這幾個月裡並沒有出現磨損,但如今這一情況也隨著實體 Home 鍵的取消一併消逝了。

面部解鎖、虹膜解鎖、指紋解鎖這三種解鎖方式

後置指紋解鎖的位置如何,是否彆扭,回應速度如何;面部識別解鎖夠不夠便捷,迅速,使用場景是否廣泛(如稍微側臉或仰俯角度);虹膜識別同面部識別。

相信各位和我一樣疑惑:後置了的指紋感測器,還是歪在一邊,到底好不好用?這一次三星 Galaxy S8 系列的指紋識別速度相比上一代要快上一些,而且終於可以在熄屏狀態下直接觸碰指紋感測器解鎖了,不需要再點亮螢幕,但識別解鎖速度還是沒辦法和國內一些旗艦手機的「秒開」相比,可見這次指紋識別對於三星 Galaxy S8 系列手機來說應該算是一種備用解鎖方式了。

不過前面我也提到,三星 Galaxy S8+ 的體積是與 iPhone 7 Plus 相似的,也因此在單手握持的時候,會由於手機過大導致無法迅速而準確地將手指放在指紋感測器上,何況這次攝像頭也做平了,更無法輕易地通過手指確定指紋感測器的位置,這時候虹膜識別與面部識別就十分重要了。

先來聊聊虹膜識別,這是曾經在 Note 7 上出現過的一項生物特徵識別技術,我記得當時我對它的感受並不算太好,主要是因為要啟動虹膜識別,必須先點亮螢幕、滑動螢幕至出現虹膜解鎖提示,才能進行虹膜的識別與解鎖。一般我都是將其作為指紋解鎖失敗的一個備用解鎖方案,至少與密碼解鎖相比它還是更快捷一些。這次在三星 Galaxy S8 系列上的虹膜識別則更先進一些,只需要點亮螢幕並「瞪」它(前置攝像頭)一眼,就可以解鎖了。

最後便是我個人比較傾向的面部識別解鎖了。這個解鎖其實十分方便,通過長按在熄屏或鎖屏狀態下都會顯示的虛擬 Home 按鍵,即可啟動前置的彩色虹膜攝像頭來進行面部識別並解鎖,你甚至不需要看著手機,整個過程十分迅速,習慣之後不亞于指紋解鎖的速度。

這三種螢幕解鎖方式中,虹膜識別與面部識別是無法同時開啟的,也因此我個人更建議開啟面部識別作為常用的解鎖方式,並服以指紋識別解鎖作為補充。

OK,那這一次的上手體驗就到這裡,未來還會有深度的體驗內容帶給尾巴們,包括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它到底有多便利,強行每天都用 Bixby 到底感覺如何。